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章:舍得一身剐
文华殿中的气压又低了几分,刚刚某首辅用被罚俸换来的略好的氛围,顿时被朱鉴两句话破坏的干干净净。
众臣悄悄抬头,肉眼可见的,便看到天子的脸色又变得难看起来,然而面对这种情况,朱鉴却依旧淡定, 好似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立如青松,目光坚毅。
从道理上来讲,朱鉴说的这番话其实毫无问题。
作为大明可能是最特殊的一个衙门,内阁拥有票拟权,但是, 也仅仅拥有票拟权,而且,这份票拟权, 只要是内阁的阁臣,都可以独立行使。
还是那句话,某种意义上,内阁首辅,并不是和其他衙门的主官一样是正堂官,而仅仅是众多阁臣当中,排名第一的那个。
这种设计,原本是为了限制阁权,避免内阁首辅势大,权逼宰相而设,但是放在现在这个场景,就导致了朱鉴的行为,从流程上而言, 完全没有可指摘的地方。
因为票拟的本质是一种协助天子处理奏疏的建议权, 所以,任意一个阁臣都可以提出建议, 然后呈递到天子面前。
当然,天子理所当然的可以否决!
这在内阁是再平常不过的事, 尤其是当今圣上是一位对政务熟稔到极点且相对勤政的天子。
日常的政务处理当中,内阁的票拟被驳回,或是直接被搁置一旁,天子亲批的例子,屡屡皆是,并不算是什么稀罕的事。
但是,这份奏疏的情况,显然和以往不同。
归根结底,就像朱鉴所说的一样,东宫出阁,是早已经定好的事,所以严格来说,天子如今迟迟拖延出阁读书的时间,是不占理的。
如果说朱仪的这本奏疏递到内阁,然后交到王翺或者俞士悦的手里,他们给的票拟是朝廷事忙,或者随便找个其他什么理由,建议暂缓,然后送进宫里,天子随手准了,这件事情也就过了。
但是,朱鉴这么一闹,事情就麻烦了。
首先,朱仪的这本奏疏,并不是密奏,通政司是有存档的,也就是说,其他的大臣如果想要查阅,是可以打探的到其中内容的。
其次,虽然内阁的票拟并不会留下副本,但是,要驳回内阁的票拟,无论是口谕还是中旨,却同样都是要留档的。
如此一来,这件事情的压力就会转嫁到天子的身上,而且,想要遮掩都遮掩不住。
天子当然可以驳回这份奏疏的票拟,甚至可以直接驳回这本奏疏,但是,如此一来,面对的将是朝堂上的诸般压力。
因为在外朝大臣们看到的景象当中,就是朝中忠义之臣,力谏天子早定储本,内阁一同苦劝,但是天子却一意孤行,故意阻挠东宫出阁。
这么一闹,都察院的那些御史不得炸了才怪!
要知道,往大了说,东宫储本之位,是当初天子能够顺利登基的条件之一,往小了说,东宫是否出阁读书,是年前廷议上早就定下的事,天子这般阻挠,既是失信于天家,也是失信于朝臣。
虽然之前一直是这么個现状,但是,那毕竟只是大家心照不宣的事,而且说实话,最近朝堂上各种大事纷至沓来,许多衙门的官员忙的团团转,也的确没顾及到这桩事。
但是,一旦摆到台面上来,闹出了动静,所有人的目光都汇聚到一点,那么,随之而来的舆论和进谏,不用想就是一边倒的局面。
谷惶
在场的阁臣,个个都入阁有一段时间了,对于朝政朝务熟悉的很,所以,包括王翺在内,在得知事情来龙去脉的时候,都立刻就明白了其中的棘手之处。
或者说,都看清楚了朱鉴的用意!
这位朱阁老之所以这么做,目的其实很简单,就是想把事情闹大,闹得越大越好。
从他让人去拿朱仪奏本的时候,他就已经盘算好了,要得罪所有人。
这件事情他占着理,所以,得罪的人越多,越是能够让朝野上下看的清楚,他朱鉴是个什么样的人。
看着朱鉴如今这副在御前咄咄逼人的态度,王翺甚至怀疑,这货是不是已经做好了,因为‘犯言直谏’而被贬出京师,乃至是被罢官归乡的准备。
这并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朝堂之上,一个好的声名,往往代表着很多东西,因为触怒皇帝,被罢斥归家,然后等几年之后重新起复的例子多了去了。
甚至于,如果朱鉴真的因为此事而被罢免的话,便真正的成就了他的清名,以后的数年当中,即便天子不愿意重新启用他,只要朝廷一有什么事情或者空缺出现,必然会有源源不断的御史言官再次举荐他。
或许一次两次天子可以不在意,但是次数多了,不免落得个不纳谏言,心胸狭隘的名声。
当然,如果天子就是十分厌恶这个人,硬扛着不用也没办法,但是,多数情况下,身为天子,不至于因为区区一个人,让自己天天被一帮大臣在耳边喋喋不休。
所以事实上,这就是朝中诸多大臣一直追逐士林清名的原因所在。
很多时候,这种士林中的好名声,往往就是仕途上的一道护身符。
很明显,朱鉴此时的态度,让天子十分不悦,但是,因为朱鉴说的话没有丝毫的错处,所以,天子即便想要训斥他,也不好找理由。
于是,众人便看到,天子罕见了憋屈了半天,然后哼了一声,将目光从朱鉴身上移开,沉声道。
“其他诸位先生呢,也是如此看法?”
这……
在场诸人默默对视了一眼,张敏和江渊二人,均默默的往后退了一小步,天塌下来,有大佬顶住,这种时候,他们两个继续当小透明最好。
但是,他们二人可以暂避一时,另外的两个人,就没那么好运了。
王翺身为内阁首辅,可以说,天子问的就是他。
至于俞士悦,他虽然只是次辅,但是,他身上挂着另一个关键的官职,太子府詹事,所以在涉及到东宫的事情上,他是无论如何,不能保持缄默的。
于是,感受着来自天子沉沉的慑人目光,两位老大人对视了一眼,同时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无奈。
可以说,朱鉴的这种行为,不仅仅是把天子架起来了,也是将他们二人给架在这了……
众臣悄悄抬头,肉眼可见的,便看到天子的脸色又变得难看起来,然而面对这种情况,朱鉴却依旧淡定, 好似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立如青松,目光坚毅。
从道理上来讲,朱鉴说的这番话其实毫无问题。
作为大明可能是最特殊的一个衙门,内阁拥有票拟权,但是, 也仅仅拥有票拟权,而且,这份票拟权, 只要是内阁的阁臣,都可以独立行使。
还是那句话,某种意义上,内阁首辅,并不是和其他衙门的主官一样是正堂官,而仅仅是众多阁臣当中,排名第一的那个。
这种设计,原本是为了限制阁权,避免内阁首辅势大,权逼宰相而设,但是放在现在这个场景,就导致了朱鉴的行为,从流程上而言, 完全没有可指摘的地方。
因为票拟的本质是一种协助天子处理奏疏的建议权, 所以,任意一个阁臣都可以提出建议, 然后呈递到天子面前。
当然,天子理所当然的可以否决!
这在内阁是再平常不过的事, 尤其是当今圣上是一位对政务熟稔到极点且相对勤政的天子。
日常的政务处理当中,内阁的票拟被驳回,或是直接被搁置一旁,天子亲批的例子,屡屡皆是,并不算是什么稀罕的事。
但是,这份奏疏的情况,显然和以往不同。
归根结底,就像朱鉴所说的一样,东宫出阁,是早已经定好的事,所以严格来说,天子如今迟迟拖延出阁读书的时间,是不占理的。
如果说朱仪的这本奏疏递到内阁,然后交到王翺或者俞士悦的手里,他们给的票拟是朝廷事忙,或者随便找个其他什么理由,建议暂缓,然后送进宫里,天子随手准了,这件事情也就过了。
但是,朱鉴这么一闹,事情就麻烦了。
首先,朱仪的这本奏疏,并不是密奏,通政司是有存档的,也就是说,其他的大臣如果想要查阅,是可以打探的到其中内容的。
其次,虽然内阁的票拟并不会留下副本,但是,要驳回内阁的票拟,无论是口谕还是中旨,却同样都是要留档的。
如此一来,这件事情的压力就会转嫁到天子的身上,而且,想要遮掩都遮掩不住。
天子当然可以驳回这份奏疏的票拟,甚至可以直接驳回这本奏疏,但是,如此一来,面对的将是朝堂上的诸般压力。
因为在外朝大臣们看到的景象当中,就是朝中忠义之臣,力谏天子早定储本,内阁一同苦劝,但是天子却一意孤行,故意阻挠东宫出阁。
这么一闹,都察院的那些御史不得炸了才怪!
要知道,往大了说,东宫储本之位,是当初天子能够顺利登基的条件之一,往小了说,东宫是否出阁读书,是年前廷议上早就定下的事,天子这般阻挠,既是失信于天家,也是失信于朝臣。
虽然之前一直是这么個现状,但是,那毕竟只是大家心照不宣的事,而且说实话,最近朝堂上各种大事纷至沓来,许多衙门的官员忙的团团转,也的确没顾及到这桩事。
但是,一旦摆到台面上来,闹出了动静,所有人的目光都汇聚到一点,那么,随之而来的舆论和进谏,不用想就是一边倒的局面。
谷惶
在场的阁臣,个个都入阁有一段时间了,对于朝政朝务熟悉的很,所以,包括王翺在内,在得知事情来龙去脉的时候,都立刻就明白了其中的棘手之处。
或者说,都看清楚了朱鉴的用意!
这位朱阁老之所以这么做,目的其实很简单,就是想把事情闹大,闹得越大越好。
从他让人去拿朱仪奏本的时候,他就已经盘算好了,要得罪所有人。
这件事情他占着理,所以,得罪的人越多,越是能够让朝野上下看的清楚,他朱鉴是个什么样的人。
看着朱鉴如今这副在御前咄咄逼人的态度,王翺甚至怀疑,这货是不是已经做好了,因为‘犯言直谏’而被贬出京师,乃至是被罢官归乡的准备。
这并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朝堂之上,一个好的声名,往往代表着很多东西,因为触怒皇帝,被罢斥归家,然后等几年之后重新起复的例子多了去了。
甚至于,如果朱鉴真的因为此事而被罢免的话,便真正的成就了他的清名,以后的数年当中,即便天子不愿意重新启用他,只要朝廷一有什么事情或者空缺出现,必然会有源源不断的御史言官再次举荐他。
或许一次两次天子可以不在意,但是次数多了,不免落得个不纳谏言,心胸狭隘的名声。
当然,如果天子就是十分厌恶这个人,硬扛着不用也没办法,但是,多数情况下,身为天子,不至于因为区区一个人,让自己天天被一帮大臣在耳边喋喋不休。
所以事实上,这就是朝中诸多大臣一直追逐士林清名的原因所在。
很多时候,这种士林中的好名声,往往就是仕途上的一道护身符。
很明显,朱鉴此时的态度,让天子十分不悦,但是,因为朱鉴说的话没有丝毫的错处,所以,天子即便想要训斥他,也不好找理由。
于是,众人便看到,天子罕见了憋屈了半天,然后哼了一声,将目光从朱鉴身上移开,沉声道。
“其他诸位先生呢,也是如此看法?”
这……
在场诸人默默对视了一眼,张敏和江渊二人,均默默的往后退了一小步,天塌下来,有大佬顶住,这种时候,他们两个继续当小透明最好。
但是,他们二人可以暂避一时,另外的两个人,就没那么好运了。
王翺身为内阁首辅,可以说,天子问的就是他。
至于俞士悦,他虽然只是次辅,但是,他身上挂着另一个关键的官职,太子府詹事,所以在涉及到东宫的事情上,他是无论如何,不能保持缄默的。
于是,感受着来自天子沉沉的慑人目光,两位老大人对视了一眼,同时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无奈。
可以说,朱鉴的这种行为,不仅仅是把天子架起来了,也是将他们二人给架在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