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页
在尽情的宣泄了她的不满以后,门德斯倏然冷静了下来,她对珍妮说:“好,如他所愿,那我就来看看——”
那场可怕的战争已经过去了几十年,门德斯也已经从回忆里只能仰着头打量那名军官的小女孩儿,变成了一个手背上都布满了岁月痕迹的老女人,可是当初的那段回忆在她的脑海里仍旧是清晰的。
她的父母都已经在战争中死去,门德斯和她的姐姐,还有她的祖父,战战兢兢的活在维希政府的傀儡政权下。那时的年幼的门德斯对这残酷的一切都不甚了解,她不明白作为她们邻居的犹太人为什么要逃离他们的家园,也不明白战俘营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地方,更不懂她手上的食物是她的爷爷伤残了一条腿才换回来的……
门德斯每日都会听着她的姐姐念报纸,上面说一名德国人被暗杀了,七十七名法国人质作为陪葬。门德斯无法理解这些生涩的词语的含义,可是她却能明白她姐姐语气中的愤恨,以及她的祖父坐在火炉旁,红着眼眶悲伤的模样,所以当那名德**官要征用他们的房子时,门德斯躲在她姐姐的背后,却向那名军官投射了厌恶的目光,而后门德斯清楚的记得,那名军官在她还没来得及将视线移开之前,就同她对上了目光。
门德斯感到恐惧,因为报纸上描述的德国人是多么凶残的模样,她害怕自己惹怒这名军官,也变成报纸上所说的悲惨的下场。而门德斯从未想过她能从这位第一次见面的军官那儿换来一个笑,尽管那笑容很轻,他抿着的嘴角的弧度是说不出的冰冷,可是门德斯不曾怀疑自己,她没有看错,那是一个英俊而温和的笑容。
即便如此,这也仅仅是减少了门德斯对于这名军官的惧怕,却不曾减轻他们全家人对于这个可恶的德国人的愤怒,可是一个残疾的老人,同两个瘦弱的女孩儿,他们又能对这个高大的德**官做些什么呢?他们只能以最后维持尊严的方式,对他的一切沉默以对。
门德斯以为,这样不快的方式,会引得那位高傲的军官的不满。可是他却从未为此表示什么,他像是看出了他们相处的不便,从未试图打扰过他们的生活,只是在每日的离开和归来时,用他带着浓厚口音的语句,向沉默的他们道一声再见,抑或晚安。他像是在期待着客厅内众人的回音,沉静在站在那儿,穿着那身笔挺的军服,厚厚的大衣肩头还落有雪,壁炉的火光替他冻得苍白的面上暖上一层红晕,而他军帽下的那头金发,也似火焰般温暖的跳动着。
门德斯看着那位军官踏上二楼房间的背影,不由得想,他的声音像是比她姐姐的钢琴曲还要好听。
门德斯后来在这本回忆录中是这么写的:“人们打破隔阂,时而用音乐,时而用爱情。”
那是一个午后,门德斯结束了她的午睡,她走向阳台去感受近日来难得一见的阳光,随后她看见了花园里的两道身影。是那名军官,在照料着她姐姐的天竺葵,而门德斯也是在日后才知道,这些天竺葵是法国地下党的标志。
两人一开始谁都没有说话,就在门德斯为这沉默感到疲倦的时刻,她听见了那道如同钢琴曲般低沉而动听的声音,那位军官对她的姐姐道:“已经是春天了,小姐。”而她的姐姐只是站在那儿,像是在倾听这位军官的说话,可她却不曾将视线投向他,然而她要是对这个声音感到厌烦,可她也不曾挪动她的脚步转身离开。
门德斯听见了这名军官的道歉,是他当初在那个雪夜里突然的登门而不曾说完的那些。他说,他们强行入住他们的家园,破坏了他们的生活,他为此感到抱歉,他还说,他并不理解这场战争的含义,也一直反对纳粹的暴行,只是他同样对此无能为力。
门德斯自此了解到,这位来自德国的军官,他身上令人心存好感的绅士的气质,是源自于他贵族的姓氏。而他的整个家族,都是纳粹的狂热支持者,而对此感到困惑的他,便被他的父亲强行派到法国来成为一个上尉。而在来到德国之前,这位军官只是一位作曲家,他也热爱文学,他甚至比门德斯的姐姐这个法国人,还要了解法国文坛的那些巨匠们。
在那个下午,这名军官断断续续的向门德斯的姐姐讲述着这一切。而小门德斯也一直趴在低矮的阳台上,她看见那名军官脱下了他的制服外套,只穿着一件白衬衫,在外套了灰色格子的羊绒背心,为了照料花圃,他挽起来的袖口也不免沾了一些泥土,许是今日不必要外出,他的金发并没有打理得那么整齐,随意的在额前落下几缕,只是看着他的背影,却让人联想不起这位军官穿着他的制服高大而给人压迫感的模样,此刻的他就像是初春融化的白雪,在冷冽中又带给人温暖。
在那儿之后,门德斯发现这名军官不再只是每日的向沉默的他们道一声晚安,他会说一些别的,比如“很抱歉,未经您的允许,我翻阅了书架上的书籍”,又或者是“今日的风很大,需要注意身体。”
尽管他们三人仍旧不对这名军官说上任何一句话,可是门德斯却发现她的姐姐开始将更多的时间花在镜子前,她的妆容变得精致,她的视线开始总是望向一个方向,而她的姐姐甚至还带着她一同偷偷的观看过上尉弹琴,是巴赫的平均律,也是她的姐姐最喜欢的一曲。
虽则开始便弥漫开来的沉默看似没有任何改变,但是这其中分明有什么悄悄地滋生了,某种感情,门德斯懵懵懂懂的,却隐隐的希望着这一切便照着这样发展下去。
--
那场可怕的战争已经过去了几十年,门德斯也已经从回忆里只能仰着头打量那名军官的小女孩儿,变成了一个手背上都布满了岁月痕迹的老女人,可是当初的那段回忆在她的脑海里仍旧是清晰的。
她的父母都已经在战争中死去,门德斯和她的姐姐,还有她的祖父,战战兢兢的活在维希政府的傀儡政权下。那时的年幼的门德斯对这残酷的一切都不甚了解,她不明白作为她们邻居的犹太人为什么要逃离他们的家园,也不明白战俘营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地方,更不懂她手上的食物是她的爷爷伤残了一条腿才换回来的……
门德斯每日都会听着她的姐姐念报纸,上面说一名德国人被暗杀了,七十七名法国人质作为陪葬。门德斯无法理解这些生涩的词语的含义,可是她却能明白她姐姐语气中的愤恨,以及她的祖父坐在火炉旁,红着眼眶悲伤的模样,所以当那名德**官要征用他们的房子时,门德斯躲在她姐姐的背后,却向那名军官投射了厌恶的目光,而后门德斯清楚的记得,那名军官在她还没来得及将视线移开之前,就同她对上了目光。
门德斯感到恐惧,因为报纸上描述的德国人是多么凶残的模样,她害怕自己惹怒这名军官,也变成报纸上所说的悲惨的下场。而门德斯从未想过她能从这位第一次见面的军官那儿换来一个笑,尽管那笑容很轻,他抿着的嘴角的弧度是说不出的冰冷,可是门德斯不曾怀疑自己,她没有看错,那是一个英俊而温和的笑容。
即便如此,这也仅仅是减少了门德斯对于这名军官的惧怕,却不曾减轻他们全家人对于这个可恶的德国人的愤怒,可是一个残疾的老人,同两个瘦弱的女孩儿,他们又能对这个高大的德**官做些什么呢?他们只能以最后维持尊严的方式,对他的一切沉默以对。
门德斯以为,这样不快的方式,会引得那位高傲的军官的不满。可是他却从未为此表示什么,他像是看出了他们相处的不便,从未试图打扰过他们的生活,只是在每日的离开和归来时,用他带着浓厚口音的语句,向沉默的他们道一声再见,抑或晚安。他像是在期待着客厅内众人的回音,沉静在站在那儿,穿着那身笔挺的军服,厚厚的大衣肩头还落有雪,壁炉的火光替他冻得苍白的面上暖上一层红晕,而他军帽下的那头金发,也似火焰般温暖的跳动着。
门德斯看着那位军官踏上二楼房间的背影,不由得想,他的声音像是比她姐姐的钢琴曲还要好听。
门德斯后来在这本回忆录中是这么写的:“人们打破隔阂,时而用音乐,时而用爱情。”
那是一个午后,门德斯结束了她的午睡,她走向阳台去感受近日来难得一见的阳光,随后她看见了花园里的两道身影。是那名军官,在照料着她姐姐的天竺葵,而门德斯也是在日后才知道,这些天竺葵是法国地下党的标志。
两人一开始谁都没有说话,就在门德斯为这沉默感到疲倦的时刻,她听见了那道如同钢琴曲般低沉而动听的声音,那位军官对她的姐姐道:“已经是春天了,小姐。”而她的姐姐只是站在那儿,像是在倾听这位军官的说话,可她却不曾将视线投向他,然而她要是对这个声音感到厌烦,可她也不曾挪动她的脚步转身离开。
门德斯听见了这名军官的道歉,是他当初在那个雪夜里突然的登门而不曾说完的那些。他说,他们强行入住他们的家园,破坏了他们的生活,他为此感到抱歉,他还说,他并不理解这场战争的含义,也一直反对纳粹的暴行,只是他同样对此无能为力。
门德斯自此了解到,这位来自德国的军官,他身上令人心存好感的绅士的气质,是源自于他贵族的姓氏。而他的整个家族,都是纳粹的狂热支持者,而对此感到困惑的他,便被他的父亲强行派到法国来成为一个上尉。而在来到德国之前,这位军官只是一位作曲家,他也热爱文学,他甚至比门德斯的姐姐这个法国人,还要了解法国文坛的那些巨匠们。
在那个下午,这名军官断断续续的向门德斯的姐姐讲述着这一切。而小门德斯也一直趴在低矮的阳台上,她看见那名军官脱下了他的制服外套,只穿着一件白衬衫,在外套了灰色格子的羊绒背心,为了照料花圃,他挽起来的袖口也不免沾了一些泥土,许是今日不必要外出,他的金发并没有打理得那么整齐,随意的在额前落下几缕,只是看着他的背影,却让人联想不起这位军官穿着他的制服高大而给人压迫感的模样,此刻的他就像是初春融化的白雪,在冷冽中又带给人温暖。
在那儿之后,门德斯发现这名军官不再只是每日的向沉默的他们道一声晚安,他会说一些别的,比如“很抱歉,未经您的允许,我翻阅了书架上的书籍”,又或者是“今日的风很大,需要注意身体。”
尽管他们三人仍旧不对这名军官说上任何一句话,可是门德斯却发现她的姐姐开始将更多的时间花在镜子前,她的妆容变得精致,她的视线开始总是望向一个方向,而她的姐姐甚至还带着她一同偷偷的观看过上尉弹琴,是巴赫的平均律,也是她的姐姐最喜欢的一曲。
虽则开始便弥漫开来的沉默看似没有任何改变,但是这其中分明有什么悄悄地滋生了,某种感情,门德斯懵懵懂懂的,却隐隐的希望着这一切便照着这样发展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