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收拢民心
大明的书信让城中的百姓们放松下来,但是抨击北元管理的声音却从来没有停息过,这些来自北元的百姓们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政府竟然做的还不如他们眼中的入侵者来的勤快,大明为他们的庄稼和牲畜考虑,北元却不曾做到,他们多希望自己的政府也能够为他们的百姓考虑考虑,可惜,他们想多了,北元的政府只在乎能不能守下这座城池,却忽略了舆论的重要性。
“贤弟,这不会加大我们大明的工作量吗?”朱棣有些疑惑,他想不明白为什么要帮助北元的百姓种庄稼耕作和放牲畜,这不是他们应该做的。
“这也是一种掌握人心的方法,你想想,我们做了,北元不做,百姓们的心中会倾向哪边?别看大部分的百姓对领导人的变化其实没有太多的异议,到时候啊,民心在我们这里,对战事也有好处!”马三保开口道,他清楚,只要自己拿住了北元民众们的民心和舆论,这样自己就算还未开战,就已经获得了这座城池百姓的青睐,到时候更加便于管理。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这是当初刘备治理国家的手段。”马三保开口道,既然被称作再世诸葛,那就将三国贯彻到底,做要做全套,他故作老气横秋的模样,让朱棣有些瞠目结舌,朱棣怎么也想不到,就算马三保再怎么喜欢操纵舆论和人心,竟然会对这一次的战役下同样的功夫。
“贤弟可真是够全面的,观察可真够细致!”朱棣被面前的孩童深深地折服,从小到大,他也喜欢考察民情,也很难做到马三保这般细节,马三保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改进,超乎了朱棣的想象,朱棣不曾想过的马三保全都想到了,可能这就是思想局限性的问题,马三保身在了现代社会,用现代社会的思想完成明朝的任务自然是信手拈来。
马三保倒是不想接受朱棣的夸奖,这在他的那个年代是随便想想就能够想出来的事情,可能是因为他受到过社会主义的熏陶,怎么也不愿意苦了老百姓的日子,毕竟,他当初可是士兵,士兵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
城池内,农民们的土地可不少,北元的土地和大明的不同,这座城池里是少有的没有地主的大部分土地都是这群百姓们自己开垦且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人,这护城河也是百姓们的母亲河,大部分的土地都是依靠这片护城河灌溉。
“军师,我们是来打仗的,怎么变成种庄稼的了!”士兵们有些无奈地看着马三保,不禁回想起自己参军之前的日子,大部分人也都和朱元璋一样,是普通人,也都是种庄稼起家的农民,如今,干回老本行,他们竟然有些不习惯,显得有些不够熟悉。
“没办法,为了百姓们的口舌,我们必须下点功夫,北元不善待他们,我们善待他们,至少也是弥补了炸桥的亏损。”马三保说道,不远处正是桥梁的残骸,好好地一座桥,已经不能再承载任何的人或者马匹过河了,这座桥梁成了最惨的牺牲品,桥梁本来应该承担的任务已经结束了。
在城墙上,有好事的百姓们想要看看大明军队会不会遵守他们的约定前往农田种田,在他们的视线里,看到了前往农田耕种的大明士兵们,大明的士兵们宛若过上解甲归田的生活,完全没有战事在即的紧张感,他们小心翼翼地耕种,生怕毁了这些百姓们的田地和庄稼,这可是百姓们的生活资粮。
一天下来,天都黑了,这群大明的士兵那可谓是腰酸背痛,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竟然会在干农活上花费大半天的时间,无论是锄地还是灌溉,都用了不少的时间,这不是现代化的社会,没有机械帮忙干农活,每一个步骤都需要人力,马三保看在眼里,感叹在了心里,科技确实在一定的程度上帮助了很多的农民们,大明这纯人工确实太劳民伤神了,就连他都忍不住下地干了点农活,现在小胳膊小腿还有点酸痛,毕竟他的身体还是个孩子,再怎么经过锻炼也不可能做到长时间干农活。
眼看着天黑了才收工的大明士兵,在城墙上围观的百姓们内心甚至有些感动,他们忍不住痛批北元政府的不作为,北元政府可不会做这种活,哪怕只是装样子,北元政府和北元官员都做不到。
一时间,百姓们也不认为大明是在假仁假义,假仁假义能够真正做实事,倒不是真正的假仁假义,一时间,在城池之中,痛骂北元的声音一边倒,民众们的心全都放在了大明上,这一次的耕种,赢得了一大波的好评,可谓是好评如潮,大部分的士兵们都为了百姓们付出了汗水,而北元这边则被百姓们痛批只会吃人血馒头。
北元政府也是窝囊,他们在城池内也出不去,再说了,这桥梁是大明炸断的,和他们北元半点关系都没有,他们北元先前是想要拆桥,但是也是为了百姓们着想才没有将桥梁拆开,眼看着大明炸了桥还帮忙耕种,完完全全是做了一个好人的人设,北元政府的临时总指挥,那名被天元大帝临时拉上来的军师气的脸都绿了,他也不是不想要帮助北元的百姓,只是着实无奈,就算大明不炸桥,他们也不敢出去,大明的兵力明显比他们强盛,若是贸然出城,定会成为大明士兵的俘虏,这一来二去,不仅什么好处都没有占到,还被北元百姓骂了个狗血淋头。
“这北元的政府和天元大帝简直是有苦说不出啊!贤弟,你这招真绝妙啊!我刚才观察了,城墙上还有不少的百姓围观呢,真是抓住了民心啊!”朱棣在马三保的身边说道,一时间,众人都忘记了朱棣的身份是皇子了,毕竟,哪有一个皇子一直在拍下属马屁的。
“贤弟,这不会加大我们大明的工作量吗?”朱棣有些疑惑,他想不明白为什么要帮助北元的百姓种庄稼耕作和放牲畜,这不是他们应该做的。
“这也是一种掌握人心的方法,你想想,我们做了,北元不做,百姓们的心中会倾向哪边?别看大部分的百姓对领导人的变化其实没有太多的异议,到时候啊,民心在我们这里,对战事也有好处!”马三保开口道,他清楚,只要自己拿住了北元民众们的民心和舆论,这样自己就算还未开战,就已经获得了这座城池百姓的青睐,到时候更加便于管理。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这是当初刘备治理国家的手段。”马三保开口道,既然被称作再世诸葛,那就将三国贯彻到底,做要做全套,他故作老气横秋的模样,让朱棣有些瞠目结舌,朱棣怎么也想不到,就算马三保再怎么喜欢操纵舆论和人心,竟然会对这一次的战役下同样的功夫。
“贤弟可真是够全面的,观察可真够细致!”朱棣被面前的孩童深深地折服,从小到大,他也喜欢考察民情,也很难做到马三保这般细节,马三保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改进,超乎了朱棣的想象,朱棣不曾想过的马三保全都想到了,可能这就是思想局限性的问题,马三保身在了现代社会,用现代社会的思想完成明朝的任务自然是信手拈来。
马三保倒是不想接受朱棣的夸奖,这在他的那个年代是随便想想就能够想出来的事情,可能是因为他受到过社会主义的熏陶,怎么也不愿意苦了老百姓的日子,毕竟,他当初可是士兵,士兵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
城池内,农民们的土地可不少,北元的土地和大明的不同,这座城池里是少有的没有地主的大部分土地都是这群百姓们自己开垦且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人,这护城河也是百姓们的母亲河,大部分的土地都是依靠这片护城河灌溉。
“军师,我们是来打仗的,怎么变成种庄稼的了!”士兵们有些无奈地看着马三保,不禁回想起自己参军之前的日子,大部分人也都和朱元璋一样,是普通人,也都是种庄稼起家的农民,如今,干回老本行,他们竟然有些不习惯,显得有些不够熟悉。
“没办法,为了百姓们的口舌,我们必须下点功夫,北元不善待他们,我们善待他们,至少也是弥补了炸桥的亏损。”马三保说道,不远处正是桥梁的残骸,好好地一座桥,已经不能再承载任何的人或者马匹过河了,这座桥梁成了最惨的牺牲品,桥梁本来应该承担的任务已经结束了。
在城墙上,有好事的百姓们想要看看大明军队会不会遵守他们的约定前往农田种田,在他们的视线里,看到了前往农田耕种的大明士兵们,大明的士兵们宛若过上解甲归田的生活,完全没有战事在即的紧张感,他们小心翼翼地耕种,生怕毁了这些百姓们的田地和庄稼,这可是百姓们的生活资粮。
一天下来,天都黑了,这群大明的士兵那可谓是腰酸背痛,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竟然会在干农活上花费大半天的时间,无论是锄地还是灌溉,都用了不少的时间,这不是现代化的社会,没有机械帮忙干农活,每一个步骤都需要人力,马三保看在眼里,感叹在了心里,科技确实在一定的程度上帮助了很多的农民们,大明这纯人工确实太劳民伤神了,就连他都忍不住下地干了点农活,现在小胳膊小腿还有点酸痛,毕竟他的身体还是个孩子,再怎么经过锻炼也不可能做到长时间干农活。
眼看着天黑了才收工的大明士兵,在城墙上围观的百姓们内心甚至有些感动,他们忍不住痛批北元政府的不作为,北元政府可不会做这种活,哪怕只是装样子,北元政府和北元官员都做不到。
一时间,百姓们也不认为大明是在假仁假义,假仁假义能够真正做实事,倒不是真正的假仁假义,一时间,在城池之中,痛骂北元的声音一边倒,民众们的心全都放在了大明上,这一次的耕种,赢得了一大波的好评,可谓是好评如潮,大部分的士兵们都为了百姓们付出了汗水,而北元这边则被百姓们痛批只会吃人血馒头。
北元政府也是窝囊,他们在城池内也出不去,再说了,这桥梁是大明炸断的,和他们北元半点关系都没有,他们北元先前是想要拆桥,但是也是为了百姓们着想才没有将桥梁拆开,眼看着大明炸了桥还帮忙耕种,完完全全是做了一个好人的人设,北元政府的临时总指挥,那名被天元大帝临时拉上来的军师气的脸都绿了,他也不是不想要帮助北元的百姓,只是着实无奈,就算大明不炸桥,他们也不敢出去,大明的兵力明显比他们强盛,若是贸然出城,定会成为大明士兵的俘虏,这一来二去,不仅什么好处都没有占到,还被北元百姓骂了个狗血淋头。
“这北元的政府和天元大帝简直是有苦说不出啊!贤弟,你这招真绝妙啊!我刚才观察了,城墙上还有不少的百姓围观呢,真是抓住了民心啊!”朱棣在马三保的身边说道,一时间,众人都忘记了朱棣的身份是皇子了,毕竟,哪有一个皇子一直在拍下属马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