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交易
?“李先生,久仰大名。”
坐在办公桌后、西装革履男人站起身来,缓步走到李嗣兴所坐的沙发对面坐下,并拎起了茶壶,为他到了一杯,推了过来。
李嗣兴笑了笑。这男人名叫姜成焕,是这家办公楼看起来破破烂烂的海产公司的老板。他身上永远带着很咸腥的海风味。如果有出海网过鱼或者别的什么的,就会知道,站在船头的时候,四面八方吹来的风就是这种苦咸苦咸的。
并且这不是那种单纯的海风味,还有一种水腥气,就是水里面生活着青蛙、蛇这样子的,散发出来的味道,不是住在水边的人可能闻不出来。
当然,李嗣兴来找他不是因为这气味,也不是因为什么海产公司,而是因为他背后的姜家。这是一个渔业起家的家族,对韩国这个半岛国家的渔业有着无与伦比的影响力。李嗣兴上辈子最后时期对他们有过一点了解。思来想去,这个时候在韩国有可能被他打动又有足够力量的,想来想去,姜家还真是第一选择。
“姜社长的普通话说的如此纯正,真是令人赞叹。”李嗣兴没有按照韩国的礼节伸手接过杯子,反而是伸手推开茶杯,同时也用纯正的汉语与之对话。“抱歉,我对于海藻泡水不感兴趣。”
“叫我成焕就好。久闻李先生大名,一直缘悭一面,今日一见,龙骧虎步、器宇轩昂,果然不同凡响。”被拒绝的姜成焕也不生气,依旧是笑眯眯的坐在李嗣兴对面。
李嗣兴也笑笑,“不知道姜社长这个久闻,有没有一个小时之久?”
姜成焕脸上的尴尬一闪而逝。“明人面前不说暗话,我得承认,在见到李先生之前,我们对您确实了解不够。不过如今见到之后,自然又是另外一回事儿了。李先生人中之龙,今日一见,真是不同凡响,看来我们家这些年还是太专注于海洋了……”
李嗣兴神色平静的听着,不置可否。
姜成焕笑笑,又收敛了神色,正色问道,“如此英雄人物,不知李先生今日前来,有何见教?”
“来谈笔生意。”
姜成焕闻言点了点头。
谁知李嗣兴随之补充了一句,“但不是和这间海产公司,而是和能够掌握着韩国海产命脉的姜家谈。”
姜成焕眯起了眼睛,“恕我直言,李先生的气息并不稳定,似乎刚刚经历了……某种仪式,似乎还不太够格和姜家谈。”
“所以我先来找姜社长谈谈。我素来清楚,姜家的事情一向是姜老太爷做主的。”李嗣兴的脸色毫无变化,然后反问了一句。“然而,姜社长对我了解多少?”
姜成焕微微摇了摇头。
“在今天我见到姜社长之前,姜社长怕是都不知道韩国有我这号人吧?不过我倒是对姜社长久仰大名……”
“说起来,姜家一向低调的很,无非就是个小水产公司老板。不知道李先生是从哪里得到的信息?”
当然是上次重生的时候偶尔知道的。
李嗣兴没有接姜成焕的话头,而是自顾自的继续说下去。“说起来,我也是个有信仰的人。”
“哦?”姜成焕眼睛一亮,“巧了,我们家的人也都有信仰。不知道李先生信仰的是什么,马先贤、佛陀、三星还是基教?”
“远古时期古老神灵中的一位,它们比最初的先民还要久远,早就被遗忘在了历史的尘埃中。仔细算算,除了那位自称全知全能唯一神、禁止其他崇拜的背叛者之外,它们的名字确实都已经不为世人所知了。”
“巧了,我们姜家信仰的也是一位古老神灵,相传它居住于海底之城拉莱耶……”
“吾主高居于一切时间与空间之上。”
李嗣兴说完,两人对视一眼,同时哈哈大笑起来。
“果然是同道中人。李先生一身之力,想必也是神恩了?”
“正是如此。”
“好,好,好!”姜成焕拍了拍手,“这么说李先生果然不是无备而来。”
李嗣兴伸出右手,在茶几上轻轻叩击桌面,说起了另外一段往事,关于他的养父的往事。
相比于姜成焕这样的韩国名门之后,李嗣兴的出身就平凡的多了。如果没有他养父的存在,李嗣兴不但永远不会和姜成焕这类人有交集,等到四年以后汉江退水,那东西出来的时候,怕也是会懵懵懂懂,连自己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按照姜家的官方说法,他们祖籍杭州,曾经是毛文龙的亲兵。袁崇焕擅杀毛文龙后,东江诸人作鸟兽散,姜家祖先远走朝鲜,定居此地。从甲申年起,经历数十代人积攒,终于有了今天的基业。
至于李嗣兴,和姜成焕比起来,连寒门都算不上。他的生母改嫁海外,生父庸人一个,这辈子做的最成功的投资大概就是把李嗣兴那个孪生妹妹送去s·m当练习生最终成为大明星。
唯一值得一提的是,李嗣兴的养父绝对不同凡响。
老头子是鲁菜传人,家族几百年的传承造就的一代名厨。早年跟随祖父闯荡京城,颇有名气,无论是主厨国宴还是为领导们下厨,都颇受好评。而当他三十岁那年的生日上受到了一个别致的生日礼物——就是李嗣兴开启的那个盒子里面和黑曜石放在一起的残本线装书——之后,他就变得越来越孤僻,并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即使是他的邻居,也只会在上面的领导人来视察,有人开着车来请他出山做菜的时候见到他。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两年,在那一年的七月十五,他再次变得活跃了起来。他曾不止一次在亲朋面前大声称赞那本据说是由一个名为玄君的人写的食谱,也曾在和好友联络中多次描述这残本上那些隐晦难懂的菜品,他还斩钉截铁地断言,书内所写的那些荒诞不经的菜品都确实能做的出来。
为了寻找证据,他开始周游全国,甚至在从hn珠崖六羊村回来之后远赴东南亚、rb和韩国。经过了飘忽不定的三年探寻之后,他选择定居在了韩国高阳市。
据说,当时他的精神状况颇为让人担心,他一直在喃喃自语说“不应该去找那东西的”“不应该看那本书的”云云。之后没过多久他仿佛逃命一般离开了华夏。奇怪的是,抛家弃子的他依旧把那残本的食谱带在边,也许他对于这本书除了强烈的恐惧之外,还有更为强烈的依赖。
对于这位养父,李嗣兴的印象十分深刻。给他留下最深刻印象的,除了他教给他的厨艺、留下的遗产之外,就是当他独处一室或者外面起雾的时候,总是一副惊魂不定的样子,只有高阳兴国寺里的诵经声才能让他少许心安。
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了,他总是张大了一双布满血丝的眼睛,嘴无意识地努着,不能再握菜刀的右手抖个不停。看起来永远一副受了惊吓的样子。他虽然没有出家当和尚,在高阳的所作所为却与和尚无异,每天早晚都和兴国寺的僧侣们一起做功课,虔诚的程度,比真正的和尚有过之无不及。
非但如此,不论寒暑夜,他手里总是抓着一卷佛经,内容倒没什么讲究,禅宗各派都有,随时随地的,他都有可能翻开佛经,毕恭毕敬地诵上一段。每当起雾的时候,他都会心神不宁,如果是晚上,况会更糟,一夜不灭灯然后在请回来的观音菩萨面前龟一宿的事情也是时有发生。
李嗣兴很清楚,不管是他的手抖还是那些种种古怪的行为,只是因为恐惧,时时刻刻都尾随着他的恐惧,对于某种未知之物的恐惧。恐惧让他躲到高阳,恐惧让他隐姓埋名,在他生命的最后十年,他无时无刻不是半溺在这恐惧的汪洋之中。”
但他最后还是在一个雾天里暴毙在菩萨像前。
怎么说呢,他大约是忘记了一个很重要的事情——佛门西方三圣中那位由正法明如来所现化的观世音菩萨,其明王像身具千手千眼,乃至千臂、万臂、八万四千臂,每只手中各有一眼……
至于他所恐惧的东西,其实就是那本食谱的残本和在六羊村里捡到的黑曜石。
现在,石头已经化作他的“双眼”和力量,至于那本食谱……也将在未来起到很大的作用。
“令尊到底在恐惧什么?”听完了李嗣兴加工、删节过后故事的姜成焕小心翼翼的问道。
“就是那本作为生日礼物的线装书。”
“那本书……”姜成焕欲言又止。
“家父原本打算永远不让任何人再看这本书,他对于这本书的恐惧是如此之深,甚至觉得如果直接把书烧掉,那灰烬会把遗祸飘散到海内各地,所以他曾经要求我等他死后把这本书深埋于地下,但是我最终还是说服了他,将书给我代为保管。”李嗣兴微微一笑,描绘起那本书的详细情况来。
“……书上的字迹似楷书而非,却大有汉隶的风骨,古拙端正,质朴方圆……”
“……书名不详,只知道是一位叫做玄君的人所著……”
“……书内有大量奇怪的内容,比如什么仙砂返魂箓、肉芝延寿箓、地罡召考箓、太阴尸解蜕形箓、升玄妙境定观箓、正一降圣威盟箓……”
“……吾常闻,非人勤以求知,乃知者勤以求人也。然吾知其谬。其知者非求人,实乃出而逐人矣。其刻深无情者,如鹰犬逐兔……”
……
听到最后,姜成焕已是肃然起敬,并以只有他自己的听得到的声音喃喃自语:“大地七秘教典……”
李嗣兴注意到了姜成焕的状态,知道自己的谎言没有白费——他说的很多东西,其实并不在那卷残本里。他已经知道那是大地七秘教典中的第八秘,关于食物部分的残本。但是残本哪有正本听起来唬人?何况完整的教典是灵魂绑定,是玄君传人才能拥有、不可被夺去的密卷,也不会让人有夺宝之心。
昔年那个巨鹿采药人,在得到了七秘教典中的前三本就敢于喊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口号,没有比宣称玄君传人更能加重自己一方筹码的方式了。
“姜社长似乎知道那是什么东西?”
“我也不清楚,不过想必不同反响……”
绕圈子同时还特别假模假样的对话继续了差不多二十分钟,李嗣兴再次把话题带入了正题。
“tara的事,姜社长可曾有所耳闻?”
姜成焕愣了十几秒,才想起那是什么:“是个idol女团?好像听说挺火的?”
李嗣兴叹了口气。确实,大家都不是那种老老实实过日子的人,特别是像姜家这样平日里低调的不得了却一门心思在搞个大新闻——就像他们的同类在印斯茅斯搞得那样——的家族,通常很少去关注娱乐圈的。
指望姜成焕对tara的事有所关注,还不如指望刘花英良心发现呢。
“这个叫tara的女团正在被人大肆攻击。”早就准备的李嗣兴简单地把事情解释了一遍,解释的重点不在于谁对谁错,而是说明这个受了委屈的团体里,有他老婆。
“区区几天时间,她们已经从一线顶尖女团沦落到人人喊打,这让我非常不舒服。”说这么,李嗣兴从包里面拿出一摞文稿,递给姜成焕。“这是我的开价,一个剧本,姜社长可以先看看。”
这一次,姜成焕没再说什么没资格或者他做不了住之类的话,而是直接接过了剧本。
“《快剑周铁鹤》?光看名字就给一人一种《快刀洪吉童》的低配山寨货的感觉。”
李嗣兴不置可否,只是示意他看下去。
从文学的角度来看,这个故事写得杂乱无章,不但语句颠三倒四,对白缺头少尾,而且往往叙述到一半时忽然插进一句毫无关系的话。原本一些可以颇为传神的描写被这么一弄,搞得味同嚼蜡,姜成焕花了好长时间才磕磕绊绊把它读完。
“我读过很多书。”他轻轻的放下稿子,好像放下什么重要的易碎物件一般。“什么《异客图》、《迦蓝诡谈》、《螺湮城教本》、《蛤利波特》……但是你这个《快剑周铁鹤》是我看到过的最近接近于那本传说之中的禁书《黄衣之王》的作品。”
《黄衣之王》的剧本最初于1895年现于法国,出版后立即被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政府查禁并销毁。完整的戏剧共分两幕,第一幕较温和,而第二幕对观众的冲击甚大。那是一出出暧昧不明、如梦似幻的剧目,无论是读者、演员还是观众都会渐渐地沉迷其中,不能自拔,并被某种存在支配梦境……
“但还有一个问题。”姜成焕沉吟着开口,“文字的冲击力有限,只对固定的一些人效果明显。而且在这个信息化的年代,书籍的受众比之前更加有限。《黄衣之王》的剧本变成戏剧也颇为波折……”
李嗣兴面无表情:“你觉得我办不到?”
“不,剧本我们可以合作一把,李作家,你来指导。倘若剧本的效果真能展现出来,那当然值得我们大举进入娱乐圈,成立影视剧制作公司,电影、电视剧的投资、报酬、相关的院线和电视台都不是问题。化解所谓的全民anti更是没有问题——我们通常不操纵舆论,也不会介入这种事情,可只要肯付出代价,对我们来说绝不会办不到。但这都是建立在影视剧的基础上,而非干巴巴的剧本或者小说。你也知道这后面有很多人的影子,又是一个我们完全不熟悉的行业……”
李嗣兴面不改色,只是在心里微微叹息。“你的意思,我明白了……”
“不,李作家,请让我说完。扫清历史的尘埃,揭开岁月的面纱是我们姜家和很多家族、协会所希望的。我们也很乐意和李作家这样的俊杰进行交易,但是,未被证明的剧本和小说的价格不会有什么差距,已经证明自己的作家写出的剧本则是另外一回事。”
“所以呢?”李嗣兴轻轻敲了敲桌子。
“家里不大可能一次性答应您的要求,我们可以达成一个协议,我们先付一部份,项目成功后在补上剩余部分,李作家可以放心——”
李嗣兴打断了姜成焕的话。“让他们翻盘这件事情想必是只能是属于成功以后再付的那部分了?”
姜成焕没有承认,却也没有否认。
“我还能说什么呢?”李嗣兴耸了耸肩,站起身来,取回了稿子。这种交易,既是卖方市场,也是买方市场——这个本子只对姜家这种人有特殊意义,同时他们现在也几乎不会遇到会写这种剧本的作家。从这个角度来说,它既不是买方市场,也不是卖方市场。
固然,李嗣兴可以去给别人写这种本子,但韩国国内找不到另外一个合适的交易对象了。再往外走,那就是远水救不了近渴。有些事儿,等民众心中形成根深蒂固的认知,那再说什么就都没用了。
;
坐在办公桌后、西装革履男人站起身来,缓步走到李嗣兴所坐的沙发对面坐下,并拎起了茶壶,为他到了一杯,推了过来。
李嗣兴笑了笑。这男人名叫姜成焕,是这家办公楼看起来破破烂烂的海产公司的老板。他身上永远带着很咸腥的海风味。如果有出海网过鱼或者别的什么的,就会知道,站在船头的时候,四面八方吹来的风就是这种苦咸苦咸的。
并且这不是那种单纯的海风味,还有一种水腥气,就是水里面生活着青蛙、蛇这样子的,散发出来的味道,不是住在水边的人可能闻不出来。
当然,李嗣兴来找他不是因为这气味,也不是因为什么海产公司,而是因为他背后的姜家。这是一个渔业起家的家族,对韩国这个半岛国家的渔业有着无与伦比的影响力。李嗣兴上辈子最后时期对他们有过一点了解。思来想去,这个时候在韩国有可能被他打动又有足够力量的,想来想去,姜家还真是第一选择。
“姜社长的普通话说的如此纯正,真是令人赞叹。”李嗣兴没有按照韩国的礼节伸手接过杯子,反而是伸手推开茶杯,同时也用纯正的汉语与之对话。“抱歉,我对于海藻泡水不感兴趣。”
“叫我成焕就好。久闻李先生大名,一直缘悭一面,今日一见,龙骧虎步、器宇轩昂,果然不同凡响。”被拒绝的姜成焕也不生气,依旧是笑眯眯的坐在李嗣兴对面。
李嗣兴也笑笑,“不知道姜社长这个久闻,有没有一个小时之久?”
姜成焕脸上的尴尬一闪而逝。“明人面前不说暗话,我得承认,在见到李先生之前,我们对您确实了解不够。不过如今见到之后,自然又是另外一回事儿了。李先生人中之龙,今日一见,真是不同凡响,看来我们家这些年还是太专注于海洋了……”
李嗣兴神色平静的听着,不置可否。
姜成焕笑笑,又收敛了神色,正色问道,“如此英雄人物,不知李先生今日前来,有何见教?”
“来谈笔生意。”
姜成焕闻言点了点头。
谁知李嗣兴随之补充了一句,“但不是和这间海产公司,而是和能够掌握着韩国海产命脉的姜家谈。”
姜成焕眯起了眼睛,“恕我直言,李先生的气息并不稳定,似乎刚刚经历了……某种仪式,似乎还不太够格和姜家谈。”
“所以我先来找姜社长谈谈。我素来清楚,姜家的事情一向是姜老太爷做主的。”李嗣兴的脸色毫无变化,然后反问了一句。“然而,姜社长对我了解多少?”
姜成焕微微摇了摇头。
“在今天我见到姜社长之前,姜社长怕是都不知道韩国有我这号人吧?不过我倒是对姜社长久仰大名……”
“说起来,姜家一向低调的很,无非就是个小水产公司老板。不知道李先生是从哪里得到的信息?”
当然是上次重生的时候偶尔知道的。
李嗣兴没有接姜成焕的话头,而是自顾自的继续说下去。“说起来,我也是个有信仰的人。”
“哦?”姜成焕眼睛一亮,“巧了,我们家的人也都有信仰。不知道李先生信仰的是什么,马先贤、佛陀、三星还是基教?”
“远古时期古老神灵中的一位,它们比最初的先民还要久远,早就被遗忘在了历史的尘埃中。仔细算算,除了那位自称全知全能唯一神、禁止其他崇拜的背叛者之外,它们的名字确实都已经不为世人所知了。”
“巧了,我们姜家信仰的也是一位古老神灵,相传它居住于海底之城拉莱耶……”
“吾主高居于一切时间与空间之上。”
李嗣兴说完,两人对视一眼,同时哈哈大笑起来。
“果然是同道中人。李先生一身之力,想必也是神恩了?”
“正是如此。”
“好,好,好!”姜成焕拍了拍手,“这么说李先生果然不是无备而来。”
李嗣兴伸出右手,在茶几上轻轻叩击桌面,说起了另外一段往事,关于他的养父的往事。
相比于姜成焕这样的韩国名门之后,李嗣兴的出身就平凡的多了。如果没有他养父的存在,李嗣兴不但永远不会和姜成焕这类人有交集,等到四年以后汉江退水,那东西出来的时候,怕也是会懵懵懂懂,连自己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按照姜家的官方说法,他们祖籍杭州,曾经是毛文龙的亲兵。袁崇焕擅杀毛文龙后,东江诸人作鸟兽散,姜家祖先远走朝鲜,定居此地。从甲申年起,经历数十代人积攒,终于有了今天的基业。
至于李嗣兴,和姜成焕比起来,连寒门都算不上。他的生母改嫁海外,生父庸人一个,这辈子做的最成功的投资大概就是把李嗣兴那个孪生妹妹送去s·m当练习生最终成为大明星。
唯一值得一提的是,李嗣兴的养父绝对不同凡响。
老头子是鲁菜传人,家族几百年的传承造就的一代名厨。早年跟随祖父闯荡京城,颇有名气,无论是主厨国宴还是为领导们下厨,都颇受好评。而当他三十岁那年的生日上受到了一个别致的生日礼物——就是李嗣兴开启的那个盒子里面和黑曜石放在一起的残本线装书——之后,他就变得越来越孤僻,并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即使是他的邻居,也只会在上面的领导人来视察,有人开着车来请他出山做菜的时候见到他。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两年,在那一年的七月十五,他再次变得活跃了起来。他曾不止一次在亲朋面前大声称赞那本据说是由一个名为玄君的人写的食谱,也曾在和好友联络中多次描述这残本上那些隐晦难懂的菜品,他还斩钉截铁地断言,书内所写的那些荒诞不经的菜品都确实能做的出来。
为了寻找证据,他开始周游全国,甚至在从hn珠崖六羊村回来之后远赴东南亚、rb和韩国。经过了飘忽不定的三年探寻之后,他选择定居在了韩国高阳市。
据说,当时他的精神状况颇为让人担心,他一直在喃喃自语说“不应该去找那东西的”“不应该看那本书的”云云。之后没过多久他仿佛逃命一般离开了华夏。奇怪的是,抛家弃子的他依旧把那残本的食谱带在边,也许他对于这本书除了强烈的恐惧之外,还有更为强烈的依赖。
对于这位养父,李嗣兴的印象十分深刻。给他留下最深刻印象的,除了他教给他的厨艺、留下的遗产之外,就是当他独处一室或者外面起雾的时候,总是一副惊魂不定的样子,只有高阳兴国寺里的诵经声才能让他少许心安。
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了,他总是张大了一双布满血丝的眼睛,嘴无意识地努着,不能再握菜刀的右手抖个不停。看起来永远一副受了惊吓的样子。他虽然没有出家当和尚,在高阳的所作所为却与和尚无异,每天早晚都和兴国寺的僧侣们一起做功课,虔诚的程度,比真正的和尚有过之无不及。
非但如此,不论寒暑夜,他手里总是抓着一卷佛经,内容倒没什么讲究,禅宗各派都有,随时随地的,他都有可能翻开佛经,毕恭毕敬地诵上一段。每当起雾的时候,他都会心神不宁,如果是晚上,况会更糟,一夜不灭灯然后在请回来的观音菩萨面前龟一宿的事情也是时有发生。
李嗣兴很清楚,不管是他的手抖还是那些种种古怪的行为,只是因为恐惧,时时刻刻都尾随着他的恐惧,对于某种未知之物的恐惧。恐惧让他躲到高阳,恐惧让他隐姓埋名,在他生命的最后十年,他无时无刻不是半溺在这恐惧的汪洋之中。”
但他最后还是在一个雾天里暴毙在菩萨像前。
怎么说呢,他大约是忘记了一个很重要的事情——佛门西方三圣中那位由正法明如来所现化的观世音菩萨,其明王像身具千手千眼,乃至千臂、万臂、八万四千臂,每只手中各有一眼……
至于他所恐惧的东西,其实就是那本食谱的残本和在六羊村里捡到的黑曜石。
现在,石头已经化作他的“双眼”和力量,至于那本食谱……也将在未来起到很大的作用。
“令尊到底在恐惧什么?”听完了李嗣兴加工、删节过后故事的姜成焕小心翼翼的问道。
“就是那本作为生日礼物的线装书。”
“那本书……”姜成焕欲言又止。
“家父原本打算永远不让任何人再看这本书,他对于这本书的恐惧是如此之深,甚至觉得如果直接把书烧掉,那灰烬会把遗祸飘散到海内各地,所以他曾经要求我等他死后把这本书深埋于地下,但是我最终还是说服了他,将书给我代为保管。”李嗣兴微微一笑,描绘起那本书的详细情况来。
“……书上的字迹似楷书而非,却大有汉隶的风骨,古拙端正,质朴方圆……”
“……书名不详,只知道是一位叫做玄君的人所著……”
“……书内有大量奇怪的内容,比如什么仙砂返魂箓、肉芝延寿箓、地罡召考箓、太阴尸解蜕形箓、升玄妙境定观箓、正一降圣威盟箓……”
“……吾常闻,非人勤以求知,乃知者勤以求人也。然吾知其谬。其知者非求人,实乃出而逐人矣。其刻深无情者,如鹰犬逐兔……”
……
听到最后,姜成焕已是肃然起敬,并以只有他自己的听得到的声音喃喃自语:“大地七秘教典……”
李嗣兴注意到了姜成焕的状态,知道自己的谎言没有白费——他说的很多东西,其实并不在那卷残本里。他已经知道那是大地七秘教典中的第八秘,关于食物部分的残本。但是残本哪有正本听起来唬人?何况完整的教典是灵魂绑定,是玄君传人才能拥有、不可被夺去的密卷,也不会让人有夺宝之心。
昔年那个巨鹿采药人,在得到了七秘教典中的前三本就敢于喊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口号,没有比宣称玄君传人更能加重自己一方筹码的方式了。
“姜社长似乎知道那是什么东西?”
“我也不清楚,不过想必不同反响……”
绕圈子同时还特别假模假样的对话继续了差不多二十分钟,李嗣兴再次把话题带入了正题。
“tara的事,姜社长可曾有所耳闻?”
姜成焕愣了十几秒,才想起那是什么:“是个idol女团?好像听说挺火的?”
李嗣兴叹了口气。确实,大家都不是那种老老实实过日子的人,特别是像姜家这样平日里低调的不得了却一门心思在搞个大新闻——就像他们的同类在印斯茅斯搞得那样——的家族,通常很少去关注娱乐圈的。
指望姜成焕对tara的事有所关注,还不如指望刘花英良心发现呢。
“这个叫tara的女团正在被人大肆攻击。”早就准备的李嗣兴简单地把事情解释了一遍,解释的重点不在于谁对谁错,而是说明这个受了委屈的团体里,有他老婆。
“区区几天时间,她们已经从一线顶尖女团沦落到人人喊打,这让我非常不舒服。”说这么,李嗣兴从包里面拿出一摞文稿,递给姜成焕。“这是我的开价,一个剧本,姜社长可以先看看。”
这一次,姜成焕没再说什么没资格或者他做不了住之类的话,而是直接接过了剧本。
“《快剑周铁鹤》?光看名字就给一人一种《快刀洪吉童》的低配山寨货的感觉。”
李嗣兴不置可否,只是示意他看下去。
从文学的角度来看,这个故事写得杂乱无章,不但语句颠三倒四,对白缺头少尾,而且往往叙述到一半时忽然插进一句毫无关系的话。原本一些可以颇为传神的描写被这么一弄,搞得味同嚼蜡,姜成焕花了好长时间才磕磕绊绊把它读完。
“我读过很多书。”他轻轻的放下稿子,好像放下什么重要的易碎物件一般。“什么《异客图》、《迦蓝诡谈》、《螺湮城教本》、《蛤利波特》……但是你这个《快剑周铁鹤》是我看到过的最近接近于那本传说之中的禁书《黄衣之王》的作品。”
《黄衣之王》的剧本最初于1895年现于法国,出版后立即被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政府查禁并销毁。完整的戏剧共分两幕,第一幕较温和,而第二幕对观众的冲击甚大。那是一出出暧昧不明、如梦似幻的剧目,无论是读者、演员还是观众都会渐渐地沉迷其中,不能自拔,并被某种存在支配梦境……
“但还有一个问题。”姜成焕沉吟着开口,“文字的冲击力有限,只对固定的一些人效果明显。而且在这个信息化的年代,书籍的受众比之前更加有限。《黄衣之王》的剧本变成戏剧也颇为波折……”
李嗣兴面无表情:“你觉得我办不到?”
“不,剧本我们可以合作一把,李作家,你来指导。倘若剧本的效果真能展现出来,那当然值得我们大举进入娱乐圈,成立影视剧制作公司,电影、电视剧的投资、报酬、相关的院线和电视台都不是问题。化解所谓的全民anti更是没有问题——我们通常不操纵舆论,也不会介入这种事情,可只要肯付出代价,对我们来说绝不会办不到。但这都是建立在影视剧的基础上,而非干巴巴的剧本或者小说。你也知道这后面有很多人的影子,又是一个我们完全不熟悉的行业……”
李嗣兴面不改色,只是在心里微微叹息。“你的意思,我明白了……”
“不,李作家,请让我说完。扫清历史的尘埃,揭开岁月的面纱是我们姜家和很多家族、协会所希望的。我们也很乐意和李作家这样的俊杰进行交易,但是,未被证明的剧本和小说的价格不会有什么差距,已经证明自己的作家写出的剧本则是另外一回事。”
“所以呢?”李嗣兴轻轻敲了敲桌子。
“家里不大可能一次性答应您的要求,我们可以达成一个协议,我们先付一部份,项目成功后在补上剩余部分,李作家可以放心——”
李嗣兴打断了姜成焕的话。“让他们翻盘这件事情想必是只能是属于成功以后再付的那部分了?”
姜成焕没有承认,却也没有否认。
“我还能说什么呢?”李嗣兴耸了耸肩,站起身来,取回了稿子。这种交易,既是卖方市场,也是买方市场——这个本子只对姜家这种人有特殊意义,同时他们现在也几乎不会遇到会写这种剧本的作家。从这个角度来说,它既不是买方市场,也不是卖方市场。
固然,李嗣兴可以去给别人写这种本子,但韩国国内找不到另外一个合适的交易对象了。再往外走,那就是远水救不了近渴。有些事儿,等民众心中形成根深蒂固的认知,那再说什么就都没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