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 伪书
“尊古卑今、贵远贱近”之风日盛,世人普遍认可古代的东西可信,古代的东西价值大的观点。于是,以“托古传道”、“借名传学”为意图之古籍伪书日渐丰益。
古人认识到,伪书虽伪,但只要把它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仍有它鲜明的价值。
我和豆子从大富贵吃完冷面回到书店时,发现门口站着一个人。
那人前几日来过,正是高山。
他背着上次见过的那个大书包,目测里面装着四五本书。
远远见到我,高山热情地与我挥手。
我也抬手和他打招呼,随即加快步伐走到书店。
隔壁的服装店下午的时候都有生意,店里两位女孩长得分外好看。
高山一边和我说话,一边时不时朝服装店里飘着小眼神。
“伪书”的事,还是那天下午高山告诉我的。
我惊讶不已,心想着,古人写书放到如今真的是真伪难辨,有些不辨也罢了。
中国五千年历史流传下来的书来,真的是只能用浩如烟海来形容了,不论是书籍的种类还是数量,都可以称得上是举世无双,这份文化遗产既有历史深度又有人文的温度,可以说这些流传下来的书籍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脉所在,不过在这浩如烟海的书籍中还有一类名叫“伪书”的书,在历史上也形成了独特的伪书现象。
首先是“托名作伪”,高山如是说道,“比如《黄帝内经》,托名皇帝;《神农本草经》托名神农。这种托名作伪十分常见。又比如例如道藏中各类经书不是元始天尊、太上老君等神仙传授就是黄帝、张良等道教诞生之前的古人所作。”
“原来如此。”我笑道,“高山先生是说这本诗集也是伪书?”
高山先生所说是一本名为《文话》的书,我尚未翻阅,听高山先生如此说来,我便匆匆翻了几眼。
薄薄一本不足,书页不足五十,繁体竖排版,看起来有些诗歌散文集的样子。
其中的句子感觉上还比较像像古诗十九首,比如:天暮微雨生,悠悠随草飞。
这样的诗句比比皆是。
读完上句不禁联想起《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悠悠随草飞似有脉脉不得语之感。
《古诗十九首》的名称,是萧统给的。
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编了一部周汉至南朝齐梁的诗文总集《文选》。他从许多的无名而近于散佚的“古诗”中,选择了十九首编在了一起。
从此,就有了一个“古诗十九首”的专名。
被萧统选入《文选》的这十九首古诗,几乎被认为是东汉无名氏文人创作的一组完整的古诗,代表东汉文人抒情诗的成就,甚至被明代人誉为“五言之《诗经》”。
《古诗十九首》虽非一时一地一人之作,却有着比较统一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其内容基本上是游子和思妇的牢骚不平,哀愁苦闷,同时还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及时行乐的追求,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对当时那种动荡生活的不满。
在我记忆中主要是思妇见不到丈夫的牢骚为多,或是新婚不就丈夫便要离家的依依不舍。
少时读古诗十九首,发现理解并不难,相比唐宋诗词,古诗十九首更像是通俗易懂。
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就算是小同那般小学生读这样的诗也能读懂七八成,也能感受家人远离,相隔千万里,思念却不得见的苦闷。
然等了那么久,人都瘦了,衣服都宽大了,还没有等到远去的家人,怎么办呢?
想到这里,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情致了,还是那朴实无华的好好吃饭啊。
“我们有《文选》也有《文赋》,这本《文话》看起来写于唐宋之前,但其实没有这本书。”
听高山先生这么一说,豆子也颇为好奇,凑到我身边看着高山先生。
“立夏觉得呢?”
“我?”高山先生突然这么一问,我也不知如何说起。
“这个……《文话》这书的确没听说过,若说此书著于唐以前也很难说不是,比如“天暮微雨生”这句,有些像陶渊明笔下的“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这是没错,伪书,尤其诗歌集这种,有可能是近代诗人模仿古人所作,乍读起来确实好像是那么回事,首先它肯定是要遮掩近代的感觉,就跟家具要仿旧一样。”
高山先生说到此处,豆子举手道:“就和假古董一样,看起来很旧的瓷器,青铜器或者一些故意做旧的画,其实就是近代甚至现代人做的。”
“一点不错了,这样的诗集挺常见的,卖这本书给立夏的客人怎么说的?”
我摇摇头,看着高山先生,“这是昨日诗会后客人留下的,说是送给书店不要钱。”
“送的?”高山先生仰头大笑,“那就对了,这书要是用来卖,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那这书到底怎么回事?”豆子开口问道,“我看封面泛黄,纸张也变得酥脆,应该也有些年头了。”
“年头可能有些年头了,比如二十多年前印的书……那时候还有《九阴九阳》这种书,立夏可曾看到过啊?”
“未曾见过,闻所未闻。”我实话实说。
“若是我说这本书是金庸写的你会信吗?”
豆子在一旁笑了起来,“不可能不可能,金庸先生绝对没有写过这本书。这书若说是黄易所作我也许还能相信,若说是金庸先生的书,打死我也不信。”
豆子自小是金庸迷,最爱赵敏和程灵素,最不喜欢张无忌(估计是因为赵敏)。
古人认识到,伪书虽伪,但只要把它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仍有它鲜明的价值。
我和豆子从大富贵吃完冷面回到书店时,发现门口站着一个人。
那人前几日来过,正是高山。
他背着上次见过的那个大书包,目测里面装着四五本书。
远远见到我,高山热情地与我挥手。
我也抬手和他打招呼,随即加快步伐走到书店。
隔壁的服装店下午的时候都有生意,店里两位女孩长得分外好看。
高山一边和我说话,一边时不时朝服装店里飘着小眼神。
“伪书”的事,还是那天下午高山告诉我的。
我惊讶不已,心想着,古人写书放到如今真的是真伪难辨,有些不辨也罢了。
中国五千年历史流传下来的书来,真的是只能用浩如烟海来形容了,不论是书籍的种类还是数量,都可以称得上是举世无双,这份文化遗产既有历史深度又有人文的温度,可以说这些流传下来的书籍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脉所在,不过在这浩如烟海的书籍中还有一类名叫“伪书”的书,在历史上也形成了独特的伪书现象。
首先是“托名作伪”,高山如是说道,“比如《黄帝内经》,托名皇帝;《神农本草经》托名神农。这种托名作伪十分常见。又比如例如道藏中各类经书不是元始天尊、太上老君等神仙传授就是黄帝、张良等道教诞生之前的古人所作。”
“原来如此。”我笑道,“高山先生是说这本诗集也是伪书?”
高山先生所说是一本名为《文话》的书,我尚未翻阅,听高山先生如此说来,我便匆匆翻了几眼。
薄薄一本不足,书页不足五十,繁体竖排版,看起来有些诗歌散文集的样子。
其中的句子感觉上还比较像像古诗十九首,比如:天暮微雨生,悠悠随草飞。
这样的诗句比比皆是。
读完上句不禁联想起《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悠悠随草飞似有脉脉不得语之感。
《古诗十九首》的名称,是萧统给的。
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编了一部周汉至南朝齐梁的诗文总集《文选》。他从许多的无名而近于散佚的“古诗”中,选择了十九首编在了一起。
从此,就有了一个“古诗十九首”的专名。
被萧统选入《文选》的这十九首古诗,几乎被认为是东汉无名氏文人创作的一组完整的古诗,代表东汉文人抒情诗的成就,甚至被明代人誉为“五言之《诗经》”。
《古诗十九首》虽非一时一地一人之作,却有着比较统一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其内容基本上是游子和思妇的牢骚不平,哀愁苦闷,同时还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及时行乐的追求,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对当时那种动荡生活的不满。
在我记忆中主要是思妇见不到丈夫的牢骚为多,或是新婚不就丈夫便要离家的依依不舍。
少时读古诗十九首,发现理解并不难,相比唐宋诗词,古诗十九首更像是通俗易懂。
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就算是小同那般小学生读这样的诗也能读懂七八成,也能感受家人远离,相隔千万里,思念却不得见的苦闷。
然等了那么久,人都瘦了,衣服都宽大了,还没有等到远去的家人,怎么办呢?
想到这里,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情致了,还是那朴实无华的好好吃饭啊。
“我们有《文选》也有《文赋》,这本《文话》看起来写于唐宋之前,但其实没有这本书。”
听高山先生这么一说,豆子也颇为好奇,凑到我身边看着高山先生。
“立夏觉得呢?”
“我?”高山先生突然这么一问,我也不知如何说起。
“这个……《文话》这书的确没听说过,若说此书著于唐以前也很难说不是,比如“天暮微雨生”这句,有些像陶渊明笔下的“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这是没错,伪书,尤其诗歌集这种,有可能是近代诗人模仿古人所作,乍读起来确实好像是那么回事,首先它肯定是要遮掩近代的感觉,就跟家具要仿旧一样。”
高山先生说到此处,豆子举手道:“就和假古董一样,看起来很旧的瓷器,青铜器或者一些故意做旧的画,其实就是近代甚至现代人做的。”
“一点不错了,这样的诗集挺常见的,卖这本书给立夏的客人怎么说的?”
我摇摇头,看着高山先生,“这是昨日诗会后客人留下的,说是送给书店不要钱。”
“送的?”高山先生仰头大笑,“那就对了,这书要是用来卖,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那这书到底怎么回事?”豆子开口问道,“我看封面泛黄,纸张也变得酥脆,应该也有些年头了。”
“年头可能有些年头了,比如二十多年前印的书……那时候还有《九阴九阳》这种书,立夏可曾看到过啊?”
“未曾见过,闻所未闻。”我实话实说。
“若是我说这本书是金庸写的你会信吗?”
豆子在一旁笑了起来,“不可能不可能,金庸先生绝对没有写过这本书。这书若说是黄易所作我也许还能相信,若说是金庸先生的书,打死我也不信。”
豆子自小是金庸迷,最爱赵敏和程灵素,最不喜欢张无忌(估计是因为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