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劝解
第70章 劝解
陈秀娥偏偏不肯善罢甘休。
说到其他的事,她可以装一装,忍一忍,保持低姿态,说到自家闺女,她就得冲上去论个四五六了。
这也不只是单单为了此次闺女上学的事。陈秀娥小农意识强,并没有那么高的觉悟,想让女儿接受书院教育。
她始终惦记着的是她在冯家的位置。
要争,争的是以后。
这冯家的家产,说什么都得有自家闺女的一份儿。
当然,这归根究底还是为了自己。自家闺女有财产傍身,她这个当娘了,老了之后也好索取。
说起来,嫁给冯二壮这些许年来,陈秀娥心里始终迈不过去一道坎。
那就是自己只生了个女儿。
可恨就可恨在开了怀、生下头胎之后,她再没生育过孩子,更别提生出个朝思暮想的“带把儿的”了。
这是她小半生的遗憾所在。
所以,现下,婆婆刘氏不知是因为婚姻不顺发无名邪火还是别的什么缘故,如此为难,横挡竖拦就是不肯让唤娣去上学,陈秀娥绝对是不能退让的。
见婆婆和二嫂撕扯得不可开交,一直在旁边看戏的何苗忍不住开口。
“娘,您先别急,我看啊,上学这事儿,还得从长计议。”
正争执不休的二人齐齐转头看向她,眼神儿中充满质询,好似在问:关你啥事?
何苗淡然笑笑,走过去,抚着婆婆的肩膀头,半安慰半劝解,语气中带着几丝哄:“娘,依我看,唤娣去上学,可不是件坏事儿。”
刘氏眉毛陡然竖起,但因着小儿媳那双柔软白皙的手臂正在自己久经劳作、僵硬酸痛的肩膀上温柔游走,心跟着软乎了不少。
随带着,语气也缓和了许多:“啥意思?咱家这情况你也一清二楚,那你说说,你咋想的?”
“对,三弟妹,那你就说说吧!”陈秀娥抱起肩膀,抬眼看何苗。此时,她还没摸清何苗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不知对方是敌是友,随时保持着备战状态。
“娘,我觉得啊,唤娣虽然是个女孩子,能去读读书是有好处的,一来呢,认识字,以后免得被乱七八糟的人给骗了。二来啊,一旦在诗学上有个什么造诣,那以后就算不能为官,嫁人相夫教子也是比寻常农妇强过不知多少倍呢,就像娘这样通情达理。”
清清浅浅一句夸奖的话,把刘氏说的心里舒服了不少。
何苗见刘氏态度有所缓和,手上不停,嘴上浮着微笑,轻声慢语说道:“咱老冯家如今只有这俩宝贝蛋儿,都是孩子,不好有任何偏颇吧。再说,大宝年纪小,放他一人去学堂,您能放下心?”
她说着,双手亲热地抱着婆婆的肩膀,俏皮地歪头冲着婆婆笑问:“唤娣聪慧又懂事,他们姐弟二人关系也亲密,若是能一起上学,互相照应,您不是也跟着放心嘛!”
“我可没少听说,咱村那些小顽童欺负同窗的事儿,您想想,咱家大宝是个乖崽,跟大哥一样,是个老实头,那不得受尽欺负啊?”
刘氏被何苗这么一引导,紧皱的眉毛渐渐松弛了下来。
小儿媳向来是秀外慧中,这话说的也一点儿没错,现在的孩子都皮得很,不老实,总有那么几个“孩子头”,惯会欺负老实娃。
自家的大宝是她两只眼珠子盯着长大的,自然知道那孩子的性格软。确实随了他爹冯家老大的绵软性子,好揉捏。
这要是去了学堂,身边没个亲兄弟姊妹做帮手,挨了欺负都得自己忍着。
想到这些,刘氏死咬着不让孙女去上学的话头儿已经有所放松了。
“可是……”刘氏点点头,转而又露出一副愁容,“话虽如此,可咱家现在这状况,我手头也是紧得很,哪有多余的银子多送一个孩子去书院?”
看来,还是行不通!
何苗顿了顿,当机立断:“这您别操心,银子的事儿包在我身上吧,我想办法,不能耽误了孩子们念书。”
何苗在婆婆面前打了包票,夸下海口,心下自然也是有点发虚。不过,她随身可是带了座图书馆呢,知识就是力量,赚钱的事儿,倒也不愁。
这人活着吧,有时确实是需要些不顾一切的勇气。
陈秀娥听了半天,知道何苗说的都是有利于他们二房的事儿,态度也随之缓和,换上一副皮笑肉不笑的脸。
“三弟妹,还是你清醒,这话说的,真让嫂子感动啊,嫂子不知道咋报答你好,以后,我叫唤娣好好孝敬你!”
何苗没在意她的话,也只是回了个不带感情色彩的微笑。
她这么做,可绝对不是想帮陈秀娥,也不期望侄女念自己的好。
何苗完全是因为不想耽误唤娣念书才大包大揽下这样的责任。
毕竟,女孩子并不是待在家中学会烹茶煮饭、针织刺绣就行的。只有去学堂拜师,开了蒙才能生智,识了字才能读书,读了书才能明理。
有智慧、懂辩人、能明理才是女子过好一生的根本。
何况,像唤娣这么聪慧的女孩子,悟性极高,一旦有好夫子教育,未来定能成为一个明事理、能独立、有思想的女人。
想到这些,何苗就觉得这钱花得值!
何苗说出要包揽唤娣的束脩,刘氏先是惊讶,继而见小儿媳一脸严肃认真,不像是开玩笑,便也认了。
小儿媳的赚钱本事,全家人有目共睹。最近,她也没心思管太多家里的事,既然何苗拍着胸脯说下这话,那这事儿就借坡下驴、顺水推舟吧。
刘氏愣怔半天,才想明白,拍了拍身上的尘土,解脱般地叹了口气。
“行吧,既然苗儿都这么说了,老婆子我也不坚持了,想着定然是为了唤娣这娃好,那这事儿就这么办吧,一起上书院!”
“哎,好嘞,多谢娘啊!”陈秀娥刚才面对着婆母还横眉冷对、冷若冰霜的脸,似冰雪消融开化般,立马换了样子。
刘氏头也不回地进了正屋,陈秀娥又一脸谄媚地转向何苗,刚要开口说些什么虚头巴脑的感激之语,后者却没给她说话的机会。
何苗不屑与其亲近,早就不动声色地转身去了灶房,空留了一个苗条背影给陈秀娥。
烤鱼还在锅里呢,得尽快去料理,耽误啥也不能耽误她这张嘴啊。
陈秀娥偏偏不肯善罢甘休。
说到其他的事,她可以装一装,忍一忍,保持低姿态,说到自家闺女,她就得冲上去论个四五六了。
这也不只是单单为了此次闺女上学的事。陈秀娥小农意识强,并没有那么高的觉悟,想让女儿接受书院教育。
她始终惦记着的是她在冯家的位置。
要争,争的是以后。
这冯家的家产,说什么都得有自家闺女的一份儿。
当然,这归根究底还是为了自己。自家闺女有财产傍身,她这个当娘了,老了之后也好索取。
说起来,嫁给冯二壮这些许年来,陈秀娥心里始终迈不过去一道坎。
那就是自己只生了个女儿。
可恨就可恨在开了怀、生下头胎之后,她再没生育过孩子,更别提生出个朝思暮想的“带把儿的”了。
这是她小半生的遗憾所在。
所以,现下,婆婆刘氏不知是因为婚姻不顺发无名邪火还是别的什么缘故,如此为难,横挡竖拦就是不肯让唤娣去上学,陈秀娥绝对是不能退让的。
见婆婆和二嫂撕扯得不可开交,一直在旁边看戏的何苗忍不住开口。
“娘,您先别急,我看啊,上学这事儿,还得从长计议。”
正争执不休的二人齐齐转头看向她,眼神儿中充满质询,好似在问:关你啥事?
何苗淡然笑笑,走过去,抚着婆婆的肩膀头,半安慰半劝解,语气中带着几丝哄:“娘,依我看,唤娣去上学,可不是件坏事儿。”
刘氏眉毛陡然竖起,但因着小儿媳那双柔软白皙的手臂正在自己久经劳作、僵硬酸痛的肩膀上温柔游走,心跟着软乎了不少。
随带着,语气也缓和了许多:“啥意思?咱家这情况你也一清二楚,那你说说,你咋想的?”
“对,三弟妹,那你就说说吧!”陈秀娥抱起肩膀,抬眼看何苗。此时,她还没摸清何苗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不知对方是敌是友,随时保持着备战状态。
“娘,我觉得啊,唤娣虽然是个女孩子,能去读读书是有好处的,一来呢,认识字,以后免得被乱七八糟的人给骗了。二来啊,一旦在诗学上有个什么造诣,那以后就算不能为官,嫁人相夫教子也是比寻常农妇强过不知多少倍呢,就像娘这样通情达理。”
清清浅浅一句夸奖的话,把刘氏说的心里舒服了不少。
何苗见刘氏态度有所缓和,手上不停,嘴上浮着微笑,轻声慢语说道:“咱老冯家如今只有这俩宝贝蛋儿,都是孩子,不好有任何偏颇吧。再说,大宝年纪小,放他一人去学堂,您能放下心?”
她说着,双手亲热地抱着婆婆的肩膀,俏皮地歪头冲着婆婆笑问:“唤娣聪慧又懂事,他们姐弟二人关系也亲密,若是能一起上学,互相照应,您不是也跟着放心嘛!”
“我可没少听说,咱村那些小顽童欺负同窗的事儿,您想想,咱家大宝是个乖崽,跟大哥一样,是个老实头,那不得受尽欺负啊?”
刘氏被何苗这么一引导,紧皱的眉毛渐渐松弛了下来。
小儿媳向来是秀外慧中,这话说的也一点儿没错,现在的孩子都皮得很,不老实,总有那么几个“孩子头”,惯会欺负老实娃。
自家的大宝是她两只眼珠子盯着长大的,自然知道那孩子的性格软。确实随了他爹冯家老大的绵软性子,好揉捏。
这要是去了学堂,身边没个亲兄弟姊妹做帮手,挨了欺负都得自己忍着。
想到这些,刘氏死咬着不让孙女去上学的话头儿已经有所放松了。
“可是……”刘氏点点头,转而又露出一副愁容,“话虽如此,可咱家现在这状况,我手头也是紧得很,哪有多余的银子多送一个孩子去书院?”
看来,还是行不通!
何苗顿了顿,当机立断:“这您别操心,银子的事儿包在我身上吧,我想办法,不能耽误了孩子们念书。”
何苗在婆婆面前打了包票,夸下海口,心下自然也是有点发虚。不过,她随身可是带了座图书馆呢,知识就是力量,赚钱的事儿,倒也不愁。
这人活着吧,有时确实是需要些不顾一切的勇气。
陈秀娥听了半天,知道何苗说的都是有利于他们二房的事儿,态度也随之缓和,换上一副皮笑肉不笑的脸。
“三弟妹,还是你清醒,这话说的,真让嫂子感动啊,嫂子不知道咋报答你好,以后,我叫唤娣好好孝敬你!”
何苗没在意她的话,也只是回了个不带感情色彩的微笑。
她这么做,可绝对不是想帮陈秀娥,也不期望侄女念自己的好。
何苗完全是因为不想耽误唤娣念书才大包大揽下这样的责任。
毕竟,女孩子并不是待在家中学会烹茶煮饭、针织刺绣就行的。只有去学堂拜师,开了蒙才能生智,识了字才能读书,读了书才能明理。
有智慧、懂辩人、能明理才是女子过好一生的根本。
何况,像唤娣这么聪慧的女孩子,悟性极高,一旦有好夫子教育,未来定能成为一个明事理、能独立、有思想的女人。
想到这些,何苗就觉得这钱花得值!
何苗说出要包揽唤娣的束脩,刘氏先是惊讶,继而见小儿媳一脸严肃认真,不像是开玩笑,便也认了。
小儿媳的赚钱本事,全家人有目共睹。最近,她也没心思管太多家里的事,既然何苗拍着胸脯说下这话,那这事儿就借坡下驴、顺水推舟吧。
刘氏愣怔半天,才想明白,拍了拍身上的尘土,解脱般地叹了口气。
“行吧,既然苗儿都这么说了,老婆子我也不坚持了,想着定然是为了唤娣这娃好,那这事儿就这么办吧,一起上书院!”
“哎,好嘞,多谢娘啊!”陈秀娥刚才面对着婆母还横眉冷对、冷若冰霜的脸,似冰雪消融开化般,立马换了样子。
刘氏头也不回地进了正屋,陈秀娥又一脸谄媚地转向何苗,刚要开口说些什么虚头巴脑的感激之语,后者却没给她说话的机会。
何苗不屑与其亲近,早就不动声色地转身去了灶房,空留了一个苗条背影给陈秀娥。
烤鱼还在锅里呢,得尽快去料理,耽误啥也不能耽误她这张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