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三章 孰又知晓?
别人或对杨云不了解,咸宜公主却对杨云有极为深刻的认知。
哪怕杨云故意装糊涂,她也看得出来,或许在她眼里,杨云的能力绝不是只会法术,对当前时局看得也很透彻。
“你可以帮我十八哥,如同当日帮我一样,只要让张令公对他高看一眼,以后十八哥在朝中就有了施展抱负的机会。”
咸宜公主对李瑁的未来做出规划,不求得到李林甫支持,而是要得到百官之首的张九龄的信赖。
杨云心想:“看来武惠妃很清楚,她儿子想上位,最好是得到宰相张九龄的青睐,至于李林甫,小人一个,只会算计她儿子。”
“这种事,走一步看一步为好。提前布局周详,说不一定适得其反。”杨云没有马上答应咸宜公主,哪怕他心中的确有意帮李瑁。
咸宜公主又用略带怨责的目光瞪杨云。
随即好似明白什么,咸宜公主起身往外走,空气中留下一句话:“请你帮我十八哥,别把他往坑里带就行……这都不行,看来你不想为任何人谋事。”
……
……
咸宜公主走后,杨云觉得知我者小公主也。
效忠谁都不如效忠自己内心,做事不必看别人眼色,只要自己眼界开阔,步步锦绣不难做到。
杨云回想了一下跟咸宜公主认识的过程。
在小公主面前,他展现了很多能力,大多数时候都是以“道法”的形式,无意中透露的,潜移默化之下咸宜公主对他产生一种警惕,哪怕现在咸宜公主跟他是友非敌,他仍觉得大为不妥。
“咸宜公主太过精明了,大概是出自女人的直觉,总认为我很危险,所以处处针对,看来以后她会成为我前进路上的阻碍……若她蓄意与我为敌,以她所得皇帝信任,随便说两句坏话,我都会有麻烦。”
本来杨云还不觉得自己跟咸宜公主结交有何不妥,现在却开始防备起来,主要是最近咸宜公主针对他的地方太多了。
……
……
咸宜公主离开醉仙楼,没有回翠绿小居,因为她觉得要给李瑁留一些私人空间。
为李瑁准备了青春少艾美艳动人的歌舞姬,目的是让李瑁逐步沉溺美色,事情急不得,最好是李瑁先欣赏一下歌舞表演,醉不醉人人自醉,一旦进入某种忘我状态,再做其他事便水到渠成。
她去见了张瑜。
一份邀请函送到相府,便把张瑜给请了出来,并未有多麻烦……这时代的女孩子没那么多条条框框束缚,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是明清时期的事情,何况公主相邀,张瑜只能硬着头皮赴约。
茶室内,咸宜公主为张瑜斟上茶水,笑着问了下张瑜的近况,还询问张瑜对九天玄女下凡之事的看法。
张瑜的回答异常谨慎,拿出的几乎都是推脱的外交辞令,没有参杂个人想法在里面。
咸宜公主突然打断张瑜的话,语带不满:“以我看来,这些很可能都是杨云那家伙自己搞出来的事情,不然为何不是别人,偏偏是他姐姐当了下凡的玄女?难道张令公对此就没什么想法?”
张瑜早就料到,公主请她来,多半是要试探张九龄的口风,只不过想通过她的口了解。
“家祖平时并未在晚辈面前提及此事,不过以民女的想法,这种事实非人力能及。”张瑜小心翼翼地道。
咸宜公主摇摇头,叹息道:“谁说他不能做到?张姐姐应该听说过我在宫里跟吐蕃国师斗法之事吧?我之所以能战胜番僧,就是因为杨道长在背后帮我……哦,现在应该称呼他为杨国舅了。”
张瑜未料公主会在她面前吐露如此重要的情报。
若非有咸宜公主亲口验证,光靠张家的情报网络,根本没法探知到底是谁帮咸宜公主取得跟本波泰宝斗法的胜利,本来张家上下还猜想是皇帝授意罗公远等人暗中相助。
“其实他这个人做事很谨慎,走一步看三步,所提建议很有针对性。此番他初涉朝堂,因为没什么当官经验,没人拿他当回事,连具体职司都没落实……张令公不妨施加援手,说不一定可以得到一个好帮手。”
咸宜公主笑着评价。
本来是在说杨云的坏话,转眼咸宜公主又开始劝张九龄招揽和培养人才,对象还是杨云这个高深莫测的小道士,张瑜心中顿时打起几分精神,提高警惕。
“杨道长之前不是武惠妃的人吗?还帮助寿王成功举办此次道家大会……不过他姐姐入宫当上贵妃后,两者合作的基础已经没了。公主劝说我祖父找杨道长当帮手,到底有何意图?莫非是故意这样说?如此一来家祖忌惮之下,必然会疏远杨云!”
张瑜脑子里生出无数个想法,大多数都怀有防备心,从未想过咸宜公主是真心实意推荐人才。
“如果杨道长能在张令公手下办事,相信很快就会在朝堂站稳脚跟……张令公在我父皇跟前没有像样的皇亲国戚做帮手,这不,杨道长正好可以填补空缺?也是小妹多嘴多舌,还喜欢篡改别人的意思,其实之前杨道长属意我作诗,就有对张令公示好之意……”
咸宜公主笑嘻嘻说着,丝毫不觉得如此跟张九龄的孙女谈话有何不妥。
张瑜面不改色,不住颔首表示领教了,脑子却转个不停。
“来,张姐姐,我们喝茶,下面我准备举办个宴会,请一些女道士与会,姐姐对道法应该有一些了解,不如一起来吧……请柬在这里,我亲自交给你比较好。”
咸宜公主终于把“正事”说出,递过去一份请柬,张瑜拿过来连看都没看就交给旁边侍立的丫鬟。
“姐姐想必最近也很忙,唉,总想知道张家将姐姐许配给哪户人家,谁若是娶了姐姐,真是他八辈子修来的福气。”
咸宜公主说完,陪同张瑜一起出了茶室,正要走,忽然记起什么,从怀里掏出一份好似书信般的东西递给张瑜,道,“这是我母妃写给张令公的一封信,劳烦张姐姐转交。我们宴会见。”
……
……
张瑜见过咸宜公主,心情无比沉重,感觉自己正被武惠妃一系的人针对,她跟咸宜公主的私交,成为别人的突破口。
回到府中,张瑜把此事跟父亲张拯一说,张拯摆摆手,道:“等你祖父回来,你自己跟他说吧。”
张拯不太想评价这件事。
他知道自己女儿见识广博,既然他探不清楚老父亲的意思,干脆等张九龄回来,让女儿自个儿去说,顺道听听张九龄的意见。
张九龄回来已是华灯初上,脸色沉重,眉头紧皱,似在朝堂遇到什么不顺心之事。
“父亲,这是咸宜公主托瑜儿转交的信函,乃是惠妃武氏写给您的。”张拯把信件拿出来,上面蜡封未破,显然在这之前未有人打开看过。
张九龄接过信函,直接拆封,将书信仔细看过,随后放下,颇有些不耐烦地道:“那女人,还不死心。”
张拯道:“父亲说的,可是她想让十八皇子当太子这件事?”
“不然呢?她入宫晚了些,如今风华正茂,深得陛下宠信,可她儿子却没有大造化……按照礼数,就算太子被废,也绝对轮不到她儿子来当储君……”
张九龄评价很直接,没顾儿子和孙女在旁便脱口而出。
张拯请示:“那父亲是否要回信?”
“不必了。”
张九龄摆摆手,“这件事我自会处理,至于回信……只会让她以为有条件可谈,还不如从一开始就不加理会。瑜儿,你见公主,她跟你说什么了?”
张瑜在旁默不做声,听到问话,马上将咸宜公主跟她会面的经过娓娓道来。
尤其提到咸宜公主在她面前说杨云好话一事。
张九龄听完后,皱眉道:“说起来,我今天倒是忘了御史台有这么号人。”
张拯好奇地问道:“今日父亲未让杨道长商讨国事,莫非并非是有意为之?”
张拯之前得到的情报,张九龄故意针对杨云,请御史台的官员与会,唯独不请杨云,现在才知另有隐情。
“他一介未长开的少年郎,除了道家事别的一窍不通,我请他去作何?也是今天无人跟我提及,便未当回事。”
张九龄解释。
张拯点了点头:“如此也说得过去,小杨道长初入官场,恐怕连朝廷官制以及具体职能都不知晓,谈何行使御史之权?”
张瑜却有不同意见,行礼道:“祖父,杨道长毕竟是皇上亲自任命的侍御史,您尊重杨道长就是尊敬陛下,有些时候面子工夫还是要做足,才不会落人把柄。今日公主似乎有意对我说及此事,似是想离间祖父跟杨道长的关系,是否……有专门针对祖父的意思?”
“嗯?”
张九龄面色凝重,并未马上接话。
张瑜道:“祖父对陛下任命的官员,一再无视,陛下听到后会怎么想?这杨道长好像确实有些本事,之前他作诗也是劝谏祖父,并无多少恶意。”
张拯马上板起脸来教训:“瑜儿,这是你该说的话吗?”
“孙女之前用心琢磨过此事,祖父应该想过,杨道长前来见祖父时,虽言语间多有不敬,但出发点是好的。孙女还听说,李夕郎有意招他为婿,似是想利用他贵妃亲弟弟的身份,向陛下表忠心……”
张瑜执着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张九龄没马上回答,认真思索后点头:“这话……倒也有几分道理。”
张瑜试探地道:“那祖父何不将杨道长招揽在身边?即便不为祖父所用,也不为李夕郎得逞,祖父引导他向善,不至于成为朝堂的祸害。”
张拯笑了起来:“瑜儿,你这就过虑了,如今朝局稳定,即便他是国舅,也兴不起什么风浪来。”
说到这里,张拯有意看了一下张九龄的反应,发现父亲脸色出奇的凝重。
张九龄叹道:“以陛下如今对道家……还有玄女娘娘的礼重,未来之事……孰又知晓?”
1603368089
哪怕杨云故意装糊涂,她也看得出来,或许在她眼里,杨云的能力绝不是只会法术,对当前时局看得也很透彻。
“你可以帮我十八哥,如同当日帮我一样,只要让张令公对他高看一眼,以后十八哥在朝中就有了施展抱负的机会。”
咸宜公主对李瑁的未来做出规划,不求得到李林甫支持,而是要得到百官之首的张九龄的信赖。
杨云心想:“看来武惠妃很清楚,她儿子想上位,最好是得到宰相张九龄的青睐,至于李林甫,小人一个,只会算计她儿子。”
“这种事,走一步看一步为好。提前布局周详,说不一定适得其反。”杨云没有马上答应咸宜公主,哪怕他心中的确有意帮李瑁。
咸宜公主又用略带怨责的目光瞪杨云。
随即好似明白什么,咸宜公主起身往外走,空气中留下一句话:“请你帮我十八哥,别把他往坑里带就行……这都不行,看来你不想为任何人谋事。”
……
……
咸宜公主走后,杨云觉得知我者小公主也。
效忠谁都不如效忠自己内心,做事不必看别人眼色,只要自己眼界开阔,步步锦绣不难做到。
杨云回想了一下跟咸宜公主认识的过程。
在小公主面前,他展现了很多能力,大多数时候都是以“道法”的形式,无意中透露的,潜移默化之下咸宜公主对他产生一种警惕,哪怕现在咸宜公主跟他是友非敌,他仍觉得大为不妥。
“咸宜公主太过精明了,大概是出自女人的直觉,总认为我很危险,所以处处针对,看来以后她会成为我前进路上的阻碍……若她蓄意与我为敌,以她所得皇帝信任,随便说两句坏话,我都会有麻烦。”
本来杨云还不觉得自己跟咸宜公主结交有何不妥,现在却开始防备起来,主要是最近咸宜公主针对他的地方太多了。
……
……
咸宜公主离开醉仙楼,没有回翠绿小居,因为她觉得要给李瑁留一些私人空间。
为李瑁准备了青春少艾美艳动人的歌舞姬,目的是让李瑁逐步沉溺美色,事情急不得,最好是李瑁先欣赏一下歌舞表演,醉不醉人人自醉,一旦进入某种忘我状态,再做其他事便水到渠成。
她去见了张瑜。
一份邀请函送到相府,便把张瑜给请了出来,并未有多麻烦……这时代的女孩子没那么多条条框框束缚,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是明清时期的事情,何况公主相邀,张瑜只能硬着头皮赴约。
茶室内,咸宜公主为张瑜斟上茶水,笑着问了下张瑜的近况,还询问张瑜对九天玄女下凡之事的看法。
张瑜的回答异常谨慎,拿出的几乎都是推脱的外交辞令,没有参杂个人想法在里面。
咸宜公主突然打断张瑜的话,语带不满:“以我看来,这些很可能都是杨云那家伙自己搞出来的事情,不然为何不是别人,偏偏是他姐姐当了下凡的玄女?难道张令公对此就没什么想法?”
张瑜早就料到,公主请她来,多半是要试探张九龄的口风,只不过想通过她的口了解。
“家祖平时并未在晚辈面前提及此事,不过以民女的想法,这种事实非人力能及。”张瑜小心翼翼地道。
咸宜公主摇摇头,叹息道:“谁说他不能做到?张姐姐应该听说过我在宫里跟吐蕃国师斗法之事吧?我之所以能战胜番僧,就是因为杨道长在背后帮我……哦,现在应该称呼他为杨国舅了。”
张瑜未料公主会在她面前吐露如此重要的情报。
若非有咸宜公主亲口验证,光靠张家的情报网络,根本没法探知到底是谁帮咸宜公主取得跟本波泰宝斗法的胜利,本来张家上下还猜想是皇帝授意罗公远等人暗中相助。
“其实他这个人做事很谨慎,走一步看三步,所提建议很有针对性。此番他初涉朝堂,因为没什么当官经验,没人拿他当回事,连具体职司都没落实……张令公不妨施加援手,说不一定可以得到一个好帮手。”
咸宜公主笑着评价。
本来是在说杨云的坏话,转眼咸宜公主又开始劝张九龄招揽和培养人才,对象还是杨云这个高深莫测的小道士,张瑜心中顿时打起几分精神,提高警惕。
“杨道长之前不是武惠妃的人吗?还帮助寿王成功举办此次道家大会……不过他姐姐入宫当上贵妃后,两者合作的基础已经没了。公主劝说我祖父找杨道长当帮手,到底有何意图?莫非是故意这样说?如此一来家祖忌惮之下,必然会疏远杨云!”
张瑜脑子里生出无数个想法,大多数都怀有防备心,从未想过咸宜公主是真心实意推荐人才。
“如果杨道长能在张令公手下办事,相信很快就会在朝堂站稳脚跟……张令公在我父皇跟前没有像样的皇亲国戚做帮手,这不,杨道长正好可以填补空缺?也是小妹多嘴多舌,还喜欢篡改别人的意思,其实之前杨道长属意我作诗,就有对张令公示好之意……”
咸宜公主笑嘻嘻说着,丝毫不觉得如此跟张九龄的孙女谈话有何不妥。
张瑜面不改色,不住颔首表示领教了,脑子却转个不停。
“来,张姐姐,我们喝茶,下面我准备举办个宴会,请一些女道士与会,姐姐对道法应该有一些了解,不如一起来吧……请柬在这里,我亲自交给你比较好。”
咸宜公主终于把“正事”说出,递过去一份请柬,张瑜拿过来连看都没看就交给旁边侍立的丫鬟。
“姐姐想必最近也很忙,唉,总想知道张家将姐姐许配给哪户人家,谁若是娶了姐姐,真是他八辈子修来的福气。”
咸宜公主说完,陪同张瑜一起出了茶室,正要走,忽然记起什么,从怀里掏出一份好似书信般的东西递给张瑜,道,“这是我母妃写给张令公的一封信,劳烦张姐姐转交。我们宴会见。”
……
……
张瑜见过咸宜公主,心情无比沉重,感觉自己正被武惠妃一系的人针对,她跟咸宜公主的私交,成为别人的突破口。
回到府中,张瑜把此事跟父亲张拯一说,张拯摆摆手,道:“等你祖父回来,你自己跟他说吧。”
张拯不太想评价这件事。
他知道自己女儿见识广博,既然他探不清楚老父亲的意思,干脆等张九龄回来,让女儿自个儿去说,顺道听听张九龄的意见。
张九龄回来已是华灯初上,脸色沉重,眉头紧皱,似在朝堂遇到什么不顺心之事。
“父亲,这是咸宜公主托瑜儿转交的信函,乃是惠妃武氏写给您的。”张拯把信件拿出来,上面蜡封未破,显然在这之前未有人打开看过。
张九龄接过信函,直接拆封,将书信仔细看过,随后放下,颇有些不耐烦地道:“那女人,还不死心。”
张拯道:“父亲说的,可是她想让十八皇子当太子这件事?”
“不然呢?她入宫晚了些,如今风华正茂,深得陛下宠信,可她儿子却没有大造化……按照礼数,就算太子被废,也绝对轮不到她儿子来当储君……”
张九龄评价很直接,没顾儿子和孙女在旁便脱口而出。
张拯请示:“那父亲是否要回信?”
“不必了。”
张九龄摆摆手,“这件事我自会处理,至于回信……只会让她以为有条件可谈,还不如从一开始就不加理会。瑜儿,你见公主,她跟你说什么了?”
张瑜在旁默不做声,听到问话,马上将咸宜公主跟她会面的经过娓娓道来。
尤其提到咸宜公主在她面前说杨云好话一事。
张九龄听完后,皱眉道:“说起来,我今天倒是忘了御史台有这么号人。”
张拯好奇地问道:“今日父亲未让杨道长商讨国事,莫非并非是有意为之?”
张拯之前得到的情报,张九龄故意针对杨云,请御史台的官员与会,唯独不请杨云,现在才知另有隐情。
“他一介未长开的少年郎,除了道家事别的一窍不通,我请他去作何?也是今天无人跟我提及,便未当回事。”
张九龄解释。
张拯点了点头:“如此也说得过去,小杨道长初入官场,恐怕连朝廷官制以及具体职能都不知晓,谈何行使御史之权?”
张瑜却有不同意见,行礼道:“祖父,杨道长毕竟是皇上亲自任命的侍御史,您尊重杨道长就是尊敬陛下,有些时候面子工夫还是要做足,才不会落人把柄。今日公主似乎有意对我说及此事,似是想离间祖父跟杨道长的关系,是否……有专门针对祖父的意思?”
“嗯?”
张九龄面色凝重,并未马上接话。
张瑜道:“祖父对陛下任命的官员,一再无视,陛下听到后会怎么想?这杨道长好像确实有些本事,之前他作诗也是劝谏祖父,并无多少恶意。”
张拯马上板起脸来教训:“瑜儿,这是你该说的话吗?”
“孙女之前用心琢磨过此事,祖父应该想过,杨道长前来见祖父时,虽言语间多有不敬,但出发点是好的。孙女还听说,李夕郎有意招他为婿,似是想利用他贵妃亲弟弟的身份,向陛下表忠心……”
张瑜执着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张九龄没马上回答,认真思索后点头:“这话……倒也有几分道理。”
张瑜试探地道:“那祖父何不将杨道长招揽在身边?即便不为祖父所用,也不为李夕郎得逞,祖父引导他向善,不至于成为朝堂的祸害。”
张拯笑了起来:“瑜儿,你这就过虑了,如今朝局稳定,即便他是国舅,也兴不起什么风浪来。”
说到这里,张拯有意看了一下张九龄的反应,发现父亲脸色出奇的凝重。
张九龄叹道:“以陛下如今对道家……还有玄女娘娘的礼重,未来之事……孰又知晓?”
1603368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