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六章 马周上书
有马周的帮助,这个计策商定起来还是挺快的,即便是坑不着那帮子世家中人,也能够切实的为大唐百姓做一件好事,因此马周也很是痛快的就答应了帮忙。
作为一名真正的寒家子弟,这件事本来也确实是他的一大梦想来着。
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基本就没林森什么事了,所以和马周计议已定,他就继续回到林家庄子上,过他的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小日子去了。
之前还能偶尔来林家庄子上拜访一番,甚至还会带着刚娶不久的太子妃一同前来的李承乾,这段时间也没法再过来了。
不是他对林森有了什么不好的想法,而是因为太上皇李渊驾崩了,李世民和李承乾都要跑到跟前去做好他们的孝子贤孙。
虽然李世民自己做的那些事情,好像和这个称呼并不是太搭调,他的儿子们的做法,也表明了这个说法更像是一个讽刺,但大唐毕竟也是号称以“孝”立国的。
在太上皇仙逝的情况下,他们一个皇帝一个太子,自然也是要靠上去的。
大唐上下按说也该停止一切娱乐活动,不过李世民额外开恩,除了长安这边罢市一天,其他的照旧就是。
不过这样一来,李承乾再想跑来林家庄子上就不现实了,需要他忙活的事情太多了点。
尤其是在李世民守孝期间,他这个太子还要肩负起监国的重任,大小国事都要他帮忙处理才行,可以说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啊。
这期间的表现到底如何,可是直接关系到他这个太子之位能不能坐的稳当的,同样也是从众多大臣那里得个印象分的时候,容不得他不谨慎一些。
为了他的安全,席君买那边都跟着忙活了起来,最近都没时间回林家庄子了。
考虑到太子和自个现在差不多已经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了,林森对他的安全自然也很是上心。
也是担心席君买那边刚过去东宫任职时间不长,不一定能够掌握住局面,所以干脆让他从林家庄子上挑选一些精干的人手带上,用着更放心,战力也更强,还能帮他更好的管理手下。
另外当然也有刻意表现的意思在里面,越是在李承乾需要支持的时候,自然越要表明自己的态度啊。
等到李承乾这边对监国这事适应的差不多了,主要的是把握好了自己的定位,还有处理事情的分寸了,既要给人一个有能力的形象,又不能给李世民留下这就准备抢班夺权的印象。
搞定了这个度的问题,其实真正的处理起事情来,反倒是没有那么困难。
毕竟他也是从小就跟在李世民身边上朝听政的,耳濡目染之下,这处理政事的能力确实也不差。
而且之前在李世民出宫避暑时,也有过几次监国的经历,得到了李世民和一众大臣的赞誉的。
能不能做好一个合格的皇帝还不好说,做个监国太子问题是真的不大。
包括哪些大臣某个主张背后到底打的什么主意,代表的哪些人的利益,这显然都是瞒不过他的。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马周上了一道奏折,成功的引起了李承乾的重视。
这马周可是李世民交代过,以后要给他这个太子留用的宰相之才,对他的提议,李承乾当然要慎重一些。
由于马周的这个提议牵扯深广,李承乾还专程把这事放到了朝会上,让大家都好好讨论一下。
马周上书是希望在大唐境内,各大州府都开设一个官办学堂,进行一个普及化的教育,也好为大唐培养更多的可用之才。
他还拿自己的求学艰难做了个例子,也没少拿一些历史上的名人来说事。
当然也暗戳戳的说了一下,世家中人对于学识的垄断,怕是以后会出现文官大都出自世家这样的局面。
话虽然说的很委婉,但是意思是差不多的意思。
本来李世民给他的定位,还有他自己的定位,都是要作为寒门的代表的,和世家中人也算是天然的对头。
遏制世家的势力,让更多的寒门学子出现在朝堂上,本来也是他努力的方向,所以有这样的提议,还把矛头指向了世家中人,那些大臣们一点都不觉得奇怪。
只是这个建学堂的事情,确实牵扯到了太多人的利益,对于眼下这种以族学为主的局面,肯定是有不小的冲击的。
当然要说这就威胁到了那些族学出来的各大家族的精英们,那也言之过早了。
一个精英教育下培养出来的世家子弟,和一个普及教育下培养出来的寒门子弟,不论是学识还是见识,必然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这又不是真个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后世,想要见多识广,想要游学,毕竟还是要有深厚的家底支撑才成。
这种情况下,阻力倒是并没有大到势不可挡的底部,也有许多新兴权贵表示了对这种事情的支持,长远来看确实是对大唐有利的啊。
而军方这边大都还是选择了沉默,也有表示支持的,选择反对的倒是罕见的很。
主要的反对意见,还是来自于文官那边,尤其是世家一系的官员,自然是反对的最为激烈的。
这是直接动了他们的蛋糕了啊,对他们的威胁也是最大的,他们有此反应可以说没有出乎意料。
但是他们给的理由,也算是很能站得住脚。
大唐上下虽然经过这些年的休养生息,尤其是进入贞观朝以后,算得上政通人和,整体的国力上升是非常明显的。
但是这才刚刚完成对吐谷浑的用兵,眼下的国库并不像看上去的那么充盈,不能说空虚吧,反正想要挤出在各地建立学院的这笔钱会很困难的,或者可以说是不现实的。
这还不是一处两处学院,一下子把这个摊子铺开的话,耗费还真是不小。
可要是只建那么几处学院的话,一定概念上说,又失去了这事本身的意义所在了。
那不又成了少数人才能享受到的精英教育了嘛,浪费这个时间和精力干嘛啊。
这事有户部的官员作证,好像确实没法施行了。
不过这下李承乾不仅没有放弃这个想法,反而越发认同了。
谁让这个方案是真的能够给世家中人添堵呢,还能给自己赚来好名声,有时候敌人反对的,就是自己该支持的啊。
先不说李承乾也延续了他老子一力遏制世家中人势力的执政理念,更重要的是这帮子世家中人,从来就不是站在他李承乾一边的。
也不知道是因为他们一直看不上他老子李世民,所以恨屋及乌,对他也有点不屑一顾;还是单纯想要搅和大唐的政局,所以才故意去撩拨他那些个弟弟,就比如说被吹的好似文学天赋天下无双,其实情商很堪忧的小胖子李泰。
作为一名真正的寒家子弟,这件事本来也确实是他的一大梦想来着。
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基本就没林森什么事了,所以和马周计议已定,他就继续回到林家庄子上,过他的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小日子去了。
之前还能偶尔来林家庄子上拜访一番,甚至还会带着刚娶不久的太子妃一同前来的李承乾,这段时间也没法再过来了。
不是他对林森有了什么不好的想法,而是因为太上皇李渊驾崩了,李世民和李承乾都要跑到跟前去做好他们的孝子贤孙。
虽然李世民自己做的那些事情,好像和这个称呼并不是太搭调,他的儿子们的做法,也表明了这个说法更像是一个讽刺,但大唐毕竟也是号称以“孝”立国的。
在太上皇仙逝的情况下,他们一个皇帝一个太子,自然也是要靠上去的。
大唐上下按说也该停止一切娱乐活动,不过李世民额外开恩,除了长安这边罢市一天,其他的照旧就是。
不过这样一来,李承乾再想跑来林家庄子上就不现实了,需要他忙活的事情太多了点。
尤其是在李世民守孝期间,他这个太子还要肩负起监国的重任,大小国事都要他帮忙处理才行,可以说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啊。
这期间的表现到底如何,可是直接关系到他这个太子之位能不能坐的稳当的,同样也是从众多大臣那里得个印象分的时候,容不得他不谨慎一些。
为了他的安全,席君买那边都跟着忙活了起来,最近都没时间回林家庄子了。
考虑到太子和自个现在差不多已经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了,林森对他的安全自然也很是上心。
也是担心席君买那边刚过去东宫任职时间不长,不一定能够掌握住局面,所以干脆让他从林家庄子上挑选一些精干的人手带上,用着更放心,战力也更强,还能帮他更好的管理手下。
另外当然也有刻意表现的意思在里面,越是在李承乾需要支持的时候,自然越要表明自己的态度啊。
等到李承乾这边对监国这事适应的差不多了,主要的是把握好了自己的定位,还有处理事情的分寸了,既要给人一个有能力的形象,又不能给李世民留下这就准备抢班夺权的印象。
搞定了这个度的问题,其实真正的处理起事情来,反倒是没有那么困难。
毕竟他也是从小就跟在李世民身边上朝听政的,耳濡目染之下,这处理政事的能力确实也不差。
而且之前在李世民出宫避暑时,也有过几次监国的经历,得到了李世民和一众大臣的赞誉的。
能不能做好一个合格的皇帝还不好说,做个监国太子问题是真的不大。
包括哪些大臣某个主张背后到底打的什么主意,代表的哪些人的利益,这显然都是瞒不过他的。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马周上了一道奏折,成功的引起了李承乾的重视。
这马周可是李世民交代过,以后要给他这个太子留用的宰相之才,对他的提议,李承乾当然要慎重一些。
由于马周的这个提议牵扯深广,李承乾还专程把这事放到了朝会上,让大家都好好讨论一下。
马周上书是希望在大唐境内,各大州府都开设一个官办学堂,进行一个普及化的教育,也好为大唐培养更多的可用之才。
他还拿自己的求学艰难做了个例子,也没少拿一些历史上的名人来说事。
当然也暗戳戳的说了一下,世家中人对于学识的垄断,怕是以后会出现文官大都出自世家这样的局面。
话虽然说的很委婉,但是意思是差不多的意思。
本来李世民给他的定位,还有他自己的定位,都是要作为寒门的代表的,和世家中人也算是天然的对头。
遏制世家的势力,让更多的寒门学子出现在朝堂上,本来也是他努力的方向,所以有这样的提议,还把矛头指向了世家中人,那些大臣们一点都不觉得奇怪。
只是这个建学堂的事情,确实牵扯到了太多人的利益,对于眼下这种以族学为主的局面,肯定是有不小的冲击的。
当然要说这就威胁到了那些族学出来的各大家族的精英们,那也言之过早了。
一个精英教育下培养出来的世家子弟,和一个普及教育下培养出来的寒门子弟,不论是学识还是见识,必然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这又不是真个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后世,想要见多识广,想要游学,毕竟还是要有深厚的家底支撑才成。
这种情况下,阻力倒是并没有大到势不可挡的底部,也有许多新兴权贵表示了对这种事情的支持,长远来看确实是对大唐有利的啊。
而军方这边大都还是选择了沉默,也有表示支持的,选择反对的倒是罕见的很。
主要的反对意见,还是来自于文官那边,尤其是世家一系的官员,自然是反对的最为激烈的。
这是直接动了他们的蛋糕了啊,对他们的威胁也是最大的,他们有此反应可以说没有出乎意料。
但是他们给的理由,也算是很能站得住脚。
大唐上下虽然经过这些年的休养生息,尤其是进入贞观朝以后,算得上政通人和,整体的国力上升是非常明显的。
但是这才刚刚完成对吐谷浑的用兵,眼下的国库并不像看上去的那么充盈,不能说空虚吧,反正想要挤出在各地建立学院的这笔钱会很困难的,或者可以说是不现实的。
这还不是一处两处学院,一下子把这个摊子铺开的话,耗费还真是不小。
可要是只建那么几处学院的话,一定概念上说,又失去了这事本身的意义所在了。
那不又成了少数人才能享受到的精英教育了嘛,浪费这个时间和精力干嘛啊。
这事有户部的官员作证,好像确实没法施行了。
不过这下李承乾不仅没有放弃这个想法,反而越发认同了。
谁让这个方案是真的能够给世家中人添堵呢,还能给自己赚来好名声,有时候敌人反对的,就是自己该支持的啊。
先不说李承乾也延续了他老子一力遏制世家中人势力的执政理念,更重要的是这帮子世家中人,从来就不是站在他李承乾一边的。
也不知道是因为他们一直看不上他老子李世民,所以恨屋及乌,对他也有点不屑一顾;还是单纯想要搅和大唐的政局,所以才故意去撩拨他那些个弟弟,就比如说被吹的好似文学天赋天下无双,其实情商很堪忧的小胖子李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