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儒道之争,横贯大汉四百年
这个神棍就是于吉。
他是个有梦想的人,啊不,是个有梦想的大忽悠。
作为道家的簇拥者,他像是一个任劳任怨,兢兢业业的业务员一样,在大汉的每一寸土地上推广《太平清领书》。
他的梦想是让道家学生,再一次,辉煌的站起来!
说到这儿,就不得不提一下,大汉王朝横跨四百多年的儒道之争。
大汉统治初年,吸取秦代暴力改革引发反弹而亡的教训,加上民生凋敝,于是将道家延伸的黄老无为思想作为治国方针。
怎奈,汉武帝继位后锐意进取,以儒术缘饰法治,“霸王道杂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从这时候开始,儒家渐渐的成为了新的官方意识形态…
道家的拥簇者自然不甘心。
上面走不通,那就走下面。
酝酿黄老之术的齐地一个叫甘忠的人写了道书《天官历包元太平经》一共十二卷,广为流传。
巴蜀之地,张道陵创立了正一道,教化人心…
反观这段时间,儒家的日子越发的不好过,天灾人祸不断,象征着不详的日食每隔一年总会上演,按照董仲舒“天人感应”的学说,皇帝真是要罪该万死了。
而这个时候,恰恰是道家抢班夺权的最好时机!
皇帝依旧不信任道家,那也无妨,百姓信任也行呀!
何况有《天官历包元太平经》的基础,有巴蜀之地正一道(五斗米教)的推波助澜,道家扎根多年,蠢蠢欲动…
作为道学第一大忽悠的于吉,他亲自改编的这本《太平清领书》,就是在《天官历包元太平经》基础上彻底黑化。
他宣扬洪水将出、末世将至,继而给百姓勾勒出一副有别于汉朝的另一番图景。
当然,他还需要找到一个有识之士,揭竿而起,一举推翻汉王朝的统治。
于吉深谙道学,他掐指一算,今日,在这钜鹿县的茶摊,这个时辰,必定会遇到黄天派下来的使者,大贤良师!
而面前这个傻里傻气,长的无比搞笑的邢道荣?
难道是他?
于吉内心中是拒绝的,可这茶摊上只有他一个呀。
故而,于吉前去试他一试。
可惜,对于这种夹带私货的忽悠,邢道荣压根不搭理…
“滚一边儿去!”
邢道荣招招手,怒目圆瞪,很搞笑的一张面颊愣是挤出了几抹凶色!
“你不信我?不信黄天?”于吉凝眉…
“你脑子被驴踢了吧?”邢道荣懒得跟他废话,站起身来,拍拍身上的灰尘,徐徐而出,又一次步入了青楼红馆。
跟个牛鼻子老道士有什么好聊的?
还特喵的,洪水将出,末世将至,捏特娘的是太上老君哪?啥都知道?脑子进水了吧?
这…
于吉有点懵。
却在这时。“这位道长。”
一个声音猛地传来…
于吉回头一看,是一个书生,也不知何时他进入了这茶摊…“在下张角,道长这本《太平清领书》可否借我一看。”
咻…
于吉一愣,难道黄天派下来的使者,钦点的大贤良师,就是眼前的这个落魄书生?
……
……
洛阳郊外。
汉庭一万余骑兵拔营出征。
皇甫嵩坐镇中军,潘凤身为先锋将,威风凛凛,天子刘宏亲自送行,可见对此战的重视程度!
这一战,大汉要一雪五年前的耻辱,要横扫鲜卑,恢复西域风采的!
太学为此特地放了学子们一天假,让他们去送三军出征。
曹铄没有去,他就老老实实的待在家里。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道理曹铄还是清楚的。
身为后勤总长的老爹曹操,定然在几天前就提前出征了。
这送行?去了也白去,何况,曹铄可不愿意感受这依依惜别的场景,俗话说的话,现在的别离是为了以后更好的团聚嘛!
三军出征,“哒哒哒”的马蹄声,响彻整个洛阳大地。
有些吵闹。
曹铄却是闭着眼睛,静静地待在屋里,像是陷入了沉思…
之前的计划,尽管有一丢丢的纰漏,总算是大差不差都做到了。
曹家避免了灾祸,曹嵩官复原职、重掌大权,曹节在与张让的宫斗中稳居上风,老爹曹操也身居高位,出征雁门,打怪升级,去经受战场的淬炼。
一时半会儿,有关老爹的养成计划,告一段落。
那么,曹铄或者说曹家下一步需要做什么呢?
曹铄正在细细的盘算…
“不论是治世还是乱世,对于一个家族崛起而言,首当其冲的是得有地盘!有兵!有粮!最好能圈一块土地,低调的发展,发展成一个庞然大物。”
曹铄脑海中想到的是“高筑墙”、“广积粮”,这两个词。
当兵吃粮,古时候的老百姓要求很低,只要能吃饱饭,不会挨冻,就能为你拼命!
所谓募兵容易屯粮难就是这个道理,囤积大量的粮食势在必行。
至于高筑墙这些,现在可以理解为需要一个盛放粮食的地点,一个能当粮仓的地方,一个属于曹氏、夏侯氏的地盘!
这?选哪里好呢?
曹铄陷入沉思,谯县倒是不错,曹氏、夏侯氏深耕多年,影响力极大,可惜太远,远水解不了近渴呀!
京都洛阳目标又太大,粮食或者说一些发明创造囤积起来不好藏匿!
何况这里,盘根错节,曹氏、夏侯氏一族未必能全盘掌控。
忽的,一个地名浮现于脑海——顿丘,对,就是顿丘县!
顿丘,民风淳朴,在“曹青天”的治理下,大量百姓迁延至此,开垦农田,修建河坝,俨然成为了一个世外桃源。
老爹曹操又深得人心,顿丘县如今的县令还是老爹的跟班儿夏侯渊呢。
天时地利人和呀。
……
……
他是个有梦想的人,啊不,是个有梦想的大忽悠。
作为道家的簇拥者,他像是一个任劳任怨,兢兢业业的业务员一样,在大汉的每一寸土地上推广《太平清领书》。
他的梦想是让道家学生,再一次,辉煌的站起来!
说到这儿,就不得不提一下,大汉王朝横跨四百多年的儒道之争。
大汉统治初年,吸取秦代暴力改革引发反弹而亡的教训,加上民生凋敝,于是将道家延伸的黄老无为思想作为治国方针。
怎奈,汉武帝继位后锐意进取,以儒术缘饰法治,“霸王道杂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从这时候开始,儒家渐渐的成为了新的官方意识形态…
道家的拥簇者自然不甘心。
上面走不通,那就走下面。
酝酿黄老之术的齐地一个叫甘忠的人写了道书《天官历包元太平经》一共十二卷,广为流传。
巴蜀之地,张道陵创立了正一道,教化人心…
反观这段时间,儒家的日子越发的不好过,天灾人祸不断,象征着不详的日食每隔一年总会上演,按照董仲舒“天人感应”的学说,皇帝真是要罪该万死了。
而这个时候,恰恰是道家抢班夺权的最好时机!
皇帝依旧不信任道家,那也无妨,百姓信任也行呀!
何况有《天官历包元太平经》的基础,有巴蜀之地正一道(五斗米教)的推波助澜,道家扎根多年,蠢蠢欲动…
作为道学第一大忽悠的于吉,他亲自改编的这本《太平清领书》,就是在《天官历包元太平经》基础上彻底黑化。
他宣扬洪水将出、末世将至,继而给百姓勾勒出一副有别于汉朝的另一番图景。
当然,他还需要找到一个有识之士,揭竿而起,一举推翻汉王朝的统治。
于吉深谙道学,他掐指一算,今日,在这钜鹿县的茶摊,这个时辰,必定会遇到黄天派下来的使者,大贤良师!
而面前这个傻里傻气,长的无比搞笑的邢道荣?
难道是他?
于吉内心中是拒绝的,可这茶摊上只有他一个呀。
故而,于吉前去试他一试。
可惜,对于这种夹带私货的忽悠,邢道荣压根不搭理…
“滚一边儿去!”
邢道荣招招手,怒目圆瞪,很搞笑的一张面颊愣是挤出了几抹凶色!
“你不信我?不信黄天?”于吉凝眉…
“你脑子被驴踢了吧?”邢道荣懒得跟他废话,站起身来,拍拍身上的灰尘,徐徐而出,又一次步入了青楼红馆。
跟个牛鼻子老道士有什么好聊的?
还特喵的,洪水将出,末世将至,捏特娘的是太上老君哪?啥都知道?脑子进水了吧?
这…
于吉有点懵。
却在这时。“这位道长。”
一个声音猛地传来…
于吉回头一看,是一个书生,也不知何时他进入了这茶摊…“在下张角,道长这本《太平清领书》可否借我一看。”
咻…
于吉一愣,难道黄天派下来的使者,钦点的大贤良师,就是眼前的这个落魄书生?
……
……
洛阳郊外。
汉庭一万余骑兵拔营出征。
皇甫嵩坐镇中军,潘凤身为先锋将,威风凛凛,天子刘宏亲自送行,可见对此战的重视程度!
这一战,大汉要一雪五年前的耻辱,要横扫鲜卑,恢复西域风采的!
太学为此特地放了学子们一天假,让他们去送三军出征。
曹铄没有去,他就老老实实的待在家里。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道理曹铄还是清楚的。
身为后勤总长的老爹曹操,定然在几天前就提前出征了。
这送行?去了也白去,何况,曹铄可不愿意感受这依依惜别的场景,俗话说的话,现在的别离是为了以后更好的团聚嘛!
三军出征,“哒哒哒”的马蹄声,响彻整个洛阳大地。
有些吵闹。
曹铄却是闭着眼睛,静静地待在屋里,像是陷入了沉思…
之前的计划,尽管有一丢丢的纰漏,总算是大差不差都做到了。
曹家避免了灾祸,曹嵩官复原职、重掌大权,曹节在与张让的宫斗中稳居上风,老爹曹操也身居高位,出征雁门,打怪升级,去经受战场的淬炼。
一时半会儿,有关老爹的养成计划,告一段落。
那么,曹铄或者说曹家下一步需要做什么呢?
曹铄正在细细的盘算…
“不论是治世还是乱世,对于一个家族崛起而言,首当其冲的是得有地盘!有兵!有粮!最好能圈一块土地,低调的发展,发展成一个庞然大物。”
曹铄脑海中想到的是“高筑墙”、“广积粮”,这两个词。
当兵吃粮,古时候的老百姓要求很低,只要能吃饱饭,不会挨冻,就能为你拼命!
所谓募兵容易屯粮难就是这个道理,囤积大量的粮食势在必行。
至于高筑墙这些,现在可以理解为需要一个盛放粮食的地点,一个能当粮仓的地方,一个属于曹氏、夏侯氏的地盘!
这?选哪里好呢?
曹铄陷入沉思,谯县倒是不错,曹氏、夏侯氏深耕多年,影响力极大,可惜太远,远水解不了近渴呀!
京都洛阳目标又太大,粮食或者说一些发明创造囤积起来不好藏匿!
何况这里,盘根错节,曹氏、夏侯氏一族未必能全盘掌控。
忽的,一个地名浮现于脑海——顿丘,对,就是顿丘县!
顿丘,民风淳朴,在“曹青天”的治理下,大量百姓迁延至此,开垦农田,修建河坝,俨然成为了一个世外桃源。
老爹曹操又深得人心,顿丘县如今的县令还是老爹的跟班儿夏侯渊呢。
天时地利人和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