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小说 >少帝成长计划 > 少帝成长计划
错误举报

第0404章 绝不能败

    张嫣话里的深意,不由引起了刘弘地深思。
    对于自己皇后的人选,刘弘其实并没有太多的个人情感夹杂其中,考虑的方面,也基本都是一些目极具目的性的考量。
    如秉性、人生经历,以及母族力量等等。
    至于什么‘立真爱为皇后’的想法,从来都没出现在过刘弘地脑海当中。
    ——合格的皇帝,百分之二百不具备拥有爱情的资格!
    毫不夸张的人,任何一个把爱情放在皇后人选考量因素的皇帝,都可以直接被贴上‘昏君’的标签!
    尤其是在皇后、太后、太子之间政治关联极强,对政局影响力极为深刻的汉室,这样的皇后选择标准,是绝对不负责任的。
    汉家的皇后,本质上只需要满足一个要求:在将来可能出现的意外状况,及皇帝驾崩,储君年幼登基的时候,进阶为太后的皇后,能否依靠自己超然的政治地位,将政局安稳到少年皇帝长大成人的一天。
    就好似惠帝刘盈登基时的吕后、武帝刘彻登基时的窦后那般。
    道理再简单不过——吕后活着的时候,包括陈平周勃、刘襄刘恒在内的所有公卿百官、文武大臣、宗亲诸侯、彻侯勋贵,都从未动过一丝一毫的不轨之念。
    从十五岁登基的惠帝刘盈,到七岁莅临神圣的孝怀(前少)刘恭,再到九岁继位的当今刘弘。
    吕后独自一人,就保证汉室足足三次危险性极大的政权交接。
    且不论其他方面的功过,光此一点,汉高后吕雉,就比历史上的周勃更配得上‘安刘氏天下’的头衔。
    具体到当今刘弘身上,也是一样的道理。
    ——如果刘弘穿越之初,吕后依旧端坐于长乐宫,或者张嫣已经入驻长乐,那陈平、周勃等人就算有三头六臂,也不可能有举兵悖逆的胆子!
    在刘弘被逼到高庙,吃着刘不疑送来的‘柴火鸡’时,如果长乐宫内端坐着一位太后,那柴武根本不用率军入关中。
    对自己的皇后,刘弘也是同样的期待:当将来刘弘驾崩,年幼或政治手腕不够成熟的儿子继位,被朝中某些‘德高望重’的大臣欺负时,作为皇帝亲母的太后可以站出来,成为皇帝儿子的助力,或者说后台。
    这样的人,需要一定的政治手腕,对人心的初步认知,最好,能再有一些对底层百姓生活的认知。
    从这个角度而言,出身农户人家的何奾,起码在后两点上满足要求。
    至于政治手腕,就不是那么依赖天赋的因素了。
    ——在原本的历史上,被文帝刘恒评价为‘顽劣小儿’的刘启,用了足足二十年的太子生涯,完成了从‘棋盘侠’到汉景帝的蜕变。
    这就足以说明:即便是一个没有天赋的人,只要能得到足够的锻炼,即便不能成为优秀的政治家,也起码能达到合格线以上。
    刘弘自问身体状况还算不错,年纪又不到二十,对于自己的皇后,刘弘起码有二十年的时间,来手把手的教授一些政治手腕方面的东西。
    对于自己的继任者,将来的大汉储君,汉室第五位皇帝,刘弘也抱有类似的看法:只要长皇子没有先天性生理缺陷,就尽早立下储君为好。
    只要不是先天睿智,就不怕皇长子天资不够聪慧,从小一点点教就是了。
    毕竟比起‘储君天资聪慧’,政局、政权的稳定要重要得多。
    为了保证政权的平稳过渡,刘弘愿意用‘教一个未必聪明的儿子怎么做皇帝’为代价,来规避政权动荡、后宫纷争,诸子夺嫡所带来的风险。
    而汉室特殊的政治背景,又让立后和立储之间的关系,几乎是直接画等号的关系。
    这就使得,刘弘要想立皇长子为储,以尽早稳定住政局,在夺嫡纷争还没开始的时候就画上句号,那立后一事,就需要刘弘从现在开始考虑。
    如是想着,刘弘便从张嫣膝前的筵席上缓缓起身,面色也不由带上了一丝严肃。
    ——在刘弘看来,立后、立储,已经不再是纯粹的‘刘氏家族内部事务’了。
    对于这件事,刘弘下意识的抱着处理政务,甚至是决定关乎国朝百年大策的态度。
    “依母后之见,何姬可否母仪天下?”
    简单一句话,刘弘便表明了自己的基本态度。
    对于立何奾为后,刘弘没有个人情感上的排斥,与此同时,此时的决定权以张嫣的意见为主。
    这也与汉室的政治规则相符:皇后、太子的册封,都有东宫长乐的太后决定、施行。
    听出刘弘话里的深意,张嫣心中没由来的松了口气,对于刘弘,也是愈发的感到喜爱。
    严格意义上来讲,刘弘并非是张嫣所出,要是放在后世,张嫣充其量算是刘弘地后母。
    但身为皇帝的刘弘,却能对身为后母的张嫣做到这般地步,身为太后的张嫣,显然也是别无他求。
    自然而然,对于刘弘地问题,张嫣也通过认真考虑,给出了最终答案。
    “何姬入宫不久,秉性、脾性尚未可知,若皇帝舍得,不如先叫何姬入长乐,于吾身侧伺候一阵时日,如何?”
    须得一提的是:对于刚怀胎的女子,汉室的时代背景还不会太过小心。
    后世那怀胎二月开始养胎的过渡小心,根本不会出现在汉室。
    在寻常百姓家中,女子怀胎五六个月,依旧扛着锄头跟丈夫下地耕作的,比比皆是!
    就算是在贵族阶级,女子‘养胎’也是在七个月到八个月之后,离临盆接近两个月的时间开始的。
    所以张嫣提出让怀有身孕的何奾到长乐宫伺候,实际上并非是想要虐待,亦或是拜一拜婆婆的谱儿。
    想想就知道:说是伺候,但长乐宫上下寺人宫女数以千计,统统都是为了伺候张嫣一人而存在,又能有什么活剩下?
    说白了,张嫣这是想把何奾接到长乐宫,近距离观察观察,如果没什么大问题的话,再提点提点深宫中的生存之道,培养培养婆媳感情。
    但这样的安排,却也让刘弘陷入了短暂的迟疑当中。
    ——太后将一个身怀六甲的嫔妃接入长乐宫,这几乎是明着告诉天下人,这大概率就是将来的皇后了。
    不出意外的话,接下来的几天,刘弘就将受到无数封投机分子的奏报。
    保守一点的,或许会说‘椒房无主,天下不安,请陛下早立皇后’,好在何奾那里留个好印象、香火情。
    过分一点的,甚至有可能出现有功侯勋贵,在何奾刚怀孕的如今,就劝刘弘‘指腹为储’!
    这些都还是其次,真正关键的,是何奾在长乐宫接受考察期间的‘表现’。
    如果表现合格,将来顺利生下皇长子,那何奾得封为后、皇长子得立为储,都是水到渠成。
    但万一要是张嫣不满意,给刘弘一个‘何姬无以母仪天下’的结论,那何奾和皇长子之后的日子,可就要难过了。
    多的不说,光看看历史上,武帝刘彻登基之后,对原太子刘荣的几个同母兄弟如何对待,就能看出来了。
    ——对异母兄长河间献王刘德,武帝猪爷可是连‘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王其勉之’这种粗暴至极的话都说出来了!
    这样一句话由皇帝说给诸侯,大概是个什么性质?
    ——就差没指着鼻子,对河间献王刘德说一句‘大王上路吧’了!
    如果何奾在长乐宫没有通过考察,那皇后、储位自然是想都别想。
    等将来刘弘百年,新皇登基,对于曾经有机会成为皇后的何奾,以及差点成为储君的皇长子,那个小儿子能是什么态度?
    绝对不会比武帝猪爷,对河间献王好到哪里去!
    也就是说,张嫣提出的这个建议,是把刚查出怀孕的何奾,以及那个尚未出身的刘氏子,逼到了一个不成功、便成仁的绝地。
    一旦刘弘点头答应,那迎接何奾母子/女的,只有两个截然相反的结局。
    ——要么一路走上巅峰,要么自此沉沦,迎接下一位汉天子对皇位潜在竞争者的秋后算账!
    但这个顾忌,只在刘弘脑海中停留了不到一秒,便随着刘弘微微点下的头而烟消云散。
    反应过来自己这么轻易地做出决定之后,刘弘自己都有些后怕。
    但对此,刘弘心里却没有丝毫的愧疚感。
    ——皇宫,本来就是危机四伏、机遇与危险共存的地方。
    当何奾将名字写在内史属衙的选秀簿上时,就应该做好迎接这一切的准备。
    至于何奾未来会遇到的险境,并非是刘弘方才这一点头才造成。
    在怀上刘弘第一个孩子的那一刹那,何奾和他肚子里的孩子,就已经默认进入到了刘汉政权的储位争夺当中。
    这不取决于刘弘、张嫣的安排,也和何奾的想法、主张无关。
    只要何奾肚子里的孩子或者出生,那这场关于皇位的竞赛,何氏外戚就是毋庸置疑的领跑者。
    如果是马拉松,领跑的兔子自然可以凭自己的心情,选择继续比赛,或是退出比赛。
    但在关于皇位角逐的马拉松之中,后妃进入皇宫的那一刻,便等同于报名参赛;至于‘退赛’的选择,则从来未曾存在过······
    ·········
    又陪张嫣聊了聊最近朝中的大事,扯了扯家常,刘弘便恭敬的退出长乐宫,坐在了返回未央宫的御辇之上。
    立后、立储,似是迫在眉睫,但就目前而言,还是不急于下定论。
    对于如今的汉室而言,真正急迫的,还是正在进行,还不知道有没有正式打响的汉匈马邑战役!
    “呼~”
    “也不知道战况如何了。”
    从胸腔中挤出一股闷气,刘弘便掀起御辇的窗帘,试图让车外的风吹进来一些。
    九月过半,长安城内,总算是有了一丝凉爽之意。
    但那不时吹动车帘的凉风,却并没有让刘弘憋闷的胸腔感到舒适一些。
    但也不是身体原因,而是此次马邑之战的耗费,实在让刘弘有些心绞痛······
    ——根据柴武之前传回的报告中,预测的战役爆发时间,此时此刻,汉室预计为期二到三个月马邑战役,应该刚刚打响或还没打响。
    但在战役还没打响的现在,汉室就已经为马邑战役,砸进去了将近十万万钱!
    刘弘大笔一挥,关中良家子近十五万人,便在八月初召集完毕,而后和柴武东出函谷,旋即偷偷北上代国。
    至于明面上的‘征越大军’,则由刘弘另外从关中地区招收的民夫队伍近十万人代替,至今驻扎在梁都睢阳,‘威胁’着南越王赵佗。
    在过去这一个多月当中,光是这二十五万人,就消耗了足足五十万石以上的粟米,以及近十万石的白面!
    折合成钱,光是在军粮这一项,少府就砸进去了至少七千万钱以上!
    在未来的两到三个月当中,汉室还将在军粮这一项上,花费一万万四千万钱。
    价值二万万钱的军粮还在其次,大军随行懈怠的牛羊牧畜、军械的补充、弓羽箭矢的生产制造,以及军卒饷钱,这才是此次战役的大头。
    根据过去这一个多月的消耗,少府给出了一个大致预算:假设马邑战役在十一月二十日之前结束,再加上对有功将士的赏赐、阵亡将士的抚恤,以及代北地区的战后重建,汉室的总花费,将会达到六十万万钱以上!
    诚然,有了宿麦、粟米的错开播种,汉室已经不那么缺粮食了;但不缺粮食,并不代表汉室不缺钱!
    富裕起来的,也只是百姓不缺粮食吃,相对不那么缺钱花;但汉室中央的财政状况,先前留下的缺口实在是太大,拼着这两年的粮食保护价政策,国库和少府才刚刚摆脱‘贫穷’。
    过去一整年,少府的净收入是多少?
    答案是:在刘弘以每石75钱的价格收购,并在秋收后将售价降到75钱每石后,粟米专营一项,少府一分钱都没赚到!
    也就是冬小麦一项,让汉室勉强解决了此次战役的军粮。
    其他方面的花费,军械物资用的是少府的库存;军卒饷银用的是国库、少府的老本。
    对于此次马邑战役,刘弘大概有七成以上的把握可以获胜。
    但在内心深处,刘弘又比当今天下的所有人,都更担心马邑战役失利。
    原因很简单:汉室在此次马邑战役的投入,已经逼近了汉室如今的承受极限!
    一旦失败,甚至只要战果不够乐观,汉室都将需要花费五年甚至十年的时间,才能抚平这一战所带来的伤痛。
    “朕的大将军啊······”
    “朕的棘蒲侯!”
    “可千万不能败啊~”
    任由御辇缓行在蒿街边沿的御道之上,刘弘透过御辇的右车窗望向遥远的北方,不由轻声呢喃着、祈祷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