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刀弓枪弩
“张二哥,你马上遣游击回去,先告到营里以及家眷,让大家小心,集中起来做好防备,咱们迟一日再拔营。”
“诺。”
“李五哥,你这边将械具粮料一应发补,让健儿马匹好生休养一日做好准备,此行必保万无一失。”
“诺。”
“张二哥,营中健儿就靠张二哥去说明了,让大家知道,我们不是逃营避战,而是必须回去保护我们的家眷亲人的安危。
非外族战争,不打也罢,丢了性命也没有光彩。”
“诺。”
“报。郎君,营外有兵马由东而来,距营两里。”
张良忽的一下站起来:“定是李逆那三将到了,怎的这么快?”
“莫慌。李五哥自去准备,张二哥,帮我着甲。传令全营戒备。”张军不慌不忙的站起来下命令。
传令官诺了一声去了,李应右抱了抱拳急忙忙的出了大帐,张军转到内帐由张良帮着穿戴明光铠。
“郎君可有度数?”
“放心,我自有办法。”
铠甲并不算重,样式有点像西方的全身甲,带面罩的那种。
其实西方的铠甲基本上就是和咱们学的,在这个历史时期不管是回鹘吐蕃还是大唐,冶金制甲方面都是相当先进的。
障刀挂到腰后,横刀挂在腰侧,张军没带长弓,手执陌刀走出军帐。
结果到了帐外就看到了立在门口的马槊。能立在这个地方那肯定就是自己的,感觉上也相当熟悉。不会错。
于是放下陌刀去拿起那根高高的,前面还挂着彩旗的马槊。
拿在手里才感觉到这马槊的长,足足有四米五六,槊头就至少五十五公分长,打磨锋利的双刃闪着冷光,好像上面还涂了什么油。
重到是不重,也就是三十来斤,感觉平衡性特别好,横持在手里也不会坠的慌。
张军这具身体的身高一米八出头,在这个年代属于绝对牛逼的身高。唐代平均身高一米六,可以想像一下。
这马槊比两个张军还长。
其实槊就是枪矛的另一种叫法,根据长度不同叫法也不同,槊最长,杆也长枪头也长,枪头和剑很相像,就是要厚重的多。
矛比槊短,杆和枪头都要短一些,大概在三米五左右,而枪要更短一些,只有两米多。
主要是用法不同,槊和矛都是马上兵器,重甲骑兵的专用武器,而且也不是人人可用的,造价太高。
唐代的军械如此高档奢华主要是因为府兵制的原因,大家都是自带铠甲武器还有马匹,当然就会精心打造尽量弄好一点,是保障也是虚荣。
到了宋代以后槊因为制作繁琐造价高昂就被淘汰了。主要是那会儿重甲骑兵也消失在了历史长河里面。
亲兵牵了张军的战马过来。
值令的兵士们也是全部武装完毕整队待命,分前中后三队,前队持陌刀,中队持重刀,后队持弩。这就是大唐军队迎战的基本队型。
骑兵分在两侧后,主要是辅战包抄驱敌保护侧冀。
所有兵士都穿甲,分明光甲、步兵甲和轻甲(皮甲),人手武器三件:刀,弓,枪。刀在手,弓箭挂在腰侧,肩后斜背长枪。
陌刀兵也是带弓的。
所有人配箭三十,弩兵另有负在后背的箭篓,内装弩箭一百。
弩因为速度慢只在初战时抛射,然后改用弓平射。持弩的士兵不参加进攻,就在后面辅战,但并不是没有战斗力,拔出横刀一样冲锋。
障刀不是主兵器,但也是人手一把,主要是用来贴身缠斗。可谓是武装到了牙齿。
因为只有一营人,这个配置还不是全部的,没有重甲骑兵和重甲步兵。
重甲骑兵的马都是着全身甲的,不过随着游牧民族的归顺,重甲骑兵也在慢慢减少,轻甲骑兵成为主力。
唐代不缺马匹,唐军骑兵绝对是这个时代最强大的部队,连突厥等马上民族也不能比拟。
唐军还强大在,步兵也是骑马行进,战时下马列阵,极大的节省了体力,也就提高了战斗力。
最霸气的是唐朝军队的战术,就是围起来全歼,没有别的思路。面对一万是如此,面对十万人依然是如此,就是进攻进攻,直到面前再无站立的敌人。
张军观察了一下自己的战马,黑红色,马嚼鞍鞯齐备,还是高桥鞍。
他主要是看马蹬和马脚,他不确定这个时候有没有马蹬和蹄铁,不过显然是他多虑了,马蹬不但有,而且还相当精美,马蹄修剪的也相当舒服,一看就是挂着蹄铁的。
马尾经过修剪,缠成一个丸型翘着,马鬃也是经过精心编制,防止跑起来乱飞影响骑兵动作。马的额头两腮和胸前都有护甲。
高大的战马打了几个响鼻,小步跑到张军身前,用脖子往他身上蹭了几下,很亲腻的感觉。
张军不太认识马种,也不知道这是什么马,反正看着挺高大雄壮的。
抬手拍了拍大马的脖子,单手扳鞍认蹬上马,张军稳稳的坐了上去。发现这高桥鞍可比现在马鞍舒服多了,前后夹着身体,让骑者更稳定,也更容易做动作。
马蹬是木制的,踩上去就知道了,外面包着铜皮。他看到后侧的骑兵都是全木蹬,什么都没包裹,想来这也是身份的一种象征。
“郎君小心些。”张良在马下叮嘱了一声。主将出营,他要负责守营,不能和张军一起出去。
“且放宽心,我去会会那三将就回。”张军抖了抖手中长长的马槊,找了找感觉,信心大增。
马槊的重心在后部,即使持平也不会格外增加骑兵的负担,不得不说,这个时代的匠工确实厉害。
等张军熟悉了一下骑在马上的感觉,带着本部人马从大营出来,已经能看到对面滚滚而来的李怀光部队了。
看不出有多少人马,反正一大群,蹄声杂密,荡起一团雪尘。
看样子在这个时代骑马跑长途还很容易引起肺部疾病啊,这得吸入多少粉尘?主将到是不用遭罪,因为这个时代的大军行动,各级主将都是要走在前面的。
也不用指挥,身后的步卒们向两侧散开,箭入弦弩指天,陌刀战士刀尖齐齐的向右低垂,随时都可以快速挥起的样子。训练相当有素。
骑兵也列出了冲锋的阵式,盯着前面来人。
张军没做任何动作,只把马槊斜指向侧上方,随时可以落下来前刺或者格挡。这是这具身体本来的记忆,肌肉记忆,是经过相当长期苦练的技能。
唐代的文化人可不是肉体赢弱的书生,基本上都能上马挥槊下马横刀,强壮的身体和基本武技是必须要掌握的能力。这个时代文武的区分并不那么割裂。
其实到了宋代也差不多,能打的文化人也不少,一直到了北宋后期文武才彻底成了对立面。
到了南宋文人已经手无缚鸡之力了,也不知道这是进步还是倒退。
“诺。”
“李五哥,你这边将械具粮料一应发补,让健儿马匹好生休养一日做好准备,此行必保万无一失。”
“诺。”
“张二哥,营中健儿就靠张二哥去说明了,让大家知道,我们不是逃营避战,而是必须回去保护我们的家眷亲人的安危。
非外族战争,不打也罢,丢了性命也没有光彩。”
“诺。”
“报。郎君,营外有兵马由东而来,距营两里。”
张良忽的一下站起来:“定是李逆那三将到了,怎的这么快?”
“莫慌。李五哥自去准备,张二哥,帮我着甲。传令全营戒备。”张军不慌不忙的站起来下命令。
传令官诺了一声去了,李应右抱了抱拳急忙忙的出了大帐,张军转到内帐由张良帮着穿戴明光铠。
“郎君可有度数?”
“放心,我自有办法。”
铠甲并不算重,样式有点像西方的全身甲,带面罩的那种。
其实西方的铠甲基本上就是和咱们学的,在这个历史时期不管是回鹘吐蕃还是大唐,冶金制甲方面都是相当先进的。
障刀挂到腰后,横刀挂在腰侧,张军没带长弓,手执陌刀走出军帐。
结果到了帐外就看到了立在门口的马槊。能立在这个地方那肯定就是自己的,感觉上也相当熟悉。不会错。
于是放下陌刀去拿起那根高高的,前面还挂着彩旗的马槊。
拿在手里才感觉到这马槊的长,足足有四米五六,槊头就至少五十五公分长,打磨锋利的双刃闪着冷光,好像上面还涂了什么油。
重到是不重,也就是三十来斤,感觉平衡性特别好,横持在手里也不会坠的慌。
张军这具身体的身高一米八出头,在这个年代属于绝对牛逼的身高。唐代平均身高一米六,可以想像一下。
这马槊比两个张军还长。
其实槊就是枪矛的另一种叫法,根据长度不同叫法也不同,槊最长,杆也长枪头也长,枪头和剑很相像,就是要厚重的多。
矛比槊短,杆和枪头都要短一些,大概在三米五左右,而枪要更短一些,只有两米多。
主要是用法不同,槊和矛都是马上兵器,重甲骑兵的专用武器,而且也不是人人可用的,造价太高。
唐代的军械如此高档奢华主要是因为府兵制的原因,大家都是自带铠甲武器还有马匹,当然就会精心打造尽量弄好一点,是保障也是虚荣。
到了宋代以后槊因为制作繁琐造价高昂就被淘汰了。主要是那会儿重甲骑兵也消失在了历史长河里面。
亲兵牵了张军的战马过来。
值令的兵士们也是全部武装完毕整队待命,分前中后三队,前队持陌刀,中队持重刀,后队持弩。这就是大唐军队迎战的基本队型。
骑兵分在两侧后,主要是辅战包抄驱敌保护侧冀。
所有兵士都穿甲,分明光甲、步兵甲和轻甲(皮甲),人手武器三件:刀,弓,枪。刀在手,弓箭挂在腰侧,肩后斜背长枪。
陌刀兵也是带弓的。
所有人配箭三十,弩兵另有负在后背的箭篓,内装弩箭一百。
弩因为速度慢只在初战时抛射,然后改用弓平射。持弩的士兵不参加进攻,就在后面辅战,但并不是没有战斗力,拔出横刀一样冲锋。
障刀不是主兵器,但也是人手一把,主要是用来贴身缠斗。可谓是武装到了牙齿。
因为只有一营人,这个配置还不是全部的,没有重甲骑兵和重甲步兵。
重甲骑兵的马都是着全身甲的,不过随着游牧民族的归顺,重甲骑兵也在慢慢减少,轻甲骑兵成为主力。
唐代不缺马匹,唐军骑兵绝对是这个时代最强大的部队,连突厥等马上民族也不能比拟。
唐军还强大在,步兵也是骑马行进,战时下马列阵,极大的节省了体力,也就提高了战斗力。
最霸气的是唐朝军队的战术,就是围起来全歼,没有别的思路。面对一万是如此,面对十万人依然是如此,就是进攻进攻,直到面前再无站立的敌人。
张军观察了一下自己的战马,黑红色,马嚼鞍鞯齐备,还是高桥鞍。
他主要是看马蹬和马脚,他不确定这个时候有没有马蹬和蹄铁,不过显然是他多虑了,马蹬不但有,而且还相当精美,马蹄修剪的也相当舒服,一看就是挂着蹄铁的。
马尾经过修剪,缠成一个丸型翘着,马鬃也是经过精心编制,防止跑起来乱飞影响骑兵动作。马的额头两腮和胸前都有护甲。
高大的战马打了几个响鼻,小步跑到张军身前,用脖子往他身上蹭了几下,很亲腻的感觉。
张军不太认识马种,也不知道这是什么马,反正看着挺高大雄壮的。
抬手拍了拍大马的脖子,单手扳鞍认蹬上马,张军稳稳的坐了上去。发现这高桥鞍可比现在马鞍舒服多了,前后夹着身体,让骑者更稳定,也更容易做动作。
马蹬是木制的,踩上去就知道了,外面包着铜皮。他看到后侧的骑兵都是全木蹬,什么都没包裹,想来这也是身份的一种象征。
“郎君小心些。”张良在马下叮嘱了一声。主将出营,他要负责守营,不能和张军一起出去。
“且放宽心,我去会会那三将就回。”张军抖了抖手中长长的马槊,找了找感觉,信心大增。
马槊的重心在后部,即使持平也不会格外增加骑兵的负担,不得不说,这个时代的匠工确实厉害。
等张军熟悉了一下骑在马上的感觉,带着本部人马从大营出来,已经能看到对面滚滚而来的李怀光部队了。
看不出有多少人马,反正一大群,蹄声杂密,荡起一团雪尘。
看样子在这个时代骑马跑长途还很容易引起肺部疾病啊,这得吸入多少粉尘?主将到是不用遭罪,因为这个时代的大军行动,各级主将都是要走在前面的。
也不用指挥,身后的步卒们向两侧散开,箭入弦弩指天,陌刀战士刀尖齐齐的向右低垂,随时都可以快速挥起的样子。训练相当有素。
骑兵也列出了冲锋的阵式,盯着前面来人。
张军没做任何动作,只把马槊斜指向侧上方,随时可以落下来前刺或者格挡。这是这具身体本来的记忆,肌肉记忆,是经过相当长期苦练的技能。
唐代的文化人可不是肉体赢弱的书生,基本上都能上马挥槊下马横刀,强壮的身体和基本武技是必须要掌握的能力。这个时代文武的区分并不那么割裂。
其实到了宋代也差不多,能打的文化人也不少,一直到了北宋后期文武才彻底成了对立面。
到了南宋文人已经手无缚鸡之力了,也不知道这是进步还是倒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