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纺织,数学,天文
李瑄一回到长安,就继续埋身于政务。
三月中旬,工部尚书崔光远陪同李瑄到达工匠司,验证新发明。
工匠司位于原本的十六王宅坊。
皇帝于乾元元载,己辰日下达诏书,诏令先登《大唐月报》,然后以活字印刷,同传天下。
诏令规定,凡文人、工匠、商人、黎庶等有一技之长,皆可创造器具,发觉未知,推应算学。不以“奇淫技巧”论,统为“发明”。
在《大唐月报》上的登文声明,技艺将改变世界,阐述工匠之长,涉及到方方面面。
李瑄用直辕犁变为曲辕犁举例子,最简单的改造,却使得百姓在耕种的时候更省时省力。更少的付出,得到更多的回报。
又着重点明,拥有“发明”者,不论出身贵贱,皆以重赏。
其中包括爵位。
开平民百姓,通过技艺光宗耀祖的先河。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才是王道。
以李瑄的威望,下达诏书后,无数匠人磨拳擦掌,那些心里有想法的人,废寝忘食地研究器具。
是以,工匠们称乾元元载的诏书,为“己辰工令”。
后世,也会被一批人坚信是工业革命起始的真正开端。
工匠司,除了本司的官吏,还聚集一批从各地远道而来的工匠。
他们互在一起,讨论并联系自己的技艺。
至尊亲临工匠司,震动整个工匠司。
毕竟崔光远也无法琢磨李瑄何时会至,今日下朝的时候,李瑄直接通知崔光远要到工匠司,还来不及准备。
整个工匠司因李瑄的到来,而蓬荜生辉。
在工匠心中,李瑄是最伟大的皇帝。
他改变工匠的地位,使工匠衣食无忧。
还特意成立工匠司。能亲眼目睹龙颜,激动地不能自己。
李瑄也亲切地向工匠们问好。
平易近人,赢得好感。
一番简单的交流以后,步入正题。
“至尊,此为绵织布机的发明者,陈三年。”
崔光远向李瑄介绍一名看似只有三十岁左右的年轻人。
“草民拜见至尊……”
陈三年也立刻向李瑄拜见,诚惶诚恐。
“不必多礼。给朕讲讲纺车的效率如何,又如何纺织成布?”
李瑄看着眼前的一辆“纺车”,向陈三年询问道。
不可能亲身演示,毕竟从变成布需要许久。
“遵旨!”
陈三年领旨,立刻来到纺织机旁边。
他是万年县人,从小跟着父亲学习匠人技艺,多观看妇女纺织绢的全过程。
当开始推广的时候,陈三年又看到从天竺传来的布。
他认为这些布太粗糙。在得知天竺诸国将布视为奢侈品,想与丝绸画上等号的时候,陈三年嗤之以鼻。
长安城外,沃野千里,开遍白。
作为匠人,他知道一步生成的,理应比丝绸便宜。
而己辰工令,又向陈三年干劲十足,他参照自古以来的纺车,经过数年时间,研制出纺织机。
新式的纺织机的各部零件,多达数百种,精密繁琐,看起来就觉得不一般。
作为发明者,陈三年能独立完成织布,对织布的每一个步骤都了如指掌。
陈三年捏着一团,从的起纱、梳理、捻合已经完成。
然后又向李瑄描述,将捏成一股的线拉过织布机上的针眼。
经线在织布机上垂直地挂着,纬线则是水平方向上的,它们分别由织布机的上下两个轴拉起,呈九十度交错的状态。
紧接着通过将交错的经纬线压合在一起,组织出横纹结构……
最后,织成的布需要经过处理,包括染色、印、熨烫等。不同的处理方式可以制造出不同的效果……
从纺线到织梭,陈三年一步一步地向李瑄描述。
李瑄心平气和地倾听。
他自己也观察纺织机,他非一窍不通,能看出这是脚蹬式,从零件上,认为这纺织机于现在还是比较先进的。
“此织布机一天能织布多少?”
待陈三年讲述完毕后,李瑄向他询问道。
“回至尊,只要完成选捻的步骤,一天可以织两匹到三匹的布。”
陈三年不敢夸大,保守回答道。
想提高产量,还得另寻他法。
即便如此,他的织布机,也远远优于域外国家制作的布。
“将未染色的实品让我一观!”
按照现在的生产力,两三匹足够多了。
一匹为长四丈,宽一尺八寸。
加上剪裁,一匹布能制作好几件衣服。
“至尊,这是草民用此纺车织出的布匹,请您过目。”
陈三年从一个箱子里取出一匹布,向李瑄呈上。
颜色很突兀,但李瑄能看出做工精细,比天竺上供的布还精致。
他伸手抚摸,非常柔软、舒服,是布的感觉。
布与丝绸,各有优劣。
李瑄记得后世的布,也发展出很多名布,其贵重程度,不亚于极品丝绸。
最重要的是,当普及以后,布更容易用于平民百姓。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这种情况,是无法避免的。而穿起来舒服又实用的布,绝对可以引领一时风潮。
“不错……不错……”
李瑄将布放回去,拍了拍手。
他脑袋里还有一些知识,但他更希望由其他人说出来,或创造出来。
他不会吝啬爵位赏赐。
“工匠者,精益求精,要勇于进取,攻破难关。此纺织机已经很好,但我希望将来可以有更高的效率,甚至以更独特的方式出现。你可以向工部申请一笔钱财,用以研究新一代纺织机。”
“我在乾元元载己辰下诏,称工匠可得爵位,并非戏言。此纺织机,虽类前任,但是你在的基础上,改进、独创,不亚于发明。”
“君无戏言,今封你为金明县子。享受爵位带来的俸禄、赐田。”
李瑄肯定陈三年的功绩,沉吟一番后,给予他爵位。
即便是千金买马骨,李瑄也要赐陈三年一个不错的爵位。
不仅如此,还要在下一期的《大唐月报》上大宣特宣。
让世人知道,发明创造,可以换来荣耀。
不可否认,华夏人对官位、爵位,自古以来都有执念,大诗人都不能免俗。
大唐幅员辽阔,地大物博。
当更多人愿意在这方面下苦功夫的时候,即便贡献再小,也可以形成积水成河之势。
“三年,还不快谢至尊恩典……”
看到嗔目结舌的陈三年,崔光远立刻向他提醒道。
“草民谢至尊赐爵,从今往后,草民将倾尽全力,创造出更好的纺车。”
反应过来的陈三年立刻向李瑄拜礼。
内心的情绪无以言表。他做梦都没想到会有这一天。
本以为这样,只会得到一些赏赐,离爵位还差得远呢!
毕竟一直以来,只有立下大功的文武大臣,才会被赐予爵位。
“发挥你的奇思妙想,爵位提升,未尝不可能。”
李瑄拍着陈三年的肩膀,一副我很看好你的样子。
长安洛阳,拥有爵位,却无官职的权贵、宗室,不在少数。
李瑄不会在乎付出几个爵位。
相比于那些混吃等死的宗室权贵,每一次对于工匠的赐爵,大唐都会向前迈进一步。
陈三年更加激动了。
他后半生的目标有了。
黑夜的路上,有一盏明灯在指引着他。
随后,崔光远引李瑄去见一名叫夏全的男子。
这是一名文人。
他精于算数,想在参加科举之前,将自己的算数成果展示出。
而己辰工令,囊括算数,使夏全想以此扬名。
亲眼目睹皇帝,是他意想不到的,非常拘谨。
李瑄安抚他,使他用纸笔,介绍自己的成果。
世人皆知,天子精于算数。
看到夏全的推理算数,李瑄了然,原来是天元术。这可是高次方程。
百年前,算数大师王孝通用几何方法列三次方程。
但这往往需要高超的数学技巧、复杂的推导和大量的文字说明,非常困难。
而天元术本是难以发展的。
李瑄看夏全的推理,用增乘开方法。
而且夏全精通新式的“华夏数字”和各种李瑄创造的符号。
这使他计算时游刃有余。
“草民认为此术可以应用于水利工程,于民生有帮助。”
和陈三年不同,有幸见李瑄一面,夏全毛遂自荐,推荐自己。
他向李瑄讲解完他创造的高次方程外,说此算数的应用。
在华夏,古人的数学与实际息息相关。
每一个算数的出现,大多运用在建筑、水利工程、道路、工艺品等方面上。
是以,许多匠人都精通算数。
“此算法可有命名!”
李瑄点头认可,向夏全问道。
“回至尊,未曾得名,还请至尊赐名。”
夏全回应道。
“就叫天元术吧!”
李瑄不假思索地回答:“数学无止境,希望你再接再厉!”
有天元术的基础,多元高次方程的出现,已成定局。
李瑄只是提示一番,是继续出自夏全,还是出自其他算数大师,全看他们的应变了。
“夏全,你推进数学有功,可以利国利民。朕封你为方渠县男,准许你在长安、洛阳的大学中,向学生讲述你的数学之道和天元术,并以你的署名,在《大唐月报》上登录天元术。”
李瑄想到附近的地名,为夏全选一个男爵。
夏全是寒素,有爵位傍身,使他更为自信。
他的目标是进士科,如果进士不第,可退而求其次,考取算科。
现在大唐选官,更系统化,更明确。
如精通算数的官吏,在户部、商部、农部、工部都非常吃香。
“草民拜谢至尊!”
夏全拜谢李瑄,面色激动。
灵机一动的算术,竟能得到爵位,他比陈三年还吃惊。
本来只是想在至尊面前留一个好印象。
一个爵位,虽不能代表什么实际权利,但却是他迈入仕途的底蕴。
和夏全又聊几句后,李瑄去看其他匠人的成果。
其中,手工艺品,对李瑄来说含金量最低。
李瑄不可能封爵。
因为这不能明显带动工业进步。
但大多数匠人,都陷入桎梏之中,喜欢搞手工艺品。
甚至还有纯粹欣赏的陶瓷瓶。
李瑄封陈三年和夏全爵位,通告天下。
让诸多匠人跳出原始的思维。
要么利国!
要么利民。
要么推动时代的进步。
其他不可能获取爵位。
“回至尊,草民有一工程巨大,只有图纸,未有钱财建造。在家乡时,草民建筑过,但已尽费,有充分的试验。”
就在这时,一名工匠在崔光远的引荐下,呈上一沓厚厚的图纸。
他叫诸葛兴,酷爱天文地理,又是工匠家庭传承。
但这种东西不一般人玩得起的。
诸葛兴出生于巴蜀省蜀郡,得知己辰工令后,又磨合一番自己的成果,向县令要了一些盘缠,跑到长安寻求机会。
他搭建的天文台简陋,若没有资金,一辈子都别想达到心中的完美。
李瑄接过诸葛兴递来的图纸,一张一张,仔细观看。
“这是天文台?好像需要水运?”
李瑄看完以后,猜测道。
天文是很深的学问,在前进的道路上,不可或缺。
“至尊英明,这是以水为运力的仪象楼,可以演示天象的变化……”
诸葛兴对李瑄佩服得五体投地,不愧是天子,天文地理无所不知。
很少有人能通过图纸,看出他在干什么。
可惜李瑄贵为天子,否则一定可为知音。
随即,诸葛兴向李瑄介绍他的天文仪器。
等完整的仪器建造完成后,高达四丈多,宽约两丈多,是一座上狭下广、呈正方台形的木结构建筑。
其中浑仪等为铜制。全台共分三隔。下隔包括报时装置和全台的动力机构等。中隔是间密室,放置浑象。上隔是个板屋,中放浑仪。
浑象一昼夜自转一圈,里面还有各种机件。
此仪器是以漏刻水力驱动的,集天文观测、天文演示和报时系统为一体。
诸葛兴称其为伟大的创造。
他一度认为自己是诸葛亮的后代,是祖宗庇佑,才让他搞出这种巨大的工程。
“妙!”
李瑄听完后,脑海中已有概念。
他虽然只吐出一个字,却是极高的评价……(本章完)
三月中旬,工部尚书崔光远陪同李瑄到达工匠司,验证新发明。
工匠司位于原本的十六王宅坊。
皇帝于乾元元载,己辰日下达诏书,诏令先登《大唐月报》,然后以活字印刷,同传天下。
诏令规定,凡文人、工匠、商人、黎庶等有一技之长,皆可创造器具,发觉未知,推应算学。不以“奇淫技巧”论,统为“发明”。
在《大唐月报》上的登文声明,技艺将改变世界,阐述工匠之长,涉及到方方面面。
李瑄用直辕犁变为曲辕犁举例子,最简单的改造,却使得百姓在耕种的时候更省时省力。更少的付出,得到更多的回报。
又着重点明,拥有“发明”者,不论出身贵贱,皆以重赏。
其中包括爵位。
开平民百姓,通过技艺光宗耀祖的先河。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才是王道。
以李瑄的威望,下达诏书后,无数匠人磨拳擦掌,那些心里有想法的人,废寝忘食地研究器具。
是以,工匠们称乾元元载的诏书,为“己辰工令”。
后世,也会被一批人坚信是工业革命起始的真正开端。
工匠司,除了本司的官吏,还聚集一批从各地远道而来的工匠。
他们互在一起,讨论并联系自己的技艺。
至尊亲临工匠司,震动整个工匠司。
毕竟崔光远也无法琢磨李瑄何时会至,今日下朝的时候,李瑄直接通知崔光远要到工匠司,还来不及准备。
整个工匠司因李瑄的到来,而蓬荜生辉。
在工匠心中,李瑄是最伟大的皇帝。
他改变工匠的地位,使工匠衣食无忧。
还特意成立工匠司。能亲眼目睹龙颜,激动地不能自己。
李瑄也亲切地向工匠们问好。
平易近人,赢得好感。
一番简单的交流以后,步入正题。
“至尊,此为绵织布机的发明者,陈三年。”
崔光远向李瑄介绍一名看似只有三十岁左右的年轻人。
“草民拜见至尊……”
陈三年也立刻向李瑄拜见,诚惶诚恐。
“不必多礼。给朕讲讲纺车的效率如何,又如何纺织成布?”
李瑄看着眼前的一辆“纺车”,向陈三年询问道。
不可能亲身演示,毕竟从变成布需要许久。
“遵旨!”
陈三年领旨,立刻来到纺织机旁边。
他是万年县人,从小跟着父亲学习匠人技艺,多观看妇女纺织绢的全过程。
当开始推广的时候,陈三年又看到从天竺传来的布。
他认为这些布太粗糙。在得知天竺诸国将布视为奢侈品,想与丝绸画上等号的时候,陈三年嗤之以鼻。
长安城外,沃野千里,开遍白。
作为匠人,他知道一步生成的,理应比丝绸便宜。
而己辰工令,又向陈三年干劲十足,他参照自古以来的纺车,经过数年时间,研制出纺织机。
新式的纺织机的各部零件,多达数百种,精密繁琐,看起来就觉得不一般。
作为发明者,陈三年能独立完成织布,对织布的每一个步骤都了如指掌。
陈三年捏着一团,从的起纱、梳理、捻合已经完成。
然后又向李瑄描述,将捏成一股的线拉过织布机上的针眼。
经线在织布机上垂直地挂着,纬线则是水平方向上的,它们分别由织布机的上下两个轴拉起,呈九十度交错的状态。
紧接着通过将交错的经纬线压合在一起,组织出横纹结构……
最后,织成的布需要经过处理,包括染色、印、熨烫等。不同的处理方式可以制造出不同的效果……
从纺线到织梭,陈三年一步一步地向李瑄描述。
李瑄心平气和地倾听。
他自己也观察纺织机,他非一窍不通,能看出这是脚蹬式,从零件上,认为这纺织机于现在还是比较先进的。
“此织布机一天能织布多少?”
待陈三年讲述完毕后,李瑄向他询问道。
“回至尊,只要完成选捻的步骤,一天可以织两匹到三匹的布。”
陈三年不敢夸大,保守回答道。
想提高产量,还得另寻他法。
即便如此,他的织布机,也远远优于域外国家制作的布。
“将未染色的实品让我一观!”
按照现在的生产力,两三匹足够多了。
一匹为长四丈,宽一尺八寸。
加上剪裁,一匹布能制作好几件衣服。
“至尊,这是草民用此纺车织出的布匹,请您过目。”
陈三年从一个箱子里取出一匹布,向李瑄呈上。
颜色很突兀,但李瑄能看出做工精细,比天竺上供的布还精致。
他伸手抚摸,非常柔软、舒服,是布的感觉。
布与丝绸,各有优劣。
李瑄记得后世的布,也发展出很多名布,其贵重程度,不亚于极品丝绸。
最重要的是,当普及以后,布更容易用于平民百姓。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这种情况,是无法避免的。而穿起来舒服又实用的布,绝对可以引领一时风潮。
“不错……不错……”
李瑄将布放回去,拍了拍手。
他脑袋里还有一些知识,但他更希望由其他人说出来,或创造出来。
他不会吝啬爵位赏赐。
“工匠者,精益求精,要勇于进取,攻破难关。此纺织机已经很好,但我希望将来可以有更高的效率,甚至以更独特的方式出现。你可以向工部申请一笔钱财,用以研究新一代纺织机。”
“我在乾元元载己辰下诏,称工匠可得爵位,并非戏言。此纺织机,虽类前任,但是你在的基础上,改进、独创,不亚于发明。”
“君无戏言,今封你为金明县子。享受爵位带来的俸禄、赐田。”
李瑄肯定陈三年的功绩,沉吟一番后,给予他爵位。
即便是千金买马骨,李瑄也要赐陈三年一个不错的爵位。
不仅如此,还要在下一期的《大唐月报》上大宣特宣。
让世人知道,发明创造,可以换来荣耀。
不可否认,华夏人对官位、爵位,自古以来都有执念,大诗人都不能免俗。
大唐幅员辽阔,地大物博。
当更多人愿意在这方面下苦功夫的时候,即便贡献再小,也可以形成积水成河之势。
“三年,还不快谢至尊恩典……”
看到嗔目结舌的陈三年,崔光远立刻向他提醒道。
“草民谢至尊赐爵,从今往后,草民将倾尽全力,创造出更好的纺车。”
反应过来的陈三年立刻向李瑄拜礼。
内心的情绪无以言表。他做梦都没想到会有这一天。
本以为这样,只会得到一些赏赐,离爵位还差得远呢!
毕竟一直以来,只有立下大功的文武大臣,才会被赐予爵位。
“发挥你的奇思妙想,爵位提升,未尝不可能。”
李瑄拍着陈三年的肩膀,一副我很看好你的样子。
长安洛阳,拥有爵位,却无官职的权贵、宗室,不在少数。
李瑄不会在乎付出几个爵位。
相比于那些混吃等死的宗室权贵,每一次对于工匠的赐爵,大唐都会向前迈进一步。
陈三年更加激动了。
他后半生的目标有了。
黑夜的路上,有一盏明灯在指引着他。
随后,崔光远引李瑄去见一名叫夏全的男子。
这是一名文人。
他精于算数,想在参加科举之前,将自己的算数成果展示出。
而己辰工令,囊括算数,使夏全想以此扬名。
亲眼目睹皇帝,是他意想不到的,非常拘谨。
李瑄安抚他,使他用纸笔,介绍自己的成果。
世人皆知,天子精于算数。
看到夏全的推理算数,李瑄了然,原来是天元术。这可是高次方程。
百年前,算数大师王孝通用几何方法列三次方程。
但这往往需要高超的数学技巧、复杂的推导和大量的文字说明,非常困难。
而天元术本是难以发展的。
李瑄看夏全的推理,用增乘开方法。
而且夏全精通新式的“华夏数字”和各种李瑄创造的符号。
这使他计算时游刃有余。
“草民认为此术可以应用于水利工程,于民生有帮助。”
和陈三年不同,有幸见李瑄一面,夏全毛遂自荐,推荐自己。
他向李瑄讲解完他创造的高次方程外,说此算数的应用。
在华夏,古人的数学与实际息息相关。
每一个算数的出现,大多运用在建筑、水利工程、道路、工艺品等方面上。
是以,许多匠人都精通算数。
“此算法可有命名!”
李瑄点头认可,向夏全问道。
“回至尊,未曾得名,还请至尊赐名。”
夏全回应道。
“就叫天元术吧!”
李瑄不假思索地回答:“数学无止境,希望你再接再厉!”
有天元术的基础,多元高次方程的出现,已成定局。
李瑄只是提示一番,是继续出自夏全,还是出自其他算数大师,全看他们的应变了。
“夏全,你推进数学有功,可以利国利民。朕封你为方渠县男,准许你在长安、洛阳的大学中,向学生讲述你的数学之道和天元术,并以你的署名,在《大唐月报》上登录天元术。”
李瑄想到附近的地名,为夏全选一个男爵。
夏全是寒素,有爵位傍身,使他更为自信。
他的目标是进士科,如果进士不第,可退而求其次,考取算科。
现在大唐选官,更系统化,更明确。
如精通算数的官吏,在户部、商部、农部、工部都非常吃香。
“草民拜谢至尊!”
夏全拜谢李瑄,面色激动。
灵机一动的算术,竟能得到爵位,他比陈三年还吃惊。
本来只是想在至尊面前留一个好印象。
一个爵位,虽不能代表什么实际权利,但却是他迈入仕途的底蕴。
和夏全又聊几句后,李瑄去看其他匠人的成果。
其中,手工艺品,对李瑄来说含金量最低。
李瑄不可能封爵。
因为这不能明显带动工业进步。
但大多数匠人,都陷入桎梏之中,喜欢搞手工艺品。
甚至还有纯粹欣赏的陶瓷瓶。
李瑄封陈三年和夏全爵位,通告天下。
让诸多匠人跳出原始的思维。
要么利国!
要么利民。
要么推动时代的进步。
其他不可能获取爵位。
“回至尊,草民有一工程巨大,只有图纸,未有钱财建造。在家乡时,草民建筑过,但已尽费,有充分的试验。”
就在这时,一名工匠在崔光远的引荐下,呈上一沓厚厚的图纸。
他叫诸葛兴,酷爱天文地理,又是工匠家庭传承。
但这种东西不一般人玩得起的。
诸葛兴出生于巴蜀省蜀郡,得知己辰工令后,又磨合一番自己的成果,向县令要了一些盘缠,跑到长安寻求机会。
他搭建的天文台简陋,若没有资金,一辈子都别想达到心中的完美。
李瑄接过诸葛兴递来的图纸,一张一张,仔细观看。
“这是天文台?好像需要水运?”
李瑄看完以后,猜测道。
天文是很深的学问,在前进的道路上,不可或缺。
“至尊英明,这是以水为运力的仪象楼,可以演示天象的变化……”
诸葛兴对李瑄佩服得五体投地,不愧是天子,天文地理无所不知。
很少有人能通过图纸,看出他在干什么。
可惜李瑄贵为天子,否则一定可为知音。
随即,诸葛兴向李瑄介绍他的天文仪器。
等完整的仪器建造完成后,高达四丈多,宽约两丈多,是一座上狭下广、呈正方台形的木结构建筑。
其中浑仪等为铜制。全台共分三隔。下隔包括报时装置和全台的动力机构等。中隔是间密室,放置浑象。上隔是个板屋,中放浑仪。
浑象一昼夜自转一圈,里面还有各种机件。
此仪器是以漏刻水力驱动的,集天文观测、天文演示和报时系统为一体。
诸葛兴称其为伟大的创造。
他一度认为自己是诸葛亮的后代,是祖宗庇佑,才让他搞出这种巨大的工程。
“妙!”
李瑄听完后,脑海中已有概念。
他虽然只吐出一个字,却是极高的评价……(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