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达尔木寺
关于高峰当过厨师这件事,司徒是知道的,高峰他们家教育孩子的方式和有些豪门的家教有所不同。比如李雅静那种,从小就是在蜜罐里长大,被养在温室里,根本就经不起外面的风浪。但是高峰则不同,他的父母一直秉承着让他自己体验生活。还记得上学的时候,每到节假日,写完作业之后,他们总会让高峰去各地去体验各种工作,让他知道钱是多么难赚,让他从小就懂得“不经历风雨不会见到彩虹”的道理。
司徒听了他的话,大笑不止。接下来,他打开手机看了看路线,说道:“看样子天亮之前就能到了,我们还是休息一下吧。”
高峰点了点头,也没说什么,他也知道,这里气候比较恶劣,路也不好走,虽然只有不到四百公里,也比其他地方所需要花费的时间长。
也许是真的因为环境,也许是因为众人心理作用,很快就睡下了。
凌晨三点多,他们被叫醒,说是已经到了那区县城,除了李雅静、孟瑶和欧阳容若之外,其他的人倒是很快就恢复了精神,他们下车之后,觉得周围温度骤降,毕竟第一,现在已经是十二月初,第二,这里海拔足足有三千七百多米,昼夜温差对于他们这些沿海城市的人来说确实大的吓人,还好之前他们有所准备。
不过,到了那区还不算完,他们必须要等着明早才有的去往比如县的班车。
“能不能不走了?”孟瑶一边哆嗦着,一边说道,“这也太冷了,我们好歹找个住的地方吧。”
看着这几个人,安巴特尔显得有些无奈,只得同意了。不过这里没有什么宾馆酒店,只有一间间灯光昏暗的小旅馆——不管怎么说,有住的地方总是好的,也由不得他们挑三拣四了。
店里的老板倒是热情,虽然大半夜的被吵醒多少还是有些不高兴,但是看这几个人的穿着打扮,再加上出手还是比较阔绰,给了他一笔小费,也就没说什么,准备了几间相对较好的房间,难得的是,还有独立卫浴,这在他们对于边区的印象里绝对是不应该出现的东西才对,高峰稍微感慨了一下社会发展的迅速,之后大家都各回各屋,洗漱了一番就睡下了。
第二天,几个人睡到了自然醒,看了看表,已经九点了,天才蒙蒙亮。他们知道,这是因为我国东西经度跨越比较大,倒也习惯了,尤其是司徒,当初在帕米尔高原附近探险的时候,他是知道的,早上要九十点钟天才会放亮,晚上九十点钟太阳都不见得会完全落山,再加上在云南跟这里也查不了多少,所以,众人也并不感到多新鲜。
吃过了早饭,一行人收拾了行装出发,临行前,旅店老板特地做了几唐古(糌粑口袋)糌粑送给他们在路上吃,又送了他们每人一条哈达,说明已经把众人当成了朋友。安巴特尔代众人谢过老板之后,便正式启程。
“想不到,这里这么冷!”在车上,安姬儿说道,“以前我还以为自己完全可以抵御住这种寒冷,但是到了这里才发现,老家那面的冷根本不算什么!”
“如果你有幸去喜马拉雅山,你就知道,这里其实也很暖和。”安巴特尔笑了笑。
下车之后,他们又询问了一下当地人茶曲乡怎么走,接着,正巧在加油站遇到了几辆出租车,安巴特尔等人便直接乘车前往,这样会节省下不少的时间。
终于来到了茶曲乡,在那曲河附近停了下来,众人走出车子,司徒烨看了看周围,一脸迷茫,完全不知道该从什么地方查起。
“司徒,你快看!”这时候,安姬儿快步走到司徒烨身边,拿出了那个古印章,“古印章有动静!”
司徒听后,连忙看向那枚古朴的印章,只见印章再次发出忽明忽暗的光芒,而从他们的方向看,似乎光线最强之处直指正前方,安巴特尔也看到了,表示需要立即沿着那曲河走,说不定能有什么意外的发现。
这也算是有了线索,众人也有了兴致,尤其是司徒烨,他迫切地想知道,“外公”留给他的这个古印到底是什么来头,而且看样子十分玄奥——至少用科学是无法给予解释的。就像他经常能做一些奇奇怪怪的梦,但是梦醒之后,却又完全不记得了,只知道梦很奇怪。
走了能有半小时左右,一行人看到眼前矗立着一座高大的佛寺,不过这种佛寺和内地有所不同,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巨大的金顶,檐四周饰有斗拱,内部立柱支撑长额,其上构成梁架,用横梁柱托檩,构成金顶的坡度,并且他们看到,这里的内地游客似乎也不少,只认为是一些信奉藏传佛教的教徒前来膜拜。
而这个寺庙的门窗多为长方形,较内地门窗用材小,窗上设小窗户为可开启部分,这种方法能适应藏族地区高寒气候特点,想必是用来防止风沙的。
另外听来过这里的安巴特尔介绍说,藏族人民有以黑色为尊贵的习俗,所以门窗靠外墙处都涂成梯形上小下大的黑框,突出墙面。考究的住宅和寺院常在土上掺加黑烟、清油和酥油等磨光,使门窗框增加光泽。门窗上的端檐口,有多层小椽逐层挑出,承托小檐口,上为石板或阿噶土面层,有防水及保护墙面、遮阳的作用,也有很好的装饰效果,在西藏的城市住宅和寺院大门经常成为装饰重点,门框刻有细致的连续三角形几何图案或卷草、彩画等。
果然,当他门走近了观察,和安巴特尔所描述的完全一致,问过当地人才知道,这个寺庙名为“达尔木寺”,又叫“达摩寺”,说起来也是一个旅游景点,怪不得这里的人看起来要比外面多了不少,原来是因为这个。
就在这个时候,拿着印章的司徒烨突然觉得手中一阵发热,仔细一看,印章的权杖处居然已经泛起了一丝丝红色光芒,显得十分刺眼!
司徒听了他的话,大笑不止。接下来,他打开手机看了看路线,说道:“看样子天亮之前就能到了,我们还是休息一下吧。”
高峰点了点头,也没说什么,他也知道,这里气候比较恶劣,路也不好走,虽然只有不到四百公里,也比其他地方所需要花费的时间长。
也许是真的因为环境,也许是因为众人心理作用,很快就睡下了。
凌晨三点多,他们被叫醒,说是已经到了那区县城,除了李雅静、孟瑶和欧阳容若之外,其他的人倒是很快就恢复了精神,他们下车之后,觉得周围温度骤降,毕竟第一,现在已经是十二月初,第二,这里海拔足足有三千七百多米,昼夜温差对于他们这些沿海城市的人来说确实大的吓人,还好之前他们有所准备。
不过,到了那区还不算完,他们必须要等着明早才有的去往比如县的班车。
“能不能不走了?”孟瑶一边哆嗦着,一边说道,“这也太冷了,我们好歹找个住的地方吧。”
看着这几个人,安巴特尔显得有些无奈,只得同意了。不过这里没有什么宾馆酒店,只有一间间灯光昏暗的小旅馆——不管怎么说,有住的地方总是好的,也由不得他们挑三拣四了。
店里的老板倒是热情,虽然大半夜的被吵醒多少还是有些不高兴,但是看这几个人的穿着打扮,再加上出手还是比较阔绰,给了他一笔小费,也就没说什么,准备了几间相对较好的房间,难得的是,还有独立卫浴,这在他们对于边区的印象里绝对是不应该出现的东西才对,高峰稍微感慨了一下社会发展的迅速,之后大家都各回各屋,洗漱了一番就睡下了。
第二天,几个人睡到了自然醒,看了看表,已经九点了,天才蒙蒙亮。他们知道,这是因为我国东西经度跨越比较大,倒也习惯了,尤其是司徒,当初在帕米尔高原附近探险的时候,他是知道的,早上要九十点钟天才会放亮,晚上九十点钟太阳都不见得会完全落山,再加上在云南跟这里也查不了多少,所以,众人也并不感到多新鲜。
吃过了早饭,一行人收拾了行装出发,临行前,旅店老板特地做了几唐古(糌粑口袋)糌粑送给他们在路上吃,又送了他们每人一条哈达,说明已经把众人当成了朋友。安巴特尔代众人谢过老板之后,便正式启程。
“想不到,这里这么冷!”在车上,安姬儿说道,“以前我还以为自己完全可以抵御住这种寒冷,但是到了这里才发现,老家那面的冷根本不算什么!”
“如果你有幸去喜马拉雅山,你就知道,这里其实也很暖和。”安巴特尔笑了笑。
下车之后,他们又询问了一下当地人茶曲乡怎么走,接着,正巧在加油站遇到了几辆出租车,安巴特尔等人便直接乘车前往,这样会节省下不少的时间。
终于来到了茶曲乡,在那曲河附近停了下来,众人走出车子,司徒烨看了看周围,一脸迷茫,完全不知道该从什么地方查起。
“司徒,你快看!”这时候,安姬儿快步走到司徒烨身边,拿出了那个古印章,“古印章有动静!”
司徒听后,连忙看向那枚古朴的印章,只见印章再次发出忽明忽暗的光芒,而从他们的方向看,似乎光线最强之处直指正前方,安巴特尔也看到了,表示需要立即沿着那曲河走,说不定能有什么意外的发现。
这也算是有了线索,众人也有了兴致,尤其是司徒烨,他迫切地想知道,“外公”留给他的这个古印到底是什么来头,而且看样子十分玄奥——至少用科学是无法给予解释的。就像他经常能做一些奇奇怪怪的梦,但是梦醒之后,却又完全不记得了,只知道梦很奇怪。
走了能有半小时左右,一行人看到眼前矗立着一座高大的佛寺,不过这种佛寺和内地有所不同,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巨大的金顶,檐四周饰有斗拱,内部立柱支撑长额,其上构成梁架,用横梁柱托檩,构成金顶的坡度,并且他们看到,这里的内地游客似乎也不少,只认为是一些信奉藏传佛教的教徒前来膜拜。
而这个寺庙的门窗多为长方形,较内地门窗用材小,窗上设小窗户为可开启部分,这种方法能适应藏族地区高寒气候特点,想必是用来防止风沙的。
另外听来过这里的安巴特尔介绍说,藏族人民有以黑色为尊贵的习俗,所以门窗靠外墙处都涂成梯形上小下大的黑框,突出墙面。考究的住宅和寺院常在土上掺加黑烟、清油和酥油等磨光,使门窗框增加光泽。门窗上的端檐口,有多层小椽逐层挑出,承托小檐口,上为石板或阿噶土面层,有防水及保护墙面、遮阳的作用,也有很好的装饰效果,在西藏的城市住宅和寺院大门经常成为装饰重点,门框刻有细致的连续三角形几何图案或卷草、彩画等。
果然,当他门走近了观察,和安巴特尔所描述的完全一致,问过当地人才知道,这个寺庙名为“达尔木寺”,又叫“达摩寺”,说起来也是一个旅游景点,怪不得这里的人看起来要比外面多了不少,原来是因为这个。
就在这个时候,拿着印章的司徒烨突然觉得手中一阵发热,仔细一看,印章的权杖处居然已经泛起了一丝丝红色光芒,显得十分刺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