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1章:匆匆数载
时间来到了公元前536年的春季上旬。
在过去的两三年之内,汉国进入了一段相对的沉寂期。
之所以有“相对”这个字眼,当然是因为汉国并非什么都没有做,只是没有按照列国所料想的那样在吞并韩国三分之二城邑后,对范国或荀国展开军事兼并。
汉国从公元前539年开始进军“汉中”,仅仅花了四个月的时间就对汉中形成压制,后来却是花了七个月的时间才遏制住当地的反抗。
吕阳抵达“汉中”只干两件事,继续征剿当地部落为其一,再来便是不计伤亡和耗费将汉中人徙离了。
中枢为了配合吕阳对“汉中”的经略,一再将战争中俘虏的郑人、沈人、蔡人、乌氏人和义渠人分批转移到“汉中”定居,采取的是一种混居的安排,再安置相当数量的老汉人。
这些人,除了原本就是汉人身份的那一批之外,他们要么是参与了“长安”的修筑,不然便是参加了修渠,完成了“劳动改造”和“思想改造”的程序,充填到“汉中”去了。
汉国对“汉中”置郡,规划出了两个“县”,一个县在汉水上游,筑城取名为“南郑”;另一个县则是在汉水中上游,筑城取名为“郇阳”。
那么就是虽然有了“汉中郡”,治下却是只有两个县,两地相隔还长达四百里,以“郇阳”作为首府。
置县的位置和命名并不是吕武亲选,工作交给了左相和右相一同完成,实际的操刀人则是作为汉国太子的吕阳。
为什么会选择相隔四百里的两个位置筑城,又是为什么将城池取名叫“南郑”和“郇阳”,里面肯定有一段很长的故事?作为君王的吕武才没有那个闲工夫去了解,知道汉国增加两县一郡也就够了。
事实上,作为君王要不要事无巨细什么事情都管,有没有那个精力是一回事,有没有必要就是另一回事了。
吕武不是始皇帝,也不是洪武帝,内心里很明白人与人的差距,一直以来皆是选择抓大放小,将有限的精力放在认为更重要的事情上面。
汉国在吕阳的主持下完成了对“汉中”的规划,也就是选定了置县的地点,下一步并不是马上筑城,选择了向蜀地进军。
哪怕事先派出人手探勘地形,汉国进军蜀地还是进行得无比艰难,第一批的一个“旅”穿过群山抵达一个满是怪石的盆地时,没有与敌人发生一次交战便折损了三百余人。
这些折损的人手是在爬山涉水的开路搭桥中牺牲,有些人连遗体都未能找到。他们的牺牲则是让后面开进的四个“旅”不再出现折损,所以才是用“牺牲”的字样,不是用“死亡”的字眼进行记录。
攻略蜀地怎么行军又怎么打,别说是担任国尉的崔杼了,吕武都极少插手。
理由相当现实,蜀地离“长安”太远是其一,再来是不身处当地很难对地形有直观的印象。
所以了,吕阳请命前往担任统帅,某种程度上是解决了中枢的困难。
为什么那么说?只因为吕阳是太子,作为君王的吕武肯放权,太子吕阳临机专断起来比其他人更加显得名正言顺。至于说吕阳的心理负担方面?两父子自己去处理吧。
“寡人已派人召回太子。”吕武在大朝会上通知了一下。
众臣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
在他们看来,哪有一国太子长期在外的事?即便是统兵征伐,事情也显得太过于怪异了一些。
既然吕武要召回吕阳,肯定代表着汉国对蜀地的攻略已经完成,有其它事情也是缓慢进行,很难以短时间内一蹴而就。
右相孙林父出班,行礼后说道:“长渠将成,国家应在列。”
那个“长渠”前前后后花了汉国将近十一年的时间,长期有不低于三十万人在各种劳动,耗费的各类物资更是庞大。
现在,耗时十年以上的“长渠”已经临近竣工,君王与太子亲自前往观看通水算是一件很重要的政治活动。
有了孙林父带头,其余大臣也都表达了相同的意见,少不得对汉国吞并古蜀国和“长渠”即将竣工歌功颂德一番。
当然了,说汉国吞并了古蜀国其实比较笼统,古蜀国的政权是被消灭了,各地的反抗却是还在持续,汉国需要拿出一个实际可行的方案来进行处理。
在一片喜庆的气氛之中,崔杼一再犹豫还是不得不站出来扫兴,说道:“王上,诸位同僚,荀国已然攻克‘邯郸’。”
这件事情发生在公元前537年的冬季中旬,对“邯郸”实施包围又攻打了两年多的荀军可算是耗光了邯郸赵的最后一丝力气,完成了破城占领的军事行动。
实际上吕武并不想干瞪眼看着,只是事情方面比较复杂。
汉国在攻略蜀地,又在三戎那边用兵,军事行动上这两个显得比较重要,其它方向还有西北跟狄戎对上,北面则是楼烦的侵袭变得频繁,其中还有乌氏残余勾结绵诸袭扰汉国的“陇西郡”各牧场。
不要忘记汉国还有几个大工程,修建“长渠”是重中之重,后来增加了褒斜栈道的工程,攻略巴蜀又多了一个金牛道的工程。
多处用兵再加上大型工程一再被迫增加,打从事实上让吕武的心理产生了极大的压力,深怕玩得过头了会步上隋炀帝第二的下场。
值得庆幸的是,吕武所处的环境更好,并没有大肆征发徭役,工程劳动的主力是各个时间段收获的各国俘虏。
另外一点,汉国与战俘约定完成哪处工程就放归自由,源于汉国十足守信用的关系,战俘有太多的例子可见,愿意相信汉国的信用,汉国自然也就不用耗费太多的兵力看守。
因为在进行太多的“大动作”让吕武心生忌惮,汉国也就眼睁睁地看着荀军攻克“邯郸”而没有什么军事干涉了。
无法做的事情在吕武的操作下,变成了能干涉而不去干涉,为的是跟荀氏在“四晋归一”的较量中有足够的公平公正环境。
吕武的这个骚操作得到了广泛的赞美,一下子也安抚了汉国、荀国和范国的人心,事态变成了汉国和荀国终有较量,无论谁输谁赢都还是一家人。
在这种翘首以盼的氛围中,大家都希望汉国和荀国能够公平公正分出一个胜负的大势之下,中行吴好意思寻求齐国、鲁国……等等国家的介入吗?
中行吴若是寻求外力介入,荀国内部就该出现问题了。
所以说,吕武这人是真的骚啊!
在过去的两三年之内,汉国进入了一段相对的沉寂期。
之所以有“相对”这个字眼,当然是因为汉国并非什么都没有做,只是没有按照列国所料想的那样在吞并韩国三分之二城邑后,对范国或荀国展开军事兼并。
汉国从公元前539年开始进军“汉中”,仅仅花了四个月的时间就对汉中形成压制,后来却是花了七个月的时间才遏制住当地的反抗。
吕阳抵达“汉中”只干两件事,继续征剿当地部落为其一,再来便是不计伤亡和耗费将汉中人徙离了。
中枢为了配合吕阳对“汉中”的经略,一再将战争中俘虏的郑人、沈人、蔡人、乌氏人和义渠人分批转移到“汉中”定居,采取的是一种混居的安排,再安置相当数量的老汉人。
这些人,除了原本就是汉人身份的那一批之外,他们要么是参与了“长安”的修筑,不然便是参加了修渠,完成了“劳动改造”和“思想改造”的程序,充填到“汉中”去了。
汉国对“汉中”置郡,规划出了两个“县”,一个县在汉水上游,筑城取名为“南郑”;另一个县则是在汉水中上游,筑城取名为“郇阳”。
那么就是虽然有了“汉中郡”,治下却是只有两个县,两地相隔还长达四百里,以“郇阳”作为首府。
置县的位置和命名并不是吕武亲选,工作交给了左相和右相一同完成,实际的操刀人则是作为汉国太子的吕阳。
为什么会选择相隔四百里的两个位置筑城,又是为什么将城池取名叫“南郑”和“郇阳”,里面肯定有一段很长的故事?作为君王的吕武才没有那个闲工夫去了解,知道汉国增加两县一郡也就够了。
事实上,作为君王要不要事无巨细什么事情都管,有没有那个精力是一回事,有没有必要就是另一回事了。
吕武不是始皇帝,也不是洪武帝,内心里很明白人与人的差距,一直以来皆是选择抓大放小,将有限的精力放在认为更重要的事情上面。
汉国在吕阳的主持下完成了对“汉中”的规划,也就是选定了置县的地点,下一步并不是马上筑城,选择了向蜀地进军。
哪怕事先派出人手探勘地形,汉国进军蜀地还是进行得无比艰难,第一批的一个“旅”穿过群山抵达一个满是怪石的盆地时,没有与敌人发生一次交战便折损了三百余人。
这些折损的人手是在爬山涉水的开路搭桥中牺牲,有些人连遗体都未能找到。他们的牺牲则是让后面开进的四个“旅”不再出现折损,所以才是用“牺牲”的字样,不是用“死亡”的字眼进行记录。
攻略蜀地怎么行军又怎么打,别说是担任国尉的崔杼了,吕武都极少插手。
理由相当现实,蜀地离“长安”太远是其一,再来是不身处当地很难对地形有直观的印象。
所以了,吕阳请命前往担任统帅,某种程度上是解决了中枢的困难。
为什么那么说?只因为吕阳是太子,作为君王的吕武肯放权,太子吕阳临机专断起来比其他人更加显得名正言顺。至于说吕阳的心理负担方面?两父子自己去处理吧。
“寡人已派人召回太子。”吕武在大朝会上通知了一下。
众臣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
在他们看来,哪有一国太子长期在外的事?即便是统兵征伐,事情也显得太过于怪异了一些。
既然吕武要召回吕阳,肯定代表着汉国对蜀地的攻略已经完成,有其它事情也是缓慢进行,很难以短时间内一蹴而就。
右相孙林父出班,行礼后说道:“长渠将成,国家应在列。”
那个“长渠”前前后后花了汉国将近十一年的时间,长期有不低于三十万人在各种劳动,耗费的各类物资更是庞大。
现在,耗时十年以上的“长渠”已经临近竣工,君王与太子亲自前往观看通水算是一件很重要的政治活动。
有了孙林父带头,其余大臣也都表达了相同的意见,少不得对汉国吞并古蜀国和“长渠”即将竣工歌功颂德一番。
当然了,说汉国吞并了古蜀国其实比较笼统,古蜀国的政权是被消灭了,各地的反抗却是还在持续,汉国需要拿出一个实际可行的方案来进行处理。
在一片喜庆的气氛之中,崔杼一再犹豫还是不得不站出来扫兴,说道:“王上,诸位同僚,荀国已然攻克‘邯郸’。”
这件事情发生在公元前537年的冬季中旬,对“邯郸”实施包围又攻打了两年多的荀军可算是耗光了邯郸赵的最后一丝力气,完成了破城占领的军事行动。
实际上吕武并不想干瞪眼看着,只是事情方面比较复杂。
汉国在攻略蜀地,又在三戎那边用兵,军事行动上这两个显得比较重要,其它方向还有西北跟狄戎对上,北面则是楼烦的侵袭变得频繁,其中还有乌氏残余勾结绵诸袭扰汉国的“陇西郡”各牧场。
不要忘记汉国还有几个大工程,修建“长渠”是重中之重,后来增加了褒斜栈道的工程,攻略巴蜀又多了一个金牛道的工程。
多处用兵再加上大型工程一再被迫增加,打从事实上让吕武的心理产生了极大的压力,深怕玩得过头了会步上隋炀帝第二的下场。
值得庆幸的是,吕武所处的环境更好,并没有大肆征发徭役,工程劳动的主力是各个时间段收获的各国俘虏。
另外一点,汉国与战俘约定完成哪处工程就放归自由,源于汉国十足守信用的关系,战俘有太多的例子可见,愿意相信汉国的信用,汉国自然也就不用耗费太多的兵力看守。
因为在进行太多的“大动作”让吕武心生忌惮,汉国也就眼睁睁地看着荀军攻克“邯郸”而没有什么军事干涉了。
无法做的事情在吕武的操作下,变成了能干涉而不去干涉,为的是跟荀氏在“四晋归一”的较量中有足够的公平公正环境。
吕武的这个骚操作得到了广泛的赞美,一下子也安抚了汉国、荀国和范国的人心,事态变成了汉国和荀国终有较量,无论谁输谁赢都还是一家人。
在这种翘首以盼的氛围中,大家都希望汉国和荀国能够公平公正分出一个胜负的大势之下,中行吴好意思寻求齐国、鲁国……等等国家的介入吗?
中行吴若是寻求外力介入,荀国内部就该出现问题了。
所以说,吕武这人是真的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