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又敬又怕
钱塘县内,无数的百姓望着那尚未干涸的血液,眼中露出了解恨之色。
一批批的犯人被押到刑场上,被当众处决。
这一次,被判斩首的人数足有千人。
其中多数都是钱塘县当地的豪强大贾,还有不少是他们豢养的家奴打手,平日里横行乡里,无恶不作。
而此次,却被连根拔起。
做成这一切的杨石此刻泰然坐在刑场监斩官的主位上。
一旁的黄全见着这一幕,不由的有些忧心忡忡,自从来了钱塘县之后,杨石杀人,是杀的一次比一次厉害。
起先还只是十几人,后来办一次案,这人数就扩大一些,到了如今,已经逾越了千人。
而且,这还是杀的钱塘县最有根基的豪强巨贾。
不夸张的说,杨石的这一番动作,已经将钱塘县内的豪强一网打尽了。
就算遗留下来的一些富户也已经噤若寒蝉,生怕不知道这位巡检就发了疯找上门来,然后破门灭户,杀自己全家。
偏偏自己只能引颈待戮,绝不敢反抗分毫。
而众多的乡民,此刻望着杨石,心中又敬又怕。
怕的是这位巡检,杀起人来毫不手软,眼睛眨都不眨,小至数十人,大至上千人,说杀也就杀了。
对于一些特殊的案件,手段更是酷烈,令人望而生畏。
就比如买卖人口,如今的钱塘县人人皆知,谁敢做下这样的事情,不仅自己要死,更是会连累先人被挖坟绝户,死后仍旧不得安宁。
就算是知情不报,也要被重重处罚。
故而,如今的钱塘县,尤其是在秋后,这走街串门的频率是大大的提高,生怕自家哪位不开眼的亲戚还做下这等蠢事,连累自己。
一时之间,就算是有人敢卖,也无人敢买。
毕竟,这买个媳妇是回家过日子的,现在弄得整天提心吊胆,这日子还咋过?
钱塘县买卖人口的风气,算是被刹住了!
当然,若只是如此,百姓们对杨石最多只是怕,心中更是会将杨石和那些敲骨剥髓的恶吏归纳在一起。
在他们的眼中,杨石和那些恶吏没什么区别。
可是,此番杨石,将钱塘县为非作歹的乡绅豪强抓了一大片,其中主犯更是杀的杀,顿时就让百姓心生崇敬。
民不患寡而患不均。
当杨石杀了这么多的豪强乡绅之后,所有的百姓都知道,这个巡检是敢于向钱塘县的那些地主老爷们动手的,而且,毫不手软。
顿时,所有百姓心中平衡了许多。
看着平日里那些作威作福的财主们,一个个平日里光鲜亮丽,此刻却只能如同死狗一般被人拖拽着押上刑场,众多的百姓心中别提多快意了!
此刻,他们终于感受到了“公平”二字。
至少,在这位巡检面前,他才不管你身家多少,在钱塘县又居于何等重要的地位,只要你触犯了《大明律》,就少不了,在刑场上一同挨一刀。
眼见着最后一批人被押上刑场处决,杨石来到了乡民面前,看着其中一人,道:“三石村的甲长,今日你都看清了,本巡检答应的事情做到了,钱塘县内,凡是有强掠民女的乡绅豪强,今日都受到了国法惩处……”
“我等以后皆愿唯巡检之命是从。”三石村甲长不假思索,对着杨石就是郑重一拜。
无数的乡民此刻亦是纷纷一拜,不住道:“我等愿遵巡检之命。”
“众位请起。”杨石双手虚托,让众人起身,然后郑重道:“本巡检不需要尔等唯我之命是从,尔等要遵守的是《大明律》,稍后,我会派人进驻各乡,各村,向诸位宣导《大明律》。”
“凡触犯《大明律》者,届时休怪我翻脸无情,我认得诸位,国法可不认得。”
“且我在此明告诸位,今后谁家中若是收藏有《大明律》,除几大如谋反,谋大逆等罪在不赦的案例条律,其余皆可罪减一等。”
杨石坦然说着,这些,亦是身为巡检必须要做的事情。
巡检,除了在地方上严厉执行朝廷法度,还需要将朝廷法度宣扬出去,令百姓熟知。
这不仅是朝廷的意思,更是当今皇上和太子的意愿。
就比如这条收藏《大明律》,就可以减低刑罚,据说就是出自太子之口,然后经过皇上同意,才最终出炉的。
当然,还有一个版本是太子和皇上共同商议的,也有说这是皇上自己个琢磨出来的……
版本虽然众多,但这些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这样的法条订立了下来。
原先杨石并未开口说这件事,其根本原因便是在于,官府威信未立,说与不说,都不会有人听。
可随着这几件案子办下来,哪个能忽视他杨石说的话?
自然而然的,推行这些,乃是事半功倍。
人群议论纷纷,杨石浑不在意,再度开口道:“我还要明告诸位,这《大明律》,乃是税法列在第一纲目,其中已经规定了朝廷会向诸位征收多少税赋,地方官吏若是征收过多,尔等可立即绑缚税吏送交到我这里,我自会依法严办。”
“诸位若是发觉我身为巡检,知法犯法,亦可以将我绑缚,直送京城问罪。”
此刻众多的百姓皆是有些愣愣的看着杨石,他们都有些不敢相信,这是从杨石口中说出的话。
可当明白过来,旋即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
杨石的这番话,让他们省得朝廷的法度,不只是约束着他们这些平民百姓,对于他们这些官吏,亦是有着相同的约束。
如此法令,岂不受到人们的欢迎?
此时,他们开始重新思考杨石办的那几件案子。
一些人已然不自觉的将屁股挪到了杨石这边来,那些李家村的村民,如今在他们看来,就是该死。
试问自己家若是有姐姐、妹妹、女儿,落到那些混账手里,会有什么下场?只怕也会和那些被救出的妇孺一样,被铁链捆绑着,拴在猪圈、柴房里。
这么一想,不少人都不再同情李家村那些人的悲惨遭遇。
一批批的犯人被押到刑场上,被当众处决。
这一次,被判斩首的人数足有千人。
其中多数都是钱塘县当地的豪强大贾,还有不少是他们豢养的家奴打手,平日里横行乡里,无恶不作。
而此次,却被连根拔起。
做成这一切的杨石此刻泰然坐在刑场监斩官的主位上。
一旁的黄全见着这一幕,不由的有些忧心忡忡,自从来了钱塘县之后,杨石杀人,是杀的一次比一次厉害。
起先还只是十几人,后来办一次案,这人数就扩大一些,到了如今,已经逾越了千人。
而且,这还是杀的钱塘县最有根基的豪强巨贾。
不夸张的说,杨石的这一番动作,已经将钱塘县内的豪强一网打尽了。
就算遗留下来的一些富户也已经噤若寒蝉,生怕不知道这位巡检就发了疯找上门来,然后破门灭户,杀自己全家。
偏偏自己只能引颈待戮,绝不敢反抗分毫。
而众多的乡民,此刻望着杨石,心中又敬又怕。
怕的是这位巡检,杀起人来毫不手软,眼睛眨都不眨,小至数十人,大至上千人,说杀也就杀了。
对于一些特殊的案件,手段更是酷烈,令人望而生畏。
就比如买卖人口,如今的钱塘县人人皆知,谁敢做下这样的事情,不仅自己要死,更是会连累先人被挖坟绝户,死后仍旧不得安宁。
就算是知情不报,也要被重重处罚。
故而,如今的钱塘县,尤其是在秋后,这走街串门的频率是大大的提高,生怕自家哪位不开眼的亲戚还做下这等蠢事,连累自己。
一时之间,就算是有人敢卖,也无人敢买。
毕竟,这买个媳妇是回家过日子的,现在弄得整天提心吊胆,这日子还咋过?
钱塘县买卖人口的风气,算是被刹住了!
当然,若只是如此,百姓们对杨石最多只是怕,心中更是会将杨石和那些敲骨剥髓的恶吏归纳在一起。
在他们的眼中,杨石和那些恶吏没什么区别。
可是,此番杨石,将钱塘县为非作歹的乡绅豪强抓了一大片,其中主犯更是杀的杀,顿时就让百姓心生崇敬。
民不患寡而患不均。
当杨石杀了这么多的豪强乡绅之后,所有的百姓都知道,这个巡检是敢于向钱塘县的那些地主老爷们动手的,而且,毫不手软。
顿时,所有百姓心中平衡了许多。
看着平日里那些作威作福的财主们,一个个平日里光鲜亮丽,此刻却只能如同死狗一般被人拖拽着押上刑场,众多的百姓心中别提多快意了!
此刻,他们终于感受到了“公平”二字。
至少,在这位巡检面前,他才不管你身家多少,在钱塘县又居于何等重要的地位,只要你触犯了《大明律》,就少不了,在刑场上一同挨一刀。
眼见着最后一批人被押上刑场处决,杨石来到了乡民面前,看着其中一人,道:“三石村的甲长,今日你都看清了,本巡检答应的事情做到了,钱塘县内,凡是有强掠民女的乡绅豪强,今日都受到了国法惩处……”
“我等以后皆愿唯巡检之命是从。”三石村甲长不假思索,对着杨石就是郑重一拜。
无数的乡民此刻亦是纷纷一拜,不住道:“我等愿遵巡检之命。”
“众位请起。”杨石双手虚托,让众人起身,然后郑重道:“本巡检不需要尔等唯我之命是从,尔等要遵守的是《大明律》,稍后,我会派人进驻各乡,各村,向诸位宣导《大明律》。”
“凡触犯《大明律》者,届时休怪我翻脸无情,我认得诸位,国法可不认得。”
“且我在此明告诸位,今后谁家中若是收藏有《大明律》,除几大如谋反,谋大逆等罪在不赦的案例条律,其余皆可罪减一等。”
杨石坦然说着,这些,亦是身为巡检必须要做的事情。
巡检,除了在地方上严厉执行朝廷法度,还需要将朝廷法度宣扬出去,令百姓熟知。
这不仅是朝廷的意思,更是当今皇上和太子的意愿。
就比如这条收藏《大明律》,就可以减低刑罚,据说就是出自太子之口,然后经过皇上同意,才最终出炉的。
当然,还有一个版本是太子和皇上共同商议的,也有说这是皇上自己个琢磨出来的……
版本虽然众多,但这些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这样的法条订立了下来。
原先杨石并未开口说这件事,其根本原因便是在于,官府威信未立,说与不说,都不会有人听。
可随着这几件案子办下来,哪个能忽视他杨石说的话?
自然而然的,推行这些,乃是事半功倍。
人群议论纷纷,杨石浑不在意,再度开口道:“我还要明告诸位,这《大明律》,乃是税法列在第一纲目,其中已经规定了朝廷会向诸位征收多少税赋,地方官吏若是征收过多,尔等可立即绑缚税吏送交到我这里,我自会依法严办。”
“诸位若是发觉我身为巡检,知法犯法,亦可以将我绑缚,直送京城问罪。”
此刻众多的百姓皆是有些愣愣的看着杨石,他们都有些不敢相信,这是从杨石口中说出的话。
可当明白过来,旋即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
杨石的这番话,让他们省得朝廷的法度,不只是约束着他们这些平民百姓,对于他们这些官吏,亦是有着相同的约束。
如此法令,岂不受到人们的欢迎?
此时,他们开始重新思考杨石办的那几件案子。
一些人已然不自觉的将屁股挪到了杨石这边来,那些李家村的村民,如今在他们看来,就是该死。
试问自己家若是有姐姐、妹妹、女儿,落到那些混账手里,会有什么下场?只怕也会和那些被救出的妇孺一样,被铁链捆绑着,拴在猪圈、柴房里。
这么一想,不少人都不再同情李家村那些人的悲惨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