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南下准备
朱武和周侗等人在天长观论道的事情,一时并没有传出去。岳飞等人在燕京城中,仍旧专心考试。
随着九月份到来,文武考试依次开始。燕京城文武官员在有了上次的经验后,将这次考试安排得井井有条,朱武没有费多少心,就等到了殿试。
不出先前所料,晁公武在文试中名列前茅,岳飞、王贵、汤怀、张显等人在武试中榜上有名。至于岳飞新结交的好友贡祖文,在通过明经科、明字科文试的同时,还通过了兵法科的武试。在他帮助之下,岳飞也通过了明字科的考试。这让他们两人,同时成为了文士武士。
这样一件趣事,自然在殿试前被燕山时报提到,岳飞、贡祖文和晁公武的名声,被燕京众人所知。这让他们三人,在这次考试中最受关注。
最终,朱武在殿试上点岳飞为武状元,晁公武为文状元,贡祖文虽名次较低,却也列于甲科。三个在这次考试中声名鹊起的人,都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这次文试的前几名,除了在中书处任职外,状元可以授翰林院从六品修撰,榜眼探花授正七品编修。”
“其余人依照上次惯例分配,先送到燕京大学堂学习,培训完成后再选拔中书舍人,分配各种职务。”
听到朱武将文士的分配定下,主持这次考试的王伦道:
“这次文试新增加了一科,一共录取了四百一十人。”
“但是地方府县和卫所的空缺职位,大多被上次录取的文士填充,新招收的文士,恐怕难以安排。”
向朱武说出自己的顾虑,朱武哈哈一笑,向王伦道:
“无妨!”
“这一批文士培训后,就按他们的成绩和志愿,分配给表现良好的官员做副手。”
“在他们适应职位后,把表现良好的官员接到燕京培训。”
“到了那个时候,金国多半会南侵,我们也要寻找机会南下,占据河北、山东两地。”
“这些文士的职位不用愁,到了到了那时,你还嫌人手不足呢!”
向王伦说出自己的谋划,王伦又惊又喜,道:
“明年就要南下?是不是太快了点!”
“如果再有两年,燕京的钱粮会更充足,能支撑更多兵马作战!”
微微摇了摇头,朱武向王伦道:
“再有两年的确会准备更充分,但是金国不会给我们那么长时间!”
“一旦金国南侵,或许会分出一路兵马进攻燕京,或许会如耶律大石所言邀请我们南下。无论做何选择,我们都需要做好准备。”
“以我来看,即使金国分出兵马来攻,我们也应该能守住燕京。但是宋国那边,却守不住河东。”
“为了防止金国通过太行山东进,从河北威胁燕京南部,我们到时候必然要南下,占据河北大地。”
“到时候官员的缺口会非常多,你和萧让两人,定要提前准备。”
王伦听闻此言,心中既有些紧张,又感觉心潮澎湃。他知道这次南下,绝不是小打小闹,自己将来是成为大宋的乱臣贼子,还是成为新朝的开国功臣,都要看明年的南下成果。自然要发挥十二分力气,做好这件事情。
所以,在朱武提出把库存的所有金银换为粮食,甚至从钱庄借贷、购买粮食物资后,王伦毫不犹豫地答应,计算这些钱财,能购买多少粮食。
然后,朱武又向林冲道:
“这次的武试虽然录取人数不少,但是同样有许多有些勇力的人,没能成为武士。”
“把那些通过初试的都招入讲武堂,培养成合格军官,用于将来扩军!”
林冲闻言应是,又向朱武问道:
“武状元岳飞要如何安排?”
“他还通过了文试,要不要安排文职?”
对岳飞极为看重,朱武想了一会儿,道:
“先按惯例授予从六品上校军衔,让他进讲武堂学习。”
“他还通过了兵法科考试,可以担任参谋。”
“学习的时候就担任参谋,在参谋处任职。”
把岳飞放在参谋处观察,看他具体本事。
听出朱武的重视,林冲满怀欢喜,又向朱武请求,在岳飞学习结束后,安排在自己麾下任职。
朱武闻言大笑,又问林冲在居庸关做得如何,愿不愿带兵南下,参与河北攻略。
知道河北兵马的战斗力,林冲清楚这次南下定然能立大功。但是想起居庸关的重要性,林冲在思索之后,向朱武道:
“全听明公安排!”
丝毫没有提自己的想法,听从朱武安排。
对此极为满意,朱武忍不住笑了起来,向林冲道:
“林兄久镇居庸关,这次就留你在燕京,负责西面防御。”
“将来伐金之时,准备好去打头阵!”
说着,他又向林冲道:
“岳飞在武功兵法上都有天分,是军中不可多得的人才。”
“我打算把你的401混成旅扩编为41师,让岳飞带领一旅人马,专门研究如何与金兵作战。”
“来日北伐金国,就以你们为先!”
林冲闻言大喜,道:
“必不负明公安排!”
对朱武让他去北伐金国,感到极为欣喜。
只是,想到完颜宗翰在云中的兵力,林冲又感到压力巨大,不知朱武率领大军南下后,自己是否能抵挡完颜宗翰的大军。
不过,再想到朱武所说的南下是在金兵南下之后,林冲提起的心,又重新放了下来。他知道金兵南下攻宋一定会走河东,云中会留下多少金兵,还是未知之数。
如果云中的金兵过少,他甚至想尝试主动出击:
“主动出击,断掉金兵退路?”
“云中的金兵,会不会全部南下呢?”
心中考虑着这件事情,林冲决定尽快把朱武许诺的扩编工作展开,增加麾下兵力,为明年的战事做准备。
安排好今年的文士武士,朱武对麾下人才的壮大很是满意。正当他想着是不是要休息一下、和周侗一起去二仙山拜访罗真人的时候,一些资政院的大臣,突然上表请辞,把朱武的注意力,又拉向了这边。
“这些人闲着没事,在搞什么幺蛾子。”
“难道他们以为,我真的不敢动他们!”
对此极为不满,朱武在看到他们的理由后,心中更是生气。
原来,周侗被任命为资政大臣的消息现在才算传开,那些本就对资政院没有实权不满、觉得朱武不重视他们的臣子,感觉更受轻视。在一些人的鼓噪下,请辞资政大臣。
“这些人是不屑和周侗这个江湖武人并列,还是在趁机发泄不满?”
“他们以为现在,我还需要他们?”
资政院和翰林院设立半年多,许多人对它们的职责,已经完全熟悉。如果说翰林院还有些实权、得到士林赞誉的话,资政院除了帮朱武传达政令、偶尔传递些百姓声音外,就根本没有任何作用,完全不被重视。
那些先前还自命不凡、觉得朱武很快会重用他们的资政大臣明白这些后,对自己如今的地位,自然极为不满,借着周侗这件事,趁机闹腾起来。
只是,此时的朱武,和去年的朱武,已经完全不同。在经过去年的旱灾、还有今年的丰收后,朱武在燕京的统治,已经完全巩固。
此时他完全能撇开这些资政大臣,把自己的意志,完全执行下去。
“收拾他们容易,但是资政院的作用,也很可能被废。”
“资政院的沟通上下职能本就受官僚忌讳,如果再经此一遭,以后就不可能发挥作用了。”
“不能因为这些人,坏掉我的谋划!”
对资政院寄予厚望,希望它在将来成为制衡官僚的议政机构,朱武不可能因为一些人的闹腾,就这样废除资政院。
但是,因为明年要南下,朱武也不可能在燕京留下不稳定因素,让那些心怀不满的人,继续留在燕京。
“资政院的职能暂时不用扩大,等以后招收到宋国降臣再说。”
“现有的资政大臣,可以安排别职。”
思索着哪里还有空缺,朱武对如何安置这些请辞的资政大臣,实在极为费心。这些人在前辽不是担任宰相就是担任枢密,朱武不可能给予他们和前辽相当的职位,影响现有体系。
而且这些人已投降过一次,朱武对他们一直不太信任,担心金兵南下时,他们会投降金国。
所以在左思右想后,朱武决定派他们出使,前往宋、金、夏国:
“把他们都镜像了,送到别国出使。我能乘此机会,观察宋金夏国。”
“这些人老老实实效忠也就罢了,如果敢有二心,我会第一时间知道,把燕京的不稳因素,消灭在萌芽之中。”
决定用这件事情试探,朱武除了留几个年事已高的资政大臣在燕京主持资政院外,把其余的臣子,尽皆派了出去。让他们出使各国,赋予各项重任:
“童贯已经起复,听说宋国要以收复燕云的功绩封他为王,你们要尽力推动,在东京鼓噪封我为王的事情。”
“西夏对金国有恐惧,一直在和天祚帝联络,试图用天祚帝扰乱金国。你们可以在出使西夏时联络天祚帝的臣子,看看能不能通过他们影响天祚帝。”
“只要天祚帝活着,金国就不敢全力南下,一定要让天祚帝,继续牵制金国。”
“至于金国那边,要以交好为主,尽量把他们的目光,引向宋国河东。”
向出使三国的大臣委以重任,朱武留下出使金国的臣子,私下嘱咐他们道:
“金国立国不久,野蛮习性未改。”
“我担心他们会扣押使者,甚至无故加害。”
“你们在金国要务必小心,多听多看即可,不要招惹他人。”
“如果事有不谐,可以向完颜宗峻求救,他是完颜阿骨打的嫡长子,有能力保住你们!”
被朱武的话说得心惊肉跳,负责出使金国的虞仲文道:
“完颜宗峻的地位尊贵,但他会帮助我们吗?”
“万一他袖手旁观,我们该怎么办?”
对自己接下出使金国的任务,已经有些后悔。只是出使金国的任命已经下达,此时他们再想反悔,也已经没有机会了。朱武不可能收回成命,停下此次出使。
特意把那些鼓噪得厉害的臣子放在出使金国的使团中,朱武对他们的担惊受怕,没有丝毫不安。这些人敢鼓噪资政大臣请辞,就该有这个觉悟。免得他们还自以为感觉良好,自己治不了他们。
有心安抚他们,把这些人的作用最大化,朱武向虞仲文等人解释道:
“完颜宗峻在金国的地位虽然尊贵,但是又同样有些尴尬。”
“金国现在是兄终弟及制度,不同于我们的父死子继。”
“所以他虽然是完颜阿骨打的嫡长子,仍旧要等几个叔叔继位后,才能继承皇位。”
“只是如今的金国受到汉制影响,有改成父死子继的迹象。金国皇帝完颜吴乞买,想要把皇位传承给自家人。”
“所以完颜宗峻在金国地位尴尬,甚至还遭人暗害,若非小心警惕,甚至已经病逝。”
“如今完颜宗峻能依靠的,只有几个兄弟。你们若投靠他,他自然会重视。”
“如果你们再代表我和完颜宗峻联络,他必不会拒绝!”
在燕京执掌大军,成为金国东路军南下的最大敌人,朱武在金国颇受重视,早已被上层权贵所知。
这样一个人有可能成为自己外援,完颜宗峻必然不会拒绝。朱武也有心和完颜宗峻取得联系,甚至把一些已经镜像的臣子,放在完颜宗峻身边。
所以,他才会故意恐吓虞仲文等使臣,让他们到金国后,就去联络完颜宗峻。
被朱武的话所惊,又对金国的局势有了一些了解,虞仲文私下和其他使臣商议时,果然决定到金国后就联络完颜宗峻,免得出了意外,到时措手不及。
就这样,朱武通过他们,在宋金夏三国布下眼线,通过他们的视角,观察三国朝局。
与此同时,朱武又安排卢俊义、柴进、许贯忠等在河北有名望的人,去河北救援灾民。让他们联络各方,为明年南下做准备。
燕京也开始新一轮扩军,把所有的资源,尽皆投入军队。准备在明年南下,占据河北等地。
随着九月份到来,文武考试依次开始。燕京城文武官员在有了上次的经验后,将这次考试安排得井井有条,朱武没有费多少心,就等到了殿试。
不出先前所料,晁公武在文试中名列前茅,岳飞、王贵、汤怀、张显等人在武试中榜上有名。至于岳飞新结交的好友贡祖文,在通过明经科、明字科文试的同时,还通过了兵法科的武试。在他帮助之下,岳飞也通过了明字科的考试。这让他们两人,同时成为了文士武士。
这样一件趣事,自然在殿试前被燕山时报提到,岳飞、贡祖文和晁公武的名声,被燕京众人所知。这让他们三人,在这次考试中最受关注。
最终,朱武在殿试上点岳飞为武状元,晁公武为文状元,贡祖文虽名次较低,却也列于甲科。三个在这次考试中声名鹊起的人,都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这次文试的前几名,除了在中书处任职外,状元可以授翰林院从六品修撰,榜眼探花授正七品编修。”
“其余人依照上次惯例分配,先送到燕京大学堂学习,培训完成后再选拔中书舍人,分配各种职务。”
听到朱武将文士的分配定下,主持这次考试的王伦道:
“这次文试新增加了一科,一共录取了四百一十人。”
“但是地方府县和卫所的空缺职位,大多被上次录取的文士填充,新招收的文士,恐怕难以安排。”
向朱武说出自己的顾虑,朱武哈哈一笑,向王伦道:
“无妨!”
“这一批文士培训后,就按他们的成绩和志愿,分配给表现良好的官员做副手。”
“在他们适应职位后,把表现良好的官员接到燕京培训。”
“到了那个时候,金国多半会南侵,我们也要寻找机会南下,占据河北、山东两地。”
“这些文士的职位不用愁,到了到了那时,你还嫌人手不足呢!”
向王伦说出自己的谋划,王伦又惊又喜,道:
“明年就要南下?是不是太快了点!”
“如果再有两年,燕京的钱粮会更充足,能支撑更多兵马作战!”
微微摇了摇头,朱武向王伦道:
“再有两年的确会准备更充分,但是金国不会给我们那么长时间!”
“一旦金国南侵,或许会分出一路兵马进攻燕京,或许会如耶律大石所言邀请我们南下。无论做何选择,我们都需要做好准备。”
“以我来看,即使金国分出兵马来攻,我们也应该能守住燕京。但是宋国那边,却守不住河东。”
“为了防止金国通过太行山东进,从河北威胁燕京南部,我们到时候必然要南下,占据河北大地。”
“到时候官员的缺口会非常多,你和萧让两人,定要提前准备。”
王伦听闻此言,心中既有些紧张,又感觉心潮澎湃。他知道这次南下,绝不是小打小闹,自己将来是成为大宋的乱臣贼子,还是成为新朝的开国功臣,都要看明年的南下成果。自然要发挥十二分力气,做好这件事情。
所以,在朱武提出把库存的所有金银换为粮食,甚至从钱庄借贷、购买粮食物资后,王伦毫不犹豫地答应,计算这些钱财,能购买多少粮食。
然后,朱武又向林冲道:
“这次的武试虽然录取人数不少,但是同样有许多有些勇力的人,没能成为武士。”
“把那些通过初试的都招入讲武堂,培养成合格军官,用于将来扩军!”
林冲闻言应是,又向朱武问道:
“武状元岳飞要如何安排?”
“他还通过了文试,要不要安排文职?”
对岳飞极为看重,朱武想了一会儿,道:
“先按惯例授予从六品上校军衔,让他进讲武堂学习。”
“他还通过了兵法科考试,可以担任参谋。”
“学习的时候就担任参谋,在参谋处任职。”
把岳飞放在参谋处观察,看他具体本事。
听出朱武的重视,林冲满怀欢喜,又向朱武请求,在岳飞学习结束后,安排在自己麾下任职。
朱武闻言大笑,又问林冲在居庸关做得如何,愿不愿带兵南下,参与河北攻略。
知道河北兵马的战斗力,林冲清楚这次南下定然能立大功。但是想起居庸关的重要性,林冲在思索之后,向朱武道:
“全听明公安排!”
丝毫没有提自己的想法,听从朱武安排。
对此极为满意,朱武忍不住笑了起来,向林冲道:
“林兄久镇居庸关,这次就留你在燕京,负责西面防御。”
“将来伐金之时,准备好去打头阵!”
说着,他又向林冲道:
“岳飞在武功兵法上都有天分,是军中不可多得的人才。”
“我打算把你的401混成旅扩编为41师,让岳飞带领一旅人马,专门研究如何与金兵作战。”
“来日北伐金国,就以你们为先!”
林冲闻言大喜,道:
“必不负明公安排!”
对朱武让他去北伐金国,感到极为欣喜。
只是,想到完颜宗翰在云中的兵力,林冲又感到压力巨大,不知朱武率领大军南下后,自己是否能抵挡完颜宗翰的大军。
不过,再想到朱武所说的南下是在金兵南下之后,林冲提起的心,又重新放了下来。他知道金兵南下攻宋一定会走河东,云中会留下多少金兵,还是未知之数。
如果云中的金兵过少,他甚至想尝试主动出击:
“主动出击,断掉金兵退路?”
“云中的金兵,会不会全部南下呢?”
心中考虑着这件事情,林冲决定尽快把朱武许诺的扩编工作展开,增加麾下兵力,为明年的战事做准备。
安排好今年的文士武士,朱武对麾下人才的壮大很是满意。正当他想着是不是要休息一下、和周侗一起去二仙山拜访罗真人的时候,一些资政院的大臣,突然上表请辞,把朱武的注意力,又拉向了这边。
“这些人闲着没事,在搞什么幺蛾子。”
“难道他们以为,我真的不敢动他们!”
对此极为不满,朱武在看到他们的理由后,心中更是生气。
原来,周侗被任命为资政大臣的消息现在才算传开,那些本就对资政院没有实权不满、觉得朱武不重视他们的臣子,感觉更受轻视。在一些人的鼓噪下,请辞资政大臣。
“这些人是不屑和周侗这个江湖武人并列,还是在趁机发泄不满?”
“他们以为现在,我还需要他们?”
资政院和翰林院设立半年多,许多人对它们的职责,已经完全熟悉。如果说翰林院还有些实权、得到士林赞誉的话,资政院除了帮朱武传达政令、偶尔传递些百姓声音外,就根本没有任何作用,完全不被重视。
那些先前还自命不凡、觉得朱武很快会重用他们的资政大臣明白这些后,对自己如今的地位,自然极为不满,借着周侗这件事,趁机闹腾起来。
只是,此时的朱武,和去年的朱武,已经完全不同。在经过去年的旱灾、还有今年的丰收后,朱武在燕京的统治,已经完全巩固。
此时他完全能撇开这些资政大臣,把自己的意志,完全执行下去。
“收拾他们容易,但是资政院的作用,也很可能被废。”
“资政院的沟通上下职能本就受官僚忌讳,如果再经此一遭,以后就不可能发挥作用了。”
“不能因为这些人,坏掉我的谋划!”
对资政院寄予厚望,希望它在将来成为制衡官僚的议政机构,朱武不可能因为一些人的闹腾,就这样废除资政院。
但是,因为明年要南下,朱武也不可能在燕京留下不稳定因素,让那些心怀不满的人,继续留在燕京。
“资政院的职能暂时不用扩大,等以后招收到宋国降臣再说。”
“现有的资政大臣,可以安排别职。”
思索着哪里还有空缺,朱武对如何安置这些请辞的资政大臣,实在极为费心。这些人在前辽不是担任宰相就是担任枢密,朱武不可能给予他们和前辽相当的职位,影响现有体系。
而且这些人已投降过一次,朱武对他们一直不太信任,担心金兵南下时,他们会投降金国。
所以在左思右想后,朱武决定派他们出使,前往宋、金、夏国:
“把他们都镜像了,送到别国出使。我能乘此机会,观察宋金夏国。”
“这些人老老实实效忠也就罢了,如果敢有二心,我会第一时间知道,把燕京的不稳因素,消灭在萌芽之中。”
决定用这件事情试探,朱武除了留几个年事已高的资政大臣在燕京主持资政院外,把其余的臣子,尽皆派了出去。让他们出使各国,赋予各项重任:
“童贯已经起复,听说宋国要以收复燕云的功绩封他为王,你们要尽力推动,在东京鼓噪封我为王的事情。”
“西夏对金国有恐惧,一直在和天祚帝联络,试图用天祚帝扰乱金国。你们可以在出使西夏时联络天祚帝的臣子,看看能不能通过他们影响天祚帝。”
“只要天祚帝活着,金国就不敢全力南下,一定要让天祚帝,继续牵制金国。”
“至于金国那边,要以交好为主,尽量把他们的目光,引向宋国河东。”
向出使三国的大臣委以重任,朱武留下出使金国的臣子,私下嘱咐他们道:
“金国立国不久,野蛮习性未改。”
“我担心他们会扣押使者,甚至无故加害。”
“你们在金国要务必小心,多听多看即可,不要招惹他人。”
“如果事有不谐,可以向完颜宗峻求救,他是完颜阿骨打的嫡长子,有能力保住你们!”
被朱武的话说得心惊肉跳,负责出使金国的虞仲文道:
“完颜宗峻的地位尊贵,但他会帮助我们吗?”
“万一他袖手旁观,我们该怎么办?”
对自己接下出使金国的任务,已经有些后悔。只是出使金国的任命已经下达,此时他们再想反悔,也已经没有机会了。朱武不可能收回成命,停下此次出使。
特意把那些鼓噪得厉害的臣子放在出使金国的使团中,朱武对他们的担惊受怕,没有丝毫不安。这些人敢鼓噪资政大臣请辞,就该有这个觉悟。免得他们还自以为感觉良好,自己治不了他们。
有心安抚他们,把这些人的作用最大化,朱武向虞仲文等人解释道:
“完颜宗峻在金国的地位虽然尊贵,但是又同样有些尴尬。”
“金国现在是兄终弟及制度,不同于我们的父死子继。”
“所以他虽然是完颜阿骨打的嫡长子,仍旧要等几个叔叔继位后,才能继承皇位。”
“只是如今的金国受到汉制影响,有改成父死子继的迹象。金国皇帝完颜吴乞买,想要把皇位传承给自家人。”
“所以完颜宗峻在金国地位尴尬,甚至还遭人暗害,若非小心警惕,甚至已经病逝。”
“如今完颜宗峻能依靠的,只有几个兄弟。你们若投靠他,他自然会重视。”
“如果你们再代表我和完颜宗峻联络,他必不会拒绝!”
在燕京执掌大军,成为金国东路军南下的最大敌人,朱武在金国颇受重视,早已被上层权贵所知。
这样一个人有可能成为自己外援,完颜宗峻必然不会拒绝。朱武也有心和完颜宗峻取得联系,甚至把一些已经镜像的臣子,放在完颜宗峻身边。
所以,他才会故意恐吓虞仲文等使臣,让他们到金国后,就去联络完颜宗峻。
被朱武的话所惊,又对金国的局势有了一些了解,虞仲文私下和其他使臣商议时,果然决定到金国后就联络完颜宗峻,免得出了意外,到时措手不及。
就这样,朱武通过他们,在宋金夏三国布下眼线,通过他们的视角,观察三国朝局。
与此同时,朱武又安排卢俊义、柴进、许贯忠等在河北有名望的人,去河北救援灾民。让他们联络各方,为明年南下做准备。
燕京也开始新一轮扩军,把所有的资源,尽皆投入军队。准备在明年南下,占据河北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