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小说 >走进一战的中国人 > 走进一战的中国人
错误举报

第四十九章杀人犯

    文祥走访了许多有华工参与重建的地方,所到之处到处都是横七竖八的铁丝网,纵横交错的战壕沟堑,被炸出一个个大坑的道路和严重损坏的桥梁。一个一个的城镇乡村里满是断墙瓦砾。草草掩埋的尸体,气温上升,就会散发出阵阵恶臭。战场上遗留下难以数计的弹药,手榴弹,子弹,未爆炸的炮弹,枪支。

    在重建工作中,需要处理的事情是埋在倒塌下来的未处理的尸体,草草掩埋的尸体,清理战场遗留物,包括铁丝网,损坏的汽车,工事等。损坏的桥梁,道路和铁路需要修复,清理战场遗留的枪支弹药。损坏的市政公共建筑(包括市政府,学校,教堂等),填埋纵横交错的战壕,招到严重破坏的农田需要清理恢复。

    躲避战火的原地居民开始陆续返回,看着已经只剩下断墙瓦砾的居所,这些返乡的逃难者,只能期待政府给予的帐篷来安身。许多的人就在断墙下搭起窝棚来栖身。

    这些返乡者,回到家乡后,所面临的最紧迫的事情,就是生存问题。在逃亡的过程中就已经是身无分文,袋无夜粮了。回到这百废待兴的家里,不可能还有粮食。人是要一日三餐,一顿不吃都饿得慌。

    在逃亡的日子里,这些大部分都是老人,妇女和儿童的逃难者,来到陌生的地方,他们靠什么来维持生计,由于生活所迫,许多的妇女就不得不靠当**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现在回到家里,虽然不用再漂泊,但同样还是没有生活来源,土地需要清理恢复,就是农田完好无损,到收获的季节也还是需要时间的。

    这迫在眉睫的生活问题,使得许多的妇女不得不又干起**的营生。在这断墙瓦砾之中,有谁来照顾她们的生意呢,自然有着固定收入的华工们成了她们首先考虑的对象。

    华工们是每天从事着危险而艰苦的工作,生活条件也是异常恶劣,在这异国他乡能有一个温存的场所,哪怕是断墙下,树林里,甚至是草垛上,片刻的柔情也是会让她们流连忘返。这样一个是干柴,一个是烈火,一拍就会象磁铁一般结合到一起。

    而华工们和当地居民之间的交流完全只能靠手势来表达,尤其是这样难以见人,甚至难以启齿的事情,就不可能把中国翻译请到现场来的。

    于是这样的交往,就不可避免地出现误差和误会,双方的冲突变得激烈时,就出现了流血事件。文祥就在一些当地的报纸上看到一些关于华工杀死当地妇女的消息。这些报纸把责任完全推到了华工们的身上,当地的舆论也是把华工描述得头上都冒坏水的无耻之徒。

    文祥亲自去调查过几起这样的案件。在格雷维莱尔就发生了一起华工枪杀一名当地妇女的事件。文祥听到消息的第一时间就赶了过去,等到文祥赶到那里,杀人的华工已经被宪兵带走,死者也是已经被处理了。文祥只能从华工们的口中去了解情况,

    文祥走访了一些对杀人犯比较了解的华工,华工们给他讲述了一个这样的人和一个这样的故事。

    杀人的华工叫刘双喜,湖北人,据华工们了解到的情况,刘双喜是二十郎当岁,是一个地主家的佃户,在刘双喜很小的时候,爹娘就死了。他有一个叔叔,他的叔叔收留了一个流浪到他们那里的女乞丐,做了自己的老婆,女乞丐可能是由于长期营养不良,使得身体不好,一直都没有给刘双喜的叔叔下过蛋。

    看到刘双喜的爹娘死了,刘双喜还小,自己又无后,叔叔就把他过继到自己的名下,做了继子。几年之后,可能是刘双喜的婶婶烧香拜佛感动了庙里的菩萨,终于怀上了,十月怀胎生下一子。刘双喜的叔叔是喜出望外,很隆重地去庙里还了愿。

    从此刘双喜的处境是一落千丈,等到刘双喜长到十八岁,叔叔就把他分了出去,因为他的叔叔就那么两间茅草房,墙还是用土筑起来的土墙。如果把刘双喜留在家里,势必会和自己的儿子分这两间茅草房的家产,因为刘双喜要比自己的儿子大,将来肯定是自己的儿子吃亏。于是,刘双喜的叔叔果断地就把他给分了出去。

    十八岁的刘双喜其实已经能够自己养活自己了,被叔叔分出家门的他就在当地的一个地主家,佃了几亩薄地,再在一个草坡上搭了一个草棚就算安了家。

    在一个炎热的夏天的傍晚,刘双喜到地主家去交租,不知道他是自己偷偷摸摸地去偷看的,还是无意中撞见的,反正是看到了地主家的女儿在洗澡,地主家的女儿受到这样的侮辱,那还了得,是一哭二闹,三上吊。

    这个事把地主给闹得,家里鸡犬不宁。如果刘双喜不是这么一穷二白,家境好那么一点点,地主都有可能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来了却这桩难以说出口的家丑。但地主望着刘双喜那在风中摇摇欲坠的草棚,草棚中残缺不齐的炊具,一张七拼八凑起来的床,床上是已经破了好几个洞的一床烂棉絮,掐断了这样的念想。

    那么要平息这样的事,就只能把刘双喜逼走,于是,地主就收回了佃给刘双喜的那几亩地。而且还处处为难他,刘双喜自知自己理亏,万般无奈,他就一把火烧了自己的那个草棚,只身一人就开始外出谋生。

    一路流浪就到了武汉,在武汉看到了招募华工的启事,了无牵挂的他就报了名,他反正是这样想的,一个人吃饱,就全家不饿,赤条条一个人来,最坏的打算也就赤条条一个去,要想闯世界,那就闯大的,能够放洋,闯出来就是好汉一条,闯不出来也无所谓,反正是了无牵挂。大不了马革裹尸,客死他乡,这样也就一了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