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小说 >大唐杨国舅 > 大唐杨国舅
错误举报

第三六一章 对症下药

    高力士一时语塞,但此时此刻他隐隐有个感觉,太子谋反这件事,他跟武惠妃都被人利用了,甚至武惠妃还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而且那次是杨云展示天机,他才化解皇帝的信任危机,跟眼前的境况有几分相似,非常像是杨云又一次手笔。
    “陛下!”
    高力士跪下用力磕头,不一会儿额头渗血,大有死谏李隆基的打算。
    武惠妃死后,李隆基暂时没了精神寄托,高力士作为李隆基最信任的贴身人,不想看到皇帝迷信虚无缥缈的天机,眼前发生的一幕大大损害了他的利益,同时也怕以后失去皇帝信任,干脆以最直接的方式进行劝说。
    李隆基看到高力士如此态度,稍微有些心软,想到自己最宠爱的妃子刚刚过世,如果再失去高力士这个忠心耿耿的近侍,那他不成孤家寡人了么?
    “力士啊,你的心情,朕能理解,不过你好好想想,玄女跟边疆将领间从无恩怨纠葛,怎会设计让朕杀大唐股肱之臣?这么做对她这样长久处于宫闱中的女子有何好处?”
    李隆基中肯地向高力士解释了一句,显然在冷静下来后,他也考虑一下这件事对自己有多大的影响。
    连高力士仔细思索过后,也觉得言之有理。
    无论是真正的神仙九天玄女,还是凡人杨云和杨玉环,跟边疆胡人将领压根儿就没牵连,没必要将这些完全不相干之人置于死地。
    如此一来,天机就有了更大的可信度。
    “再者说了,边镇重用胡将,本就为朝中大臣非议,此番出征败战,这些罪将责任重大,若非朕之前顾念某些人的感受,早就下旨将之格杀,以平息朝野舆论,现在又有上天警示? 你让朕如何能留下他们?”
    李隆基神色平静? 说话条理清晰,娓娓道来? 让人不得不信服。
    “力士? 你还有话说吗?”
    李隆基打量高力士,想看看高力士是否还坚持己见。
    高力士想到自己因为拿了张守珪的贿赂? 才为犯事的边关胡将说话,现在皇帝以如此诚恳的态度跟他解释? 若他还不知进退? 前景肯定不妙。
    “老奴理解陛下的决定,老奴只是想……陛下做任何决定,不要为外物过多干扰。”高力士冷静下来,开始反思自己? 这么顶撞李隆基绝对不是长久之计? 他为自己先前的举动做了解释。
    李隆基微笑着拍拍高力士的肩膀,道:“朕焉能不理解你的苦心?当初诛除韦后,你居功至伟,可以说没有你,就没有朕的皇位……朕说过? 朕一天在皇位上,就保你一天富贵。”
    “陛下。”
    高力士听到李隆基的话? 激动万分,再不想去质疑李隆基的决定。
    李隆基道:“跟朕回去? 先把那些胡将解决掉……之前朝中大臣纷纷上疏重处,此番朕不过是顺其自然罢了。”
    “是? 陛下。”
    高力士恭敬领命? 随同李隆基一起回去? 然后开始草拟诏书。
    ……
    ……
    李隆基为了避免夜长梦多,当天就下旨格杀边关罪臣胡将。
    张九龄已离开衙署,乘坐马车回家,半道有中书省的吏员骑快马追上告诉他这个消息,赶紧折返宫门。
    公事房中,张九龄召集官员问询情况。
    “怎么回事?陛下怎会突然改变主意?”
    张九龄之前多次提请严惩落罪边将,都没得到李隆基许可,他本以为没希望了,李隆基突然下旨杀人,这是他完全理解不了的事情。
    恭敬肃立一旁的右拾遗王维说道:“旨意是由高公亲自送来的,他态度严厉,叮嘱兵部和刑部严格按规矩办事,不得拖延。”
    张九龄心中大感宽慰。
    之前他找高力士说事,高力士漫不经心,以他的经验,当然能想到高力士跟张守珪关系好得几乎可以穿同一条裤子,他的奏请很难获得成功。
    可现在高力士主动来送圣旨,说明就连高力士也改变立场,以张九龄想来,一定是发生什么重大事情,才让皇帝对此事突然变得坚决起来。
    “酌情让刑部和兵部加快办案流程,力争明日正午行刑。”张九龄不想拖延,为避免夜长梦多,对下面的人吩咐一番后才算是放下心来,宽慰地返回家中。
    ……
    ……
    张九龄归家,刚进门,就从知客那里得知有边关使节到来。
    随即张拯出现在他面前,着急地道:“父亲,幽州都督张帅遣使登门,已在府内书房等候多时。”
    “张元宝为何要派人来?”
    张九龄不是不知情由。
    之前他一力主张诛除边关犯事胡将,张守珪从一开始就没打算给他送礼帮忙斡旋说项,大概也想过以张九龄为人处事,不可能会改弦易辙帮助胡人。
    张守珪想到的应对办法,就是严重打击张九龄在朝的威望和影响力,竭力阻隔张九龄跟李隆基会面,同时以高力士和李林甫、牛仙客等人在朝为其说项,本来大获成功,谁想突然出现如此变故,使节只能登门求助。
    现在似乎只有张九龄才能拯救那些素为张守珪宠信的胡将。
    张九龄到了书房。
    只见一名四十来岁身着官员常服的男子站在书架前,拿着本书在看。听到脚步声,对方侧头看来,见是张九龄,连忙将书卷放回书架上,快步到门前行礼通报,张九龄才知此人是幽州都督府长史,平时留在京畿为张守珪打点关系,名叫张忠。
    “张令公,我家大帅有吩咐,说要为您送上一份厚礼,感谢这些年来您对我家大帅的帮助。”
    张忠一上来就摆出“礼多人不怪”的架势。
    这也是边关将领一贯的做派,对张九龄来说并不陌生。
    边关调拨钱粮,都是朝中负责,各边镇为了拿到更多钱粮,以及能及早落实,都要给朝中大员许以重利。
    唐朝中期吏治虽然还没完全败坏,但许多官员还是不见兔子不撒鹰,不给好处什么事情都给你拖黄了。
    可张九龄上位后,极力改变这种状况,严格审核边关开销,今年更是派出两批人员前往边镇调查钱粮调度,为边关节度使和领军将领记恨。
    再加上之前张九龄一直反对北疆出兵,跟张守珪这样的主战派唱反调,双方嫌隙很大,这次张守珪的人根本就没打算走张九龄这条关系,今日登门属于不得已而为之。
    “老夫不缺这点东西,回去跟张将军说,他的好意老夫心领了,但一切还是要讲规矩。”张九龄态度坚决,这也是他的一贯作风。
    张忠一看没法打开张九龄这个缺口,叹息道:“想来张令公已得知,陛下下旨处置边关犯事将领吧?”
    “是又如何?”
    张九龄感觉到张忠应该有什么不为人知的重要事情说。
    果不其然,张忠冷笑一声:“张令公以为陛下是为匡扶正义,所以才对边关犯错将领痛下杀手?大错特错,以下官查知,完全是因今日陛下从宫里供奉的那位上仙处,得到天机警示,说是这批在押的将领中将来有人会作乱谋反……”
    “陛下听信方术谶言,才临时改变主意杀人,旁人劝说都无用,陛下铁了心要相信那无稽之谈,难道这就是张令公希望看到的一幕?”
    张忠的能力果然不一般。
    他不仅打探到宫里的秘闻,还特意针对张九龄用计,非常管用,本来张九龄铁了心要诛杀边关胡将,可听了这番话后,态度产生动摇。
    一切便在于张九龄一直反对皇帝相信什么“九天玄女”,更不希望李隆基以道家方术治国。
    “我家大帅出兵是有失误,但责任不该由下面将领来背负,若是一次出兵不顺,就要杀尽罪将,长此以往,谁人敢为大唐浴血奋战?”张忠义正词严道。
    这话本不为张九龄接受,可现在惊闻道家方术掺和在了这件事里,张九龄突然有了新的看法。
    “父亲?”张拯熟悉张九龄的性格,一看张九龄的神情,觉得父亲有改变心意的打算,便上前请示。
    但被张九龄伸手阻拦。
    张九龄没让儿子说下去,毕竟当前有外人在场,很多话不方便说。
    张九龄正色道:“此乃陛下钦定,明日将要明正典刑,非老夫一人能阻拦,若你们想改变结果,不如进言陛下,若陛下能听你们的劝谏固然好,不行的话……别期冀老夫为你们出面。”
    虽说张九龄对自己坚持的理念产生动摇,但他顾全面子,不会在张守珪手下面前表现出自己优柔寡断的一面。
    张忠丝毫也不拖泥带水,眼见没有达成目的,便行礼告退。
    等人离开,张拯才急忙道:“父亲,此事非同小可,又有什么天机,好像之前废太子也跟此有关,就怕有人利用陛下对道家人的信任,霍乱朝纲。”
    “瑜儿那边有什么话传回来?”张九龄突然想到出嫁的孙女,毕竟张瑜嫁给的是当朝“国师”杨云。
    一旦涉及天机之事,张九龄首先想到的便是名义上的孙女婿,虽说自打杨云跟张瑜成婚后,他就没主动去见杨云,杨云也未曾登门拜访过。
    张拯无奈地道:“瑜儿嫁过去后,据说至今独守空闺,那位国舅从不顾家,到现在还住在外面……可能不想沾惹红尘中事,清清白白做人,只是苦了瑜儿……”
    张九龄沉默不言。
    似在思虑什么。
    良久张九龄才道:“那不用说,十有八九事情跟杨云有关……以他年岁不可能在朝中弄出那么多名堂,必定有人在背后支持他。”
    “父亲的意思……”
    张拯不太明白张九龄的用意。
    “你去将他叫来,为父要问问他,到底要作何!更要暗地里查探,看那小子背后有何人搞鬼。”
    张九龄一脸气恼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