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二章
问完了这个士兵,智朗就坐在那,好一会一言不发。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问话,是因为他从刚才的演练中,确实看到了问题。
这些士兵,跟以前的、甚至去年的士兵都有了不同。一样的训练内容,一样的科目,甚至士兵作战技术的表现也相差无几,但就是感觉少了以前的锐气跟精气神。
接着,智朗像是来了兴致,又喊来了更多人。而问题多数仍然是参军目的、现在的感受,以及如何看待智国过去以及正在进行的战争。而面对智朗稍稍有些奇怪的问题,也许是未曾受过面子文化影响的缘故,那些士兵答得倒也坦诚。
这种问答式谈话,持续了一个多时辰,一旁的智宽从一头雾水,到自我怀疑,最后终于慢慢瞧出了一些门道。智朗显然是在了解军心士气,只不过,这问题实在有些古怪,而且,他完全不认为智军的士气有什么问题。
问完了最后一人,智朗挥了挥手,结束了谈话。
接着,他就走在那扶着额头,静静的沉思着。
在智宽看来,智军的士气没有问题,而在智朗眼中,也同样没有问题。不过,这所谓的没有问题,是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说的。
而在一番谈话后,他已经确定了问题所在,一个在原本装备大大占优情况下,未曾重视的问题。
从刚才的谈话,智朗很容易就发现了一个问题,越是后来征召的士兵,在作战意愿上就越不如前代。而在大概统计了其家乡后,原因就立刻清晰起来。其中有跟参军时间长短的联系,但智朗很快发现这只是表面联系罢了。
因为,越是后来补充的士兵,来自新占据地区的士兵比例就越高。而因为平阳的作战压力不大,所以智氏老兵的比例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智氏地区的新兵也不过只占了四分之一。也就是说,表面上作战意愿下降是因为参军时间短,但更重要的却是其属地。从原智氏地区来的,作战意愿普遍要高得多,而且很多并没有什么理由。不管作战对象是谁,以及为了什么,他们多数认为作为国君的士兵,就有义务作战。
但是,那些从新占据地区征召的士兵,却多数意识混乱,许多是为了钱财、地位、或者军功奖励。这不奇怪,甚至再正常不过了,谁也不能指望归附才两三年地区的人,能对智国有多大的认同。即使,他们的生活比以前好得多,即使,他们很愿意接受智国的治理,但是,这一切的前提仍然是利益。跟原智氏地区,人们把智国当作自己国家的心态是完全不同的。
同化需要至少一代人,而智朗显然等不及。而以原智氏地区百余万的人口,也不可能支撑现在近二十万兵力,现在智军中来自原智氏地区的,估计连五万都不到,根本不可能顾及这么大的战线。
现在的智军一直在胜利,那就一切都不是问题,但是,谁又能一直顺利呢。而且,还是面对齐楚这样正在全面变法的诸侯,而田盘跟楚惠王,也绝不是战国末期那些诸侯可比的。第一次,他意识到了迈的步子太大带来的问题。
从军营离开,智朗一直一言不发,让随同的智宽更加忐忑了。
“国君,有何不妥之处吗?”回到城中,智宽终于忍不住问道。
“你认为这里的士兵,跟智氏的那些有何不同?”智朗说道。
“战力自然是不如的。毕竟都是后备部队,多数也没参与过大战。”智宽说道,又有些无奈:“国君,扩军如此之快,也不能有太多要求吧?”
智朗却摇了摇头,说道:“这不是训练的问题,也不是作战经验的问题,而是兵力结构的问题。当初新军刚成立时,郑国之战前,那时的智军作战经验更少,但作战意志却比这些士兵高得多。”
接着,他把自己的担忧说了一遍。
“国君的意思是,我们走的太快了?”智宽皱眉道。
“确实太快了。”智朗点了点头。“完全消化一个地区,至少要一代人的时间,可我们呢?那些士兵,在几年前还来自我们的敌国,又怎么可能立刻就心底里认同?对付弱得多的敌人,这自然不是问题,可若面对强敌,又会怎样?”
“既然如此,不如停止扩张吧?休养生息个十几年。”智宽忍不住说道。“国君,我们占据的地方已经够多了,纵横数千里,不需要再急于攻打各国吧?”
智朗只是摇头,并未答复。
他现在更加意识到,自己对这个时代一直有个错误认知,除了他,其他人根本就没有大一统的意识。两国真的是互相看作外人的。
开路总是困难重重,而很不巧的,智朗现在成了开路的人。这一路上山高坡陡,无疑是个高风险的行为,但同时也让智朗更加紧迫起来。不趁着自己年轻彻底解决问题,难道要继续拖个十几年?而且,他很难保证自己的子孙还能“奋六世之余烈”。
来到城内的居所,智朗刚安顿下来,却突然喊来了亲卫。“传令下去,接下来的行程取消了。”
“国君,可是出了什么事了?”亲卫问道。
“只是有些事情要处理一下。快去吧,智宽已经准备好了宿营地,尽快让随行的士兵安顿下来。”
“唯!”
……
就在智朗还在为智军的状态担忧时,远在楚魏边境,阴城。
这里是魏军囤兵之地,此次的两万大军中,至少有一万五就在这。
连日来,魏军一直对楚军保持进攻姿态,不时地就拉着军队在边境转,惹得对面楚军数次匆忙出动,但都无功而返。
魏军的率兵将领正是魏斯,这次是他竭力向魏驹争取来了带兵的机会,不过,不放心的魏驹还派来了几个经验丰富的将领,以及自己的谋士任章。
今天魏军并未出动,而是正在城外进行日常训练,因为跟智军交流更多,所以魏军几乎全面学习智军军制,就连每日训练内容也一样照搬了。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问话,是因为他从刚才的演练中,确实看到了问题。
这些士兵,跟以前的、甚至去年的士兵都有了不同。一样的训练内容,一样的科目,甚至士兵作战技术的表现也相差无几,但就是感觉少了以前的锐气跟精气神。
接着,智朗像是来了兴致,又喊来了更多人。而问题多数仍然是参军目的、现在的感受,以及如何看待智国过去以及正在进行的战争。而面对智朗稍稍有些奇怪的问题,也许是未曾受过面子文化影响的缘故,那些士兵答得倒也坦诚。
这种问答式谈话,持续了一个多时辰,一旁的智宽从一头雾水,到自我怀疑,最后终于慢慢瞧出了一些门道。智朗显然是在了解军心士气,只不过,这问题实在有些古怪,而且,他完全不认为智军的士气有什么问题。
问完了最后一人,智朗挥了挥手,结束了谈话。
接着,他就走在那扶着额头,静静的沉思着。
在智宽看来,智军的士气没有问题,而在智朗眼中,也同样没有问题。不过,这所谓的没有问题,是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说的。
而在一番谈话后,他已经确定了问题所在,一个在原本装备大大占优情况下,未曾重视的问题。
从刚才的谈话,智朗很容易就发现了一个问题,越是后来征召的士兵,在作战意愿上就越不如前代。而在大概统计了其家乡后,原因就立刻清晰起来。其中有跟参军时间长短的联系,但智朗很快发现这只是表面联系罢了。
因为,越是后来补充的士兵,来自新占据地区的士兵比例就越高。而因为平阳的作战压力不大,所以智氏老兵的比例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智氏地区的新兵也不过只占了四分之一。也就是说,表面上作战意愿下降是因为参军时间短,但更重要的却是其属地。从原智氏地区来的,作战意愿普遍要高得多,而且很多并没有什么理由。不管作战对象是谁,以及为了什么,他们多数认为作为国君的士兵,就有义务作战。
但是,那些从新占据地区征召的士兵,却多数意识混乱,许多是为了钱财、地位、或者军功奖励。这不奇怪,甚至再正常不过了,谁也不能指望归附才两三年地区的人,能对智国有多大的认同。即使,他们的生活比以前好得多,即使,他们很愿意接受智国的治理,但是,这一切的前提仍然是利益。跟原智氏地区,人们把智国当作自己国家的心态是完全不同的。
同化需要至少一代人,而智朗显然等不及。而以原智氏地区百余万的人口,也不可能支撑现在近二十万兵力,现在智军中来自原智氏地区的,估计连五万都不到,根本不可能顾及这么大的战线。
现在的智军一直在胜利,那就一切都不是问题,但是,谁又能一直顺利呢。而且,还是面对齐楚这样正在全面变法的诸侯,而田盘跟楚惠王,也绝不是战国末期那些诸侯可比的。第一次,他意识到了迈的步子太大带来的问题。
从军营离开,智朗一直一言不发,让随同的智宽更加忐忑了。
“国君,有何不妥之处吗?”回到城中,智宽终于忍不住问道。
“你认为这里的士兵,跟智氏的那些有何不同?”智朗说道。
“战力自然是不如的。毕竟都是后备部队,多数也没参与过大战。”智宽说道,又有些无奈:“国君,扩军如此之快,也不能有太多要求吧?”
智朗却摇了摇头,说道:“这不是训练的问题,也不是作战经验的问题,而是兵力结构的问题。当初新军刚成立时,郑国之战前,那时的智军作战经验更少,但作战意志却比这些士兵高得多。”
接着,他把自己的担忧说了一遍。
“国君的意思是,我们走的太快了?”智宽皱眉道。
“确实太快了。”智朗点了点头。“完全消化一个地区,至少要一代人的时间,可我们呢?那些士兵,在几年前还来自我们的敌国,又怎么可能立刻就心底里认同?对付弱得多的敌人,这自然不是问题,可若面对强敌,又会怎样?”
“既然如此,不如停止扩张吧?休养生息个十几年。”智宽忍不住说道。“国君,我们占据的地方已经够多了,纵横数千里,不需要再急于攻打各国吧?”
智朗只是摇头,并未答复。
他现在更加意识到,自己对这个时代一直有个错误认知,除了他,其他人根本就没有大一统的意识。两国真的是互相看作外人的。
开路总是困难重重,而很不巧的,智朗现在成了开路的人。这一路上山高坡陡,无疑是个高风险的行为,但同时也让智朗更加紧迫起来。不趁着自己年轻彻底解决问题,难道要继续拖个十几年?而且,他很难保证自己的子孙还能“奋六世之余烈”。
来到城内的居所,智朗刚安顿下来,却突然喊来了亲卫。“传令下去,接下来的行程取消了。”
“国君,可是出了什么事了?”亲卫问道。
“只是有些事情要处理一下。快去吧,智宽已经准备好了宿营地,尽快让随行的士兵安顿下来。”
“唯!”
……
就在智朗还在为智军的状态担忧时,远在楚魏边境,阴城。
这里是魏军囤兵之地,此次的两万大军中,至少有一万五就在这。
连日来,魏军一直对楚军保持进攻姿态,不时地就拉着军队在边境转,惹得对面楚军数次匆忙出动,但都无功而返。
魏军的率兵将领正是魏斯,这次是他竭力向魏驹争取来了带兵的机会,不过,不放心的魏驹还派来了几个经验丰富的将领,以及自己的谋士任章。
今天魏军并未出动,而是正在城外进行日常训练,因为跟智军交流更多,所以魏军几乎全面学习智军军制,就连每日训练内容也一样照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