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久攻不下
李唐大军的进攻持续了整整三天,杨万春的军队也拼死抵抗,仗着敌人白送的守城工事,安市城的大军生生抵住了进攻。
都说是天意弄人,那一场瓢泼大雨冲垮了土山之后,便戛然而止,第二天就是晴天白日,似乎这场雨就是为着给唐军添乱而来。
在李世民的怒火鞭策之下,大唐的军队爆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战斗力,却还是未能攻破杨万春固守的土山,反而折损了不少好手,期间李世绩、李道宗和张士贵等人纷纷献策,连着尉迟敬德都老将出马了一回,却还是徒劳无功。
到得第三天傍晚,营盘里升起了炊烟,李世民终于接受了土山无法攻破的事实,下令撤兵,虽然不甘,却也知道此事已非人力所能逆转,那土山已经彻底归高句丽所有,成了其抵抗大唐军士的防御利器。
不过这三日的猛攻,也不是毫无建树,唐军在皇帝天威加持之下,着实勇猛,接连斩杀了安市城几员大将,令杨万春一方也损失惨重,安市城的守军几乎死了三分之一,才将那土山堪堪守住。
大营中,一众将领齐聚一处,李世绩的头低低垂下,瞧着李世民愁眉不展的样子,才听纪颜叹道:“此一役乃是天灾,安市城也损失惨重,若是我们能固守不放,围城数月,或能将安市城攻下。只是如今已是深秋,天气即将转寒,北国冰天雪地,只怕我们撑不了那么久。”
在场者众人大多是中原出身,却也在征讨突厥时见识过天地冰冻的雪灾,就知道纪颜所说不错,一旦熬到入冬,唐军就会陷入被动,前线的军士能否抵御严寒是问题,后发的补给能否跟上也是问题,寒冬降临,辽水封冻,数万大军在辽东便会孤立无援。
长孙无忌暗暗朝纪颜摆手,这才好言对李世民道:“陛下出征数月,战绩斐然,天威所到之处,高句丽闻风丧胆。只是朝中诸事繁杂,国不可一日无君,与其跟小国寡民消耗,不如顺应天时,暂时回转,等待机会,再打过来。”
听他也劝李世民撤兵,一众武将的脸上就都不好看,始终这一次是抱着将高句丽亡国灭种的目标来,却被小小一个安市城拦住回头,就叫他们心中不忿,才听尉迟敬德怒道:“安市城难打,就先不打了!咱们绕过此地,直取平壤城,砍了渊盖苏文和宝藏王的头,再班师回朝不迟!”
此言一出,众人都是一愣,便是这主意似乎也不错,平壤城可不像安市城这般难啃,始终一个是国家首都,一个是军镇重地,职能不同,攻打的难易也就不同。渊盖苏文虽是一代枭雄,却没有杨万春这样的战略意识,宝藏王区区稚子孩童,原本也不足为虑。
归根到底,难办的不是安市城,而是杨万春,没有他的领导,安市城应该早已陷落才对。
只是众人一愣之后,也就纷纷回过神来,才听李道宗道:“陛下乃是一国天子,怎可以身犯险,深入敌后?若是打下了安市城,补给顺利,自然可以进攻;可如今安市城久攻不下,一旦大军深入,补给又从何而来?杨万春不死,咱们就不可能放着安市城不顾!此举过于鲁莽,万万不可!”
纪颜这会儿也开口,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大唐千秋万世,也不急在这一朝一夕。如今后方补给吃紧,军中存粮不多,若是贸然深入,恐怕会有危险。咱们打突厥也不是一蹴而就,对高句丽也不该小瞧,天地地利人和,如今已失其二,若再失了军心,便是大事不好。”
李世民听他这么说,才无奈开口道:“辽东之地,一旦入冬,的确不是寻常兵丁所能对付。若能攻下安市城,固守城池过冬,还有一战之力,否则冰天雪地,不用对方来攻,严寒就能冻死不少军士。唉,如此,半个月内,若能攻下安市城,咱们就继续,若不能,便班师回朝罢!”
连皇帝都这么说,旁人就再没有别的异议,李世绩心中苦闷,站起来往外就走,其余众人也是摇头,纷纷鱼贯而出,只留下长孙无忌和纪颜,听李世民道:“有件事情,朕不瞒你们,无关天时,只怕朕的身子,快撑不住了。”
长孙无忌早就知道,纪颜却是闻言大惊,才瞧着张太医缓步进来,服侍着李世民脱去战甲,就见他后背上生了拳头大一块恶疮,创面已经开始腐烂,看上去十分恐怖,也十分凶险。
张太医一面小心割去腐肉,一面低声道:“陛下这疮生了半个多月,原本不至于此,奈何连日阴雨,陛下又不肯静养换药,以至于病势扩展,如今已然无法遏制。若不尽早返回中原,悉心疗养,只怕会有性命之危。”
他服侍皇帝久了,说话也没有什么顾忌,话里话外都是在指责李世民不爱惜身体,坚持穿甲胄捂着,导致那恶疮蔓延,到如今无法控制。纪颜知道他不是推脱,也晓得李世民不肯静养的缘故,始终安市城久攻不下,李世民也焦急非常,哪能卧床静养,自要时刻准备迎敌。
李世民不为所动,也不责怪张太医多嘴,只淡淡道:“生死有命,朕早已看淡。只是若朕病死在前线,这几万兵将的士气便会大衰,说不得朝中也要生出动乱,才是朕决定撤兵的缘由。你二人都是近臣,又是皇亲,便要叫你们晓得,免得出了事,你们手足无措。”
这话已经有了交代后事的意思,就叫纪颜和长孙无忌心中掀起波澜,好容易克制住情绪,纪颜才道:“陛下福泽绵长,不该说这等丧气话。既然是如此情况,就应该尽快撤兵,何苦又要再熬半个月?”
这会儿张太医已经包好了药,李世民这才转过身来,叹道:“若不多给半个月时间,叫兵将们尽了力,只怕他们心有不甘,还要生出祸端。借新丰候吉言,但愿朕这副身子,还能再撑半个月吧!”
都说是天意弄人,那一场瓢泼大雨冲垮了土山之后,便戛然而止,第二天就是晴天白日,似乎这场雨就是为着给唐军添乱而来。
在李世民的怒火鞭策之下,大唐的军队爆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战斗力,却还是未能攻破杨万春固守的土山,反而折损了不少好手,期间李世绩、李道宗和张士贵等人纷纷献策,连着尉迟敬德都老将出马了一回,却还是徒劳无功。
到得第三天傍晚,营盘里升起了炊烟,李世民终于接受了土山无法攻破的事实,下令撤兵,虽然不甘,却也知道此事已非人力所能逆转,那土山已经彻底归高句丽所有,成了其抵抗大唐军士的防御利器。
不过这三日的猛攻,也不是毫无建树,唐军在皇帝天威加持之下,着实勇猛,接连斩杀了安市城几员大将,令杨万春一方也损失惨重,安市城的守军几乎死了三分之一,才将那土山堪堪守住。
大营中,一众将领齐聚一处,李世绩的头低低垂下,瞧着李世民愁眉不展的样子,才听纪颜叹道:“此一役乃是天灾,安市城也损失惨重,若是我们能固守不放,围城数月,或能将安市城攻下。只是如今已是深秋,天气即将转寒,北国冰天雪地,只怕我们撑不了那么久。”
在场者众人大多是中原出身,却也在征讨突厥时见识过天地冰冻的雪灾,就知道纪颜所说不错,一旦熬到入冬,唐军就会陷入被动,前线的军士能否抵御严寒是问题,后发的补给能否跟上也是问题,寒冬降临,辽水封冻,数万大军在辽东便会孤立无援。
长孙无忌暗暗朝纪颜摆手,这才好言对李世民道:“陛下出征数月,战绩斐然,天威所到之处,高句丽闻风丧胆。只是朝中诸事繁杂,国不可一日无君,与其跟小国寡民消耗,不如顺应天时,暂时回转,等待机会,再打过来。”
听他也劝李世民撤兵,一众武将的脸上就都不好看,始终这一次是抱着将高句丽亡国灭种的目标来,却被小小一个安市城拦住回头,就叫他们心中不忿,才听尉迟敬德怒道:“安市城难打,就先不打了!咱们绕过此地,直取平壤城,砍了渊盖苏文和宝藏王的头,再班师回朝不迟!”
此言一出,众人都是一愣,便是这主意似乎也不错,平壤城可不像安市城这般难啃,始终一个是国家首都,一个是军镇重地,职能不同,攻打的难易也就不同。渊盖苏文虽是一代枭雄,却没有杨万春这样的战略意识,宝藏王区区稚子孩童,原本也不足为虑。
归根到底,难办的不是安市城,而是杨万春,没有他的领导,安市城应该早已陷落才对。
只是众人一愣之后,也就纷纷回过神来,才听李道宗道:“陛下乃是一国天子,怎可以身犯险,深入敌后?若是打下了安市城,补给顺利,自然可以进攻;可如今安市城久攻不下,一旦大军深入,补给又从何而来?杨万春不死,咱们就不可能放着安市城不顾!此举过于鲁莽,万万不可!”
纪颜这会儿也开口,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大唐千秋万世,也不急在这一朝一夕。如今后方补给吃紧,军中存粮不多,若是贸然深入,恐怕会有危险。咱们打突厥也不是一蹴而就,对高句丽也不该小瞧,天地地利人和,如今已失其二,若再失了军心,便是大事不好。”
李世民听他这么说,才无奈开口道:“辽东之地,一旦入冬,的确不是寻常兵丁所能对付。若能攻下安市城,固守城池过冬,还有一战之力,否则冰天雪地,不用对方来攻,严寒就能冻死不少军士。唉,如此,半个月内,若能攻下安市城,咱们就继续,若不能,便班师回朝罢!”
连皇帝都这么说,旁人就再没有别的异议,李世绩心中苦闷,站起来往外就走,其余众人也是摇头,纷纷鱼贯而出,只留下长孙无忌和纪颜,听李世民道:“有件事情,朕不瞒你们,无关天时,只怕朕的身子,快撑不住了。”
长孙无忌早就知道,纪颜却是闻言大惊,才瞧着张太医缓步进来,服侍着李世民脱去战甲,就见他后背上生了拳头大一块恶疮,创面已经开始腐烂,看上去十分恐怖,也十分凶险。
张太医一面小心割去腐肉,一面低声道:“陛下这疮生了半个多月,原本不至于此,奈何连日阴雨,陛下又不肯静养换药,以至于病势扩展,如今已然无法遏制。若不尽早返回中原,悉心疗养,只怕会有性命之危。”
他服侍皇帝久了,说话也没有什么顾忌,话里话外都是在指责李世民不爱惜身体,坚持穿甲胄捂着,导致那恶疮蔓延,到如今无法控制。纪颜知道他不是推脱,也晓得李世民不肯静养的缘故,始终安市城久攻不下,李世民也焦急非常,哪能卧床静养,自要时刻准备迎敌。
李世民不为所动,也不责怪张太医多嘴,只淡淡道:“生死有命,朕早已看淡。只是若朕病死在前线,这几万兵将的士气便会大衰,说不得朝中也要生出动乱,才是朕决定撤兵的缘由。你二人都是近臣,又是皇亲,便要叫你们晓得,免得出了事,你们手足无措。”
这话已经有了交代后事的意思,就叫纪颜和长孙无忌心中掀起波澜,好容易克制住情绪,纪颜才道:“陛下福泽绵长,不该说这等丧气话。既然是如此情况,就应该尽快撤兵,何苦又要再熬半个月?”
这会儿张太医已经包好了药,李世民这才转过身来,叹道:“若不多给半个月时间,叫兵将们尽了力,只怕他们心有不甘,还要生出祸端。借新丰候吉言,但愿朕这副身子,还能再撑半个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