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三章:罪魁祸首
大安宫,如雨如雾,笼罩着浓浓的悲愁!
当柴令武、长乐公主踏入宫殿时,远远就看到一个老人在正殿门口等候。
仿佛一尊等了千年的古老雕像!
呈现在柴令武面前的,不是大唐的开国皇帝,只有一个骨瘦如柴的苍老老人,他发须皆白,瘦骨嶙峋,面色黄如金纸,没有一丝血色,仿佛一个等待死神来临的老人。
这一刻,柴令武和长乐公主心中竟有一种莫名的悸动,这就是一种风烛残年,不知他是怎样熬过这几个春秋的!
看着倚门等待的老人,两行泪水从长乐公主明媚的大眼睛里流落了下来。
她记忆中的皇祖父穿着龙袍之时,威武雄壮,有着一股威严的气概,穿着一身便服的时,身上也有着一股慈祥的贵气,但现在与普通的老人没什么区别。
不!
比普通老人还有不如,普通老人至少还有着与天争的气魄。
但是她的皇祖父暮气沉沉,他佝偻着腰,紧咬着那干裂的嘴唇,在高大的殿门衬托下,显得凄凉而孤独。
“皇爷爷!”
终于!长乐公主再也克制不住内心的悲痛,提着长裙奔向李渊,一头扑进了祖父的怀中,失声哭了起来,她所学的喜怒要不形于色,也忘得干干净净。
李渊什么都没说,抚摸着长乐公主光滑的头发,那种心中的欢喜溢于老树一般的脸上。
柴令武安安静静的看着沉浸在天伦之乐中的祖孙二人,有种心碎的感动。
……
后世人评说李世民会发动玄武门之变,李渊要付起大部分责任,其实一点都没有冤枉。
李渊给李世民的实权实在是太重了,天策上将、太尉领司徒、尚书令、陕东道大行台、益州道行台尚书令、雍州牧、凉州总管、左右武候大将军、上柱国、秦王且领左右十二卫大将军。
总的来说,当年的李世民就是文官之首、天下兵马大元帅,而且拥有许自置官属的权力,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朝廷。虽说名义上低于李建成一席,但所掌握的实权却是李建成无数倍,如此一来,就严重的造成了“主弱从强”的形势,这等形势下,李世民没有更进一步的野心才是怪哉了!
就算李世民没有登基的野心,李建成也会因为李世民的实权名望而寝食难安,
就算兄弟二人相互信任,以他们为首的势力集团,为了自身的利益与安全,也会推动他们走向对决,所以,两人到了那一步,唯一的结果就是死一个。
至于一手制造了骨肉相残的李渊对玄武门之变的无能为力的关键因素,即:李渊没有真正的亲信!关于这一点,有两个细节值得关注。
第一,大唐江山是谁打下来的?坦率的说,主要是李世民、李建成和平阳公主,当时,前二人代表秦王党、太子党,平阳公主则是帝党第一将,三个派系之间,处于一个微妙的平衡,但关中大定后,李渊自断其臂,卸下了平阳公主这个“外人”的兵权。
卸下平阳公主兵权后,帝党之中再也没有一个忠心耿耿、威望素著的压轴大将军。更为重要的是,李渊本来有机会收很多武将之心,但他没做好,比如怀疑李孝恭,不重用李靖、李绩、李道宗、张士贵等,从而让武将们心灰意冷,宁愿跟随李建成、李世民,也不想跟随李渊这个皇帝。
第二、手里没有具备真正权力,所以李渊玩平衡,即:放任李建成、李世民争权夺利!结果逼得文武大臣各自站队,不是跟李世民,就是跟李建成,要么保持中立,唯独没人跟李渊。原因很简单,李渊如此行为,更让大臣认为:李渊成了一个即将失去权力的皇帝!
李渊玩平衡,但对于二子无力掌控,因为他没有完全属于自己的筹码!因此,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后,李渊也无可奈何,或许早就看透了,于是一点也不愤怒,只是淡淡的对李世民说了十个字:“近日以来,几有投杼之惑”,从而彻底宣告投降认输!同月,李世民被立为皇太子。八月,李世民登基,李渊成为太上皇!
至于李渊有机会杀而不杀李世民,顾念亲情或许是其一,但根源还是在于不能杀、不敢杀李世民!
这个问题可以归结为:荆轲那一击成功,荆轲能取代秦始皇吗?赵高李斯杀了秦二世,自己能做皇帝吗?
答案是不能。
因为权力源自基层,而不是顶层。李世民即使不兵变,李唐天下的功臣、勋贵、兵马都在李世民手里。大唐武将都有秦王的烙印,大唐军队只认秦王,不认天子。若是李渊杀了李世民的话,其手下骄兵悍将、谋臣能吏害怕遭到清理之下,必然要清君侧造反,从而再一次造成天下大乱,到时候,天下是不是李家都不知道。
李渊既然无力改变李建成、李世民之争,又不愿意李唐二世而灭,所以对于李建成、李世民的争斗采取了默认的态度,兄弟二人斗到那种你死我活的地步,必须要死一个,只有他们死一个,大唐才能继续走的下去,而不是内耗过渡,二世灭亡。
李渊恨李世民的原因,则是出于一个父亲的亲情角度,若是今天的贞观帝是李建成,那么,遭恨的就是李建成了!
但是比起痛恨李世民,李渊或许更恨自己多一些,因为玄武门之变的根源在于他对二子的放纵,在于他对李世民过于信任,而忽略掉人的野心会越着权柄的增加而加重!
可惜遗憾的是历史上的李世民并没有吃李渊这个教训,他在未来的日子里过度宠爱李泰,导致李泰以为自己有继承皇位的机会,从而对李承乾的太子之位发动了最锋利的攻击,李承乾当时的处境与李建成是何其相似?又因为李世民开创了武力夺嫡的先河,所以李承乾见样学样,准备造他老子的反。
李世民先后经历了李佑谋反、李承乾谋反案!想必那时候,他才能够深刻体会到李渊的那种切肤之痛了吧。
当柴令武、长乐公主踏入宫殿时,远远就看到一个老人在正殿门口等候。
仿佛一尊等了千年的古老雕像!
呈现在柴令武面前的,不是大唐的开国皇帝,只有一个骨瘦如柴的苍老老人,他发须皆白,瘦骨嶙峋,面色黄如金纸,没有一丝血色,仿佛一个等待死神来临的老人。
这一刻,柴令武和长乐公主心中竟有一种莫名的悸动,这就是一种风烛残年,不知他是怎样熬过这几个春秋的!
看着倚门等待的老人,两行泪水从长乐公主明媚的大眼睛里流落了下来。
她记忆中的皇祖父穿着龙袍之时,威武雄壮,有着一股威严的气概,穿着一身便服的时,身上也有着一股慈祥的贵气,但现在与普通的老人没什么区别。
不!
比普通老人还有不如,普通老人至少还有着与天争的气魄。
但是她的皇祖父暮气沉沉,他佝偻着腰,紧咬着那干裂的嘴唇,在高大的殿门衬托下,显得凄凉而孤独。
“皇爷爷!”
终于!长乐公主再也克制不住内心的悲痛,提着长裙奔向李渊,一头扑进了祖父的怀中,失声哭了起来,她所学的喜怒要不形于色,也忘得干干净净。
李渊什么都没说,抚摸着长乐公主光滑的头发,那种心中的欢喜溢于老树一般的脸上。
柴令武安安静静的看着沉浸在天伦之乐中的祖孙二人,有种心碎的感动。
……
后世人评说李世民会发动玄武门之变,李渊要付起大部分责任,其实一点都没有冤枉。
李渊给李世民的实权实在是太重了,天策上将、太尉领司徒、尚书令、陕东道大行台、益州道行台尚书令、雍州牧、凉州总管、左右武候大将军、上柱国、秦王且领左右十二卫大将军。
总的来说,当年的李世民就是文官之首、天下兵马大元帅,而且拥有许自置官属的权力,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朝廷。虽说名义上低于李建成一席,但所掌握的实权却是李建成无数倍,如此一来,就严重的造成了“主弱从强”的形势,这等形势下,李世民没有更进一步的野心才是怪哉了!
就算李世民没有登基的野心,李建成也会因为李世民的实权名望而寝食难安,
就算兄弟二人相互信任,以他们为首的势力集团,为了自身的利益与安全,也会推动他们走向对决,所以,两人到了那一步,唯一的结果就是死一个。
至于一手制造了骨肉相残的李渊对玄武门之变的无能为力的关键因素,即:李渊没有真正的亲信!关于这一点,有两个细节值得关注。
第一,大唐江山是谁打下来的?坦率的说,主要是李世民、李建成和平阳公主,当时,前二人代表秦王党、太子党,平阳公主则是帝党第一将,三个派系之间,处于一个微妙的平衡,但关中大定后,李渊自断其臂,卸下了平阳公主这个“外人”的兵权。
卸下平阳公主兵权后,帝党之中再也没有一个忠心耿耿、威望素著的压轴大将军。更为重要的是,李渊本来有机会收很多武将之心,但他没做好,比如怀疑李孝恭,不重用李靖、李绩、李道宗、张士贵等,从而让武将们心灰意冷,宁愿跟随李建成、李世民,也不想跟随李渊这个皇帝。
第二、手里没有具备真正权力,所以李渊玩平衡,即:放任李建成、李世民争权夺利!结果逼得文武大臣各自站队,不是跟李世民,就是跟李建成,要么保持中立,唯独没人跟李渊。原因很简单,李渊如此行为,更让大臣认为:李渊成了一个即将失去权力的皇帝!
李渊玩平衡,但对于二子无力掌控,因为他没有完全属于自己的筹码!因此,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后,李渊也无可奈何,或许早就看透了,于是一点也不愤怒,只是淡淡的对李世民说了十个字:“近日以来,几有投杼之惑”,从而彻底宣告投降认输!同月,李世民被立为皇太子。八月,李世民登基,李渊成为太上皇!
至于李渊有机会杀而不杀李世民,顾念亲情或许是其一,但根源还是在于不能杀、不敢杀李世民!
这个问题可以归结为:荆轲那一击成功,荆轲能取代秦始皇吗?赵高李斯杀了秦二世,自己能做皇帝吗?
答案是不能。
因为权力源自基层,而不是顶层。李世民即使不兵变,李唐天下的功臣、勋贵、兵马都在李世民手里。大唐武将都有秦王的烙印,大唐军队只认秦王,不认天子。若是李渊杀了李世民的话,其手下骄兵悍将、谋臣能吏害怕遭到清理之下,必然要清君侧造反,从而再一次造成天下大乱,到时候,天下是不是李家都不知道。
李渊既然无力改变李建成、李世民之争,又不愿意李唐二世而灭,所以对于李建成、李世民的争斗采取了默认的态度,兄弟二人斗到那种你死我活的地步,必须要死一个,只有他们死一个,大唐才能继续走的下去,而不是内耗过渡,二世灭亡。
李渊恨李世民的原因,则是出于一个父亲的亲情角度,若是今天的贞观帝是李建成,那么,遭恨的就是李建成了!
但是比起痛恨李世民,李渊或许更恨自己多一些,因为玄武门之变的根源在于他对二子的放纵,在于他对李世民过于信任,而忽略掉人的野心会越着权柄的增加而加重!
可惜遗憾的是历史上的李世民并没有吃李渊这个教训,他在未来的日子里过度宠爱李泰,导致李泰以为自己有继承皇位的机会,从而对李承乾的太子之位发动了最锋利的攻击,李承乾当时的处境与李建成是何其相似?又因为李世民开创了武力夺嫡的先河,所以李承乾见样学样,准备造他老子的反。
李世民先后经历了李佑谋反、李承乾谋反案!想必那时候,他才能够深刻体会到李渊的那种切肤之痛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