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3、924节 唐军北伐,元廷西迁!
元军利用机动优势、战术优势、组织优势,以及领先的大兵团作战经验,不到半个月就歼灭了十几万十字军。
短短十天功夫,十字军就从之前的战意如虹,变成士气低落。从教皇到骑士,人人都充满了沮丧。
一个接一个的噩耗和失败,让这些以高贵的罗马后裔自诩的男人,因为即将到老的灭顶之灾而愁云惨淡,恐慌的气息如同幽灵般,给联军大营蒙上了挥之不去的阴影。
十天前,他们信心满怀的要打败蒙古人,充满狂热的要发起规模最大,距离最远的十字军东征,打到遥远的契丹去。
可是现在,就连那些最勇敢的骑士,也产生了动摇。
好在,前敌委员会终于迅速做出了一个正确的决定。他们收缩兵力,将原来的链式城堡防线,变成一个巨大的方阵,并连夜修建阑珊,打起了全力防守营地的主意。
十字军还有八万多人,几乎都是精锐的骑士甲兵,除此之外,还有几万服劳役的奴隶。而且营中粮草物资也比较充足,仍然是一支强大的力量。
可是,十字军面对更加强大,士气如虎的元军,只能被迫蜷缩起来,转入全力防守。
“孩子们,要相信上帝,相信主不会抛弃我们。暗黑终究会过去,乌云遮不住太阳。撒旦,最后只能回到地狱。”教皇安慰着各国王国贵族们。
可是这尊贵老人黑黑的眼袋、青白色的皮肤、一夜之间猛然增添的白发,显示这个西方人的父亲其实多么焦虑。
有美男子国王之称的腓力四世,此时也没了之前意气风发的样子。这个男人如今只想做一件事,那就是率军西归。
但他很清楚,根本走不掉。因为蒙古人已经封住了他们的归路。除了决一死战,别无选择了。
决战,还有翻盘的机会。
为了鼓舞士气,教皇尼古拉四世在营地举行了盛大的宗教仪式,令随军的牧师祈祷,唱赞美诗。
凡是英勇作战而阵亡的,会魂归天堂。而懦弱的人,只能下地狱。
前敌委员会打算尽量拖延决战的时间,等待西部的援军到来。
可是,仅仅两天后,元军就发起了决战。
元军不但使用了惯用的“狼毒烟”火罐,还首次对十字军使用了汉军营的火器。
汉军大将刘泰指挥汉军,在蒙古骑兵的掩护下,猛烈轰击十字军大营。元军的火器虽然远不如唐军,可是对十字军来说,足以成为压垮他们士气的最后一根稻草。
“轰轰——”
元军火器一发射,整个十字军大营,都炸了窝。
简陋的营寨,根本无法抵御元军猛烈火炮的轰击。受到惊吓的战马四处逃散,骑士们恐慌的如同被上帝抛弃的孩子,心理上受到沉重打击。
十字军的营寨防护被火炮摧毁,本就互不统属的团队,惊慌之下变得更加混乱。此时的十字军,几乎丧失了统一的指挥中枢。
十字军骑士团只能各自为战,有的团骑马冲锋,有的团发起战马反击,还有的团打算趁乱突围逃离战场。
原本就貌合神离的王公贵族们,此时根本没有办法将军队拧成一股绳。
“轰轰—砰砰!”元军用从唐军那里学到的火器战术,无情的轰击飞蛾扑火般反击的十字军重骑兵。一个团一个团的十字军骑士,在元军的炮火中人仰马翻,损失惨重。
对火器战术缺乏了解的十字军精锐骑士团,一上来就吃了一个大亏。他们的勇武根本无从施展,就遭到元军火器凶狠的打击,战马根本不受控制,有的被自己人踩死,有的被火器打死。
最精锐的圣殿骑士团,时隔数十年后,再次惨败。
元军终于乘机发起了总攻。
唐洪武五年,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正月十六,元军与十字军在蒂萨河西展开最后的决战。
决战前后打持续了三天。正月十八,八万多十字军精锐全军覆没。
德皇鲁道夫一世等王公战死,法王腓力四世被俘,教皇尼古拉四世被俘。
元军也伤亡数万,可战兵力不到十万人。为了报复,元军将十字军战俘全部用战马践踏的酷刑处死,并扬言将教皇带回教皇国,当着教士和信徒们的面,公开处死。
正月二十四,元军继续西进,攻下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安西王下达了三日不封刀的军令。
匈牙利王国积蓄多年的财富,全部落入元军手中。
匈牙利王室和各地贵族,以及教堂,遭遇了元军残酷的报复。不知道多少古老的家族,毁于一旦。
无论贵族还是平民,死于马蹄锋镝者,不知凡几。
正月三十,阿难答兵分两路,一路令阿迭不花率领四万多人进攻波西米亚王国。另外一路五万人自己亲自率领,进攻奥地利王国。
与此同时,阿难答让人用拉丁话放出消息,凡是抵抗蒙古大军的,凡是拒不投降的,都要受到最严厉的惩罚。倘若主动臣服为大军效力,那么就会得到大元的宽恕。
所谓最严厉的惩罚,当然是蒙古军队惯用的屠城了。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版飞向后世的德国、法国、意大利,越来越多的人得知十字军大军全军覆没,以及蒙古军队残酷杀戮的消息,恐怖的气氛慢慢笼罩在后世欧洲的上空。
但是,莱茵河之西的各国和教会,仍然开始了再一次动员。各国剩下的骑士,纷纷自发的汇集起来。
就连蒙古人自己也知道,战争还远没有结束。西方各国的抵抗力量,仍然强大。
…………
三月的洛阳,阳春丽日,草木芳华。大唐君臣刚刚参加完大唐一年一度的祭祀大典,就收到一个震惊的消息。
元军在西方大胜,西方联军在马扎儿国全军覆没。这意味着,元廷攻灭西方诸国,占据整个极西之地,变得更有可能。
等到元廷控制极西之地,实力只会更强,对大唐来说,这根本不是好事。
然而,大臣们在皇帝脸上,完全没有看到一丝忧虑之色。就是皇后,也显得很轻松,似乎都不在意元廷西方大胜。
李洛接到情报,其实也说不清心里是什么滋味。
他完全没有担忧的心情。
“几百年后,对华夏威胁最大的有三家。一家是满清,一家是倭国,一家是西方强盗。现在,满清的祖宗们,被元廷编入蒙古国族,替元廷打仗,随元廷西迁。倭国成了大唐本土。元廷再征服西方,等于说又废了西方。”
李洛笑呵呵的对崔秀宁说道,语气中满是幸灾乐祸。
崔秀宁皱眉道:“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矛盾是不断变化的。满清和西方白人的威胁没了,可蒙元呢?统治整个西方的元廷,难道不能变成华夏未来最危险的敌人?”
李洛摇头,“野蛮征服野蛮,只会变得更野蛮。不是我看不起元廷。就凭他们那套草原蛮族的做派,是绝无可能成长为一个先进的大国的。”
“他们的文化底蕴太差了,破坏能力却是一流。就算蒙元统一了整个欧洲,也没有能力对大唐产生足够的威胁。因为他们是外来政权,又是少数人政权,光是压制白人的反抗,就足够消耗他们的精力。”
“我不这么看。”崔秀宁不以为然,“欧洲本是分裂的。可是经过蒙元的殖民统治后,将来有没有可能统一?元廷的统治稳固后,难道不能通过东侵,转移白人们的矛盾?他们不一定要内卷。”
“蒙元有无可能被欧洲同化,变成一个欧洲式的超级大国?”
李洛笑道:“你担心的也不是没有道理。但可能性微乎其微。后世沙俄被蒙古人统治那么久,结果怎么样呢?欧洲并不算太落后,又已经有国家民族意识了,各自的文字语言非常成熟,元廷被推翻后,也难以统一起来。”
“忽必烈这人,是分化瓦解敌人的高手。我估计,他一定会把欧洲各大国拆分为若干小国,分封一大堆新的贵族,这是巩固统治的必要手段。欧洲只会被拆分的更细,有利于元廷统治。”
崔秀宁道:“难道不会出现英国统治印度后的可能?英国殖民印度,不是客观上帮印度统一了?我可不想后世出现一个统一的欧洲。”
李洛道:“英国犯了一个错误,把印度大陆当成整个殖民地单位来治理。还有就是,印度是被英国间接统治的海外殖民地。而欧洲,是要被元廷直接统治的。”
“不对。”崔秀宁没有李洛那么乐观,“你别忘了,元朝之前,金、宋、西夏、大理、吐蕃是相对分裂的吧?是元朝统一的,明朝建立后,这些地方也统一了,元朝的作用不能小看。欧洲人到时推翻元廷的统治,很有可能统一,这个风险,我们必须要有方案。”
李洛听到崔秀宁这么说,也觉得自己太乐观了些。
他站起来,皱眉来回踱步,思索阻止将来欧洲统一的可能。
但是想了半天,都想不出好法子。
最后,总算想出一个不算办法的办法。
“特察局,要长期对后世欧洲展开工作,长期渗透。我们在这个世界谢幕前,要留下遗训,让后世之君明白,阻止欧洲有可能的统一,是大唐数百年不动摇的国策。必要时,要进行军事外交干预。”
崔秀宁道:“也只能如此了。后人自有后人福,要是他们不争气,也是活该。我们打好了不少基础,大唐具有最先进的火器和军舰,最先进的制造和纺织技术,最发达的医疗技术,最先进的数学和自然哲学,还开始了最早的普及教育,还改良了思想。”
“我们到时会留下一个世界上各方面最先进的大国,再安排一些后手。要是后世还是落后,那就是命了。”
李洛苦笑,“不说这个,越说越沉重。反正,欧洲多半逃不过这一劫了,沦陷是迟早的事。还是说说元廷西迁吧。”
崔秀宁道:“快四月了,忽必烈应该动身了。下一次情报传来,肯定是元廷离开大都的消息。”
李洛点头,“那我们是时候开始出兵了。元廷一动,我们就动。追击肯定是追不上的,但起码要做出收复河朔的样子,大张旗鼓的北伐。让天下人知道,元军被我们赶走的,不是心甘情愿走的。”
崔秀宁通同意,“快四月了,路很好走,现在北伐正好。”
随即,一道圣旨就飞到军师府。
皇帝下令,以驻扎高丽的杨序为东路军元帅,率军五万渡过鸭绿江,收复辽东。
以驻扎关中的朱颔为西路军元帅,率军五万东渡黄河,收复河东(山西)。
以军师府军师江钧为中路军主帅,率军十万从河南渡过黄河,收复河北和齐鲁之北。
李洛亲率十万大军渡河,居中策应。
动用的兵马,达到三十万。
再令关中的文天祥,以及洛阳的杨青雀,随时准备北上支援。可谓万无一失。
之所以动用这么多人马,是因为元廷留在中原的兵马,仍然有几十万。
与此同时,大唐北伐的消息,再次传遍天下。唐廷的宣传机器,第一时间开动起来。
动静闹得很大。目的只有一个:北方不是鞑子主动离开的,是大唐北伐打下来的。起码,也是大唐撵走的。
…………
大都城的钟鼓声响起,所有人都目光复杂。很多官员都知道,这可能是在大都召开的最后一次朝议了。
大汗已经下旨,三月二十五,朝廷西迁!
今日,已经是二十三!
留在大都城的,只剩下朝廷百官了。其他三百多万国族、色目人、汉人、奴隶,早就已经分批西迁。
不过,等到百官赶到皇宫,却看到大汗和皇后都是一脸喜色。
本来,越是临近西迁的日子,大汗的脸色就越难看。毕竟,大元是被李洛逼着西迁的。大汗怎么可能舍得?怎么能咽下这口气?
可是今日,大汗竟然很高兴。
有好事!
难道是,西方大捷?
“奴才拜见大汗,万岁万岁万万岁!”文武百官也心情轻松的站起来。只要大汗脸色好看,他们的压力就减轻不少。
“平了身子吧。”忽必烈微笑着说道,眉眼显得很是和蔼可亲。
“谢大汗!”众臣一起站起来。
忽必烈笑道:“刚才收到西边战报,安西王大捷,拂郎国大军全军覆没。好几个君主战死被俘。我大元铁骑,很快就能打下整个拂郎国了。到时,人人都有庄园奴隶,就算底层将士,也不怕没有富贵。”
“恭喜大汗,恭喜大元!”百官再次下跪,人人喜气洋洋。
他们是真的高兴。西方大捷,意味着大元打下拂郎的日子不久了。最多一年两年,大元就能占领整个拂郎。
那么多的土地,那么多的人口,想想都高兴啊。那可是好大一块肥肉。
忽必烈兴致很高,要求大臣无论官位高低,都可以畅所欲言,说说对统治拂郎的看法。
众人七嘴八舌,说的都有道理。但忽必烈都不算太满意。
正在这时,忽然一个四品汉官出列跪下道:“奴才户部侍郎黄四郎,启奏大汗。”
黄四郎?户部侍郎?
忽必烈不认识这个陌生面孔的汉官。元朝六部地位不太高,侍郎在元廷只是四品,属于中级官员,上朝时站的很靠后,在几百个朝臣当中,皇帝不熟悉很正常。
“嗯,黄四郎,你说来看看。”忽必烈见这汉臣恭敬得体,也就给了他说话的机会。
“谢大汗!”黄四郎很是激动,他终于有机会在大汗面前露脸了。
这可是飞黄腾达的好机会啊!
“大汗,奴才以为,我大元打下拂郎指日可待,可如何让黄头色目们顺服,则事关大元长治久安。”
黄四郎一边说一边小心谨慎的打量皇帝的脸色,见到皇帝没有怒色,就更加放得开的。
“首先,奴才以为,朝廷不宜以拂郎国统一称呼。因为,奴才听安童相国说起过,那拂郎国其实不是一国,而是分为多国。要是朝廷以拂郎国称呼,这日子久了,黄头色目人还真以为他们同为拂郎国人。如此一来,反而是有助于他们抱团造反。”
不得不说,汉人中的读书人,尤其是那种读活书的读书人,心思很毒辣。
忽必烈闻言,不由眼睛一亮。嗯,这个汉臣倒是很有几分见地,不错。算是说到自己的心里去了。
“黄四郎,你说的不错,继续说。”忽必烈露出赞许的微笑。
黄四郎听到忽必烈的夸赞和鼓励,兴奋的浑身都起了鸡皮疙瘩,神色变得更加自信起来。
“所以,奴才以为,应该以其族名相称。奴才敢问伯颜相公,那拂郎国,有多少部族?”黄四郎恭敬的请教伯颜。
伯颜也不太清楚,只知道个大概,“总归几十上百个部族,必然有的。”
伯颜没有说错,比如法兰西国,就有不同的族属组成。虽然都是白人,但来源都不相同。
“那么,朝廷可以用其族来命名。若是大族,就故意分成不同名称的小族,加以区别。或者,以其所居之地命名。如此一来,那拂郎国百姓,就各有所归,各有所别。”
黄四郎的意思其实就是,官方上不再使用拂郎国,拂郎人的名称,而是按照不同的族属来命名。分为很多种。
不然的话,时间长了,会让黄头色目们认为他们都是拂郎人,就容易抱起团来造反。
千万被小看名义的作用。很多人坏事,就是坏在名义上。比如,总有人说,这只是形式,不重要云云。这样的人,认识太肤浅。
形式不重要,后世满清为何要剃发易服?
“好,黄四郎这话说的有道理,名称之事,就这么办吧。”忽必烈点头,“你继续说。”
“喳!”黄四郎磕了个头,“第二件事,奴才请在西方诸国,推行剃发易服。我大元发式衣冠,美则美矣,可西迁之后,毕竟是少数人所用。”
“如此一来,使用大元衣冠发式者,仅有数百万。可黄头色目,何止十倍于我?那就使得,彼等视我大元为异客,实在不利于大元一统…可若剃发易服,则迎刃而解矣。”
安童听到这里,立刻出来为自己的门人打气:“大汗,奴才以为,黄四郎说的很有道理。大元应该打到哪里,哪里就剃发易服,从我大元之俗。要是不干,那就是反抗大元,只有全部杀掉。只有剃发易服的人,才是好奴才,才能活命。”
其他大臣也纷纷出列,附议黄四郎和安童的提议。
因为谁都知道,这的确是个很好的法子。只要不傻,就不会反对。
黄头色目们当然会反抗剃发易服,可那又如何?反抗就杀,杀的只剩下软骨头,岂不是正好?
“嗯,准奏。那就告诉西征大军,按照黄四郎和安童的法子办。”忽必烈毫不犹豫的点头同意。
“另,传旨,后日准时启程,离开大都。”忽必烈又叹息着说道,神色有些悲凉。
终于要离开大都了啊。
虽说,为了治理西方大元必须西迁,但终归也是因为被李洛所逼而致。
“大汗,那这大都和大明宫…”桑哥语气犹豫的说道。
忽必烈摇头叹息,“算了,不要烧了,那没有意义。留着吧,大元或许还能回到大都。烧了可惜了。”
他最终还是没有做出烧毁皇宫的决定。
两天之后,元廷正式离开大都,西迁。
与此同时,唐军也大张旗鼓的打出北伐的口号!
唐洪武五年三月二十五,元至元二十七年,华夏三九八七年,唐军北伐,元西迁!
ps:蟹蟹大家支持,最后几天了,求月票支持,急啊。晚安!一定要帮我顶起来啊亲爱的书友大大们!
短短十天功夫,十字军就从之前的战意如虹,变成士气低落。从教皇到骑士,人人都充满了沮丧。
一个接一个的噩耗和失败,让这些以高贵的罗马后裔自诩的男人,因为即将到老的灭顶之灾而愁云惨淡,恐慌的气息如同幽灵般,给联军大营蒙上了挥之不去的阴影。
十天前,他们信心满怀的要打败蒙古人,充满狂热的要发起规模最大,距离最远的十字军东征,打到遥远的契丹去。
可是现在,就连那些最勇敢的骑士,也产生了动摇。
好在,前敌委员会终于迅速做出了一个正确的决定。他们收缩兵力,将原来的链式城堡防线,变成一个巨大的方阵,并连夜修建阑珊,打起了全力防守营地的主意。
十字军还有八万多人,几乎都是精锐的骑士甲兵,除此之外,还有几万服劳役的奴隶。而且营中粮草物资也比较充足,仍然是一支强大的力量。
可是,十字军面对更加强大,士气如虎的元军,只能被迫蜷缩起来,转入全力防守。
“孩子们,要相信上帝,相信主不会抛弃我们。暗黑终究会过去,乌云遮不住太阳。撒旦,最后只能回到地狱。”教皇安慰着各国王国贵族们。
可是这尊贵老人黑黑的眼袋、青白色的皮肤、一夜之间猛然增添的白发,显示这个西方人的父亲其实多么焦虑。
有美男子国王之称的腓力四世,此时也没了之前意气风发的样子。这个男人如今只想做一件事,那就是率军西归。
但他很清楚,根本走不掉。因为蒙古人已经封住了他们的归路。除了决一死战,别无选择了。
决战,还有翻盘的机会。
为了鼓舞士气,教皇尼古拉四世在营地举行了盛大的宗教仪式,令随军的牧师祈祷,唱赞美诗。
凡是英勇作战而阵亡的,会魂归天堂。而懦弱的人,只能下地狱。
前敌委员会打算尽量拖延决战的时间,等待西部的援军到来。
可是,仅仅两天后,元军就发起了决战。
元军不但使用了惯用的“狼毒烟”火罐,还首次对十字军使用了汉军营的火器。
汉军大将刘泰指挥汉军,在蒙古骑兵的掩护下,猛烈轰击十字军大营。元军的火器虽然远不如唐军,可是对十字军来说,足以成为压垮他们士气的最后一根稻草。
“轰轰——”
元军火器一发射,整个十字军大营,都炸了窝。
简陋的营寨,根本无法抵御元军猛烈火炮的轰击。受到惊吓的战马四处逃散,骑士们恐慌的如同被上帝抛弃的孩子,心理上受到沉重打击。
十字军的营寨防护被火炮摧毁,本就互不统属的团队,惊慌之下变得更加混乱。此时的十字军,几乎丧失了统一的指挥中枢。
十字军骑士团只能各自为战,有的团骑马冲锋,有的团发起战马反击,还有的团打算趁乱突围逃离战场。
原本就貌合神离的王公贵族们,此时根本没有办法将军队拧成一股绳。
“轰轰—砰砰!”元军用从唐军那里学到的火器战术,无情的轰击飞蛾扑火般反击的十字军重骑兵。一个团一个团的十字军骑士,在元军的炮火中人仰马翻,损失惨重。
对火器战术缺乏了解的十字军精锐骑士团,一上来就吃了一个大亏。他们的勇武根本无从施展,就遭到元军火器凶狠的打击,战马根本不受控制,有的被自己人踩死,有的被火器打死。
最精锐的圣殿骑士团,时隔数十年后,再次惨败。
元军终于乘机发起了总攻。
唐洪武五年,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正月十六,元军与十字军在蒂萨河西展开最后的决战。
决战前后打持续了三天。正月十八,八万多十字军精锐全军覆没。
德皇鲁道夫一世等王公战死,法王腓力四世被俘,教皇尼古拉四世被俘。
元军也伤亡数万,可战兵力不到十万人。为了报复,元军将十字军战俘全部用战马践踏的酷刑处死,并扬言将教皇带回教皇国,当着教士和信徒们的面,公开处死。
正月二十四,元军继续西进,攻下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安西王下达了三日不封刀的军令。
匈牙利王国积蓄多年的财富,全部落入元军手中。
匈牙利王室和各地贵族,以及教堂,遭遇了元军残酷的报复。不知道多少古老的家族,毁于一旦。
无论贵族还是平民,死于马蹄锋镝者,不知凡几。
正月三十,阿难答兵分两路,一路令阿迭不花率领四万多人进攻波西米亚王国。另外一路五万人自己亲自率领,进攻奥地利王国。
与此同时,阿难答让人用拉丁话放出消息,凡是抵抗蒙古大军的,凡是拒不投降的,都要受到最严厉的惩罚。倘若主动臣服为大军效力,那么就会得到大元的宽恕。
所谓最严厉的惩罚,当然是蒙古军队惯用的屠城了。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版飞向后世的德国、法国、意大利,越来越多的人得知十字军大军全军覆没,以及蒙古军队残酷杀戮的消息,恐怖的气氛慢慢笼罩在后世欧洲的上空。
但是,莱茵河之西的各国和教会,仍然开始了再一次动员。各国剩下的骑士,纷纷自发的汇集起来。
就连蒙古人自己也知道,战争还远没有结束。西方各国的抵抗力量,仍然强大。
…………
三月的洛阳,阳春丽日,草木芳华。大唐君臣刚刚参加完大唐一年一度的祭祀大典,就收到一个震惊的消息。
元军在西方大胜,西方联军在马扎儿国全军覆没。这意味着,元廷攻灭西方诸国,占据整个极西之地,变得更有可能。
等到元廷控制极西之地,实力只会更强,对大唐来说,这根本不是好事。
然而,大臣们在皇帝脸上,完全没有看到一丝忧虑之色。就是皇后,也显得很轻松,似乎都不在意元廷西方大胜。
李洛接到情报,其实也说不清心里是什么滋味。
他完全没有担忧的心情。
“几百年后,对华夏威胁最大的有三家。一家是满清,一家是倭国,一家是西方强盗。现在,满清的祖宗们,被元廷编入蒙古国族,替元廷打仗,随元廷西迁。倭国成了大唐本土。元廷再征服西方,等于说又废了西方。”
李洛笑呵呵的对崔秀宁说道,语气中满是幸灾乐祸。
崔秀宁皱眉道:“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矛盾是不断变化的。满清和西方白人的威胁没了,可蒙元呢?统治整个西方的元廷,难道不能变成华夏未来最危险的敌人?”
李洛摇头,“野蛮征服野蛮,只会变得更野蛮。不是我看不起元廷。就凭他们那套草原蛮族的做派,是绝无可能成长为一个先进的大国的。”
“他们的文化底蕴太差了,破坏能力却是一流。就算蒙元统一了整个欧洲,也没有能力对大唐产生足够的威胁。因为他们是外来政权,又是少数人政权,光是压制白人的反抗,就足够消耗他们的精力。”
“我不这么看。”崔秀宁不以为然,“欧洲本是分裂的。可是经过蒙元的殖民统治后,将来有没有可能统一?元廷的统治稳固后,难道不能通过东侵,转移白人们的矛盾?他们不一定要内卷。”
“蒙元有无可能被欧洲同化,变成一个欧洲式的超级大国?”
李洛笑道:“你担心的也不是没有道理。但可能性微乎其微。后世沙俄被蒙古人统治那么久,结果怎么样呢?欧洲并不算太落后,又已经有国家民族意识了,各自的文字语言非常成熟,元廷被推翻后,也难以统一起来。”
“忽必烈这人,是分化瓦解敌人的高手。我估计,他一定会把欧洲各大国拆分为若干小国,分封一大堆新的贵族,这是巩固统治的必要手段。欧洲只会被拆分的更细,有利于元廷统治。”
崔秀宁道:“难道不会出现英国统治印度后的可能?英国殖民印度,不是客观上帮印度统一了?我可不想后世出现一个统一的欧洲。”
李洛道:“英国犯了一个错误,把印度大陆当成整个殖民地单位来治理。还有就是,印度是被英国间接统治的海外殖民地。而欧洲,是要被元廷直接统治的。”
“不对。”崔秀宁没有李洛那么乐观,“你别忘了,元朝之前,金、宋、西夏、大理、吐蕃是相对分裂的吧?是元朝统一的,明朝建立后,这些地方也统一了,元朝的作用不能小看。欧洲人到时推翻元廷的统治,很有可能统一,这个风险,我们必须要有方案。”
李洛听到崔秀宁这么说,也觉得自己太乐观了些。
他站起来,皱眉来回踱步,思索阻止将来欧洲统一的可能。
但是想了半天,都想不出好法子。
最后,总算想出一个不算办法的办法。
“特察局,要长期对后世欧洲展开工作,长期渗透。我们在这个世界谢幕前,要留下遗训,让后世之君明白,阻止欧洲有可能的统一,是大唐数百年不动摇的国策。必要时,要进行军事外交干预。”
崔秀宁道:“也只能如此了。后人自有后人福,要是他们不争气,也是活该。我们打好了不少基础,大唐具有最先进的火器和军舰,最先进的制造和纺织技术,最发达的医疗技术,最先进的数学和自然哲学,还开始了最早的普及教育,还改良了思想。”
“我们到时会留下一个世界上各方面最先进的大国,再安排一些后手。要是后世还是落后,那就是命了。”
李洛苦笑,“不说这个,越说越沉重。反正,欧洲多半逃不过这一劫了,沦陷是迟早的事。还是说说元廷西迁吧。”
崔秀宁道:“快四月了,忽必烈应该动身了。下一次情报传来,肯定是元廷离开大都的消息。”
李洛点头,“那我们是时候开始出兵了。元廷一动,我们就动。追击肯定是追不上的,但起码要做出收复河朔的样子,大张旗鼓的北伐。让天下人知道,元军被我们赶走的,不是心甘情愿走的。”
崔秀宁通同意,“快四月了,路很好走,现在北伐正好。”
随即,一道圣旨就飞到军师府。
皇帝下令,以驻扎高丽的杨序为东路军元帅,率军五万渡过鸭绿江,收复辽东。
以驻扎关中的朱颔为西路军元帅,率军五万东渡黄河,收复河东(山西)。
以军师府军师江钧为中路军主帅,率军十万从河南渡过黄河,收复河北和齐鲁之北。
李洛亲率十万大军渡河,居中策应。
动用的兵马,达到三十万。
再令关中的文天祥,以及洛阳的杨青雀,随时准备北上支援。可谓万无一失。
之所以动用这么多人马,是因为元廷留在中原的兵马,仍然有几十万。
与此同时,大唐北伐的消息,再次传遍天下。唐廷的宣传机器,第一时间开动起来。
动静闹得很大。目的只有一个:北方不是鞑子主动离开的,是大唐北伐打下来的。起码,也是大唐撵走的。
…………
大都城的钟鼓声响起,所有人都目光复杂。很多官员都知道,这可能是在大都召开的最后一次朝议了。
大汗已经下旨,三月二十五,朝廷西迁!
今日,已经是二十三!
留在大都城的,只剩下朝廷百官了。其他三百多万国族、色目人、汉人、奴隶,早就已经分批西迁。
不过,等到百官赶到皇宫,却看到大汗和皇后都是一脸喜色。
本来,越是临近西迁的日子,大汗的脸色就越难看。毕竟,大元是被李洛逼着西迁的。大汗怎么可能舍得?怎么能咽下这口气?
可是今日,大汗竟然很高兴。
有好事!
难道是,西方大捷?
“奴才拜见大汗,万岁万岁万万岁!”文武百官也心情轻松的站起来。只要大汗脸色好看,他们的压力就减轻不少。
“平了身子吧。”忽必烈微笑着说道,眉眼显得很是和蔼可亲。
“谢大汗!”众臣一起站起来。
忽必烈笑道:“刚才收到西边战报,安西王大捷,拂郎国大军全军覆没。好几个君主战死被俘。我大元铁骑,很快就能打下整个拂郎国了。到时,人人都有庄园奴隶,就算底层将士,也不怕没有富贵。”
“恭喜大汗,恭喜大元!”百官再次下跪,人人喜气洋洋。
他们是真的高兴。西方大捷,意味着大元打下拂郎的日子不久了。最多一年两年,大元就能占领整个拂郎。
那么多的土地,那么多的人口,想想都高兴啊。那可是好大一块肥肉。
忽必烈兴致很高,要求大臣无论官位高低,都可以畅所欲言,说说对统治拂郎的看法。
众人七嘴八舌,说的都有道理。但忽必烈都不算太满意。
正在这时,忽然一个四品汉官出列跪下道:“奴才户部侍郎黄四郎,启奏大汗。”
黄四郎?户部侍郎?
忽必烈不认识这个陌生面孔的汉官。元朝六部地位不太高,侍郎在元廷只是四品,属于中级官员,上朝时站的很靠后,在几百个朝臣当中,皇帝不熟悉很正常。
“嗯,黄四郎,你说来看看。”忽必烈见这汉臣恭敬得体,也就给了他说话的机会。
“谢大汗!”黄四郎很是激动,他终于有机会在大汗面前露脸了。
这可是飞黄腾达的好机会啊!
“大汗,奴才以为,我大元打下拂郎指日可待,可如何让黄头色目们顺服,则事关大元长治久安。”
黄四郎一边说一边小心谨慎的打量皇帝的脸色,见到皇帝没有怒色,就更加放得开的。
“首先,奴才以为,朝廷不宜以拂郎国统一称呼。因为,奴才听安童相国说起过,那拂郎国其实不是一国,而是分为多国。要是朝廷以拂郎国称呼,这日子久了,黄头色目人还真以为他们同为拂郎国人。如此一来,反而是有助于他们抱团造反。”
不得不说,汉人中的读书人,尤其是那种读活书的读书人,心思很毒辣。
忽必烈闻言,不由眼睛一亮。嗯,这个汉臣倒是很有几分见地,不错。算是说到自己的心里去了。
“黄四郎,你说的不错,继续说。”忽必烈露出赞许的微笑。
黄四郎听到忽必烈的夸赞和鼓励,兴奋的浑身都起了鸡皮疙瘩,神色变得更加自信起来。
“所以,奴才以为,应该以其族名相称。奴才敢问伯颜相公,那拂郎国,有多少部族?”黄四郎恭敬的请教伯颜。
伯颜也不太清楚,只知道个大概,“总归几十上百个部族,必然有的。”
伯颜没有说错,比如法兰西国,就有不同的族属组成。虽然都是白人,但来源都不相同。
“那么,朝廷可以用其族来命名。若是大族,就故意分成不同名称的小族,加以区别。或者,以其所居之地命名。如此一来,那拂郎国百姓,就各有所归,各有所别。”
黄四郎的意思其实就是,官方上不再使用拂郎国,拂郎人的名称,而是按照不同的族属来命名。分为很多种。
不然的话,时间长了,会让黄头色目们认为他们都是拂郎人,就容易抱起团来造反。
千万被小看名义的作用。很多人坏事,就是坏在名义上。比如,总有人说,这只是形式,不重要云云。这样的人,认识太肤浅。
形式不重要,后世满清为何要剃发易服?
“好,黄四郎这话说的有道理,名称之事,就这么办吧。”忽必烈点头,“你继续说。”
“喳!”黄四郎磕了个头,“第二件事,奴才请在西方诸国,推行剃发易服。我大元发式衣冠,美则美矣,可西迁之后,毕竟是少数人所用。”
“如此一来,使用大元衣冠发式者,仅有数百万。可黄头色目,何止十倍于我?那就使得,彼等视我大元为异客,实在不利于大元一统…可若剃发易服,则迎刃而解矣。”
安童听到这里,立刻出来为自己的门人打气:“大汗,奴才以为,黄四郎说的很有道理。大元应该打到哪里,哪里就剃发易服,从我大元之俗。要是不干,那就是反抗大元,只有全部杀掉。只有剃发易服的人,才是好奴才,才能活命。”
其他大臣也纷纷出列,附议黄四郎和安童的提议。
因为谁都知道,这的确是个很好的法子。只要不傻,就不会反对。
黄头色目们当然会反抗剃发易服,可那又如何?反抗就杀,杀的只剩下软骨头,岂不是正好?
“嗯,准奏。那就告诉西征大军,按照黄四郎和安童的法子办。”忽必烈毫不犹豫的点头同意。
“另,传旨,后日准时启程,离开大都。”忽必烈又叹息着说道,神色有些悲凉。
终于要离开大都了啊。
虽说,为了治理西方大元必须西迁,但终归也是因为被李洛所逼而致。
“大汗,那这大都和大明宫…”桑哥语气犹豫的说道。
忽必烈摇头叹息,“算了,不要烧了,那没有意义。留着吧,大元或许还能回到大都。烧了可惜了。”
他最终还是没有做出烧毁皇宫的决定。
两天之后,元廷正式离开大都,西迁。
与此同时,唐军也大张旗鼓的打出北伐的口号!
唐洪武五年三月二十五,元至元二十七年,华夏三九八七年,唐军北伐,元西迁!
ps:蟹蟹大家支持,最后几天了,求月票支持,急啊。晚安!一定要帮我顶起来啊亲爱的书友大大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