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我老李也是有梦想的人
除开那些极为罕见的天材地宝和奇金异铁,大部分的优质兵刃,其制作材质说白了就是钢,而在炎汉帝朝,炼制优质钢材的时长往往要以年来计算,因此一把上好的兵刃,必然费时费力,造价极其惊人,即便是成名高手说不定都要倾家荡产才买得起。
可黎丰改良了炼钢技术之后,所谓的百炼钢,现在直接可以成批量的制造出来,等于以后的王景军士卒,主力部队能够大量列装精良的武器装备。
到时候百炼钢刀人手一把,这谁能扛得住?
光是想想,就觉得可怕。
钢材产量的提升,对于军事力量的增强效果可谓是立竿见影,由此可见黎丰的研究有着何等重要的战略价值。
他的存在,能起到的作用恐怕已经不弱于一流的名将和谋士了。
老李虽然没有这种眼光和见识,但他仍旧因为这种炼钢技术的出现而大受震撼,认为天要变了。
“喂,老李,想什么呢?”
见老李半天愣在那没反应,黎丰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叮嘱说道:“继续进行技术改良,贾尚书说了,接下来铁场的定单会很多,我们得想办法更进一步提高钢铁的产量才行。”
“啊,还要继续改良吗?”
老李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以至于表情颇为错愕:“组长,这一门技术其实已经很厉害了,全天下就没有比我们还厉害的铁匠了,就这还要改良啊?贾尚书该不会是不想给天下的其他铁匠活路吧?”
“你这家伙,嘴巴没个把门的,连贾尚书都敢编排?我看你是不知道他的厉害!”
黎丰没好气地笑骂了一句。
老李刚从兖州来到洛阳打拼,加入奇巧阁的时间还短,所以不太知道贾诩的可怕。
可黎丰却是知道的,私底下流传开来的毒士之名,更是让人对贾诩敬畏三分,不会因为他很好说话,就因此而对他有所轻视。
自知失言,老李连忙扇了自己几个嘴巴子。
黎丰才说道:“大人物肯定有大人物的考量,我们这些在底下做事的,好好尽自己的本分就是了,别去想那些有的没的,否则一时失言冲撞了贵人,我都保不住你,知道吗?”
老李深知祸从口出的道理,当即环顾四周,见没有别人,就凑到黎丰面前,小声问起:“组长,我听说你入选帝朝工程院的下一批工士名单了?”
“你问这做什么?”
“嘿,瞧你这话说的,祁侯不是说过嘛,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兵,我老李年纪虽大,却也是有梦想的好吧。”
黎丰闻言哈哈一笑:“就你这杀猪都费劲儿的身板儿,还想当将军?”
“组长你这话说的,真要带兵打仗我也不会啊,我就是想问问,我老李这辈子有没有希望进帝朝工程院?”
工士的头衔可不简单,不仅福利待遇好,而且还能见官不拜,更是有参政议政之权,说出去多有面子啊?
老李心中美滋滋地想着,自己若是真能选上,怕是日后荣归故里,族谱都能单开一页,这可是光宗耀祖的大喜事啊。
以前的工匠乃是贱业,就算想出人头地也没那个机会,那自然是能混一天混一天,只想混个温饱。
可是人活着,谁愿意永远屈居人下,活得像一滩烂泥?
自从当年陈胜、吴高喊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之后,华夏大地,就算是乞丐,心中也憋着一口气,想要当皇帝。
而一千多年后,还真有一个乞丐,崛起于微末,问鼎了这至尊之位。
老李没想过要当皇帝,但是他现在很想混个工士当当。
黎丰倒是没有打击老李,反而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着鼓励说道:“想要当选工士,那你就少吹点牛皮,多做些实事。不过实话告诉你,工士的评选,以后每年一次,人人都有机会,只要你能做出亮眼的成绩。”
听到这话,老李瞬间就被打了一大管鸡血,整个人脸都激动得通红:“组长你可瞧好咧,我老李三年内一定得混上个工士当当!”
老李祖上也是阔气过的,听说有先祖在秦朝时当过郡太守。
奈何几百年过去了,如今的李氏一族早已家道中落,几百年下来,族里就只出过些有点名气的铁匠,没出过一任官员,甚至连个举孝廉的机会都没有,混得凄凄惨惨。
所以老李自认为走正规渠道做官是没指望了,可当上工士,有这参政议政之权,也算是个官身了,因此老李非常上心。
而老李的存在,也不过是这个三国时代无数工匠的一个缩影。
独尊儒术以来,诸子百家留下的传承,都被压榨得太厉害了,根本没有抬头的机会。
因此王景稍微开道口子,让工匠也有晋升之阶,顿时人人奋进,个个争先,生怕错过了这个天赐良机,会后悔终生。
铁场里,接到了科研任务的黎丰,就这样带着老李等老铁匠,开始进行技术攻关。
这种研发模式,还是王景在开办墨学书院之后首创的,他发现现代的科研体系,用到古代环境下同样有着非常明显的提升效果。
毕竟再如何天才,一个人的聪明才智总归是有极限的,而天才也不是那么好找的,因此真正要推动技术发展,最好的方式还是群策群力,分工合作,将无数人的智慧和力量聚集起来,取长补短,成就非凡的功业。
别的诸侯还忙着抢地盘,剥削百姓的时候,王景已经在整合麾下的工匠,教会了他们如何团体协作,共同进退。
而相比之下,其他地方的工匠却还在单人作业,师父带徒弟,父传子子传孙的积累锻造技术,这差的可就不是一星半点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到最后甚至让竞争对手想追都追不上。
要知道,在王景治下的洛阳,黎丰这样的匠师已经开始建立起小组模式,带领十几二十位锻造经验老道的铁匠,开始观察和分析,研究更好的冶炼工艺。
双方的差距,绝不仅仅体现在技术成果上,更表现在了思想认知和科研模式上面。
黎丰很有才华,他通过自己在黎家多年的锻造经验,发现了燃料的秘密。
他发现,在使用煤炭或者焦炭时,熔铁炉内会产生大量的煤气。
以前没有相应的处理办法,所以这种煤气基本上就只能从炉顶排放掉,而煤气燃烧时的熊熊火焰,在夜间非常壮观,火光冲天的架势煞是好看。
可这完全就是一种严重的资源浪费,同时还污染环境,
所以经过王景的提醒之后,黎丰自己私底下也和老李一起做了许多实验,终于想到了办法,那就是将煤气用管道输送到蓄热炉进行加热用,多种手法最终会把热风提高到足以熔炼钢铁的温度以上。
这就是黎丰的技术创新,若论重要性,甚至还要在鲁方改进织绫机之上。
毕竟织绫机的改进,只是轻工业的技术改良,提高的只是经济效益。
而冶炼技术的革新,提升的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
老李站在蓄热炉之前,一脸感慨:“虽说没有蓄热炉,也可以炼铁或者炼钢,但是在生产效率上就完全不能相比了。”
黎丰也是表情振奋:“计算过了吗,具体产量提升了多少?”
老李很快找来了几位精通算术的墨家门徒,而带队之人更是杨修这位算学天才,还用了新发明没多久的温度计进行测量,最后才计算出了比较完整的结果。杨修拿着报告看向黎丰和老李:“恭喜二位,经过测算,你们冶金组研发出来的的蓄热炉,能将送风温度提高到三百多度,同样多的燃料铁,产量却比冷鼓风增加了三倍以上,当真是冠绝当世,纵使欧冶子再世,恐怕也得叫两位一声老师。”
黎丰和老李听到这个结果,都非常激动。
单单是改进蓄热炉,老李就足以参与第三批次的工士评选,而且有很大概率能够选上,这是足以改变他命运的发明!
杨修笑着鼓励道:“继续努力,只要保持这样的势头,冶金小组的诸位日后必定前程似锦。”
“哈哈,那就承你吉言了!”
老李面色通红,显然杨修的这番话让他十分受用,待杨修走后,他便精力旺盛地继续拉着黎丰一起深入研究。
如今的他,已经是食髓知味,只要好好做研究,就算是工匠又如何?
我老李,照样有机会功成名就,光耀李氏门楣!
整个铁场,也都听闻了这个消息,原本有些老铁匠还自以为聪明,守着自己的那一点家底,敝帚自珍,不肯拿出来分享,只想着白嫖一些技术,回去之后拿来当传家宝。
也就是老李,眼光稍微长远一些,主动给黎丰打下手,更将他们李家这么些年积累下来的冶炼和锻造经验,全盘托出,才有了一起发明蓄热炉的事情。
其实李家的先人,也有人看出了炼铁时从炉子里排出的废气,也想过要如何利用,奈何他们没有相关方面的知识积累,因此屡次尝试,都以失败告终,甚至还因为这事儿死过人,所以最后不得不放弃。
可放弃归放弃,当初的许多尝试和想法,却也记录了下来,代代传承,这些积累如今就成了财富。
在科研的道路上,哪怕是失败本身,也是一种重要的资产,因为能够降低试错成本。
也正是老李的帮助,黎丰才能这么快就研发出蓄热炉的技术,因此第三批次的工士评选名单,给老李一个推荐名额,也算是投桃报李。
这下子,其他老铁匠们可就坐不住了。
如果工匠也可以有梦想,谁又愿意只当一条混吃等死的咸鱼呢?
看到老李马上就要功成名就,他们哪里还想着什么“绝不外传”,现在恨不得把心窝子都掏出来,让黎丰看看,他们也可以谈,也可以爱国。
王景听闻冶金组汇报过来的好消息,立刻丢下手里的事情,亲自过来视察。
铁场里,黎丰和老李,心情激动地站在王景身边,回答他的一些提问:“见过祁侯!”
“免礼,情况如何了?”
王景对冶金技术的发展相当重视,毕竟钢铁的产量和质量可是直接关系到军事实力的强弱的。
黎丰面色激动,当即向王景汇报这一喜讯:“启禀祁侯,冶炼时产生的高温热风会造成熔铁炉的送风口损坏,所以这个地方必须加以保护。”
“原来如此。”
虽然看不太懂,也听不太懂,但王景还是面带笑容。
在他的帮助下,奇巧阁如今的技术水平,已经足以克服这个让古代铁匠无比头疼的问题。
黎丰专门设计了一种特别的风口,这种风口有一只熟铁盘管,嵌装在铸铁锥形管中,两端伸出锥形套底面,每边各一只。
开始运作之后,水从伸出的管子的一端流入,一直流到风口狭窄的一端。
王景虽然看不见,但耳朵很好使,能够听到水在盘管中绕行,最后经过对面伸出的管子流出。
有了这个熔铁炉,冶金组终于能够大规模成批次的炼出钢材来,技术实力和工艺水平,吊打眼下整个地球的所有文明上千年。
在这之后,下一步,则是开始炼焦。
黎丰似乎担心王景看不明白,便兴致勃勃地在一旁为其做着讲解:“祁侯请看,早期我们用的是木炭,导致冶炼出来的钢材质量总是参差不齐,难以控制,如今换了焦炭,效果立竿见影,看来焦炭才是最理想的燃料。”
比起黎丰,王景更明白炼焦技术的战略意义。
煤的焦化可不仅在于为钢铁业提供高质量的燃料,在炼焦过程中获得的各种副产品,本身还是在化学工业中的重要原料,是推动化工产业建立的前置条件之一。
说起化工体系,如今在道人史子渺的努力下,也算是初步创立成功,也正是得到了道家炼丹师的帮助,冶金小组才能这么快就做出成绩。
钢铁工业实际上是一个横跨多个学科领域的生产体系,无论是物理还是化学,相关方面的知识储备一样都不能少。
因此黎丰也经常和道家还有墨家两家学派交流各自的知识储备,产生的联动效应十分显著,科研效率也因此而大大提升。
为了提升炼焦的效率,黎丰还专门找史子渺研发了一整套煤焦化设备。
这套设备在王景眼里,技术上肯定是非常落后的,和工业时代的炼焦设备简直没得比,但在眼下这个时代,妥妥的就是高科技,甚至称得上是黑科技。
不仅可以炼焦,还能用其产生的副产品制造出多种重要化工产品。
包括汽油、柴油、沥青、苯酚、甲苯、粗苯、硫酸、各种溶剂油、润滑油和石蜡。可以说一旦投产,王景治下领地的化工水平,绝对会有质的飞跃。
不过,这样的成套设备,科技含量很高,安装难度自然也很大,需要大量熟练的技术工人。
尽管事先进行了专门的培训,还为此准备了大量的图纸、安装手册和专用设备。
可是负责安装的人,全是在一群半路出家的安装工,这些安装工大部分都是奇巧阁招收的失地流民。
哪怕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识字教育,但他们的知识水平还是相当有限,别说高中的水平了,连小学三年级的水平都够呛,理解能力大概和一、二年级的小学生差不多,这工作效率自然让王景都为之头疼。
因此设备安装进度相当迟缓,而史子渺弄出来的这套生产设备,又偏偏属于连续运转型,不能开开停停,一次投料就要填入上百吨的煤。
洛阳眼下全部的煤储量,才不过八十吨,这些煤还是之前王景从并州那边订购的,让张辽派人运来的,主要用于居民取暖。
这点量,都不够一次投料的份额,所以开发出了新技术,冶金组还是只能先采取更加简易的土法炼焦。
说起来,这土法炼焦,还是王景告诉黎丰的,因为王景穿越之前,恰好接触过这一行。
土法炼焦的方法有很多,最简单的就是堆积起来的露天法,煤在地面上堆成半圆堆,上面盖上稻草引火,等够一定天数就可以成焦了。
但是成焦率比较低,这种方法在后世的大炼钢铁时代,还曾经被国家使用过,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极其严重。
不过眼下可是三国时代,王景倒是可以不顾环保问题,毕竟发展是第一要务,环境治理的事情,以后再来弄就是。
但是煤焦油是化工的重要原材料,还是不能就这么随便的浪费掉。
因此王景找来杨修,让他利用他那过分聪明的头脑,帮忙设计一套数学模型出来。
对于这个挑战,杨修也是欣然应下,随后便配合黎丰还有老李,一起设计一种改良方案,了一点时间,总算是弄出了开滦圆炉,用这种新方法来进行炼焦生产。
开滦炉有三种不同的规格,每次投料数都不确定,还是杨修经过测算,发现了开炉性价比最好的投料比例。(本章完)
可黎丰改良了炼钢技术之后,所谓的百炼钢,现在直接可以成批量的制造出来,等于以后的王景军士卒,主力部队能够大量列装精良的武器装备。
到时候百炼钢刀人手一把,这谁能扛得住?
光是想想,就觉得可怕。
钢材产量的提升,对于军事力量的增强效果可谓是立竿见影,由此可见黎丰的研究有着何等重要的战略价值。
他的存在,能起到的作用恐怕已经不弱于一流的名将和谋士了。
老李虽然没有这种眼光和见识,但他仍旧因为这种炼钢技术的出现而大受震撼,认为天要变了。
“喂,老李,想什么呢?”
见老李半天愣在那没反应,黎丰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叮嘱说道:“继续进行技术改良,贾尚书说了,接下来铁场的定单会很多,我们得想办法更进一步提高钢铁的产量才行。”
“啊,还要继续改良吗?”
老李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以至于表情颇为错愕:“组长,这一门技术其实已经很厉害了,全天下就没有比我们还厉害的铁匠了,就这还要改良啊?贾尚书该不会是不想给天下的其他铁匠活路吧?”
“你这家伙,嘴巴没个把门的,连贾尚书都敢编排?我看你是不知道他的厉害!”
黎丰没好气地笑骂了一句。
老李刚从兖州来到洛阳打拼,加入奇巧阁的时间还短,所以不太知道贾诩的可怕。
可黎丰却是知道的,私底下流传开来的毒士之名,更是让人对贾诩敬畏三分,不会因为他很好说话,就因此而对他有所轻视。
自知失言,老李连忙扇了自己几个嘴巴子。
黎丰才说道:“大人物肯定有大人物的考量,我们这些在底下做事的,好好尽自己的本分就是了,别去想那些有的没的,否则一时失言冲撞了贵人,我都保不住你,知道吗?”
老李深知祸从口出的道理,当即环顾四周,见没有别人,就凑到黎丰面前,小声问起:“组长,我听说你入选帝朝工程院的下一批工士名单了?”
“你问这做什么?”
“嘿,瞧你这话说的,祁侯不是说过嘛,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兵,我老李年纪虽大,却也是有梦想的好吧。”
黎丰闻言哈哈一笑:“就你这杀猪都费劲儿的身板儿,还想当将军?”
“组长你这话说的,真要带兵打仗我也不会啊,我就是想问问,我老李这辈子有没有希望进帝朝工程院?”
工士的头衔可不简单,不仅福利待遇好,而且还能见官不拜,更是有参政议政之权,说出去多有面子啊?
老李心中美滋滋地想着,自己若是真能选上,怕是日后荣归故里,族谱都能单开一页,这可是光宗耀祖的大喜事啊。
以前的工匠乃是贱业,就算想出人头地也没那个机会,那自然是能混一天混一天,只想混个温饱。
可是人活着,谁愿意永远屈居人下,活得像一滩烂泥?
自从当年陈胜、吴高喊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之后,华夏大地,就算是乞丐,心中也憋着一口气,想要当皇帝。
而一千多年后,还真有一个乞丐,崛起于微末,问鼎了这至尊之位。
老李没想过要当皇帝,但是他现在很想混个工士当当。
黎丰倒是没有打击老李,反而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着鼓励说道:“想要当选工士,那你就少吹点牛皮,多做些实事。不过实话告诉你,工士的评选,以后每年一次,人人都有机会,只要你能做出亮眼的成绩。”
听到这话,老李瞬间就被打了一大管鸡血,整个人脸都激动得通红:“组长你可瞧好咧,我老李三年内一定得混上个工士当当!”
老李祖上也是阔气过的,听说有先祖在秦朝时当过郡太守。
奈何几百年过去了,如今的李氏一族早已家道中落,几百年下来,族里就只出过些有点名气的铁匠,没出过一任官员,甚至连个举孝廉的机会都没有,混得凄凄惨惨。
所以老李自认为走正规渠道做官是没指望了,可当上工士,有这参政议政之权,也算是个官身了,因此老李非常上心。
而老李的存在,也不过是这个三国时代无数工匠的一个缩影。
独尊儒术以来,诸子百家留下的传承,都被压榨得太厉害了,根本没有抬头的机会。
因此王景稍微开道口子,让工匠也有晋升之阶,顿时人人奋进,个个争先,生怕错过了这个天赐良机,会后悔终生。
铁场里,接到了科研任务的黎丰,就这样带着老李等老铁匠,开始进行技术攻关。
这种研发模式,还是王景在开办墨学书院之后首创的,他发现现代的科研体系,用到古代环境下同样有着非常明显的提升效果。
毕竟再如何天才,一个人的聪明才智总归是有极限的,而天才也不是那么好找的,因此真正要推动技术发展,最好的方式还是群策群力,分工合作,将无数人的智慧和力量聚集起来,取长补短,成就非凡的功业。
别的诸侯还忙着抢地盘,剥削百姓的时候,王景已经在整合麾下的工匠,教会了他们如何团体协作,共同进退。
而相比之下,其他地方的工匠却还在单人作业,师父带徒弟,父传子子传孙的积累锻造技术,这差的可就不是一星半点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到最后甚至让竞争对手想追都追不上。
要知道,在王景治下的洛阳,黎丰这样的匠师已经开始建立起小组模式,带领十几二十位锻造经验老道的铁匠,开始观察和分析,研究更好的冶炼工艺。
双方的差距,绝不仅仅体现在技术成果上,更表现在了思想认知和科研模式上面。
黎丰很有才华,他通过自己在黎家多年的锻造经验,发现了燃料的秘密。
他发现,在使用煤炭或者焦炭时,熔铁炉内会产生大量的煤气。
以前没有相应的处理办法,所以这种煤气基本上就只能从炉顶排放掉,而煤气燃烧时的熊熊火焰,在夜间非常壮观,火光冲天的架势煞是好看。
可这完全就是一种严重的资源浪费,同时还污染环境,
所以经过王景的提醒之后,黎丰自己私底下也和老李一起做了许多实验,终于想到了办法,那就是将煤气用管道输送到蓄热炉进行加热用,多种手法最终会把热风提高到足以熔炼钢铁的温度以上。
这就是黎丰的技术创新,若论重要性,甚至还要在鲁方改进织绫机之上。
毕竟织绫机的改进,只是轻工业的技术改良,提高的只是经济效益。
而冶炼技术的革新,提升的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
老李站在蓄热炉之前,一脸感慨:“虽说没有蓄热炉,也可以炼铁或者炼钢,但是在生产效率上就完全不能相比了。”
黎丰也是表情振奋:“计算过了吗,具体产量提升了多少?”
老李很快找来了几位精通算术的墨家门徒,而带队之人更是杨修这位算学天才,还用了新发明没多久的温度计进行测量,最后才计算出了比较完整的结果。杨修拿着报告看向黎丰和老李:“恭喜二位,经过测算,你们冶金组研发出来的的蓄热炉,能将送风温度提高到三百多度,同样多的燃料铁,产量却比冷鼓风增加了三倍以上,当真是冠绝当世,纵使欧冶子再世,恐怕也得叫两位一声老师。”
黎丰和老李听到这个结果,都非常激动。
单单是改进蓄热炉,老李就足以参与第三批次的工士评选,而且有很大概率能够选上,这是足以改变他命运的发明!
杨修笑着鼓励道:“继续努力,只要保持这样的势头,冶金小组的诸位日后必定前程似锦。”
“哈哈,那就承你吉言了!”
老李面色通红,显然杨修的这番话让他十分受用,待杨修走后,他便精力旺盛地继续拉着黎丰一起深入研究。
如今的他,已经是食髓知味,只要好好做研究,就算是工匠又如何?
我老李,照样有机会功成名就,光耀李氏门楣!
整个铁场,也都听闻了这个消息,原本有些老铁匠还自以为聪明,守着自己的那一点家底,敝帚自珍,不肯拿出来分享,只想着白嫖一些技术,回去之后拿来当传家宝。
也就是老李,眼光稍微长远一些,主动给黎丰打下手,更将他们李家这么些年积累下来的冶炼和锻造经验,全盘托出,才有了一起发明蓄热炉的事情。
其实李家的先人,也有人看出了炼铁时从炉子里排出的废气,也想过要如何利用,奈何他们没有相关方面的知识积累,因此屡次尝试,都以失败告终,甚至还因为这事儿死过人,所以最后不得不放弃。
可放弃归放弃,当初的许多尝试和想法,却也记录了下来,代代传承,这些积累如今就成了财富。
在科研的道路上,哪怕是失败本身,也是一种重要的资产,因为能够降低试错成本。
也正是老李的帮助,黎丰才能这么快就研发出蓄热炉的技术,因此第三批次的工士评选名单,给老李一个推荐名额,也算是投桃报李。
这下子,其他老铁匠们可就坐不住了。
如果工匠也可以有梦想,谁又愿意只当一条混吃等死的咸鱼呢?
看到老李马上就要功成名就,他们哪里还想着什么“绝不外传”,现在恨不得把心窝子都掏出来,让黎丰看看,他们也可以谈,也可以爱国。
王景听闻冶金组汇报过来的好消息,立刻丢下手里的事情,亲自过来视察。
铁场里,黎丰和老李,心情激动地站在王景身边,回答他的一些提问:“见过祁侯!”
“免礼,情况如何了?”
王景对冶金技术的发展相当重视,毕竟钢铁的产量和质量可是直接关系到军事实力的强弱的。
黎丰面色激动,当即向王景汇报这一喜讯:“启禀祁侯,冶炼时产生的高温热风会造成熔铁炉的送风口损坏,所以这个地方必须加以保护。”
“原来如此。”
虽然看不太懂,也听不太懂,但王景还是面带笑容。
在他的帮助下,奇巧阁如今的技术水平,已经足以克服这个让古代铁匠无比头疼的问题。
黎丰专门设计了一种特别的风口,这种风口有一只熟铁盘管,嵌装在铸铁锥形管中,两端伸出锥形套底面,每边各一只。
开始运作之后,水从伸出的管子的一端流入,一直流到风口狭窄的一端。
王景虽然看不见,但耳朵很好使,能够听到水在盘管中绕行,最后经过对面伸出的管子流出。
有了这个熔铁炉,冶金组终于能够大规模成批次的炼出钢材来,技术实力和工艺水平,吊打眼下整个地球的所有文明上千年。
在这之后,下一步,则是开始炼焦。
黎丰似乎担心王景看不明白,便兴致勃勃地在一旁为其做着讲解:“祁侯请看,早期我们用的是木炭,导致冶炼出来的钢材质量总是参差不齐,难以控制,如今换了焦炭,效果立竿见影,看来焦炭才是最理想的燃料。”
比起黎丰,王景更明白炼焦技术的战略意义。
煤的焦化可不仅在于为钢铁业提供高质量的燃料,在炼焦过程中获得的各种副产品,本身还是在化学工业中的重要原料,是推动化工产业建立的前置条件之一。
说起化工体系,如今在道人史子渺的努力下,也算是初步创立成功,也正是得到了道家炼丹师的帮助,冶金小组才能这么快就做出成绩。
钢铁工业实际上是一个横跨多个学科领域的生产体系,无论是物理还是化学,相关方面的知识储备一样都不能少。
因此黎丰也经常和道家还有墨家两家学派交流各自的知识储备,产生的联动效应十分显著,科研效率也因此而大大提升。
为了提升炼焦的效率,黎丰还专门找史子渺研发了一整套煤焦化设备。
这套设备在王景眼里,技术上肯定是非常落后的,和工业时代的炼焦设备简直没得比,但在眼下这个时代,妥妥的就是高科技,甚至称得上是黑科技。
不仅可以炼焦,还能用其产生的副产品制造出多种重要化工产品。
包括汽油、柴油、沥青、苯酚、甲苯、粗苯、硫酸、各种溶剂油、润滑油和石蜡。可以说一旦投产,王景治下领地的化工水平,绝对会有质的飞跃。
不过,这样的成套设备,科技含量很高,安装难度自然也很大,需要大量熟练的技术工人。
尽管事先进行了专门的培训,还为此准备了大量的图纸、安装手册和专用设备。
可是负责安装的人,全是在一群半路出家的安装工,这些安装工大部分都是奇巧阁招收的失地流民。
哪怕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识字教育,但他们的知识水平还是相当有限,别说高中的水平了,连小学三年级的水平都够呛,理解能力大概和一、二年级的小学生差不多,这工作效率自然让王景都为之头疼。
因此设备安装进度相当迟缓,而史子渺弄出来的这套生产设备,又偏偏属于连续运转型,不能开开停停,一次投料就要填入上百吨的煤。
洛阳眼下全部的煤储量,才不过八十吨,这些煤还是之前王景从并州那边订购的,让张辽派人运来的,主要用于居民取暖。
这点量,都不够一次投料的份额,所以开发出了新技术,冶金组还是只能先采取更加简易的土法炼焦。
说起来,这土法炼焦,还是王景告诉黎丰的,因为王景穿越之前,恰好接触过这一行。
土法炼焦的方法有很多,最简单的就是堆积起来的露天法,煤在地面上堆成半圆堆,上面盖上稻草引火,等够一定天数就可以成焦了。
但是成焦率比较低,这种方法在后世的大炼钢铁时代,还曾经被国家使用过,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极其严重。
不过眼下可是三国时代,王景倒是可以不顾环保问题,毕竟发展是第一要务,环境治理的事情,以后再来弄就是。
但是煤焦油是化工的重要原材料,还是不能就这么随便的浪费掉。
因此王景找来杨修,让他利用他那过分聪明的头脑,帮忙设计一套数学模型出来。
对于这个挑战,杨修也是欣然应下,随后便配合黎丰还有老李,一起设计一种改良方案,了一点时间,总算是弄出了开滦圆炉,用这种新方法来进行炼焦生产。
开滦炉有三种不同的规格,每次投料数都不确定,还是杨修经过测算,发现了开炉性价比最好的投料比例。(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