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五章 燕云的价值
随着辽主耶律延禧的被俘,加上其所书的信件,燕云之地的各处城池那是望风而降。早就说过,经过此时燕云之地的百姓是没有什么太大的立场的,谁来统治都行,只要别祸害他们就好了,不过这里的汉民心里面还是希望是汉人作为统治者的。
其实这些州郡现在就是想要抵抗也做不到了。前次召集的二十万大军,已经将燕云之地的兵马都给抽空了。虽说大战之后跑回来不少,可是又有哪个还敢再和梁山兵马作对。正好这次有辽主的信件,顺势投降了正好。
燕云地区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就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对中原王朝而言,燕云十六州是其北方的门户。一方面,在国力昌盛时期,它是中原王朝经略控驭北方游牧民族的据点和桥头堡。
另一方面,燕云十六州也是中原王朝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屏障与前沿,是军事斗争的“战略缓冲带”。燕云地区北部的长城与金坡关,居庸关,古北口,松亭关及渝关这五关构成了牢不可催的人工防线。
在冷兵器时代的战争中,骑兵对于以步兵为主力的中原军队无疑具有绝对的优势,而在军事地理上,长城对于北方游牧民族骑兵的南下则能起到防御屏障的作用。紧挨着长城南侧的燕云十六州,以其坚固的城池、巍峨险峻的山脉及横贯交错的大河构成了战略上又一道防线。燕云就是长城防线的有力依托,与长城构成唇亡齿寒、互相支持的关系。有燕云长城才能发挥威力。
而这里对北方游牧民族而言,燕云十六州在战略上地位更加的重大。
占据燕云十六州后,彻底改变了他们在与中原王朝军事斗争的被动局面。北方游牧民族政权,虽然军事力量较强大,但他们没有先进的文化制度,更没有固定的财力收入。由于自身政权制度的限制,在与强大的中原王朝斗争过程中,要么是取得暂时的军事胜利,要么被强大的像汉唐那样的中原王朝彻底击垮。但占据燕云十六州后,这一局面彻底改变。通过燕云十六州这一窗口,他们开始了解中原,逐步接触中原文明,学习中原先进的生产方式。
辽国之所以能强大起来,就是他们占据了燕云之地,吸收了汉民族的文化知识,才能存在多年的。随着燕云十六州划归契丹,与之而来是大量汉人给辽国的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带来了改变? 农业经济取代游牧经济一跃成为契丹的主要经济形式。燕云地区是契丹的农业经济中心,也是主要的赋税来源地。仅燕京析津府一地“兵戎冠天下之雄? 与赋当域中之半。”
此外? 燕云地区众多的汉族人口,为辽国提供了大量的兵源? 是辽的重要兵源地。
不然只是契丹人怎么可能再和女真人作战时聚集起七八十万的兵力来。
燕云之地这么重要,自然要有重兵驻守? 守燕云就要守住北部的长城? 其中这里五关最为重要。
渝关也就是后来的山海关,导致后来清兵入关的地方,位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里也是要抵御随后而来的金人的重要关口。在拿下燕云之后? 花荣令屠龙营副将百胜将韩滔? 带领原屠龙营的一千五百士卒和三千倭国番兵驻守。一营火器大炮物资都给予配置好了,立刻过去接受地方,花荣的命令是,只求守关不失,不用出战。
古北口那里是恨天营副将天目将彭玘带带领一千五百恨天营士卒和三千倭国番兵驻守? 同样各种武器都是配备齐全。
金坡关是内关,由忠勇营的副将危月燕胡春带领三千番兵驻守。
松亭关由疯魔营副将潘迅带一千疯魔营将士和三千番兵驻守。
这里燕京周围的长城关口就剩下也是内关的居庸关了。这里花荣也是有驻守的人选了。
托塔天王晁盖虽然被花荣命为青州知州? 统领一方大州,可是他并不想在那安逸的地方多待? 反而希望到边界驻守。用他的话说,自己什么水平自己知道? 要是守个城什么的还可以? 治理地方真的是不在行? 也耐不住性子。
本来梁山出兵河北之时,晁盖就要跟着来,让山寨再派个人过去担任知州。不过被花荣否决了。
青州那里虽然不是边境州郡,可也是京东东路那里的中心位置,在那里驻兵,四面有危险了,都可以紧急支援,需要一个能拿的住、有担当的人在那。
不过现在燕云这里更是重要,花荣和两位军师讨论过后,也就同意让晁盖过来了,驻守同样至关重要的居庸关这里。同来还有青州兵马都监美髯公朱仝和插翅虎雷横。他们三个认识许久,也搭档了一段时间,目前看来还不错。
三人之中晁盖和朱仝的人品,花荣是信得过的,两人就是那种就算是守不住关了,也不会弃关而跑的那种人,凡事义气为先。做治理官不是很好,做个守将到是不错。有他们在居庸关驻守,花荣是放心的。至于雷横,就算是个填头吧。
燕云这里现在主要就是防备女真人入关的,至于契丹人本来就不怎么样了,是没有兵力攻打强关的。现在辽主又被俘虏了,怕是辽国仅剩的中京那里辽国贵族正忙着争权夺利,推举新帝呢!
说起燕云之地的兵力,还有一支兵马,花荣比较头疼。这支兵力人数还不少,足足又两万四千人,乃是刚组建两年的部队——怨军。
这支部队是由因金人侵占了辽东京地区,而逃回来的汉人组成的,应该战力是跟不错的。本来就是为了抱怨金人侵占了他们原先的土地,用于复仇的。
只是这些汉人组成的军队,对于辽国的怨恨和对金人的怨恨是差不多的,还没和女真人开战,反倒是先和辽国起了几次冲突。只是都闹得不大。之后和女真人战了一场,也没打赢,损失了四千余人,军队数量由原本的两万八千人变作了两万四千人,分为八个部分,由郭药师,董小丑,罗青汉,董中孙,张令徽,刘舜仁,甄五臣,庞小强统领。
这些人原本驻扎在渝关处,由耶律余睹总领。林冲带着辽主耶律延禧的诏书过去时,耶律余睹直接出门往辽国中京逃走了。剩下的怨军八个统领讨论了一下,就决定了投靠梁山的事情。
他们想着都是汉人,怎么也比在契丹人的手下要强吧!可是花荣却是知道这支军队的劣迹的。从一开始属辽国的军队,不帮着对抗金国,反而净坑辽人,反叛的人不断,后来投靠赵宋,确实是领着赵宋的军队直入燕京这里,可是赵宋十万大军竟然没能拿下来。后来金国打来,就又反过头来投靠了金人,引领金人进攻赵宋腹地,直接为了汴梁。本来这支军队就是这么一个先后侍奉三国,反复无常的军队。给谁谁能放心的用啊。而且这支军队的纪律也是堪忧,闹事,侵扰百姓那都是家常便饭。
现在这支军队到了自己手中了,花荣也不能不要,人家主动投靠过来的,不要不是伤人心了么,而且军中都是青壮之士,好好训练一番,不难成为强军,只是思想纪律要彻底的扭转过来才行。
花荣在知道有这么一支军队后,就传令梁山本部的智多星吴用和铁面孔目裴宣赶过来了,吴用改建其思想,裴宣就是改变其纪律,另外林冲所部也是暂时驻扎渝关,和百胜将韩滔一起震慑着他们。
等训练好了在分别派往各处驻扎,将他们一分为八,分开来驻守,减少联系再说。
说起来这个时期的军队真的是挺奇葩的。这一支怨军在三国之间来回摆动算是一个。还有一支也是辽国的,名为瘦军,都是用契丹族和奚族难民组成的。难民么,吃不饱穿不暖的,身材瘦小,也就五七千人,而且辽国现在的给养也跟不上了,组建了军队,可是吃的和以前还是差不多,只能自行解决给养问题,他们能从哪里弄来粮食,自然是抢掠百姓的,可这就不可避免的与百姓发生了冲突。这支军队的建立非但没有增强多少的实力,反而丢失了百姓的根基,增加了治下百姓的负担和灾难。
而且最诡异的是,这支士兵瘦弱不堪,数量不过数千的“瘦军”,竟然在耶律大石的率领下,轻而易举得击溃北宋童贯率领的10万宋军。这怎么说呢,是赵宋太过不堪一击了么,还是领导者太过昏庸了?
不过这瘦军现在可不在燕云这里,而是在辽中京那。花荣也就没有机会见识见识了。
辽国现在丢失了燕云之地,南京和西京一同丢失,东京被金国打下,上京那里也在作战。五京中也只有中京还算是安稳在手。只是按照现在的情况看去,上京被破,一马平川的中京也是难以幸免的。
其实这些州郡现在就是想要抵抗也做不到了。前次召集的二十万大军,已经将燕云之地的兵马都给抽空了。虽说大战之后跑回来不少,可是又有哪个还敢再和梁山兵马作对。正好这次有辽主的信件,顺势投降了正好。
燕云地区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就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对中原王朝而言,燕云十六州是其北方的门户。一方面,在国力昌盛时期,它是中原王朝经略控驭北方游牧民族的据点和桥头堡。
另一方面,燕云十六州也是中原王朝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屏障与前沿,是军事斗争的“战略缓冲带”。燕云地区北部的长城与金坡关,居庸关,古北口,松亭关及渝关这五关构成了牢不可催的人工防线。
在冷兵器时代的战争中,骑兵对于以步兵为主力的中原军队无疑具有绝对的优势,而在军事地理上,长城对于北方游牧民族骑兵的南下则能起到防御屏障的作用。紧挨着长城南侧的燕云十六州,以其坚固的城池、巍峨险峻的山脉及横贯交错的大河构成了战略上又一道防线。燕云就是长城防线的有力依托,与长城构成唇亡齿寒、互相支持的关系。有燕云长城才能发挥威力。
而这里对北方游牧民族而言,燕云十六州在战略上地位更加的重大。
占据燕云十六州后,彻底改变了他们在与中原王朝军事斗争的被动局面。北方游牧民族政权,虽然军事力量较强大,但他们没有先进的文化制度,更没有固定的财力收入。由于自身政权制度的限制,在与强大的中原王朝斗争过程中,要么是取得暂时的军事胜利,要么被强大的像汉唐那样的中原王朝彻底击垮。但占据燕云十六州后,这一局面彻底改变。通过燕云十六州这一窗口,他们开始了解中原,逐步接触中原文明,学习中原先进的生产方式。
辽国之所以能强大起来,就是他们占据了燕云之地,吸收了汉民族的文化知识,才能存在多年的。随着燕云十六州划归契丹,与之而来是大量汉人给辽国的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带来了改变? 农业经济取代游牧经济一跃成为契丹的主要经济形式。燕云地区是契丹的农业经济中心,也是主要的赋税来源地。仅燕京析津府一地“兵戎冠天下之雄? 与赋当域中之半。”
此外? 燕云地区众多的汉族人口,为辽国提供了大量的兵源? 是辽的重要兵源地。
不然只是契丹人怎么可能再和女真人作战时聚集起七八十万的兵力来。
燕云之地这么重要,自然要有重兵驻守? 守燕云就要守住北部的长城? 其中这里五关最为重要。
渝关也就是后来的山海关,导致后来清兵入关的地方,位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里也是要抵御随后而来的金人的重要关口。在拿下燕云之后? 花荣令屠龙营副将百胜将韩滔? 带领原屠龙营的一千五百士卒和三千倭国番兵驻守。一营火器大炮物资都给予配置好了,立刻过去接受地方,花荣的命令是,只求守关不失,不用出战。
古北口那里是恨天营副将天目将彭玘带带领一千五百恨天营士卒和三千倭国番兵驻守? 同样各种武器都是配备齐全。
金坡关是内关,由忠勇营的副将危月燕胡春带领三千番兵驻守。
松亭关由疯魔营副将潘迅带一千疯魔营将士和三千番兵驻守。
这里燕京周围的长城关口就剩下也是内关的居庸关了。这里花荣也是有驻守的人选了。
托塔天王晁盖虽然被花荣命为青州知州? 统领一方大州,可是他并不想在那安逸的地方多待? 反而希望到边界驻守。用他的话说,自己什么水平自己知道? 要是守个城什么的还可以? 治理地方真的是不在行? 也耐不住性子。
本来梁山出兵河北之时,晁盖就要跟着来,让山寨再派个人过去担任知州。不过被花荣否决了。
青州那里虽然不是边境州郡,可也是京东东路那里的中心位置,在那里驻兵,四面有危险了,都可以紧急支援,需要一个能拿的住、有担当的人在那。
不过现在燕云这里更是重要,花荣和两位军师讨论过后,也就同意让晁盖过来了,驻守同样至关重要的居庸关这里。同来还有青州兵马都监美髯公朱仝和插翅虎雷横。他们三个认识许久,也搭档了一段时间,目前看来还不错。
三人之中晁盖和朱仝的人品,花荣是信得过的,两人就是那种就算是守不住关了,也不会弃关而跑的那种人,凡事义气为先。做治理官不是很好,做个守将到是不错。有他们在居庸关驻守,花荣是放心的。至于雷横,就算是个填头吧。
燕云这里现在主要就是防备女真人入关的,至于契丹人本来就不怎么样了,是没有兵力攻打强关的。现在辽主又被俘虏了,怕是辽国仅剩的中京那里辽国贵族正忙着争权夺利,推举新帝呢!
说起燕云之地的兵力,还有一支兵马,花荣比较头疼。这支兵力人数还不少,足足又两万四千人,乃是刚组建两年的部队——怨军。
这支部队是由因金人侵占了辽东京地区,而逃回来的汉人组成的,应该战力是跟不错的。本来就是为了抱怨金人侵占了他们原先的土地,用于复仇的。
只是这些汉人组成的军队,对于辽国的怨恨和对金人的怨恨是差不多的,还没和女真人开战,反倒是先和辽国起了几次冲突。只是都闹得不大。之后和女真人战了一场,也没打赢,损失了四千余人,军队数量由原本的两万八千人变作了两万四千人,分为八个部分,由郭药师,董小丑,罗青汉,董中孙,张令徽,刘舜仁,甄五臣,庞小强统领。
这些人原本驻扎在渝关处,由耶律余睹总领。林冲带着辽主耶律延禧的诏书过去时,耶律余睹直接出门往辽国中京逃走了。剩下的怨军八个统领讨论了一下,就决定了投靠梁山的事情。
他们想着都是汉人,怎么也比在契丹人的手下要强吧!可是花荣却是知道这支军队的劣迹的。从一开始属辽国的军队,不帮着对抗金国,反而净坑辽人,反叛的人不断,后来投靠赵宋,确实是领着赵宋的军队直入燕京这里,可是赵宋十万大军竟然没能拿下来。后来金国打来,就又反过头来投靠了金人,引领金人进攻赵宋腹地,直接为了汴梁。本来这支军队就是这么一个先后侍奉三国,反复无常的军队。给谁谁能放心的用啊。而且这支军队的纪律也是堪忧,闹事,侵扰百姓那都是家常便饭。
现在这支军队到了自己手中了,花荣也不能不要,人家主动投靠过来的,不要不是伤人心了么,而且军中都是青壮之士,好好训练一番,不难成为强军,只是思想纪律要彻底的扭转过来才行。
花荣在知道有这么一支军队后,就传令梁山本部的智多星吴用和铁面孔目裴宣赶过来了,吴用改建其思想,裴宣就是改变其纪律,另外林冲所部也是暂时驻扎渝关,和百胜将韩滔一起震慑着他们。
等训练好了在分别派往各处驻扎,将他们一分为八,分开来驻守,减少联系再说。
说起来这个时期的军队真的是挺奇葩的。这一支怨军在三国之间来回摆动算是一个。还有一支也是辽国的,名为瘦军,都是用契丹族和奚族难民组成的。难民么,吃不饱穿不暖的,身材瘦小,也就五七千人,而且辽国现在的给养也跟不上了,组建了军队,可是吃的和以前还是差不多,只能自行解决给养问题,他们能从哪里弄来粮食,自然是抢掠百姓的,可这就不可避免的与百姓发生了冲突。这支军队的建立非但没有增强多少的实力,反而丢失了百姓的根基,增加了治下百姓的负担和灾难。
而且最诡异的是,这支士兵瘦弱不堪,数量不过数千的“瘦军”,竟然在耶律大石的率领下,轻而易举得击溃北宋童贯率领的10万宋军。这怎么说呢,是赵宋太过不堪一击了么,还是领导者太过昏庸了?
不过这瘦军现在可不在燕云这里,而是在辽中京那。花荣也就没有机会见识见识了。
辽国现在丢失了燕云之地,南京和西京一同丢失,东京被金国打下,上京那里也在作战。五京中也只有中京还算是安稳在手。只是按照现在的情况看去,上京被破,一马平川的中京也是难以幸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