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一个流派的诞生
关于《冈底斯的诱惑》以及先锋文学的讨论,很快地就在整栋“将军楼”里传开。
“我觉得‘先锋’的不应该是形式技巧,而是创作理念。”
方言拍了拍余桦的肩膀。
“方老师,我还是有点不明白。”
余桦眨了眨茫然的小眼睛。
“就拿魔幻现实主义说吧,重点不是魔幻,而是现实主义。”
方言道:“拉美文学之所以会魔幻,是因为拉美当时残酷的舆论和出版管控,才不得不写得含胡不清、晦涩难懂,但国内仿写的魔幻现实主义,那纯粹就是为了魔幻而魔幻,不侧重在现实主义。”
“没错,很多人根本不了解魔幻现实主义诞生的根本原因。”
韩少恭说得更加直接,这年头绝大多数的作家,包括先锋作家在内,基本上不懂外语。
对西方文学流派的理解,完全是靠着萧乾等老一批翻译家,从他们的翻译小说里摸索出一点西方现代小说的技巧,对西方文学流派缺少足够理解,这么模仿和借鉴,哪里能不走弯路呢?
“少恭同志很讨厌那些模仿外国文学的人吗?”
余桦从他的语气里听到了一丝反感和不屑。
韩少恭摇了摇头,“我只是觉得,就算不模仿那些西方翻译作品,不用像它们那样摆弄长句、频繁分段、加黑体字、废弃标点符号的手法,完全靠我们自己汉语体系,一样能改革小说的文体……”
“这就是举办这个研讨会的意义。”
方言举起茶杯,敬向这位寻根文学的先锋大将。
余桦只觉得自己站在一个十字路口,直觉告诉他,方老师和韩少恭的话不无道理。
但是另外一条迷雾重重的先锋文学道路,对自己又充满着诱惑,因为卡夫卡就是魔幻现实主义。
“不用这么纠结。”
方言笑了笑,“文学创作首先是个人的,然后才是读者的。”
余桦犹豫不决,“可是……”
“先锋文学有它的不足,但也有它的优点。”
方言道:“我们不必幻想某种高纯度的文学,不必幻想某种切换式的、复制式的文明变革,文明是一条河,总是新中有旧,旧中有新,或者说化旧为新,化新为旧,在一个复杂的过程中重组和再造。我们之所以要讨论西方、东方的文化传统和文学流派,只是把它们作为创作的资源。”
接着补充了一句,“不过有一点千万要注意,那就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我好像有点明白了!”
余桦眼前一亮,心里不禁感慨,方老师真不愧是吾辈文学上的指路明灯!太神了!
“还记得我那个邀请吗,好好考虑考虑。”
方言扬起一抹笑容,接着准备起接下来会议的章程。????先锋文学只是个偶然的插曲,往后几天的讨论内容,紧紧围绕着寻根文学和中华文化展开。
从《霸王别姬》读后感,不停地往外发散,话题越来越宏大。
这个研讨会一开,就是持续了六天,而且是从早到晚,期间没有人外出游玩。
也没有任何山珍海味的招待,但所有参加的代表都很兴奋,直到会议结束,都保持着一种亢奋的状态,尽管大家都开玩笑说这种累死人的会议不能再这么开了,但还是乐此不疲地开了下去。
毕竟,不管是这个年代的作家,还是读者,对文学的热爱确已到了一种痴迷的地步。
以至于,第一次来杭城的石铁生等人在临离开之前,才买了几样纪念品,以示曾经到此一游。
李小琳、张仲锷、茹芷鹃等文学杂志的编辑们,一致觉得寻根文学光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还不够,还需要有更多的文艺理论文章,眼下只有一篇方言的《文学的“根”》,这可不够看。
于是乎,与会的作家们各抒己见,一堆对寻根文学的文章新鲜出炉。
比如,郑义的《跨越文化断裂带》、郑万隆的《我的根》、李杭育的《理一理我们的“根”》,钟阿城《文化制约着人类》等一系列评论文章,统统被在场的各大报刊瓜分一空。
《沪市文学》、《当代》、《人民文学》、《收获》、《西湖》等等,人人有份。
当这些寻根文学的理论文章、会议纪要内容等接连发表以后,无异于往文坛里丢下了枚核弹。
继沈丛文、林徽因为代表的“京派”、赵树理为首的“山药蛋派”、孙犁、刘绍棠为首的的“荷淀派”等之后,华夏的严肃文学领域即将诞生出一个真正的、庞大的、崭新的文学流派。
不同于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寻根文学有纲领、有理论、有代表性的作品……
而且这个文学流派的创始人,同样也是流派里成员们所公认的“话事人”、“扛把子”——
方小将!
不!
当寻根文学流派诞生的一刻,方言的军衔和职位都得上一个档次。
不能再叫‘小将’,以后必须得喊“方司令”,或者“方大帅”!
而这场西湖会议,不仅仅是方言一个人进的一小步,也是华夏当代文学进的一大步!
方言、寻根文学,以及这场西湖会议都会载入当代文学史中,就在21世纪出版的《华夏当代文学史》等著作里,不约而同地对方言组织的这场寻根文学研讨会做出了客观而相似的评价:
“‘西化会议’所表现出的是华夏作家、编辑和评论家当时非常复杂的思想状态。”
“一方面接受了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同时又试图对抗“西方中心论”,一方面强调文化乃至民族、地域文化的重要性,同时又拒绝任何的复古主义和保守主义,这是华夏现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
“但是,就‘如何全面把握民族传统文化’,即‘文学应该寻什么样的根’的问题,寻根作家们在理论文本中陷入了分歧,他们对文学之‘根’认识的差异性反映在具体创作实践中。”
“以韩少恭、古桦等为首的‘消极派’,主要是对华夏传统文化的劣根性进行反思。”
“而以方言为代表的‘积极派’,提倡的是文化的良根,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变革和进取。”
“两者之间,相互冲突,从21世纪的当代文学发展脉络上来看,无疑是方言的方向是正确的,‘消极派’因为违背了文学寻根的初衷,以致于逐渐式微,销声匿迹。”
“从而出现一种认知上的错觉,认为‘寻根文学’,是凭方言一己之力带向辉煌的文学流派!”(本章完)
“我觉得‘先锋’的不应该是形式技巧,而是创作理念。”
方言拍了拍余桦的肩膀。
“方老师,我还是有点不明白。”
余桦眨了眨茫然的小眼睛。
“就拿魔幻现实主义说吧,重点不是魔幻,而是现实主义。”
方言道:“拉美文学之所以会魔幻,是因为拉美当时残酷的舆论和出版管控,才不得不写得含胡不清、晦涩难懂,但国内仿写的魔幻现实主义,那纯粹就是为了魔幻而魔幻,不侧重在现实主义。”
“没错,很多人根本不了解魔幻现实主义诞生的根本原因。”
韩少恭说得更加直接,这年头绝大多数的作家,包括先锋作家在内,基本上不懂外语。
对西方文学流派的理解,完全是靠着萧乾等老一批翻译家,从他们的翻译小说里摸索出一点西方现代小说的技巧,对西方文学流派缺少足够理解,这么模仿和借鉴,哪里能不走弯路呢?
“少恭同志很讨厌那些模仿外国文学的人吗?”
余桦从他的语气里听到了一丝反感和不屑。
韩少恭摇了摇头,“我只是觉得,就算不模仿那些西方翻译作品,不用像它们那样摆弄长句、频繁分段、加黑体字、废弃标点符号的手法,完全靠我们自己汉语体系,一样能改革小说的文体……”
“这就是举办这个研讨会的意义。”
方言举起茶杯,敬向这位寻根文学的先锋大将。
余桦只觉得自己站在一个十字路口,直觉告诉他,方老师和韩少恭的话不无道理。
但是另外一条迷雾重重的先锋文学道路,对自己又充满着诱惑,因为卡夫卡就是魔幻现实主义。
“不用这么纠结。”
方言笑了笑,“文学创作首先是个人的,然后才是读者的。”
余桦犹豫不决,“可是……”
“先锋文学有它的不足,但也有它的优点。”
方言道:“我们不必幻想某种高纯度的文学,不必幻想某种切换式的、复制式的文明变革,文明是一条河,总是新中有旧,旧中有新,或者说化旧为新,化新为旧,在一个复杂的过程中重组和再造。我们之所以要讨论西方、东方的文化传统和文学流派,只是把它们作为创作的资源。”
接着补充了一句,“不过有一点千万要注意,那就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我好像有点明白了!”
余桦眼前一亮,心里不禁感慨,方老师真不愧是吾辈文学上的指路明灯!太神了!
“还记得我那个邀请吗,好好考虑考虑。”
方言扬起一抹笑容,接着准备起接下来会议的章程。????先锋文学只是个偶然的插曲,往后几天的讨论内容,紧紧围绕着寻根文学和中华文化展开。
从《霸王别姬》读后感,不停地往外发散,话题越来越宏大。
这个研讨会一开,就是持续了六天,而且是从早到晚,期间没有人外出游玩。
也没有任何山珍海味的招待,但所有参加的代表都很兴奋,直到会议结束,都保持着一种亢奋的状态,尽管大家都开玩笑说这种累死人的会议不能再这么开了,但还是乐此不疲地开了下去。
毕竟,不管是这个年代的作家,还是读者,对文学的热爱确已到了一种痴迷的地步。
以至于,第一次来杭城的石铁生等人在临离开之前,才买了几样纪念品,以示曾经到此一游。
李小琳、张仲锷、茹芷鹃等文学杂志的编辑们,一致觉得寻根文学光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还不够,还需要有更多的文艺理论文章,眼下只有一篇方言的《文学的“根”》,这可不够看。
于是乎,与会的作家们各抒己见,一堆对寻根文学的文章新鲜出炉。
比如,郑义的《跨越文化断裂带》、郑万隆的《我的根》、李杭育的《理一理我们的“根”》,钟阿城《文化制约着人类》等一系列评论文章,统统被在场的各大报刊瓜分一空。
《沪市文学》、《当代》、《人民文学》、《收获》、《西湖》等等,人人有份。
当这些寻根文学的理论文章、会议纪要内容等接连发表以后,无异于往文坛里丢下了枚核弹。
继沈丛文、林徽因为代表的“京派”、赵树理为首的“山药蛋派”、孙犁、刘绍棠为首的的“荷淀派”等之后,华夏的严肃文学领域即将诞生出一个真正的、庞大的、崭新的文学流派。
不同于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寻根文学有纲领、有理论、有代表性的作品……
而且这个文学流派的创始人,同样也是流派里成员们所公认的“话事人”、“扛把子”——
方小将!
不!
当寻根文学流派诞生的一刻,方言的军衔和职位都得上一个档次。
不能再叫‘小将’,以后必须得喊“方司令”,或者“方大帅”!
而这场西湖会议,不仅仅是方言一个人进的一小步,也是华夏当代文学进的一大步!
方言、寻根文学,以及这场西湖会议都会载入当代文学史中,就在21世纪出版的《华夏当代文学史》等著作里,不约而同地对方言组织的这场寻根文学研讨会做出了客观而相似的评价:
“‘西化会议’所表现出的是华夏作家、编辑和评论家当时非常复杂的思想状态。”
“一方面接受了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同时又试图对抗“西方中心论”,一方面强调文化乃至民族、地域文化的重要性,同时又拒绝任何的复古主义和保守主义,这是华夏现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
“但是,就‘如何全面把握民族传统文化’,即‘文学应该寻什么样的根’的问题,寻根作家们在理论文本中陷入了分歧,他们对文学之‘根’认识的差异性反映在具体创作实践中。”
“以韩少恭、古桦等为首的‘消极派’,主要是对华夏传统文化的劣根性进行反思。”
“而以方言为代表的‘积极派’,提倡的是文化的良根,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变革和进取。”
“两者之间,相互冲突,从21世纪的当代文学发展脉络上来看,无疑是方言的方向是正确的,‘消极派’因为违背了文学寻根的初衷,以致于逐渐式微,销声匿迹。”
“从而出现一种认知上的错觉,认为‘寻根文学’,是凭方言一己之力带向辉煌的文学流派!”(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