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 东邪西毒
?第二天,陈茜带着对唐宋的恋恋不舍,和她母亲离开了梅城。唐宋虽然遗憾于陈茜的离开,但唯有暂时放下。
开始的时候,陈茜会偷偷给他电话,但渐渐的电话少了许多。她告诉唐宋她妈妈终于同意了她发专辑。
唐宋很为她高兴。只是他发现自己突然有些孤单,仿佛自己失去了什么。
这是唐宋重生后的第一个夏天,在这个夏天他终于牵到了前世魂牵梦萦的那位女孩子的手,终于吻到了女孩子的红唇。
暑假开始的时候,他有期待着夏天可以快快结束,这样他和陈茜又将重逢。
还好有苏语经常陪着他,给这个暑假带来了一股清风。
在想陈茜的时候,他会背起画板带着小金毛一个人跑到两个人的秘密花园,在那里一坐就是一下午。
或是看书,或是画画,或是弹吉他。
他想或许是自己前一段日子太闲了,或许忙碌起来会好很多。所以他又忙碌了起来,又开始写书。
他正在抄袭《哈利波特》,同时也开始第一本自己的创作,原则上也算不上创作,只是将影视改编成小说而已。
这次他要改编的书是《东邪西毒》。这是一部1994年出品的香港武侠电影,改编自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由王家卫编剧并执导。
名义上《东邪西毒》是《射雕英雄传》的前传,却只是取了其中几位人物素材,剧情和内涵都毫无相关。
正如前世网友的一句阐述:它讲述的只是一个江湖人的感悟。
故事始于这个江湖人的回忆,他叫欧阳锋。因恋人赌气嫁给了自己的兄长,于是他黯然离开白驼山,将自己放逐于沙漠,以替人介绍杀手为业,本来打算通过自我放逐来减却对如今已成嫂嫂的恋人的思念,却在这片沙漠见证了一个又一个故事,从冷眼旁观,到内心触动,最终彻悟……
这部影片不同于寻常武侠片那般紧抓故事,而注重于“阐悟”。
开篇第一句台词使用了典型的魔幻现实主义口吻:“很多年之后……”使这部电影失去了精确的时间坐标,仅仅剩下一条模糊的时间轴。影片的场景也始终在一片荒凉的戈壁和一间简陋的茅屋之间切换,完全超脱了俗世。
佛典有云:“旗未动,风也未动,是人的心在动。”
每个人都会经历这个阶段,看见一座山,就像知道山的后面是什么。我想告诉他,可能翻过山后面,你会发现没有什么特别,回头看会觉得这边更好。但是他不会相信,以他的性格,自己不试试是不会甘心。
其实,很多人都是这样。
唐宋前世非常喜欢这部电影,几乎每年都会看那么几次,二十年下来不知看了多少次。
重生之后,这个世界变了很多,他市场回顾记忆中ipad中的电影情节,所以他决定把这部经典之作以文字写下来。
武侠作家中,唐宋最初看的是金庸,其实最喜欢的却是古龙。
在他看来,这部电影虽然改编自金庸,但确是一部“古龙”风格格化的电影。甚至可以说是他看过的影视作品中唯一一部真正有古龙风格的。
古龙小说的特点可以以几个关键词来诠释:起兴、留白、警句、仪式感、情在理先。
古龙是起兴的高手,很多古龙的作品,比如《多情剑客无情剑》,开头一段对于景物的描写,一下就把读者带入到作者设定好的世界中。
《东邪西毒》也是一样,几乎每个场景都是以环境的镜头开始的。沙漠、茅屋、鸟笼、桃花,在古龙的笔下不再是背景,而成为故事中必不可少的符号。
同样,古龙也是留白的高手,尤其在描写武打场面时,古龙常常是把中间的描写空出来的,比如只写某人拔刀,再写収刀,至于中间怎样,留待读者去想象。
在《东邪西毒》的武打场面中,常常会有这种留白,只有开始和结束,跳过过程。
古龙的语言常常是跳跃的,没有因为,只有所以。作者常常会跳出故事,然后给出一句对这个世界的结论。颇有些类似于另一个时空美国硬汉派推理侦探作家雷蒙德*钱德勒的作品。
按说在影视作品里,这个风格是不好学的。不过,感谢上帝降生了王家卫,他的作品一个标志就是梦呓般的人物独白。
于是,两种风格神奇的产生了化学反应,《东邪西毒》中的名言、警句、经典台词俯拾即是。
这不得不说需要一些运气。
古龙的作品很注重仪式感。
在他的作品里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描写:每年这个时候,他都要怎样怎样;每天这个时候,他都要怎样怎样……比如《多情剑客无情剑》,李寻欢雕木像再埋掉——侠客版的黛玉葬花,以及小说中间李寻欢落魄在酒馆,每天上午七壶酒,下午七壶酒,完全是「一种充满仪式感的自我惩罚」。
《东邪西毒》里,也充满了这种仪式感,在欧阳锋的独白里,就能听到无数个“每年这个时候”。行为和时间产生一种微妙的关联,自然也就增加一种天人相交的庄重与仪式感。
情在理先,这个最好和金庸的作品对比来说,金庸的人物是政治的人物,是历史的人物,哪怕是架空历史的《笑傲江湖》,反而是最大的政治寓言。
金庸的作品是理在情先,金庸描写一件事,先关注的是这件事在社会会有怎样的反应,在他人会有怎样的反应,其次再关注主人公的内心。无论是出世还是遁世,绕来绕去还是绕不过那个「世」。
而古龙的作品是情在理先,他先关注每个人的行为对自己的影响,自己的反应,而后才是对他人的影响。金庸作品中的矛盾与张力,是在人与人之间的;而古龙最精彩的部分,恰恰是一个人与自己相处,与自己妥协,自己内心的挣扎。
《东邪西毒》也是这样,最极端的例子就是独孤求败(慕容燕/慕容嫣),这种人物在金庸的作品中是不会出现的,却恰恰是古龙最偏爱描写和塑造的。
这就是唐宋最喜欢古龙,而不是金庸的原因。
也是他期望将这部影视作品变成文字的原因。
重生之后,唐会到一种经历,只有与现在的生活想映照,他才能准确的回忆起前世的记忆。
他的大脑就像一部硬盘,储存了过去37年的记忆,而现实世界就是他的输出系统。而这个系统需要他去发掘。
比如,他会因为陈茜想起前世听到的适合陈茜唱的歌。他会因为喜欢这部电影,而去寻找这个世界的这部电影。
简单的说,他的大脑里是一台存储器,具体存储了什么可能连他自己都不知道;他本人是这台电脑的硬件和软件。
现实世界却是这部电脑的输入系统,只有现实世界在他大脑中的映照,才能回忆起过去的记忆。
ipad系统是他最大的作弊器。
;
开始的时候,陈茜会偷偷给他电话,但渐渐的电话少了许多。她告诉唐宋她妈妈终于同意了她发专辑。
唐宋很为她高兴。只是他发现自己突然有些孤单,仿佛自己失去了什么。
这是唐宋重生后的第一个夏天,在这个夏天他终于牵到了前世魂牵梦萦的那位女孩子的手,终于吻到了女孩子的红唇。
暑假开始的时候,他有期待着夏天可以快快结束,这样他和陈茜又将重逢。
还好有苏语经常陪着他,给这个暑假带来了一股清风。
在想陈茜的时候,他会背起画板带着小金毛一个人跑到两个人的秘密花园,在那里一坐就是一下午。
或是看书,或是画画,或是弹吉他。
他想或许是自己前一段日子太闲了,或许忙碌起来会好很多。所以他又忙碌了起来,又开始写书。
他正在抄袭《哈利波特》,同时也开始第一本自己的创作,原则上也算不上创作,只是将影视改编成小说而已。
这次他要改编的书是《东邪西毒》。这是一部1994年出品的香港武侠电影,改编自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由王家卫编剧并执导。
名义上《东邪西毒》是《射雕英雄传》的前传,却只是取了其中几位人物素材,剧情和内涵都毫无相关。
正如前世网友的一句阐述:它讲述的只是一个江湖人的感悟。
故事始于这个江湖人的回忆,他叫欧阳锋。因恋人赌气嫁给了自己的兄长,于是他黯然离开白驼山,将自己放逐于沙漠,以替人介绍杀手为业,本来打算通过自我放逐来减却对如今已成嫂嫂的恋人的思念,却在这片沙漠见证了一个又一个故事,从冷眼旁观,到内心触动,最终彻悟……
这部影片不同于寻常武侠片那般紧抓故事,而注重于“阐悟”。
开篇第一句台词使用了典型的魔幻现实主义口吻:“很多年之后……”使这部电影失去了精确的时间坐标,仅仅剩下一条模糊的时间轴。影片的场景也始终在一片荒凉的戈壁和一间简陋的茅屋之间切换,完全超脱了俗世。
佛典有云:“旗未动,风也未动,是人的心在动。”
每个人都会经历这个阶段,看见一座山,就像知道山的后面是什么。我想告诉他,可能翻过山后面,你会发现没有什么特别,回头看会觉得这边更好。但是他不会相信,以他的性格,自己不试试是不会甘心。
其实,很多人都是这样。
唐宋前世非常喜欢这部电影,几乎每年都会看那么几次,二十年下来不知看了多少次。
重生之后,这个世界变了很多,他市场回顾记忆中ipad中的电影情节,所以他决定把这部经典之作以文字写下来。
武侠作家中,唐宋最初看的是金庸,其实最喜欢的却是古龙。
在他看来,这部电影虽然改编自金庸,但确是一部“古龙”风格格化的电影。甚至可以说是他看过的影视作品中唯一一部真正有古龙风格的。
古龙小说的特点可以以几个关键词来诠释:起兴、留白、警句、仪式感、情在理先。
古龙是起兴的高手,很多古龙的作品,比如《多情剑客无情剑》,开头一段对于景物的描写,一下就把读者带入到作者设定好的世界中。
《东邪西毒》也是一样,几乎每个场景都是以环境的镜头开始的。沙漠、茅屋、鸟笼、桃花,在古龙的笔下不再是背景,而成为故事中必不可少的符号。
同样,古龙也是留白的高手,尤其在描写武打场面时,古龙常常是把中间的描写空出来的,比如只写某人拔刀,再写収刀,至于中间怎样,留待读者去想象。
在《东邪西毒》的武打场面中,常常会有这种留白,只有开始和结束,跳过过程。
古龙的语言常常是跳跃的,没有因为,只有所以。作者常常会跳出故事,然后给出一句对这个世界的结论。颇有些类似于另一个时空美国硬汉派推理侦探作家雷蒙德*钱德勒的作品。
按说在影视作品里,这个风格是不好学的。不过,感谢上帝降生了王家卫,他的作品一个标志就是梦呓般的人物独白。
于是,两种风格神奇的产生了化学反应,《东邪西毒》中的名言、警句、经典台词俯拾即是。
这不得不说需要一些运气。
古龙的作品很注重仪式感。
在他的作品里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描写:每年这个时候,他都要怎样怎样;每天这个时候,他都要怎样怎样……比如《多情剑客无情剑》,李寻欢雕木像再埋掉——侠客版的黛玉葬花,以及小说中间李寻欢落魄在酒馆,每天上午七壶酒,下午七壶酒,完全是「一种充满仪式感的自我惩罚」。
《东邪西毒》里,也充满了这种仪式感,在欧阳锋的独白里,就能听到无数个“每年这个时候”。行为和时间产生一种微妙的关联,自然也就增加一种天人相交的庄重与仪式感。
情在理先,这个最好和金庸的作品对比来说,金庸的人物是政治的人物,是历史的人物,哪怕是架空历史的《笑傲江湖》,反而是最大的政治寓言。
金庸的作品是理在情先,金庸描写一件事,先关注的是这件事在社会会有怎样的反应,在他人会有怎样的反应,其次再关注主人公的内心。无论是出世还是遁世,绕来绕去还是绕不过那个「世」。
而古龙的作品是情在理先,他先关注每个人的行为对自己的影响,自己的反应,而后才是对他人的影响。金庸作品中的矛盾与张力,是在人与人之间的;而古龙最精彩的部分,恰恰是一个人与自己相处,与自己妥协,自己内心的挣扎。
《东邪西毒》也是这样,最极端的例子就是独孤求败(慕容燕/慕容嫣),这种人物在金庸的作品中是不会出现的,却恰恰是古龙最偏爱描写和塑造的。
这就是唐宋最喜欢古龙,而不是金庸的原因。
也是他期望将这部影视作品变成文字的原因。
重生之后,唐会到一种经历,只有与现在的生活想映照,他才能准确的回忆起前世的记忆。
他的大脑就像一部硬盘,储存了过去37年的记忆,而现实世界就是他的输出系统。而这个系统需要他去发掘。
比如,他会因为陈茜想起前世听到的适合陈茜唱的歌。他会因为喜欢这部电影,而去寻找这个世界的这部电影。
简单的说,他的大脑里是一台存储器,具体存储了什么可能连他自己都不知道;他本人是这台电脑的硬件和软件。
现实世界却是这部电脑的输入系统,只有现实世界在他大脑中的映照,才能回忆起过去的记忆。
ipad系统是他最大的作弊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