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小说 >凤龙庄 > 凤龙庄
错误举报

第九十章 真迹之学坊开学

    八月头上,天佑选了一个晴空万里的日子,牵了董耀祖的那匹枣红骡子,专程去碧玉关牛家岔请牛书谨先生。董耀祖安顿汤大山给骡子匹了一幅榆木鞍子,鞍子上铺着一件纯羊毛织就的新毡,好让牛书谨舒舒服服骑着骡子来庄里。
    碧玉关距离凤龙庄,大约有三十多里路的脚程。天佑从凤龙庄出发到平襄镇后,沿大路一直往东走,大约晌午时分,便来到东进.平襄城的唯一入口碧玉关。
    碧玉关地形独特,呈东西走向狭长地带,山貌类型复杂多样,山峦起伏,谷深林密,峰岭险峻。在四面山上开阔区域筑有几个城堡,若刀斧剁成,悬于峭壁,互为犄角,形成关口,就象一把铁锁和大门扇把碧玉关锁了个严严实实。各城堡中均有兵勇把守,有一夫把关万夫莫开之险。
    人们一直也把碧玉关叫作“闭门关”,都说碧玉自古多险要,飞鸟难过闭门关。相传,碧玉曾为上古国王之女。她曾督战守关称雄一时,后被国王封为公主,以褒扬其盖世武功和如玉品节,因而此地以她的名字被命名为碧玉关。
    在碧玉关谷底,牛谷河水自西向东湍急地东流,只有河床上的一条古道可供人们行走。进入关口,秋风凛冽,寒气逼人,一股冷峻之气扑面而来,天佑神情顿觉为之一振。
    他牵着骡子,小心翼翼地漫步在河床古道里,唯恐一不留神滑入河沟。身后的骡子也是两耳倒竖,似乎被肃穆的环境吓住了,天佑一路只听见自己的呼吸声和骡子走路时发出的“得儿得儿”的声音。
    不知过了多久,天佑和骡子才走出谷底,眼前豁然开朗,一个不大的村落呈现在他的眼前。
    进了村落,天佑向路边的一位花甲老人询问村落的名称,方知此地正是牛家岔。天佑打问牛书谨先生的住所,老人一听天佑专程来请牛书谨去庄里教书的,竟亲自带他去牛书谨家的庄廓。路上老人与天佑便走边谈。
    通过老人的口,天佑得知牛书谨弟兄二人,他排行第二,家中父母早已过世。老大以务农为生,早年一直资助牛书谨在寿名书院边教书边读书应试。牛书谨成家后,兄弟便分家单过。目前牛书谨膝前有一子一女,因为他一心科举,成家较晚,儿女们年龄尚幼。科举废止后,牛先生回到家里,以耕读为业兼教育子女读书识字。
    到了牛书谨家门口,那老人径自去了。天佑敲了敲门,一位约莫三十多岁略带书卷气的人替天佑开了门,他看了看天佑和身后的骡子,问道:“你是?”
    天佑估计此人是牛书谨,笑问道:“是牛先生吗?我是从凤龙庄来的王天佑,我姐夫姜瀚章先生引荐我来请牛先生。”
    那人随之也是一笑:“哦,正是在下。原来是姜先生的内弟,快请进来。”
    天佑把骡子栓到门口的一颗树上,随着牛书谨进了院门。
    这是一个不大的院落,大门对面修建有三间土坯砌墙青瓦盖顶的客房,院墙东边建有一排五间砖木结构的土坯瓦房,边侧两间作为厨房,正中三间作为储藏粮食和置放杂物之处。天佑心想,看来牛先生一心科举,家底并不十分富足。
    牛书谨将天佑引进客房里刚坐下,一位衣着整洁的妇人就端上两倍茶来,一杯端给天佑,一杯端给牛书谨。在她的身后,跟着两个半大的孩子,男孩子与水珠约莫同岁,女孩子也就三岁的样子。天佑站起身子,朝妇人问了声好。妇人朝天佑点了点头,算是打过招呼,拉着两个孩子出屋去了。
    天佑从随身的口袋里掏出姜瀚章写的便条,双手递给牛书谨。
    牛书谨展开仔细看了看,说:“感谢姜先生推荐,也感谢老弟不辞劳苦亲自来到庄里接我。上次接了姜先生的信后,我对家事提前做了安顿。最近几天我也做了一番收拾,正欲动身到你庄里去,不料你竟上门了。”
    天佑高兴地道:“真是太好了。”
    牛书谨道:“目前,唯一令我放心不下的,就是犬子守义。如今他亦到启蒙的年龄,我这一去少则半年,多则数年,今后无人教他读书识字呐。”
    天佑听了,原来牛书谨也有后顾之忧啊,若不帮他解去,亦不能令他在凤龙庄安心教书。他低头想了想,便道:“牛先生,小弟不知先生这个情况。既然这样,小弟愿出个主意,请牛先生斟酌。”
    牛书谨道:“老弟但说无妨。”
    天佑道:“我庄里修建学坊,意在启蒙幼.童读书识字。若你愿意,也可以带着守义同往,在我庄学坊里教他读书识字,你看行不?只是你和守义走后,家里只剩我嫂子和你闺女,家中耕种也有困难啊。”
    牛书谨想了想,说:“若老弟同意我带着守义同往,这是最好,我自是感激不尽。至于家里耕种的事情,家里田亩本是不多,况我已给本家哥哥说明答应照料,这个小弟不必担心。”
    天佑放下心来,说:“那就没什么问题了。敢问牛先生何时能够动身呢?”
    牛书谨看着天佑说:“原本没想着带守义同去的,既然有了老弟前面这话,我要同你嫂子商议一下。若老弟时间宽展,今晚暂在我家住上一夜,明天咱们一齐动身如何?”
    天佑朗声道:“这没有问题,就按牛先生说的办吧。我这就出去,给骡子喂些草料。”
    第二天吃过早饭,天佑牵着骡子,与牛书谨及其儿子牛守义一同离开牛家岔。骡子背上,除了骑着紧捏鞍套的牛守义,还驮着牛夫人给牛书谨预备的铺盖被褥以及两箱子线状书。天佑和牛书谨则一路步行,有说有笑地前往凤龙庄。
    牛书谨到学坊看了后十分满意,决定和守义就在南房里住下,不去别家住了。
    先生已经到来,学坊该正式开学了。天佑经与董耀祖商量,决定邀请全庄人举行一个简单的学坊落成和开学仪式。
    天佑和汤大山俩人分头准备了两天,给学坊院门、南北平房的房门上各挂了一条红绸布,彰显喜庆的气氛。汤大山派人去平襄镇里购买了一些烟花爆竹,并安顿人把庄里寄存在山神土地庙里的锣鼓铜钹也抬到学坊的院子里。
    天佑信手拈来了一句对联,顺手用毛笔写了。
    上联是:“凤龙庄百户联手建学坊。”
    下联是:“董王汤三姓同心筑希望。”
    横批是:“功照日月。”
    正德看了,一时手痒,略思片刻便提笔给学坊的北房门写了一幅对联。
    上联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男儿本色。”
    下联是:“耕田读书及第光祖宗君子气慨。”
    横批是:“成在少年。”
    天佑看了,满心喜欢,急忙把两副对联挂在学坊大院门和平房门上。
    八月十五日开学这天,凤龙庄的人们齐聚在学坊里,霎时鞭炮震天,锣鼓齐鸣,人声喧哗。大人们从各自家里带来了形状不一的桌椅板凳,整整齐齐地摆放在北面的平房里。庄里十岁以下的男孩子们,全部被大人们牵着手拉到学坊里,向牛先生郑重地行了拜师之礼。
    董耀祖身边站着董明珠,正德的身边一左一右站着举鹏和举程,汤大山身边站着汤猛。水珠见举鹏和举程被正德拉着手向牛先生磕头,也伏在地上“咚咚咚”地磕了几个头,逗得大家都笑起来。
    莲花见了,急忙去拉她的手,不料水珠硬是不起来。被莲花拉地紧了,水珠竟“哇哇”地哭了起来,边哭边说:“娘,娘,我要读书,我也要在学坊里读书呢。”莲花无奈,拿眼睛搜寻在人群中忙碌的天佑。
    天佑也听到了水珠的哭声,走过来一把抱起了水珠,拍着她的后背安慰道:“好啊,我的乖女儿,大大也让你念书,好吗?”
    水珠破涕为笑,小手捏着天佑的耳朵,说:“大大,你要说话算数哦。”
    天佑腾出手刮了一下水珠的鼻子,疼爱地说:“小乖乖,大大啥时候说话不算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