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小说 >大唐天将军 > 大唐天将军
错误举报

第460章 唐玄宗,种子结果,武庙

    “陛下节哀顺变!先帝长寿而终,若驾鹤西去。逝者已矣,生者如斯。国家还需陛下振作!”
    身为首席宰相的李岘出来,代表文武百官向李瑄劝慰道。
    李隆基的寿命,在历代皇帝中名列前茅。
    本以为李隆基很快就会郁闷而死,没想到还能坚持到乾元六载,硬生生把以前的太子李亨熬走。
    同时,李隆基的死去,也意味着开元天宝的时代彻底过去。
    现在是乾元时代,是天可汗的时代。
    对许多文人官吏来说,他们觉得这是最好的时代。
    生逢尧舜君。
    广开言路,通过政绩优劣提拔。不问出身,不择血脉,让无数人看到机会。
    “如宰相言,朕会振作。继承先帝遗志,理国安民。”
    “先帝遗体小敛以后,在京九品以上官吏,少尉以上军士。前去兴庆宫祭拜。先帝的陵墓安置在奉先县金粟山,命名为“泰陵”。”
    李瑄又向文武百官言道。
    泰陵在修建完成前,还不能为李隆基举行入葬仪式。
    殓后先停柩,等待泰陵修建。
    历史上,高宗皇帝于永淳二年十二月驾崩,遗诏令太子即位于灵前,七日而殡。在文明元年的八月,高宗皇帝方才葬于乾陵。
    停灵近八个月时间。
    在《礼记·王制》中就有明确规定,称“天子七日而殡,七月而葬”。
    李瑄希望七个月内,可以将泰陵修建完成,对李隆基进行安葬。
    在此之前,先在跃龙殿中停柩。
    “臣等谨遵至尊旨意。”
    文武百官齐声说道。
    “先帝文治武功,功勋卓著,中兴开元,四方仰德。今逝去后,庙号、谥号当早做决定,诸位大臣可有建议吗?”
    李瑄向文武百官询问李隆基的庙号和谥号。
    皇帝阐述李隆基的功绩,没有说李隆基的过错。
    很明显,李瑄不想给李隆基恶谥。
    他是李隆基的继承者,和历史上相比,李隆基后世的评价不会太低。
    因为李瑄收拾了李隆基的烂摊子,安禄山造成的损失只是局部。
    就正常而言,李瑄也不能把李隆基的功绩否定。
    开创基业为祖,守住基业为宗。
    李隆基也算为李瑄守住基业,只能是宗。
    如果没有大臣为李隆基立“玄”,李瑄就要为他的庙号立为“玄宗”。
    这在谥法上没有先例,但也不是恶谥、下谥。
    也算适合李隆基。
    就看世人如何去理解了!
    说美谥也好,说平谥也罢,曲解为恶谥也行。
    纵观李隆基的一生,非常复杂。
    他对天下的影响太大,开元与天宝的判若两人。
    不论怎么讲,他开创煌煌文治,赫赫武功。
    最终被内部反噬。
    “启奏陛下,开元盛世,只比我乾元逊色。诗歌、经典、印刷、造纸等皆有大为,又大办书院,万邦学生来长安学习,一时无两。臣请先帝庙号为文宗……”
    裴遵庆向李瑄请奏道。
    在谥号中,“文”的含金量是很高的,谥法中对“文”的解释是: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赐民爵位曰文;勤学好问曰文;博闻多见曰文……
    最少有二三十种夸赞。
    李世民的谥号为“文”。
    但不妨碍李隆基庙号为“文”。
    裴遵庆实事求是,如果不考虑其他,李隆基的所作所为,当得上文宗。
    “臣认为不妥,文是太宗皇帝的谥号,当今不该选文,即便庙号也不可。辟土服远曰桓;克敬勤民曰桓;辟土兼国曰桓;武定四方曰桓。臣认为先帝的功绩,庙号当为桓宗。”
    礼部尚书路嗣恭进言道。
    关于李隆基的谥号与庙号,二品以上的文武大臣,昨夜都有过苦思冥想。
    因为他们知道今日至尊必然会询问李隆基的庙号和谥号。
    官制改革以后,二品以上官吏,才属于“大臣”行列。
    如这种决议的大事,一般都是大臣才能插上话。
    和经历过完整开元盛世的裴遵庆不同。路嗣恭认为,即便是美谥,也要敢于面对李隆基的错误。
    桓是美谥不假,但是汉代有个汉桓帝,极为拉胯。
    以至于后世加美谥会忽略桓。
    若以李隆基武功,完全可以称桓。
    但叫桓宗,明显不符合李瑄的意思。
    随后,又有几个大臣上奏以和、顺、英、景、烈为庙号。
    都被李瑄暂时搁置。
    “启奏至尊,开元之年,文化鼎盛,国家富庶,百姓衣食无忧,历代宰相,皆勤恳任劳。照临四方曰明;谮诉不行曰明;思虑果远曰明;保民耆艾曰明;任贤致远曰明。臣认为先帝的庙号应该为明。”
    颜真卿向李瑄奏道。
    至尊让搁置,说明对其他大臣所言的庙号不满意。
    他也试着说了一个。
    明,是为美谥。很符合李隆基登基的前二十载。
    “明,可贯穿先帝的一生。但朕认为明不适合为庙号,当为谥号。先帝谥号为明皇帝,诸卿以为如何?”
    李瑄认同颜真卿给出的“明”。但转为谥号。
    李瑄不喜欢皇帝的谥号,越搞越离谱,最后一连串。
    他给李承乾、李象追谥都是单谥。
    和李世民一样。
    如李治的谥号为“天皇大帝”,在天宝年间又增谥为天皇大圣皇帝。
    李旦的谥号为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
    李瑄这一脉,是李承乾的后代。都是单谥。
    所以,他也为李隆基加单谥。
    “陛下英明,明皇之称,可谓一生。”
    大臣们怎么会有反对的意见。
    以李隆基为明皇帝,合情合理。
    “先帝生前,仰慕道教,有高居无为的经历。朕认为先帝该有一个独特的庙号,诸卿认为玄宗,如何?”
    李瑄没再让文武百官说庙号。他没有去多解释玄的寓意,全凭天下人的感觉。
    玄?
    如此微妙,深奥。
    让一些官吏百思不得其解。
    也让一些官吏深以为然。
    玄”字本身就有天之意,可以寓意着李隆基如同天神一般,具有无上的威严和神圣的地位。其次,李隆基的庙号“玄”还表达了对他的高度赞誉,歌颂其在位期间的丰功伟绩和对国家的贡献。
    但也可以认为李隆基“靡不有初,鲜克有终”、“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含义。
    更有对李隆基天宝年间骄奢淫逸、沉迷自我的讽刺。
    此号一出,独一无二。众人心知肚明,至尊小宗代大宗,完成对李治一脉的取代。
    对李隆基的评价,对李瑄的评价。
    功过自由后人说。
    “玄宗皇帝泉下有知,一定会庇佑大唐!”
    在文武百官沉默、思考的时候,李岘最先完成李瑄的话。
    用玄宗庙号,称李隆基复杂的一生,没什么毛病。
    主要是李隆基的经历太离奇,最终还失去皇位。
    取代李隆基的皇帝,为万古一人。
    李岘预见,千年以后,世人对李瑄的评价高,对李隆基的评价就不会低。
    李岘话落后,文武百官一起应和。
    “此事且定,待先帝祭祀之日,宣布谥号。待入陵之日,宣布庙号。”
    无错版本在6x9x书x吧读!6x9书一吧首一发一本小说。读
    李瑄点了点头。
    没有再过深究。
    按照制度,李隆基小敛以后,祭祀七日。大敛封棺,等待泰陵修好。
    在这七日时间,百官要杜绝任何娱乐,以寄哀悼。
    一番对李隆基悲痛缅怀后,李瑄才让宰相们禀告他御驾亲征以后的具体事务。
    在宰相和九部尚书的齐心协力下,二十四行省,已经规划完毕,官吏也全部到位。
    新的地图,已经开始绘制。
    地方稳定,大部分官吏没有怨言,听从行省巡抚的指挥。
    只待明年的时候,朝廷放权,使巡抚开始管理行省事务。
    监察御史和锦衣卫也查到几名贪赃枉法的太守,被押送回长安,等待李瑄处置。
    李瑄没有生气。
    这才是正常现象。他相信还有许多害群之马,藏匿在地方。
    每时每刻,都有官吏变得利欲熏心。
    什么“天下官吏皆清明”之类的话,李瑄不信。
    人性使然,总有一些官吏在利益的围猎下,怀有侥幸心理。
    也有欲壑难填者,不择手段。
    对待贪官污吏,不能松懈。
    吏治,就是要不停地反腐,将贪官揪出,以震慑蠢蠢欲动者。
    一旦有松懈,害虫很快就会滋生。
    地方官吏精挑细选一批蛮夷诸胡,在长安的大学学习。
    波斯王国的文坛领袖阿费夫,带数百各国学者、工匠、文人,于去年五月到达长安。
    逗遛两月后,前往洛阳到智慧宫。
    这些都是波斯以及天竺诸国的顶级人才。
    智慧宫,可不是大学。框架建立以后,再想入智慧宫,不仅早有成就,还要有考察。
    大唐的学者,也开始向智慧宫聚集。
    以洛阳中心,通过四通八达的交通和大运河。
    智慧宫的成果,第一时间将在中原、河北、山南、江南、淮南等地区发展。
    李瑄不希望用鼎盛的国家去养两座城市。
    最好每一个行省,都要有一座中心城市,一座副中心城市。
    而且李瑄知道,一旦大航海开启,工业革命开始。
    大唐作为攻击的一方,作为执旗手,一定要在沿海布局。
    “启奏陛下,前段时间,有工匠向工部的工匠司献上布,他制作一种织布机,可以将快速织成布。陛下有诏,任何发明都可以拿到工匠司验证,如果可以推广,能够福泽百姓、提升军队战力,都会有重赏,甚至可封爵位。”
    宰相们向李瑄汇报完毕工作后,工部尚书崔光远出列向李瑄禀告道。
    “待先帝七日以后,朕会查验。若可达到朕心中预期,当有重赏。”
    李瑄心中抱有期待。
    的问世,使布非常有性价比。
    西域有些国家会献出布。
    但他们的织布效率太差,不适合推广。
    李瑄知道织布机构造复杂,如果能改良织布机,专门将织成布,对大唐有划时代的意义。
    丝绸,在某些情况下,不一定有布好用。
    现已经在河南、山西、河北、湖北、齐鲁等普及。
    其他省份也在试种。
    五年内,将开满大江南北。
    虽然李瑄知道织布机迟早会被工匠捣鼓出来,但没想到这么快。
    “回陛下,还有一些工匠有数学、机具之类的东西,臣不甚懂得。但觉得别具一格。”
    崔光远只觉得织布机很实用,他亲自观看过织布机织出的布,完全可以裁成衣服,还可以染上鲜艳的颜色。
    在李瑄的诏书中,不光光是发明工具,连数学、天文、地理之类,甚至证明某种石头,有特殊的用途,都可以作用“发明”,向工匠司报备。
    李瑄废除工匠贱籍,废除商人市籍。
    使李瑄在工匠、商人心中,如同上苍。
    他们对李瑄“发明赐封爵”的诏书,深信不疑。
    哪怕只得到一个男爵,对原本是贱民的工匠来说,光宗耀祖。
    工匠们怎么会不努力呢?
    只要有一点奇思妙想,都会拿到工匠司。
    地方上的匠人,可以禀告地方官吏,由地方官吏上呈。
    发掘“工匠”,如果工匠封爵,也视为地方官吏升迁的依据。
    再不济,地方官府也得给这些匠人盘缠,让他们来长安试一试。
    “朕已知晓。待朕去工匠司时,一并观看成就。”
    李瑄回答道。
    种下的种子开结果,李瑄惊喜不已。
    哪怕只是平常之物,甚至没有丝毫用处,李瑄也会鼓励其继续发挥奇思妙想。
    “启奏陛下,自开元十九年以来,设立太公尚父庙,以周代军师吕尚为主祭,汉代留侯张良为副祭,还有十位名将配享。”
    “陛下西收河中,复波斯;北灭回纥;西南灭吐蕃;南抚南诏;北东灭渤海、室韦、靺鞨,降契丹、奚、铁勒,又平定安贼叛乱,万国朝拜……臣认为当前国家武备已足,当建立武庙,重新列周代以来的名将。主祭与副祭依旧,原十名将为十哲,再增六十四名将祭祀。”
    颜真卿站出来,向李瑄上奏道。
    文人想法很多。
    大唐不应该只有文庙,还要有武庙。
    原本的太公尚父庙中左列为秦武安君白起,汉淮阴侯韩信,蜀汉武乡侯诸葛亮,唐卫国公李靖,唐英国公李勣。
    右列为汉留侯张良。齐大司马田穰苴,吴将军孙武,楚令尹吴起,赵望诸君乐毅。
    在这个时代,这十位是文臣武将心中最佩服的名将,所以为“武庙十哲”。
    颜真卿想除了选一些古代的名将以外。
    随至尊“从龙之功”的将领,也要挑选几位,榜上有名。
    当然,祭祀香火只有死了才能享受。
    武庙可设七十二名,先加六十四名。逐渐增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