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干上这一票
“老爷,这院子还不错。”
尾怨见周围再无其它人,变大体型,巡视屋院一圈,特别看了看膳房,叉着腰开始思索怎么打理这院子、这膳房、这屋子了。
池铮把唐老鸭也放出来了,看着它耀武扬威地嘎嘎叫,给尾怨说了声:“你在此守候,我先出去购置点东西。”
“好的,老爷。”
尾怨答应下来。
池铮拉了拉斗笠,正要出门,白猫忽地跃跳而起,从院角那颗枯死的梅树上一跃而下,正好落在了他的肩膀上。
“涂姑娘,你这是?”
他摸了摸猫头,白猫没避让,“喵”了声。
“你也想出门看看啊?”
池铮也没反对,“那你可别乱跑。”
巷子内住的人家很少,仅有几个小孩在玩闹,看了池铮出门来,好奇地躲到门后去偷偷瞥他,等看他肩膀上蹲着一只漂亮的白猫,露出了羡慕的眼神。
出了巷子并不算完,往外走去,是一条沿着小河的街道,黄昏的黯淡光芒洒在地上,一些被扫过的残留积雪踩出了许多黑色的脚印,这种古城又不同于下亥和安平府城了,他去下亥的时候,这个城池的百姓都躲在家里,给他的印象只有孤寂、冷漠和连绵的细雨。
而安平府则被烧毁一大半,池铮只能看到残垣断壁,以及哭泣的流民。
但在京城完全不一样,只有繁闹与人声喧哗,整个京城怕是常住人口五十万以上,在这里,池铮还真没感觉到之前感受到的王朝末年气象,仿佛京城与世隔绝似的,百姓安平乐道,没有烦恼。
池铮若有所思,陈国的地理条件与中国古朝代地理环境并不一致,即是说,也不能死板地互相套用条件。陈国的京城处于南方,而南方土地肥沃,工商农业发达,经济环境优越,那么陈国的朝廷相当于掌握了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手里并不会缺少粮食和税银。
陈国的麻烦在官僚体系腐败,北方天灾不断,而赈灾无法到位以至于爆发了农民起义。可这些都不是真正要命的问题,真正令陈国腾不出手收拾北方暴乱,是与楚国之间的对峙和战争,把全部的精锐都丢到了与楚国的战场之上,只要不解决这个问题,那么北方的战乱迟早会蔓延到南方来。
根据池铮一路走来的观察,南方土地兼并也是相当严重,大量的良田基本集中到了士绅豪强大地主手里,但这并不是导致安平府民乱的根本原因,因地力肥沃,平原众多,气候温和,粮食生产得天独厚,就算没有了自己的土地,一般佃农还是能有一口饭吃的,安平府爆发民乱在于朝廷试图再增加劳役。
其实有时候,历史是很有巧合性的,朝廷在南方实力雄厚,北方的乱象看似只是小疾,可也说不定正是这种小疾,最后掀翻了大局。
一路走一路停,路过的百姓有的好奇看了一眼池铮肩膀上的白猫,却也没人来问他,非常悠闲。
等天色真正暗淡下来,华灯初上,长街闾巷,无不张灯结彩,甚至朗月之下,还飘起了星星点点的瑞雪。
安康城内,除了靠近皇宫附近的坊和市实行宵禁之外,其余的坊和市并无宵禁,是以池铮看到街边店铺林立,摊商云集,叫卖者众多,买者也多,池铮身上带了一些碎银和铜板,拿出铜板来买了些煎饼,咬上一口,嘴齿留香,令他忍不住几口就啃食完了。
“喵。”
白猫不满地伸了伸爪子。
“涂姑娘,你也想吃?”
池铮心想猫也能吃这个吗?又一想,这可是猫妖啊,不能以常理概之。
遂又买了一个煎饼,撕成小碎给它喂食。
白猫不客气地吃完,又叫,他就又撕,没一会儿,一个饼子就全部被白猫吃完了。
真是一只贪吃的肥猫。
他在这里喂猫,远处却有两人盯着他……准确来说是盯着他肩膀上的白猫。
“大哥,你看那只白猫好漂亮。”
“嗯,看见了,是上等品种。”
坐在路边摊位上,大汉瞧了几眼,捏着下巴:“之前我见过进贡给福王府的猫,那已经是上等了,可也没这只猫看起来机敏和漂亮。”
“嘿嘿,大哥,那只猫岂不是很值钱?”
一旁的男子戴了个狗头帽,很猥琐地扳着手指:“比进贡给王府的猫还漂亮,起码也要二十两白银吧?”
寻常的小猫,也就十几个铜板罢了,并不值钱。
一只猫价格二十两白银,已经远远超出普通百姓的想象力了。
“二十两白银?”
大汉笑了,吸了一口面条:“低了。”
“低了?难道要值三十两白银?”
“三十两?呵呵,给福王府的那只猫,是被人用二百两白银买下来,再进贡给福王府的。”
“二百两?”
这对狗头帽男子来说,绝对是个天文数字,他忍不住吸了口冷气,头皮发麻,“一只猫怎么值这么多钱?”
市面上一个长相娇柔,会针线活会厨艺的处子丫鬟,也就二十两银子,会干粗活,如他这样的人卖了把自己当小厮,能卖十五两就很不错了,一只猫竟然能买十个这样的丫鬟,他对达官贵人的生活算是有个侧面了解了。
说到这里,大汉冷笑:“现在京城的小姐们,都流行养猫,这等品相的猫,最少作价二百两。”
狗头帽男子咽了下口水,握住筷子的手都开始颤抖了,“二百两,二百两啊……”
一只猫就能卖掉这么多钱,哪儿还需要拼死拼活去做一些其它勾当,恐怕一年下来,他把命豁出去,最多也就二十两银子。
可若是把这只猫拿到手,就能当他十年干活……哪怕与大哥平分,也能当五年啊!
谁知大汉摇摇头:“我说的是最低,但我有门路,有人在收品相极佳的猫,说不定能卖个三百两。”
“三百两!”
狗头帽男子毫不犹豫地说:“大哥,我们做吧,做上这一票,我们就发了。”
大汉露出狰狞的面容,“必须要下手啊,干上这一票,三年不用开张了。”
尾怨见周围再无其它人,变大体型,巡视屋院一圈,特别看了看膳房,叉着腰开始思索怎么打理这院子、这膳房、这屋子了。
池铮把唐老鸭也放出来了,看着它耀武扬威地嘎嘎叫,给尾怨说了声:“你在此守候,我先出去购置点东西。”
“好的,老爷。”
尾怨答应下来。
池铮拉了拉斗笠,正要出门,白猫忽地跃跳而起,从院角那颗枯死的梅树上一跃而下,正好落在了他的肩膀上。
“涂姑娘,你这是?”
他摸了摸猫头,白猫没避让,“喵”了声。
“你也想出门看看啊?”
池铮也没反对,“那你可别乱跑。”
巷子内住的人家很少,仅有几个小孩在玩闹,看了池铮出门来,好奇地躲到门后去偷偷瞥他,等看他肩膀上蹲着一只漂亮的白猫,露出了羡慕的眼神。
出了巷子并不算完,往外走去,是一条沿着小河的街道,黄昏的黯淡光芒洒在地上,一些被扫过的残留积雪踩出了许多黑色的脚印,这种古城又不同于下亥和安平府城了,他去下亥的时候,这个城池的百姓都躲在家里,给他的印象只有孤寂、冷漠和连绵的细雨。
而安平府则被烧毁一大半,池铮只能看到残垣断壁,以及哭泣的流民。
但在京城完全不一样,只有繁闹与人声喧哗,整个京城怕是常住人口五十万以上,在这里,池铮还真没感觉到之前感受到的王朝末年气象,仿佛京城与世隔绝似的,百姓安平乐道,没有烦恼。
池铮若有所思,陈国的地理条件与中国古朝代地理环境并不一致,即是说,也不能死板地互相套用条件。陈国的京城处于南方,而南方土地肥沃,工商农业发达,经济环境优越,那么陈国的朝廷相当于掌握了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手里并不会缺少粮食和税银。
陈国的麻烦在官僚体系腐败,北方天灾不断,而赈灾无法到位以至于爆发了农民起义。可这些都不是真正要命的问题,真正令陈国腾不出手收拾北方暴乱,是与楚国之间的对峙和战争,把全部的精锐都丢到了与楚国的战场之上,只要不解决这个问题,那么北方的战乱迟早会蔓延到南方来。
根据池铮一路走来的观察,南方土地兼并也是相当严重,大量的良田基本集中到了士绅豪强大地主手里,但这并不是导致安平府民乱的根本原因,因地力肥沃,平原众多,气候温和,粮食生产得天独厚,就算没有了自己的土地,一般佃农还是能有一口饭吃的,安平府爆发民乱在于朝廷试图再增加劳役。
其实有时候,历史是很有巧合性的,朝廷在南方实力雄厚,北方的乱象看似只是小疾,可也说不定正是这种小疾,最后掀翻了大局。
一路走一路停,路过的百姓有的好奇看了一眼池铮肩膀上的白猫,却也没人来问他,非常悠闲。
等天色真正暗淡下来,华灯初上,长街闾巷,无不张灯结彩,甚至朗月之下,还飘起了星星点点的瑞雪。
安康城内,除了靠近皇宫附近的坊和市实行宵禁之外,其余的坊和市并无宵禁,是以池铮看到街边店铺林立,摊商云集,叫卖者众多,买者也多,池铮身上带了一些碎银和铜板,拿出铜板来买了些煎饼,咬上一口,嘴齿留香,令他忍不住几口就啃食完了。
“喵。”
白猫不满地伸了伸爪子。
“涂姑娘,你也想吃?”
池铮心想猫也能吃这个吗?又一想,这可是猫妖啊,不能以常理概之。
遂又买了一个煎饼,撕成小碎给它喂食。
白猫不客气地吃完,又叫,他就又撕,没一会儿,一个饼子就全部被白猫吃完了。
真是一只贪吃的肥猫。
他在这里喂猫,远处却有两人盯着他……准确来说是盯着他肩膀上的白猫。
“大哥,你看那只白猫好漂亮。”
“嗯,看见了,是上等品种。”
坐在路边摊位上,大汉瞧了几眼,捏着下巴:“之前我见过进贡给福王府的猫,那已经是上等了,可也没这只猫看起来机敏和漂亮。”
“嘿嘿,大哥,那只猫岂不是很值钱?”
一旁的男子戴了个狗头帽,很猥琐地扳着手指:“比进贡给王府的猫还漂亮,起码也要二十两白银吧?”
寻常的小猫,也就十几个铜板罢了,并不值钱。
一只猫价格二十两白银,已经远远超出普通百姓的想象力了。
“二十两白银?”
大汉笑了,吸了一口面条:“低了。”
“低了?难道要值三十两白银?”
“三十两?呵呵,给福王府的那只猫,是被人用二百两白银买下来,再进贡给福王府的。”
“二百两?”
这对狗头帽男子来说,绝对是个天文数字,他忍不住吸了口冷气,头皮发麻,“一只猫怎么值这么多钱?”
市面上一个长相娇柔,会针线活会厨艺的处子丫鬟,也就二十两银子,会干粗活,如他这样的人卖了把自己当小厮,能卖十五两就很不错了,一只猫竟然能买十个这样的丫鬟,他对达官贵人的生活算是有个侧面了解了。
说到这里,大汉冷笑:“现在京城的小姐们,都流行养猫,这等品相的猫,最少作价二百两。”
狗头帽男子咽了下口水,握住筷子的手都开始颤抖了,“二百两,二百两啊……”
一只猫就能卖掉这么多钱,哪儿还需要拼死拼活去做一些其它勾当,恐怕一年下来,他把命豁出去,最多也就二十两银子。
可若是把这只猫拿到手,就能当他十年干活……哪怕与大哥平分,也能当五年啊!
谁知大汉摇摇头:“我说的是最低,但我有门路,有人在收品相极佳的猫,说不定能卖个三百两。”
“三百两!”
狗头帽男子毫不犹豫地说:“大哥,我们做吧,做上这一票,我们就发了。”
大汉露出狰狞的面容,“必须要下手啊,干上这一票,三年不用开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