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九年义务教育
一年半的时间,南京城倒是没有太大的变化,马三保离去的时候是什么样,回来之后还是什么模样,他曾认为一切会物是人非,却转念一想自己来到这个世界才多久,哪来的物是人非,又不是过了几百年的时间。
富丽堂皇的皇宫就在不远处,皇宫外戒备森严,士兵们身着重甲在皇宫外巡逻,生怕有生人闯入皇宫暗杀朱元璋,树大招风,朱元璋正是大明最大的一棵树,别看文武百官表面对他忠心耿耿,其中不乏类似胡惟庸的叛党人士。
皇宫的正中央,便是朱元璋用于上朝的大殿,朱元璋斜靠在龙椅上,此时早已退朝,马三保的到来让朱元璋睁开了正在养神的双眼,他看向马三保,收敛起平常的威严,显得和蔼可亲,面带笑容,这位从边区归来的孩童让朱元璋好生喜欢。
马三保打量着这位皇帝,两年的时间过去,这位皇帝显得更加精神了不少,不像是一个中年人,不得不承认朱元璋是一个活了很久的皇帝,他立下的太子朱标等不到朱元璋去世继位就提前让朱元璋体验了一把白发人送黑发人,当然,这都是未来的后话。
“参见陛下!大明陛下圣躬安!”马三保躬身道,面对朱元璋,该有的礼仪还是要有的,在他身边的王公公连忙提醒道“要跪下,参见陛下呢!”
“没事,这不是上朝,没必要讲究那么多的君臣之道,朕这次还有事想要问问文和,有求于人,何必要讲究那么多的礼仪呢?想当初,朕也是从平民一路摸爬滚打上来的,有些礼仪啊,就罢了!”朱元璋摆手,倒不是说他不讲究,只是现在有求于人。
马三保听闻朱元璋有求于自己,倒是有些惊讶,对于最近发生在北平和南京以及南方战场的一些事项,他还不知情,他一脸懵逼地看着朱元璋,不知道朱元璋的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不知陛下此次将臣从东北战区调回南京城,有何吩咐?是否因为南方战区的一些状况?臣倒是很想了解了解自己家人的状况。”马三保问道,南方战区的战役已然结束,但是到目前为止,他还没有收到任何一条有关自己的家人的线索,如今,他有些不知道自己的家人是否无恙。
“你的家里人倒是没有什么问题,朕自会将他们安排妥当,你就放心好了,至于朕找你回来的原因,是朕觉得大明缺少点文人,想重新举办科举,文和,你觉得如何?”朱元璋皱着眉头,起初他不喜欢科举考试,正是因为科举考试存在舞弊的现象,然而少了科举考试,自己国家的新鲜血液就会减少,总不可能这群老官用到死都没有一个新人接替吧?
科举考试,在正常的历史长河之中确实是被朱元璋废除了一段的时间,也正是马三保所在的这一年恢复科举制度,可是,一想到科举考试,马三保皱了皱眉头,科举考试和他那个社会的教育制度比起来要荒唐不少,虽说科举考试可以选拔人才,但是科举考试的制度还是有不少的弊端的。
“依臣看来,科举考试着实太落后了。”马三保话音未落,回应他的是朱元璋的目瞪口呆,朱元璋有些气急,吓得马三保顿时不敢开口。
“文和,你觉得朕的科举考试有点落后,那你一定有好主意,不妨说出来听听。”朱元璋虽有些气急,皱着眉头,但是一想到马三保先前在他的面前完成过太多的不可思议,他又觉得必须让马三保继续说下去。
在马三保的身边,王公公冷汗直流,敢这么怼当今圣上的估计也就只有马三保一人,就算是皇亲国戚亦或是先前的宰相丞相,也从来没有人敢在朱元璋的面前觉得朱元璋的制度是落后的。
“臣觉得,大明应当加强教育制度,如今大部分的百姓家都上不起私塾,依臣看,应当开办九年义务教育,让全大明的孩子们都上得起学,至少能够学习到一些知识,有的人是依靠科举考试翻身的,而还是有太多的人一辈子碌碌无为,除了耕织就是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日子,依臣看来,我们大明应当扫清一切的文盲,让所有的孩子们,都能够进的了学堂,并且以六年和三年作为一个界限。”马三保缓缓地开口道,他时不时瞄向朱元璋的方向,只见朱元璋紧缩的眉头缓缓地舒展开来,虽说有些听不明白马三保在说什么,但是朱元璋还是很好奇马三保所讲的内容,这九年义务教育着实超出了他的认知范围。
“朕很好奇,九年义务教育是个什么制度?”朱元璋询问道。
“由我大明朝廷开办学堂,对所有学生的入学费用进行补贴,一切私塾先生的费用由我大明朝廷承担,毕竟我们收了百姓那么多的税收,也算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百姓们只需要少量的钱财就能够让孩童们上学,并且九年义务教育之后便可进行类似于科举考试的中考,按照成绩划分阶层,上流的部分还可以继续深造学习。正所谓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马三保躬身道,在前世,他好歹在参军的时候边读边服役,获得了硕士的学位,若非忙着参军,估摸着还能够混上一个博士学位,对于学习,马三保是有无限的热爱的。
听闻要朝廷公办,朱元璋皱了皱眉头,这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让所有的孩童上学,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连续培养九年,相当于朝廷白给一人九年的学习费用,朱元璋舍不得这一大笔钱。
“陛下,其实也花不了多少钱,依臣来看,每个私塾先生一个月只需要一两银两便可,九年的时间也不会用太多,而且我们大明只需要出十万两银元用于助学,加上百姓们所出的少数学费,羊毛是出在羊身上的,朝廷每年征收的税费可不少,若是能够培养出人才,这可是一笔足够划算的买卖。”马三保说道,如今的私塾先生,甚至有些还赚不到一两银两一个月,马三保相信这一定是非常合适的买卖,每年十万两银两的支出用于培养人才,朱元璋心动了,尤其是培养的是全国上下的人才,只需要九年时间的优胜劣汰便可知晓,并且按照马三保所言,考试更加公正集中,全国使用的是同一套卷子,且各地至少十名官员进行批改监督,很大程度上杜绝了舞弊受贿的情况发生,也不会像科举考试一般出现一个大考官收贿赂强行安排的情况,每一个地方最大的考官是知府大人,若是行贿到知府的头上,那这个知府基本上只有死路一条。
“文和所言极是,容朕考虑考虑,毕竟十万两银两的开销,可是不小的数目,这要和户部商议一番,毕竟国库财产的大权可是在户部的手中。”朱元璋虽是心动,但是要他出钱,他还是非常抠门的,别看大明一年可不止挣百万两银两,还有不少官员的薪水是需要银两钱财的。
“这很简单,我们发动富商地主捐钱,假装给他们一点点好处,一点口头表扬和殊荣,他们定会为我们的教育事业出力,当然,开创九年义务教育之后要讲究的是众生平等,我觉得富商地主们若是觉得自己的孩子能够上个便宜学,估计也会乐意,毕竟啊,有竞争,才有努力。”马三保笑着说道,一时间,朱元璋虎躯一震,听闻要让富商地主掏钱,他倒是有些乐意,大部分的富商地主都赚取了不少的银两还整天吸百姓的血,他身为皇帝也没有这么经常从百姓的身上谋取利益。
“主要的财源来自富商地主,若是能成,臣愿意和四殿下一同支持大明的教育事业。”马三保说道,他和朱棣的天棣人和一年能赚不少的银两,如今就连他们的银库都装不下赚取的银两,哪怕是当铺和银铺都不愿意收取他们赚取的钱财了,这正好有机会,就为了朝廷出一份力,捐了。
“不错不错,朕允诺了,从今年下半年考试,就实施文和的九年义务教育,来人,找来户部尚书和礼部尚书,朕要求全国兴办私塾,就如同文和所言,公立私塾,所有的开销费用和先生的薪资,由朝廷承担,不过朝廷要向地主府上们征收更多的税额,弥补朝廷的经济压力,若是他们主动捐款,可减少这份税额开销,朝廷还会给予回报!”朱元璋说道,他依样学样,从马三保的话中学习到了怎么从富商和地主身上坑钱。
看到朱元璋同意了自己的说法,马三保不由地在内心沾沾自喜,改变大明的第一步正是教育,他所谓的九年义务教育只是开始,之后他还打算将大学也在大明之中推广,当然,一切还得看九年义务教育能否在大明顺利实施。
富丽堂皇的皇宫就在不远处,皇宫外戒备森严,士兵们身着重甲在皇宫外巡逻,生怕有生人闯入皇宫暗杀朱元璋,树大招风,朱元璋正是大明最大的一棵树,别看文武百官表面对他忠心耿耿,其中不乏类似胡惟庸的叛党人士。
皇宫的正中央,便是朱元璋用于上朝的大殿,朱元璋斜靠在龙椅上,此时早已退朝,马三保的到来让朱元璋睁开了正在养神的双眼,他看向马三保,收敛起平常的威严,显得和蔼可亲,面带笑容,这位从边区归来的孩童让朱元璋好生喜欢。
马三保打量着这位皇帝,两年的时间过去,这位皇帝显得更加精神了不少,不像是一个中年人,不得不承认朱元璋是一个活了很久的皇帝,他立下的太子朱标等不到朱元璋去世继位就提前让朱元璋体验了一把白发人送黑发人,当然,这都是未来的后话。
“参见陛下!大明陛下圣躬安!”马三保躬身道,面对朱元璋,该有的礼仪还是要有的,在他身边的王公公连忙提醒道“要跪下,参见陛下呢!”
“没事,这不是上朝,没必要讲究那么多的君臣之道,朕这次还有事想要问问文和,有求于人,何必要讲究那么多的礼仪呢?想当初,朕也是从平民一路摸爬滚打上来的,有些礼仪啊,就罢了!”朱元璋摆手,倒不是说他不讲究,只是现在有求于人。
马三保听闻朱元璋有求于自己,倒是有些惊讶,对于最近发生在北平和南京以及南方战场的一些事项,他还不知情,他一脸懵逼地看着朱元璋,不知道朱元璋的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不知陛下此次将臣从东北战区调回南京城,有何吩咐?是否因为南方战区的一些状况?臣倒是很想了解了解自己家人的状况。”马三保问道,南方战区的战役已然结束,但是到目前为止,他还没有收到任何一条有关自己的家人的线索,如今,他有些不知道自己的家人是否无恙。
“你的家里人倒是没有什么问题,朕自会将他们安排妥当,你就放心好了,至于朕找你回来的原因,是朕觉得大明缺少点文人,想重新举办科举,文和,你觉得如何?”朱元璋皱着眉头,起初他不喜欢科举考试,正是因为科举考试存在舞弊的现象,然而少了科举考试,自己国家的新鲜血液就会减少,总不可能这群老官用到死都没有一个新人接替吧?
科举考试,在正常的历史长河之中确实是被朱元璋废除了一段的时间,也正是马三保所在的这一年恢复科举制度,可是,一想到科举考试,马三保皱了皱眉头,科举考试和他那个社会的教育制度比起来要荒唐不少,虽说科举考试可以选拔人才,但是科举考试的制度还是有不少的弊端的。
“依臣看来,科举考试着实太落后了。”马三保话音未落,回应他的是朱元璋的目瞪口呆,朱元璋有些气急,吓得马三保顿时不敢开口。
“文和,你觉得朕的科举考试有点落后,那你一定有好主意,不妨说出来听听。”朱元璋虽有些气急,皱着眉头,但是一想到马三保先前在他的面前完成过太多的不可思议,他又觉得必须让马三保继续说下去。
在马三保的身边,王公公冷汗直流,敢这么怼当今圣上的估计也就只有马三保一人,就算是皇亲国戚亦或是先前的宰相丞相,也从来没有人敢在朱元璋的面前觉得朱元璋的制度是落后的。
“臣觉得,大明应当加强教育制度,如今大部分的百姓家都上不起私塾,依臣看,应当开办九年义务教育,让全大明的孩子们都上得起学,至少能够学习到一些知识,有的人是依靠科举考试翻身的,而还是有太多的人一辈子碌碌无为,除了耕织就是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日子,依臣看来,我们大明应当扫清一切的文盲,让所有的孩子们,都能够进的了学堂,并且以六年和三年作为一个界限。”马三保缓缓地开口道,他时不时瞄向朱元璋的方向,只见朱元璋紧缩的眉头缓缓地舒展开来,虽说有些听不明白马三保在说什么,但是朱元璋还是很好奇马三保所讲的内容,这九年义务教育着实超出了他的认知范围。
“朕很好奇,九年义务教育是个什么制度?”朱元璋询问道。
“由我大明朝廷开办学堂,对所有学生的入学费用进行补贴,一切私塾先生的费用由我大明朝廷承担,毕竟我们收了百姓那么多的税收,也算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百姓们只需要少量的钱财就能够让孩童们上学,并且九年义务教育之后便可进行类似于科举考试的中考,按照成绩划分阶层,上流的部分还可以继续深造学习。正所谓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马三保躬身道,在前世,他好歹在参军的时候边读边服役,获得了硕士的学位,若非忙着参军,估摸着还能够混上一个博士学位,对于学习,马三保是有无限的热爱的。
听闻要朝廷公办,朱元璋皱了皱眉头,这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让所有的孩童上学,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连续培养九年,相当于朝廷白给一人九年的学习费用,朱元璋舍不得这一大笔钱。
“陛下,其实也花不了多少钱,依臣来看,每个私塾先生一个月只需要一两银两便可,九年的时间也不会用太多,而且我们大明只需要出十万两银元用于助学,加上百姓们所出的少数学费,羊毛是出在羊身上的,朝廷每年征收的税费可不少,若是能够培养出人才,这可是一笔足够划算的买卖。”马三保说道,如今的私塾先生,甚至有些还赚不到一两银两一个月,马三保相信这一定是非常合适的买卖,每年十万两银两的支出用于培养人才,朱元璋心动了,尤其是培养的是全国上下的人才,只需要九年时间的优胜劣汰便可知晓,并且按照马三保所言,考试更加公正集中,全国使用的是同一套卷子,且各地至少十名官员进行批改监督,很大程度上杜绝了舞弊受贿的情况发生,也不会像科举考试一般出现一个大考官收贿赂强行安排的情况,每一个地方最大的考官是知府大人,若是行贿到知府的头上,那这个知府基本上只有死路一条。
“文和所言极是,容朕考虑考虑,毕竟十万两银两的开销,可是不小的数目,这要和户部商议一番,毕竟国库财产的大权可是在户部的手中。”朱元璋虽是心动,但是要他出钱,他还是非常抠门的,别看大明一年可不止挣百万两银两,还有不少官员的薪水是需要银两钱财的。
“这很简单,我们发动富商地主捐钱,假装给他们一点点好处,一点口头表扬和殊荣,他们定会为我们的教育事业出力,当然,开创九年义务教育之后要讲究的是众生平等,我觉得富商地主们若是觉得自己的孩子能够上个便宜学,估计也会乐意,毕竟啊,有竞争,才有努力。”马三保笑着说道,一时间,朱元璋虎躯一震,听闻要让富商地主掏钱,他倒是有些乐意,大部分的富商地主都赚取了不少的银两还整天吸百姓的血,他身为皇帝也没有这么经常从百姓的身上谋取利益。
“主要的财源来自富商地主,若是能成,臣愿意和四殿下一同支持大明的教育事业。”马三保说道,他和朱棣的天棣人和一年能赚不少的银两,如今就连他们的银库都装不下赚取的银两,哪怕是当铺和银铺都不愿意收取他们赚取的钱财了,这正好有机会,就为了朝廷出一份力,捐了。
“不错不错,朕允诺了,从今年下半年考试,就实施文和的九年义务教育,来人,找来户部尚书和礼部尚书,朕要求全国兴办私塾,就如同文和所言,公立私塾,所有的开销费用和先生的薪资,由朝廷承担,不过朝廷要向地主府上们征收更多的税额,弥补朝廷的经济压力,若是他们主动捐款,可减少这份税额开销,朝廷还会给予回报!”朱元璋说道,他依样学样,从马三保的话中学习到了怎么从富商和地主身上坑钱。
看到朱元璋同意了自己的说法,马三保不由地在内心沾沾自喜,改变大明的第一步正是教育,他所谓的九年义务教育只是开始,之后他还打算将大学也在大明之中推广,当然,一切还得看九年义务教育能否在大明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