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 侈东封海上求仙 肆南游江中遇险
?话说秦始皇二十七年,下诏出巡。先到陇西、北地各处。
一班将相群臣,随驾起行。所过地方,官吏闻得车驾将到,先期扫除道路,赶办供应,远出送迎。真是:翠华临幸,千乘万骑,护卫森严,一路风光,细说不尽!
始皇尚嫌官道狭隘,往来不便。回宫之后,立派官吏前往各处,分头开筑驰道。自咸阳起,东至齐鲁,北达燕山,南通吴楚,专备自己巡游之用,人民不得行走。此驰道计宽五十步,加土填高,用铁椎筑使坚实。道旁每隔三丈,栽种青松一株。
中间宽广平坦,车马行走,甚是便利。加以两行松树,青翠成阴,亭亭如盖。微风过处,万壑涛声,送来清响,风景绝好。
始皇驰道忙了一年,方得告成。命驾先往山东。一日,行到邹峄,始皇登山游玩,命群臣作文刻石,立在山上,称颂始皇功德,传示后世。始皇遂由邹峄起驾,顺路至泰山之下。
却说泰山为五岳之一,历史上最为有名。相传古昔帝王如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禹、汤、周成王,皆曾到此,举行封禅之礼。始皇到此,亦欲照例举行,以表示开国受命之光荣。但应行仪节,无人知晓。如此大典,又不可草率从事。因想“齐鲁儒风极盛,必有熟习典章之人”,遂下令召集齐鲁儒生,来此会议。
原来封禅一事,古人看得最重,封,是就山顶筑坛祭天;禅,是就山下平土祭地。此礼自周成王以后,将近千年,久不举行,书、传也少有记载,所以始皇特召集儒生问之。
儒生奉命到者七十人,大都不知,各逞臆说。其有略知一二仪节者,因说道:“古来举行封禅,上山之时,恐伤山中土石草木,用蒲叶包裹车轮行走。到得行礼,不过扫地而祭,用蒲干为席,以示俭约而已。”始皇见泰山如此险峻,若恐伤及土石草木,不敢开除道路,如何上得山顶?此议迂阔难行!且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遂饬令诸生罢议,各自回去。儒生奉召之初,人人高兴。今见始皇不用其议,不免懊丧回家。
始皇见众儒生不识封禅之礼,遂自出主意:由泰山南面开除车道,直上山顶,举行封礼;然后再由泰山北面下来,到得梁父地方,举行禅礼。吩咐礼官酌定仪节,选择吉日,先期斋戒。到了是日,始皇车驾上山。才行至半路,大风忽起,飞沙走石。霎时天色昏黑,迅雷一声,大雨如注。山上潦水又冲流而下,一众人等异常狼狈,急切中无处躲避,见路旁有大松树,黛色参天,荫蔽十余亩地,始皇便命从人就树下暂行休息。大众到了树下,见此树竟庇得千人,浓阴如幕,雨点一丝不漏。
始皇大喜,下诏封此树为“五大夫”。直待雨过天晴,方得上山行礼。此事传到儒生耳中,便将他作为谈柄,讥笑始皇,说他“开除车道,损伤山中土石,触怒山灵,致此风雨”。谁知,始皇由此看轻儒生,后竟酿出焚书坑儒大祸。
且说始皇自封禅后,顺路前往海上,却惊动一班方士来。
先是战国时代,有燕国人宋无忌、羡门、子高等人,自称得有神仙法术,善能尸解飞升。于是,燕、齐间好奇人士,争往学习。时人因其专求出世之学,游方之外,故称为“方士”。当日齐威王、宣王,燕昭王皆好神仙,招致无数方士,入海求仙寻药。此次始皇东游,又有方士齐人徐福、韩终等,争先上书言事。始皇批阅方士所上之书,大抵皆言“东海之中有神山三座,一名蓬莱,一名方丈,一名瀛州。瀛州地方四千里,正对中国会稽郡,相距七十万里。上生神芝仙草,又有玉石,高至千丈。洲中出泉如酒,其味甚甘,名为玉醴泉,饮之易醉,令人长生;方丈在东海中心,其地四边正方,每边各长五千里,中有金玉琉璃宫殿,乃三天司命真人所居。凡仙人得道,不欲升天者,多在此处住家,其数不下数十万。仙人皆种植芝草,分划陇亩,如世间耕种稻麦之状。岛中亦有玉石,又有一泉,泉上有九源丈人宫,主管天下水神及龙蛇等类,故岛中龙类甚多;蓬莱在东海东北,周围五千里,外有圆海环绕,海水正黑,号曰‘冥海’。海中无风之时,亦有大波,高至百丈。山中有九老丈人、九天真玉宫,乃太上真人所居。此三神山位置甚是奇怪,当未至时,远望如一片白云,兀然不动;及身至其境,乃知地势反在海水之下。世有慕道之人,不顾生死,冒险前往。
望见神山相去不远,将到之时,往往遇着逆风,将船吹回,多不得至。也曾有人尝一至其地,亲遇诸仙,又采得不死之药。
凡仙人所居宫室,多用金银砌成,光彩照耀,非常华丽。又有无数珍禽奇兽,羽毛一律雪白。真是神仙世界,不同凡境”。
始皇见各方士所言略同,不觉满心欢喜,恍似神仙即在目前,不可错过。急命随从人等,日夜趱程,赶往海上,惟恐不及。始皇既到海上,召见上书方士,各依所说方法,分作数十起,乘船入海,往求神山。那方士船只络绎海中,往来如织。
始皇满望指日得仙,自己在海上立盼回信。等了多时,方士陆续回奏,都说:“望见神山,无奈为风所阻,不得前进。”始皇见事不成,一团高兴顿成冰冷。但尚未罢休,仍命方士再往,自己吩咐回銮。
始皇行到彭城,记起祖上昭王时,兵灭西周,将九鼎用船载回。行至此地,忽有一鼎跃入泗水,寻觅不得。此九鼎乃大禹取九州所贡之金铸成,历代视为传国重宝。所以得天下者称为定鼎。如今缺少其一,岂非开国时一个缺点!况此鼎能自跃入水,定然是个神物,总须设法寻获,方得称意。始皇遂虔诚斋戒,向天祷告一番。下令召集善知水性之人一千名,人水寻觅。及至众人回报,都说:“水中到处寻过,不见踪影。”始皇闷闷不乐,喝退众人,命驾南行散闷。
始皇一路散闷,不觉到得长江北岸。早有地方官吏预备大船伺候。始皇登舟,更溯江西上。行到湖南,正拟渡江向湘山进发,一霎时间,飞沙走石,暴风骤起。江中波浪汹涌如山,将万斛龙舟在水中上下颠簸,如同一叶。始皇生长北方,不惯乘船,从未经过险恶风浪,自然吃惊不小。一班随驾人员都吓得面无人色。幸亏舵工、水手善识风势,好容易将船拢近岸头。
始皇平日凭借威权,纵情肆欲,所求必得,所谋必成。此番求仙不遇,寻鼎不获,连遭拂意之事,已是气闷。偏又渡江遇险,心中愈加不悦。待得船已泊定,始皇便命驾上岸游行。瞥见山上有一古庙,红墙碧瓦,又齐整,又庄严。因问左右:“庙中所祀何神?”左右答道:“据士人说,此名湘山庙,庙中之神号为湘君。”始皇心想:“古语相传,天子出行,百神拥护。
朕今日渡江,几遭不测,不知湘君究系何神?不来保护,累我吃惊!”遂召博士问之。博士奏道:“古史相传,湘君乃尧之女,舜之妻,死于江湘之间。因葬此地,故土人立庙祀之。”
始皇闻说,勃然大怒!立命官吏拨遣犯罪刑徒三千人,将湘山树木尽数砍伐,算是代湘君受罪。名胜之地,变成一片童山!
始皇也就无情无绪,回到咸阳。
过了一年,始皇又照常出游。不料行至博浪沙地方,忽听得响亮一声,如天崩地塌。从人慌得一齐拥至始皇车前。未知始皇又遇何事,且听下回分解。
一班将相群臣,随驾起行。所过地方,官吏闻得车驾将到,先期扫除道路,赶办供应,远出送迎。真是:翠华临幸,千乘万骑,护卫森严,一路风光,细说不尽!
始皇尚嫌官道狭隘,往来不便。回宫之后,立派官吏前往各处,分头开筑驰道。自咸阳起,东至齐鲁,北达燕山,南通吴楚,专备自己巡游之用,人民不得行走。此驰道计宽五十步,加土填高,用铁椎筑使坚实。道旁每隔三丈,栽种青松一株。
中间宽广平坦,车马行走,甚是便利。加以两行松树,青翠成阴,亭亭如盖。微风过处,万壑涛声,送来清响,风景绝好。
始皇驰道忙了一年,方得告成。命驾先往山东。一日,行到邹峄,始皇登山游玩,命群臣作文刻石,立在山上,称颂始皇功德,传示后世。始皇遂由邹峄起驾,顺路至泰山之下。
却说泰山为五岳之一,历史上最为有名。相传古昔帝王如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禹、汤、周成王,皆曾到此,举行封禅之礼。始皇到此,亦欲照例举行,以表示开国受命之光荣。但应行仪节,无人知晓。如此大典,又不可草率从事。因想“齐鲁儒风极盛,必有熟习典章之人”,遂下令召集齐鲁儒生,来此会议。
原来封禅一事,古人看得最重,封,是就山顶筑坛祭天;禅,是就山下平土祭地。此礼自周成王以后,将近千年,久不举行,书、传也少有记载,所以始皇特召集儒生问之。
儒生奉命到者七十人,大都不知,各逞臆说。其有略知一二仪节者,因说道:“古来举行封禅,上山之时,恐伤山中土石草木,用蒲叶包裹车轮行走。到得行礼,不过扫地而祭,用蒲干为席,以示俭约而已。”始皇见泰山如此险峻,若恐伤及土石草木,不敢开除道路,如何上得山顶?此议迂阔难行!且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遂饬令诸生罢议,各自回去。儒生奉召之初,人人高兴。今见始皇不用其议,不免懊丧回家。
始皇见众儒生不识封禅之礼,遂自出主意:由泰山南面开除车道,直上山顶,举行封礼;然后再由泰山北面下来,到得梁父地方,举行禅礼。吩咐礼官酌定仪节,选择吉日,先期斋戒。到了是日,始皇车驾上山。才行至半路,大风忽起,飞沙走石。霎时天色昏黑,迅雷一声,大雨如注。山上潦水又冲流而下,一众人等异常狼狈,急切中无处躲避,见路旁有大松树,黛色参天,荫蔽十余亩地,始皇便命从人就树下暂行休息。大众到了树下,见此树竟庇得千人,浓阴如幕,雨点一丝不漏。
始皇大喜,下诏封此树为“五大夫”。直待雨过天晴,方得上山行礼。此事传到儒生耳中,便将他作为谈柄,讥笑始皇,说他“开除车道,损伤山中土石,触怒山灵,致此风雨”。谁知,始皇由此看轻儒生,后竟酿出焚书坑儒大祸。
且说始皇自封禅后,顺路前往海上,却惊动一班方士来。
先是战国时代,有燕国人宋无忌、羡门、子高等人,自称得有神仙法术,善能尸解飞升。于是,燕、齐间好奇人士,争往学习。时人因其专求出世之学,游方之外,故称为“方士”。当日齐威王、宣王,燕昭王皆好神仙,招致无数方士,入海求仙寻药。此次始皇东游,又有方士齐人徐福、韩终等,争先上书言事。始皇批阅方士所上之书,大抵皆言“东海之中有神山三座,一名蓬莱,一名方丈,一名瀛州。瀛州地方四千里,正对中国会稽郡,相距七十万里。上生神芝仙草,又有玉石,高至千丈。洲中出泉如酒,其味甚甘,名为玉醴泉,饮之易醉,令人长生;方丈在东海中心,其地四边正方,每边各长五千里,中有金玉琉璃宫殿,乃三天司命真人所居。凡仙人得道,不欲升天者,多在此处住家,其数不下数十万。仙人皆种植芝草,分划陇亩,如世间耕种稻麦之状。岛中亦有玉石,又有一泉,泉上有九源丈人宫,主管天下水神及龙蛇等类,故岛中龙类甚多;蓬莱在东海东北,周围五千里,外有圆海环绕,海水正黑,号曰‘冥海’。海中无风之时,亦有大波,高至百丈。山中有九老丈人、九天真玉宫,乃太上真人所居。此三神山位置甚是奇怪,当未至时,远望如一片白云,兀然不动;及身至其境,乃知地势反在海水之下。世有慕道之人,不顾生死,冒险前往。
望见神山相去不远,将到之时,往往遇着逆风,将船吹回,多不得至。也曾有人尝一至其地,亲遇诸仙,又采得不死之药。
凡仙人所居宫室,多用金银砌成,光彩照耀,非常华丽。又有无数珍禽奇兽,羽毛一律雪白。真是神仙世界,不同凡境”。
始皇见各方士所言略同,不觉满心欢喜,恍似神仙即在目前,不可错过。急命随从人等,日夜趱程,赶往海上,惟恐不及。始皇既到海上,召见上书方士,各依所说方法,分作数十起,乘船入海,往求神山。那方士船只络绎海中,往来如织。
始皇满望指日得仙,自己在海上立盼回信。等了多时,方士陆续回奏,都说:“望见神山,无奈为风所阻,不得前进。”始皇见事不成,一团高兴顿成冰冷。但尚未罢休,仍命方士再往,自己吩咐回銮。
始皇行到彭城,记起祖上昭王时,兵灭西周,将九鼎用船载回。行至此地,忽有一鼎跃入泗水,寻觅不得。此九鼎乃大禹取九州所贡之金铸成,历代视为传国重宝。所以得天下者称为定鼎。如今缺少其一,岂非开国时一个缺点!况此鼎能自跃入水,定然是个神物,总须设法寻获,方得称意。始皇遂虔诚斋戒,向天祷告一番。下令召集善知水性之人一千名,人水寻觅。及至众人回报,都说:“水中到处寻过,不见踪影。”始皇闷闷不乐,喝退众人,命驾南行散闷。
始皇一路散闷,不觉到得长江北岸。早有地方官吏预备大船伺候。始皇登舟,更溯江西上。行到湖南,正拟渡江向湘山进发,一霎时间,飞沙走石,暴风骤起。江中波浪汹涌如山,将万斛龙舟在水中上下颠簸,如同一叶。始皇生长北方,不惯乘船,从未经过险恶风浪,自然吃惊不小。一班随驾人员都吓得面无人色。幸亏舵工、水手善识风势,好容易将船拢近岸头。
始皇平日凭借威权,纵情肆欲,所求必得,所谋必成。此番求仙不遇,寻鼎不获,连遭拂意之事,已是气闷。偏又渡江遇险,心中愈加不悦。待得船已泊定,始皇便命驾上岸游行。瞥见山上有一古庙,红墙碧瓦,又齐整,又庄严。因问左右:“庙中所祀何神?”左右答道:“据士人说,此名湘山庙,庙中之神号为湘君。”始皇心想:“古语相传,天子出行,百神拥护。
朕今日渡江,几遭不测,不知湘君究系何神?不来保护,累我吃惊!”遂召博士问之。博士奏道:“古史相传,湘君乃尧之女,舜之妻,死于江湘之间。因葬此地,故土人立庙祀之。”
始皇闻说,勃然大怒!立命官吏拨遣犯罪刑徒三千人,将湘山树木尽数砍伐,算是代湘君受罪。名胜之地,变成一片童山!
始皇也就无情无绪,回到咸阳。
过了一年,始皇又照常出游。不料行至博浪沙地方,忽听得响亮一声,如天崩地塌。从人慌得一齐拥至始皇车前。未知始皇又遇何事,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