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7章 君心帝道(上)
在帝陵逗留了三日后,孙璧才重新回京,正式入住皇宫。
在此期间,他除了每日到先帝陵前祭祀外,就是和诸多兄弟相聚,使他们的关系得以拉近,而更多时候,却是在自己母亲的坟前陪伴,说一些想念的话。他是想要用这种方式来使自己真正地进入角色,在回京后,成为真正的一国之君。
或许正是有了这一段的缓冲,等孙璧真回了京城,再召集群臣朝会时,他所散发出来的气场已和之前新登基时大不一样,变得从容不迫,应对各种问题也显得格外游刃有余。
其实眼下朝中还真有许多事情等着他这个新君决定处理呢。小的比如年号的更换,现在依然延续了先帝时的显隆年号,但到了明年,自然是要为新君另立一个年号的。为此,礼部相关人等已经选出了好几个有着相当寓意的年号等着孙璧来作决定了。
然后就是对于一些人犯的处置。照道理来说,皇位更迭,新君继位时,都是要大赦天下庆贺一番的,如此一些犯人就可能减刑甚至直接赦免。但显然,大家所关心的这些犯人不在其列,因为他们是前太子孙琮的党羽。
孙琮弑君一事虽然朝廷极力遮掩,但终究没能完全隐瞒下来,民间已多有流传,影响之大之坏,足以让许多人为之忧心。所以对他,和他手下那些人的处理就更显得相当重要了。
有人提出索性将他们秘密处决,却被王晗等人否决,那只会让朝廷更加的威信扫地,就该明正典刑,才能震慑天下。只是到底该做到哪一步,尤其是该如何处置孙琮,却又得由皇帝来亲自做主。
在不少人看来,孙琮与孙璧终究是兄弟,以弟杀兄,纵然是皇帝怕也会惹人非议,所以还是把人圈禁为好。也有人认为这人还是该杀,反正各种理由都有,只听凭孙璧一言而决。
至于其他那些本来的太子一党,有人主动认错,自愿辞官,有人则继续留在任上以为观望。至少在孙璧最终拿出决定前,他们是不可能甘心引颈就戮的。
这些事情千头万绪,都压在皇宫里,直到孙璧终于从帝陵回转,便一股脑地全送到了他的跟前,等着他做决定。
“这些都只是小事而已……”不想在听完王晗的一番奏报后,孙璧却是不以为然地一笑,将这些奏疏什么的都先推到了一边,这让王晗一阵惊诧,犹豫了一下后,才壮起胆子道:“陛下,这都是朝中大事,拖着只会更惹人争议啊……”
“朕知道,但事也分轻重缓急,在朕看来,有一件大事才是眼下必须立刻办妥的。”孙璧却依然有着自己的看法。
“请恕臣愚钝,不知在陛下看来,还有何事要比眼前种种事务更为要紧?”
“北疆的战事,犒赏北伐三军,封赏立功将士的事情,岂不比京中这些小事要重要得多?”孙璧反问了一句,却让王晗等重臣都没法反驳了。
是啊,北伐军事确实乃是这些年来大越国中最要紧的事情了,可问题在于,他们还远在北方,甚至还可能身在草原,现在就急着考虑封赏什么的,是不是太早了些?
孙璧一下就看穿了他们心中所想,便又接着道:“朕一早就做好安排了,早在动身回京前,已令大军退返北疆。照时间推算,有一部分兵将已在来京城的途中,不日便能抵达。这些事情可得要由枢密院和兵部等衙门跟进了,可不要让众将士在来京城后受了委屈啊。”
被点到名的相关人等赶紧答应一声,同时大家更是心中惕然,陛下作此安排,显然是在为自己坐稳皇位,真正掌握绝对的权力做铺垫和安排了。
因为就目前来看,孙璧虽然贵为天子,可其实在朝中还真没多少势力与影响,一旦君臣双方真在某事上有所矛盾,他这个皇帝还真未必能争得过群臣。毕竟现在他真正能信用的,依然只是潜邸时的英王府中人啊,而他们中,除了李凌等少数几人外,其实都未身居要职——真要是什么重要官员,早被永王或太子给想法拉拢收买了。
但那终究是在双方实力均衡,以及孙璧不敢真个翻脸下手的的前提下。可一旦等到真正亲近于他,将他视作绝对统帅的北疆边军到来,这一均势就会被迅速打破。到那时,皇帝才是真正的大权独揽,做什么决定,群臣也只能听令的份了。
这个认识让大家心中一阵不安。有了先帝时的压制,让他们很希望能趁着新君位置不稳而争到更多的权利,所以这次拿这么多待决之事上奏,其实也有为难于他,想他放权的意思。
可没想到,他们等来的却是这么一个应对,实在叫人猝不及防啊。而且大家还都没法反对,因为这次北伐大捷确实是前所未有的大胜利,所以皇帝要边军回京受赏自然也是理所当然了。在鬼戎各部已被打得只能苟延残喘的情况下,他们连说一句要留大军在北疆以防不测的借口都说不出来了。
看着沉默的群臣,孙璧勾起了嘴角,他要的就是这一效果:“现在你们都去做好安排的,朕以为十日左右,边军就会凯旋,到时朕要在宫里为众将士庆功,还要去太庙敬告列祖列宗,你等可不要懈怠,惹天下笑啊!”
“臣等遵旨!”群臣只能是唯唯称是,事到如今,也没法子了。
趁着这个机会,孙璧又果断提出了另一个决定:“还有,三司使衙门也尽快立起来吧,就在户部旁边。李凌于财税方面的能力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这次北伐他在后方主持有方,堪称功劳第一,朕拿不出更多赏赐给他,但先帝当初给他的职位总要落实下去吧。”
户部和转运司的一众官员闻言心里便是一阵不是滋味儿。这三司使正是专门管辖他们的顶头衙门,之前大家还对此颇有微辞,想着怎么劝陛下收回成命呢,现在倒好,居然直接就要开衙了。
而更叫他们难受的是,李凌这一段居然还不在朝中。他借口之前奔波在外,辛苦染病,就在家中躲清静去了,甚至还闭门谢客。这样,就连一些与他多少有些交情的同僚想当面劝他放弃这一官职的打算都落了空。等到木已成舟,三司衙门都立起来后,自然一切都晚了。
最后,在群臣纠结的目光里,孙璧拿手在那些奏疏上拍了拍:“至于这些小事,朕会慢慢考虑,到时总会做出决断来的。对了,还有一事,前段日子西邮镇上的案子可有结果了吗?”
这事确实是他很关注的一点。那场爆炸虽然没有让孙璧自己有所损伤,但那些护卫却是死伤惨重。那都是在北疆随他出生入死,立下过汗马功劳,又一路保着他回京的真正亲信啊,结果就那一下,十多人当场丧生,其他人也多少带伤……要不是之前补进了幽云庄众人,他的安全都成问题了。
所以对于此案真相,他自然是不愿放过的。问这话时,目光已经落到了魏梁身上,这案子正是由他全权负责。
魏梁一声苦笑:“陛下,臣正要请罪呢。西邮镇一案,臣虽然根据之前的线索进行了一番追查,结果却在查到当日那几个出现在镇子里,又于爆炸后突然离去的人时,却发现他们居然早在爆炸之后的几日里,相继被人杀死,已被全数灭口了。”
“嗯?”孙璧的眉头顿时锁在了一起,“那这些人被杀又是何人下手,可有线索吗?”
“臣正让人加紧去查,不过暂时还没有相关线索。”魏梁说着,下拜请罪,“臣办事不力,还请陛下责罚。”
孙璧的脸色稍微变化了一下,然后才叹了口气:“你且平身吧,看来这是那幕后之人做出的应对了,果然很是狡诈啊,也怪不得你。不过这案子不得有放松,这么多的死者,不能没有个交代,一定要尽全力去查,查到那罪魁祸首为止。”
“臣遵旨!”魏梁立刻大声应道。然后又加了一句:“还有一点,臣查到西邮镇上的爆炸与禁库那边的东西有关,而就在事发前后,禁库那边的看守中也有人出了事……但他们算是宫里的人,所以……”
“只要事涉及此案,你都可以去查,无论他是什么人!朕准你便宜从事之权,只管放心去查!”孙璧当即给予权利道,让不少臣子都为之眼热,这得是多大的信任啊。
但没法子,谁让人魏梁一直都是陛下身边的人呢,而且他有个好学生李凌,那更是陛下现在最信任的臣子,所以他有所特殊,自然也在情理中了。
经过这第一场的君臣奏对,孙璧身为新君的威信算是初步建立起来了。而接下来他要做的,就是等着自己最大的后盾抵京,然后就到了算总账的时候了!
在此期间,他除了每日到先帝陵前祭祀外,就是和诸多兄弟相聚,使他们的关系得以拉近,而更多时候,却是在自己母亲的坟前陪伴,说一些想念的话。他是想要用这种方式来使自己真正地进入角色,在回京后,成为真正的一国之君。
或许正是有了这一段的缓冲,等孙璧真回了京城,再召集群臣朝会时,他所散发出来的气场已和之前新登基时大不一样,变得从容不迫,应对各种问题也显得格外游刃有余。
其实眼下朝中还真有许多事情等着他这个新君决定处理呢。小的比如年号的更换,现在依然延续了先帝时的显隆年号,但到了明年,自然是要为新君另立一个年号的。为此,礼部相关人等已经选出了好几个有着相当寓意的年号等着孙璧来作决定了。
然后就是对于一些人犯的处置。照道理来说,皇位更迭,新君继位时,都是要大赦天下庆贺一番的,如此一些犯人就可能减刑甚至直接赦免。但显然,大家所关心的这些犯人不在其列,因为他们是前太子孙琮的党羽。
孙琮弑君一事虽然朝廷极力遮掩,但终究没能完全隐瞒下来,民间已多有流传,影响之大之坏,足以让许多人为之忧心。所以对他,和他手下那些人的处理就更显得相当重要了。
有人提出索性将他们秘密处决,却被王晗等人否决,那只会让朝廷更加的威信扫地,就该明正典刑,才能震慑天下。只是到底该做到哪一步,尤其是该如何处置孙琮,却又得由皇帝来亲自做主。
在不少人看来,孙琮与孙璧终究是兄弟,以弟杀兄,纵然是皇帝怕也会惹人非议,所以还是把人圈禁为好。也有人认为这人还是该杀,反正各种理由都有,只听凭孙璧一言而决。
至于其他那些本来的太子一党,有人主动认错,自愿辞官,有人则继续留在任上以为观望。至少在孙璧最终拿出决定前,他们是不可能甘心引颈就戮的。
这些事情千头万绪,都压在皇宫里,直到孙璧终于从帝陵回转,便一股脑地全送到了他的跟前,等着他做决定。
“这些都只是小事而已……”不想在听完王晗的一番奏报后,孙璧却是不以为然地一笑,将这些奏疏什么的都先推到了一边,这让王晗一阵惊诧,犹豫了一下后,才壮起胆子道:“陛下,这都是朝中大事,拖着只会更惹人争议啊……”
“朕知道,但事也分轻重缓急,在朕看来,有一件大事才是眼下必须立刻办妥的。”孙璧却依然有着自己的看法。
“请恕臣愚钝,不知在陛下看来,还有何事要比眼前种种事务更为要紧?”
“北疆的战事,犒赏北伐三军,封赏立功将士的事情,岂不比京中这些小事要重要得多?”孙璧反问了一句,却让王晗等重臣都没法反驳了。
是啊,北伐军事确实乃是这些年来大越国中最要紧的事情了,可问题在于,他们还远在北方,甚至还可能身在草原,现在就急着考虑封赏什么的,是不是太早了些?
孙璧一下就看穿了他们心中所想,便又接着道:“朕一早就做好安排了,早在动身回京前,已令大军退返北疆。照时间推算,有一部分兵将已在来京城的途中,不日便能抵达。这些事情可得要由枢密院和兵部等衙门跟进了,可不要让众将士在来京城后受了委屈啊。”
被点到名的相关人等赶紧答应一声,同时大家更是心中惕然,陛下作此安排,显然是在为自己坐稳皇位,真正掌握绝对的权力做铺垫和安排了。
因为就目前来看,孙璧虽然贵为天子,可其实在朝中还真没多少势力与影响,一旦君臣双方真在某事上有所矛盾,他这个皇帝还真未必能争得过群臣。毕竟现在他真正能信用的,依然只是潜邸时的英王府中人啊,而他们中,除了李凌等少数几人外,其实都未身居要职——真要是什么重要官员,早被永王或太子给想法拉拢收买了。
但那终究是在双方实力均衡,以及孙璧不敢真个翻脸下手的的前提下。可一旦等到真正亲近于他,将他视作绝对统帅的北疆边军到来,这一均势就会被迅速打破。到那时,皇帝才是真正的大权独揽,做什么决定,群臣也只能听令的份了。
这个认识让大家心中一阵不安。有了先帝时的压制,让他们很希望能趁着新君位置不稳而争到更多的权利,所以这次拿这么多待决之事上奏,其实也有为难于他,想他放权的意思。
可没想到,他们等来的却是这么一个应对,实在叫人猝不及防啊。而且大家还都没法反对,因为这次北伐大捷确实是前所未有的大胜利,所以皇帝要边军回京受赏自然也是理所当然了。在鬼戎各部已被打得只能苟延残喘的情况下,他们连说一句要留大军在北疆以防不测的借口都说不出来了。
看着沉默的群臣,孙璧勾起了嘴角,他要的就是这一效果:“现在你们都去做好安排的,朕以为十日左右,边军就会凯旋,到时朕要在宫里为众将士庆功,还要去太庙敬告列祖列宗,你等可不要懈怠,惹天下笑啊!”
“臣等遵旨!”群臣只能是唯唯称是,事到如今,也没法子了。
趁着这个机会,孙璧又果断提出了另一个决定:“还有,三司使衙门也尽快立起来吧,就在户部旁边。李凌于财税方面的能力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这次北伐他在后方主持有方,堪称功劳第一,朕拿不出更多赏赐给他,但先帝当初给他的职位总要落实下去吧。”
户部和转运司的一众官员闻言心里便是一阵不是滋味儿。这三司使正是专门管辖他们的顶头衙门,之前大家还对此颇有微辞,想着怎么劝陛下收回成命呢,现在倒好,居然直接就要开衙了。
而更叫他们难受的是,李凌这一段居然还不在朝中。他借口之前奔波在外,辛苦染病,就在家中躲清静去了,甚至还闭门谢客。这样,就连一些与他多少有些交情的同僚想当面劝他放弃这一官职的打算都落了空。等到木已成舟,三司衙门都立起来后,自然一切都晚了。
最后,在群臣纠结的目光里,孙璧拿手在那些奏疏上拍了拍:“至于这些小事,朕会慢慢考虑,到时总会做出决断来的。对了,还有一事,前段日子西邮镇上的案子可有结果了吗?”
这事确实是他很关注的一点。那场爆炸虽然没有让孙璧自己有所损伤,但那些护卫却是死伤惨重。那都是在北疆随他出生入死,立下过汗马功劳,又一路保着他回京的真正亲信啊,结果就那一下,十多人当场丧生,其他人也多少带伤……要不是之前补进了幽云庄众人,他的安全都成问题了。
所以对于此案真相,他自然是不愿放过的。问这话时,目光已经落到了魏梁身上,这案子正是由他全权负责。
魏梁一声苦笑:“陛下,臣正要请罪呢。西邮镇一案,臣虽然根据之前的线索进行了一番追查,结果却在查到当日那几个出现在镇子里,又于爆炸后突然离去的人时,却发现他们居然早在爆炸之后的几日里,相继被人杀死,已被全数灭口了。”
“嗯?”孙璧的眉头顿时锁在了一起,“那这些人被杀又是何人下手,可有线索吗?”
“臣正让人加紧去查,不过暂时还没有相关线索。”魏梁说着,下拜请罪,“臣办事不力,还请陛下责罚。”
孙璧的脸色稍微变化了一下,然后才叹了口气:“你且平身吧,看来这是那幕后之人做出的应对了,果然很是狡诈啊,也怪不得你。不过这案子不得有放松,这么多的死者,不能没有个交代,一定要尽全力去查,查到那罪魁祸首为止。”
“臣遵旨!”魏梁立刻大声应道。然后又加了一句:“还有一点,臣查到西邮镇上的爆炸与禁库那边的东西有关,而就在事发前后,禁库那边的看守中也有人出了事……但他们算是宫里的人,所以……”
“只要事涉及此案,你都可以去查,无论他是什么人!朕准你便宜从事之权,只管放心去查!”孙璧当即给予权利道,让不少臣子都为之眼热,这得是多大的信任啊。
但没法子,谁让人魏梁一直都是陛下身边的人呢,而且他有个好学生李凌,那更是陛下现在最信任的臣子,所以他有所特殊,自然也在情理中了。
经过这第一场的君臣奏对,孙璧身为新君的威信算是初步建立起来了。而接下来他要做的,就是等着自己最大的后盾抵京,然后就到了算总账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