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前线布防(2)
求订阅,求月票
……
将屯驻于辽东边疆的戍边大军,当众明确下来,这仅仅只是第一步,如何构建稳定的防线,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毕竟延绵千余里的边疆防线,若是都驻扎着兵马的话,那就算是扩军八十万众,都不够固守整体防线的。
“陛下,我们这些留守辽东的戍边大军,该以何种方式屯驻?”公孙瓒此时上前,对吕布恭敬一礼道。
“毕竟这么长的防线,想要单纯以棱堡群来进行扼守,那需要筹建的棱堡群,实在是太多了。
并且这样一来的话,仅靠我们戍边大军,来确保边陲防线的稳定,只怕无法应对可能来犯的异族大军。”
作为大唐的名将,公孙瓒都喜欢将事情想到前面,毕竟只有这样,他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对抗异族这件事情上。
吕布闻言笑着说道:“朕正要说这些,正如伯圭所说的那样,确保辽东边陲之地的稳定,仅靠你们戍边大军是不够的。
我大唐的正编军,那主要职责是对外征战的,而不是说只是沦为驻守边疆防线的,这就有违朕当初设立正编军的初衷。”
在大唐的军队体系中,最厉害的就是正编军,他们主要担负的职责,就是对外征战,驻扎于要冲之地震慑外敌。
除此之外边地驻防军、地方驻防军,是处于次一等的位置,他们主要担负的职责,就是确保边线、地方的稳定,随时通过遴选补充进正编军。
而最低一等的就是预备兵,每年农闲的时候,会由各地大营将领,负责到各郡展开相应操练,进行基础的操练。
每年补充进边地驻防军、地方驻防军的兵源,都是从预备兵中进行选拔的,而退役的将士,则回流到各地充任基层吏员,或者是到各地大营任职。
吕布接着又继续说道;“所以接下来的这段时间,你们四支戍边大军的任务,就是通过探明,各自辖区内的地形。
就以能大规模进犯我辽东边疆之地为基准,在这些要冲之地,修建起不同规格的棱堡群。
而在这些棱堡群之间,则修建起相应的边墙,通过这样一种形式,来确保辽东之地的绝对稳定。
接下来至少三年的时间内,辽东这个地界都以地方发展为主,你们拥有局部战争的自主权,但不能发动大型的对外征战。”
轰……
吕布此言一出,让公孙瓒、颜良他们心中,生出阵阵惊骇,本以为他们领军驻守辽东边地,就不会拥有对外征战的自主权。
但让他们怎么都没有想到的是,自家陛下会授予他们局部战争的自主权,虽说不能酣畅淋漓的大战一场,但有这些自主权后,那效果还是不一样的。
尤其是对驻守西安平的武骧军,还有驻守辽西的天雄军。
一旦他们发现所对峙的异族势力,可能会对辽东之地产生威胁,他们就能策划一场局部的战争,以此来削弱他们的实力。
吕布看向公孙瓒说道:“伯圭,在这四支戍边大军中,其实担子最重的,要属你们武骧军。
不仅要面对努尔哈赤统率的大清,还要面对舒尔哈齐统率的后金,如何平衡这之间的局势,就非常考验你的能力。
朕要对你说一句,在我大唐未决定向建奴发动总攻前,你要确保舒尔哈齐统率的后金,不能被建奴所攻破。”
如果说在这次攻略契丹的征战中,倘若拓跋焘统率的鲜卑,不会对他们大唐攻陷的辽西之地参战,那就不会有后续塞北之地的一系列战事。
若是这样一种情况的话,那吕布就能调动更多的兵马,将舒尔哈齐所占领的半岛之地,也彻底的收归大唐所有。
这样一来的话,建奴向南、向东发展的势头,就算是被他们大唐彻底按死,若建奴想要扩张的话,就必须要跟鲜卑一族展开争雄。
可显然没有那么多的如果,针对当前的一种局势,吕布必须要做出相应的部署,确保建奴不能攻陷半岛之地。
公孙瓒当即上前表态道:“陛下放心,末将定会竭尽所能,确保辽东东部局势平稳,遏制住建奴向半岛之地扩张的势头。
不过陛下,若是想取得这样的效果,末将需要得到渤海舰队的支持,这样才能整体筹谋。”
吕布笑着说道:“伯圭莫急,这一点,朕一会儿会说,朕先部署好辽东的整体布防,稍候会有新的决定。”
“喏!”
公孙瓒当即应道。
对公孙瓒微微点头示意后,吕布接着又继续说道:“公骥,你所统率的天雄军,驻扎在辽西之地。
这里是跟鲜卑异族,接触最多的疆域,所以在你身上同样也肩负着重担。
你需要确保在辽东整体发展之时,确保鲜卑不会集结重兵,对我辽东腹地展开攻势。
倘若辽西这个地界不稳,那辽东的整体发展,就会受到相应的影响,所以这些事情你也要负责好。”
颜良忙上前道:“陛下放心,末将定会恪守职责,确保鲜卑异族,在辽西边陲之地的兵力,会受到我天雄军的遏制。”
在吕布的筹谋部署下,屯驻在边陲的四支戍边大军,是采取积极地防御措施,若没有外敌进犯的话,那核心就是积极的发展辽东之地。
若外敌对辽东之地,起了觊觎之心,那他们就能根据所处的战局,采取相应的措施,争取在最小的战争烈度下,确保辽东边疆之地的稳定。
这样一种相对灵活的方式,极为考验戍边大军,还有日后前来辽东赴任的官员的相互默契程度。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前提,吕布才会将最为重要的两处地方,分别交给公孙瓒、颜良来具体负责,而辽北、卢龙塞这两处要地,则交由华雄、刘政来领军屯驻。
经过这样一种安排下,吕布可以相信攻打下来的辽东之地,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处于稳定的局势下,并展开相应的发展进取。
……
将屯驻于辽东边疆的戍边大军,当众明确下来,这仅仅只是第一步,如何构建稳定的防线,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毕竟延绵千余里的边疆防线,若是都驻扎着兵马的话,那就算是扩军八十万众,都不够固守整体防线的。
“陛下,我们这些留守辽东的戍边大军,该以何种方式屯驻?”公孙瓒此时上前,对吕布恭敬一礼道。
“毕竟这么长的防线,想要单纯以棱堡群来进行扼守,那需要筹建的棱堡群,实在是太多了。
并且这样一来的话,仅靠我们戍边大军,来确保边陲防线的稳定,只怕无法应对可能来犯的异族大军。”
作为大唐的名将,公孙瓒都喜欢将事情想到前面,毕竟只有这样,他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对抗异族这件事情上。
吕布闻言笑着说道:“朕正要说这些,正如伯圭所说的那样,确保辽东边陲之地的稳定,仅靠你们戍边大军是不够的。
我大唐的正编军,那主要职责是对外征战的,而不是说只是沦为驻守边疆防线的,这就有违朕当初设立正编军的初衷。”
在大唐的军队体系中,最厉害的就是正编军,他们主要担负的职责,就是对外征战,驻扎于要冲之地震慑外敌。
除此之外边地驻防军、地方驻防军,是处于次一等的位置,他们主要担负的职责,就是确保边线、地方的稳定,随时通过遴选补充进正编军。
而最低一等的就是预备兵,每年农闲的时候,会由各地大营将领,负责到各郡展开相应操练,进行基础的操练。
每年补充进边地驻防军、地方驻防军的兵源,都是从预备兵中进行选拔的,而退役的将士,则回流到各地充任基层吏员,或者是到各地大营任职。
吕布接着又继续说道;“所以接下来的这段时间,你们四支戍边大军的任务,就是通过探明,各自辖区内的地形。
就以能大规模进犯我辽东边疆之地为基准,在这些要冲之地,修建起不同规格的棱堡群。
而在这些棱堡群之间,则修建起相应的边墙,通过这样一种形式,来确保辽东之地的绝对稳定。
接下来至少三年的时间内,辽东这个地界都以地方发展为主,你们拥有局部战争的自主权,但不能发动大型的对外征战。”
轰……
吕布此言一出,让公孙瓒、颜良他们心中,生出阵阵惊骇,本以为他们领军驻守辽东边地,就不会拥有对外征战的自主权。
但让他们怎么都没有想到的是,自家陛下会授予他们局部战争的自主权,虽说不能酣畅淋漓的大战一场,但有这些自主权后,那效果还是不一样的。
尤其是对驻守西安平的武骧军,还有驻守辽西的天雄军。
一旦他们发现所对峙的异族势力,可能会对辽东之地产生威胁,他们就能策划一场局部的战争,以此来削弱他们的实力。
吕布看向公孙瓒说道:“伯圭,在这四支戍边大军中,其实担子最重的,要属你们武骧军。
不仅要面对努尔哈赤统率的大清,还要面对舒尔哈齐统率的后金,如何平衡这之间的局势,就非常考验你的能力。
朕要对你说一句,在我大唐未决定向建奴发动总攻前,你要确保舒尔哈齐统率的后金,不能被建奴所攻破。”
如果说在这次攻略契丹的征战中,倘若拓跋焘统率的鲜卑,不会对他们大唐攻陷的辽西之地参战,那就不会有后续塞北之地的一系列战事。
若是这样一种情况的话,那吕布就能调动更多的兵马,将舒尔哈齐所占领的半岛之地,也彻底的收归大唐所有。
这样一来的话,建奴向南、向东发展的势头,就算是被他们大唐彻底按死,若建奴想要扩张的话,就必须要跟鲜卑一族展开争雄。
可显然没有那么多的如果,针对当前的一种局势,吕布必须要做出相应的部署,确保建奴不能攻陷半岛之地。
公孙瓒当即上前表态道:“陛下放心,末将定会竭尽所能,确保辽东东部局势平稳,遏制住建奴向半岛之地扩张的势头。
不过陛下,若是想取得这样的效果,末将需要得到渤海舰队的支持,这样才能整体筹谋。”
吕布笑着说道:“伯圭莫急,这一点,朕一会儿会说,朕先部署好辽东的整体布防,稍候会有新的决定。”
“喏!”
公孙瓒当即应道。
对公孙瓒微微点头示意后,吕布接着又继续说道:“公骥,你所统率的天雄军,驻扎在辽西之地。
这里是跟鲜卑异族,接触最多的疆域,所以在你身上同样也肩负着重担。
你需要确保在辽东整体发展之时,确保鲜卑不会集结重兵,对我辽东腹地展开攻势。
倘若辽西这个地界不稳,那辽东的整体发展,就会受到相应的影响,所以这些事情你也要负责好。”
颜良忙上前道:“陛下放心,末将定会恪守职责,确保鲜卑异族,在辽西边陲之地的兵力,会受到我天雄军的遏制。”
在吕布的筹谋部署下,屯驻在边陲的四支戍边大军,是采取积极地防御措施,若没有外敌进犯的话,那核心就是积极的发展辽东之地。
若外敌对辽东之地,起了觊觎之心,那他们就能根据所处的战局,采取相应的措施,争取在最小的战争烈度下,确保辽东边疆之地的稳定。
这样一种相对灵活的方式,极为考验戍边大军,还有日后前来辽东赴任的官员的相互默契程度。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前提,吕布才会将最为重要的两处地方,分别交给公孙瓒、颜良来具体负责,而辽北、卢龙塞这两处要地,则交由华雄、刘政来领军屯驻。
经过这样一种安排下,吕布可以相信攻打下来的辽东之地,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处于稳定的局势下,并展开相应的发展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