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3 唐人一揆众
本来已经下定决心要踏上吴司寅这条贼船的小泉一郎和小泉二郎,听后不约而同的陷入诡异的沉默中。
不知过了多久,小泉一郎无奈叹气道:“即便吴司寅是一个狠辣无情的暴君,如今三郎你已经深入虎穴,我们小泉家即便投入明治政府那一面,也来不及了。
三郎公开处决吉伯知事那一幕早就传遍秋田县,明治政府肯定会得知消息,我们小泉家除了投靠吴司寅那个暴君,就只有舍弃家财改名换姓隐居生活了。”
小泉三郎听完后立刻觉得心里不对劲,怎么好像自己连累了家人一样!
他可是给自己的家族找了一颗玄幻高人的大粗腿,自己的大哥二哥怎么就不知道感恩呢?
狠辣无情又如何?
在小泉三郎眼里,吴司寅的狠毒对于一个君主来说并不算缺点,统治者是依靠什么慑服万民的?
仁政么?
放屁!
真当军队和警察是吃干饭的?
暴力才是统治者维持自身权利的关键,军队才是君主可以对他人发号施令的本钱啊!
如果是一个唯唯诺诺的老好人当君主,小泉三郎才不敢投入其麾下呢!
看看清国那面掌握大权的慈禧太后,对待汉人有多么狠毒就知道。
现在已经公开搜刮汉民的民脂民膏去供养打赢清国的洋大人了!
就连汉人的信仰——儒学传统,都被慈禧太后放弃,同意了西洋人自由传教的条约。
虽然条约上写的是自由传教,但以洋人的霸道作风,到了地方的洋人传教士就是清国地方官的老爷,还不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压得小民喘不过气来?
游历清国的时候,小泉三郎见多了洋人传教士,上通官府衙门,下网地痞流氓,对那些普通清国百姓威逼没有利诱的进行暴力传教。
一座县城里,只需要一名洋人传教士,就能让那些清国汉民苦不堪言!
基本上不入教的不是被地痞流氓花式骚扰,当众殴打,就是被官府各种苛捐杂税刮得破产成乞丐。
洋人的传教士就差在清国土地上对所有异教徒收取人头税了。
别说是清国老百姓,就连那些清国读书人乃至乡绅大户都看不下去了,只可惜在清国老佛爷的严令下,谁也不敢触碰洋人传教士丝毫……
然而,清国已经如此天怒人怨,但国家内部却稳如泰山,在那位老佛爷的掌控下,各地甭管是太平军还是白莲教之类的造反义军,全都被清军一一剿灭,不堪一击。
对外战争打的一塌糊涂的清军,在对内镇压中却表现出了及格线以上的战斗力,让当时游历清国的小泉三郎啧啧称奇。
说白了,清国能在这种情况下维系下去,还不是因为上头的旗人和旗人的老大慈禧太后够狠么?
因此,小泉三郎从未觉得吴司寅的狠辣属于缺陷,只要不是无缘无故杀人小泉三郎都可以接受。
更何况,吴司寅派兵覆灭景秀家的做法对维护吴司寅的名声起到了积极作用,迄今为止秋田县民间都没有传开吴司寅荒淫无度,夜夜笙歌的丑闻。
“大哥二哥,你们既然要投入吴司寅麾下,可就不能做出三心二意之举,背叛吴司寅这种暴君的代价不是小泉家能承受的!”
眉头紧皱的小泉三郎没有去解释,但仍然对自家兄长着重提醒了一句。
要是小泉家上了吴司寅的黑名单,他这个‘狗腿子’绝对讨不了好处。
毕竟吴司寅和上官婉儿都不是霓虹人,和他们这种霓虹本地人有一层天然的隔阂,光是文化和语言的隔离就是个大问题。
当然,这也是小泉三郎能得到重用的原因。
在秋田县能熟练翻译清国官话的霓虹人可是稀有物种,吴司寅虽然不需要贴身翻译了,但上官婉儿的霓虹语现在还说不利索,上下通报自然少不了翻译。
这也是小泉三郎得到上官婉儿重用的原因。
甚至小泉三郎还成了上官婉儿的霓虹语老师,上官婉儿虽然对小泉三郎有生杀予夺之权,但对于这位霓虹语老师还是蛮尊敬的。
毕竟上官婉儿不是吴司寅那种仇日愤青,对这个世界与日本同根同源的霓虹人没有天然的敌视。
小泉三郎和自家二位哥哥私会后第二天,在小泉三郎的引荐下,小泉家的两位兄长,也是当家做主之人见到了上官婉儿,并代表秋田县大部分乡下武士家族表达出投靠唐国的诚意。
上官婉儿收纳的只是秋田县县城里的权贵之家,但广袤的乡镇并没有深入,仅仅只是发了一通政令,维系原本的统治结构罢了。
此时,秋田县乡镇的武士家族主动投诚,那意义就完全不一样了,上官婉儿可以名正言顺的对他们发放官照,并且各个武士家族还要派遣代表来到秋田县‘入职’。
虽然这都是走流程的面皮工作,但在政治上却十分有意义,代表着大唐帝国对秋田县的统治已经深入到乡下地带。
同时,在明治政府那面,这些入职了的武士家庭,也算是进了黑名单。
一旦明治天皇的新军打过来,他们失去的可就不单单是田产和武士特权,被一撸到底贬为平民都算法外开恩。
毕竟现在明治政府已经在法律层面上,将大唐帝国定义为唐人一揆众。
一揆众在霓虹语中就是民乱、民变的意思,说白了就是对农民起义军的贬称。
明治政府根本没有把大唐帝国摆在国家的位置上,只是将其当成一个寻常民乱。
当然,这是政治层面上的解毒,不代表明治政府不重视吴司寅掀起的叛乱。
任何掌权者都不是傻子,即便掌权者自己的智商不够用,但掌权者身边的大臣绝对不缺聪明人。
毕竟大臣和统治者不同,统治者可以靠拼爹上位,但大臣们却需要竞争,哪怕同样是贵族出身的大臣,但贵族还分个三六九等呢,能成为天皇近臣级别,必然是贵族大臣里面的佼佼者。
不知过了多久,小泉一郎无奈叹气道:“即便吴司寅是一个狠辣无情的暴君,如今三郎你已经深入虎穴,我们小泉家即便投入明治政府那一面,也来不及了。
三郎公开处决吉伯知事那一幕早就传遍秋田县,明治政府肯定会得知消息,我们小泉家除了投靠吴司寅那个暴君,就只有舍弃家财改名换姓隐居生活了。”
小泉三郎听完后立刻觉得心里不对劲,怎么好像自己连累了家人一样!
他可是给自己的家族找了一颗玄幻高人的大粗腿,自己的大哥二哥怎么就不知道感恩呢?
狠辣无情又如何?
在小泉三郎眼里,吴司寅的狠毒对于一个君主来说并不算缺点,统治者是依靠什么慑服万民的?
仁政么?
放屁!
真当军队和警察是吃干饭的?
暴力才是统治者维持自身权利的关键,军队才是君主可以对他人发号施令的本钱啊!
如果是一个唯唯诺诺的老好人当君主,小泉三郎才不敢投入其麾下呢!
看看清国那面掌握大权的慈禧太后,对待汉人有多么狠毒就知道。
现在已经公开搜刮汉民的民脂民膏去供养打赢清国的洋大人了!
就连汉人的信仰——儒学传统,都被慈禧太后放弃,同意了西洋人自由传教的条约。
虽然条约上写的是自由传教,但以洋人的霸道作风,到了地方的洋人传教士就是清国地方官的老爷,还不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压得小民喘不过气来?
游历清国的时候,小泉三郎见多了洋人传教士,上通官府衙门,下网地痞流氓,对那些普通清国百姓威逼没有利诱的进行暴力传教。
一座县城里,只需要一名洋人传教士,就能让那些清国汉民苦不堪言!
基本上不入教的不是被地痞流氓花式骚扰,当众殴打,就是被官府各种苛捐杂税刮得破产成乞丐。
洋人的传教士就差在清国土地上对所有异教徒收取人头税了。
别说是清国老百姓,就连那些清国读书人乃至乡绅大户都看不下去了,只可惜在清国老佛爷的严令下,谁也不敢触碰洋人传教士丝毫……
然而,清国已经如此天怒人怨,但国家内部却稳如泰山,在那位老佛爷的掌控下,各地甭管是太平军还是白莲教之类的造反义军,全都被清军一一剿灭,不堪一击。
对外战争打的一塌糊涂的清军,在对内镇压中却表现出了及格线以上的战斗力,让当时游历清国的小泉三郎啧啧称奇。
说白了,清国能在这种情况下维系下去,还不是因为上头的旗人和旗人的老大慈禧太后够狠么?
因此,小泉三郎从未觉得吴司寅的狠辣属于缺陷,只要不是无缘无故杀人小泉三郎都可以接受。
更何况,吴司寅派兵覆灭景秀家的做法对维护吴司寅的名声起到了积极作用,迄今为止秋田县民间都没有传开吴司寅荒淫无度,夜夜笙歌的丑闻。
“大哥二哥,你们既然要投入吴司寅麾下,可就不能做出三心二意之举,背叛吴司寅这种暴君的代价不是小泉家能承受的!”
眉头紧皱的小泉三郎没有去解释,但仍然对自家兄长着重提醒了一句。
要是小泉家上了吴司寅的黑名单,他这个‘狗腿子’绝对讨不了好处。
毕竟吴司寅和上官婉儿都不是霓虹人,和他们这种霓虹本地人有一层天然的隔阂,光是文化和语言的隔离就是个大问题。
当然,这也是小泉三郎能得到重用的原因。
在秋田县能熟练翻译清国官话的霓虹人可是稀有物种,吴司寅虽然不需要贴身翻译了,但上官婉儿的霓虹语现在还说不利索,上下通报自然少不了翻译。
这也是小泉三郎得到上官婉儿重用的原因。
甚至小泉三郎还成了上官婉儿的霓虹语老师,上官婉儿虽然对小泉三郎有生杀予夺之权,但对于这位霓虹语老师还是蛮尊敬的。
毕竟上官婉儿不是吴司寅那种仇日愤青,对这个世界与日本同根同源的霓虹人没有天然的敌视。
小泉三郎和自家二位哥哥私会后第二天,在小泉三郎的引荐下,小泉家的两位兄长,也是当家做主之人见到了上官婉儿,并代表秋田县大部分乡下武士家族表达出投靠唐国的诚意。
上官婉儿收纳的只是秋田县县城里的权贵之家,但广袤的乡镇并没有深入,仅仅只是发了一通政令,维系原本的统治结构罢了。
此时,秋田县乡镇的武士家族主动投诚,那意义就完全不一样了,上官婉儿可以名正言顺的对他们发放官照,并且各个武士家族还要派遣代表来到秋田县‘入职’。
虽然这都是走流程的面皮工作,但在政治上却十分有意义,代表着大唐帝国对秋田县的统治已经深入到乡下地带。
同时,在明治政府那面,这些入职了的武士家庭,也算是进了黑名单。
一旦明治天皇的新军打过来,他们失去的可就不单单是田产和武士特权,被一撸到底贬为平民都算法外开恩。
毕竟现在明治政府已经在法律层面上,将大唐帝国定义为唐人一揆众。
一揆众在霓虹语中就是民乱、民变的意思,说白了就是对农民起义军的贬称。
明治政府根本没有把大唐帝国摆在国家的位置上,只是将其当成一个寻常民乱。
当然,这是政治层面上的解毒,不代表明治政府不重视吴司寅掀起的叛乱。
任何掌权者都不是傻子,即便掌权者自己的智商不够用,但掌权者身边的大臣绝对不缺聪明人。
毕竟大臣和统治者不同,统治者可以靠拼爹上位,但大臣们却需要竞争,哪怕同样是贵族出身的大臣,但贵族还分个三六九等呢,能成为天皇近臣级别,必然是贵族大臣里面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