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十面埋伏(一)
酒桌上,众人说着客套话,多罗贝勒朝宁休方向看了一眼,忽然开口道:“不知诸位有没有听说,就在昨日四九城发生了几起喋血大案。”
“我也听说了,据说死得都是道上的人物,其中有不少狠角色。”一位官员很识趣地接口道。
“哦?”多罗贝勒脸上露出玩味的笑容,开口道。“人抓到了吗?”
“还没有,不过衙门那边已经掌握了证据,画了嫌犯的肖像发了海捕公文,看画像倒是像一个人。”
“像谁?”
“小的不好说,方才来赴宴前下官正好顺便去了一趟衙门拿了一份,烦请中堂大人、贝勒爷还有诸位大人一观。”说着那官员从长袖里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画像递了过去。
画像一一传阅后,现场气氛立马变了。
这一刻,仿佛空气都凝结了一般,安静得有些可怕,只有李青衣的琵琶声还在继续响着。
十面埋伏。
整首曲子此时已经来到了第二部分“埋伏”,这部分曲子表现的正是决战前夕夜晚,汉军在垓下伏兵的情形,铮铮琵琶,气象宁静而又紧张。
“这么一看,我倒也觉着像一个人。”多罗贝勒开口道,他看着的是宁休,话却是对身旁的李中堂讲的。
“您觉着呢,中堂大人。”
与宁休印象中那个威严的李中堂不同,眼前这个老者要不是穿着官服,常人只会将其当成路边一寻常老叟。
被周围人喊了两声,老人这才反应过来,抬头眯着眼睛看着那副画像,忽然露出一副恍然的模样。
“老夫怎么觉着这幅画像眉眼有些像宁师傅呢。”
中华武术的代表竟然会是一个嗜杀的凶犯,这要是传出去国术的脊梁便要断了。
“这幅画像是谁画得来着,丹青功底不错啊。”
老人看着手中画像自顾自做着点评,然后抬起头看着众人开口道:“你们刚才说什么来着?”
“那些人渣死了也就死了,他们能大摇大摆在四九城活到现在,刑衙这些年功不可没啊,说起来这人还是在给你们擦屁股。”
老人神态严肃认真,甚至隐隐透着一股权威般的威严,与方才的神态颇为不同,现场竟无一人敢反驳。
过了几秒,老人放下手中画像,开口道:“不过国有国法,赵大人,追捕凶手是你们刑衙的职责,我限你七日内将凶手缉拿归案。”
“......下,下官领命。”一名官员站起身来躬身回道,眼角余光看着多罗贝勒,后者毫无反应。
李中堂只是让刑衙去查凶手,未说宁休是凶手,也未说他不是凶手。
也只有像李中堂这样浸淫官场数十年的老人才能将这件事处理得如此没有一丝烟火气,多罗贝勒心中不免有些佩服。
这等神仙般的交锋,以巴克子爵的眼力自然是看不出来的,他来此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杀了宁休泄愤。
对他来说,如今宁休只要还活着一天,那么他们大英帝国的屈辱便会多存在一天。
“凶手不就在眼前吗?还有其他不谈,如今我们理查德拳王仍旧躺在教堂医院里,也总该给个说法吧。”巴克子爵死死盯着前方的宁休,瓮声道。
多罗贝勒脸上挂着笑意,以力破巧,有时候破局就需要这种不管不顾的莽夫。
或明或暗,酒桌上所有视线都投在那个老人身上,等着他回答。
中堂的身份可以压他们,可压不住大英帝国的子爵。
就在老人要开口时,多罗贝勒忽然笑了。
“单凭一幅画像可无法定罪,况且和中堂大人讲的一样,这幅画像与宁师傅也仅是眉眼有几分相像而已。”
“昨日如此多凶手案,我认为也不是一个人能够办到的,赵大人,我觉着你可以把办案方向往犯罪团伙上靠。”
赵大人都懵逼了,多罗贝勒这弯转得实在是太大,他只能是下意识点头。
不仅是他,在场所有人都一脸诧异,就连李中堂也是暗暗皱了皱眉。
要知道多罗贝勒是坚定的顽固派代表,背后站着的同治帝的老师、工部尚书、大学士倭仁和宋晋等实权人士。与李中堂他们这些洋务派可是死对头,如今竟然会替他们讲话,难道双方已经暗中达成了什么协议。
在场一众大臣一时都不敢开口,生怕自己一步踏错,万劫不复。
只有宁休在听了多罗贝勒的话后,脑海中忽然浮现先前在走廊处听到的那些对话,原本模糊的画面突然朝某个方向发展,开始慢慢明了。
他看了一眼坐在对面那个和蔼的老者,虽然后世随着北洋海师败北洋务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可这场运动是像他们这些人发起最后的救国行为。
眼前这个老者正是洋务运动的精神支柱,他吸了一口气,热闹的大厅,人影来去,声乐怡人,并没有要发生任何事情的征兆,可他对于自己心中的猜测却越发肯定。
这时一个武师打扮的男子突然进入宁休的视线中,看对方行进的方向竟是朝主桌方向,印象中这名男子方才应该是坐在属于中华武术总会的桌子。
一个客栈的小二一时没注意与那武师撞在了一起,盘子里的茶水、糕点全都翻倒了出来。
那小二连忙道歉,拿起挂在身上的抹布开始擦拭对方身上的水渍,那武师脸上露出不耐烦地神情,挥手示意没事后,穿过了大厅,径直往主桌走去。
大厅上人来人往,热闹无比,一时间竟没一人注意。
于此同时二楼,也随之出现几道身影。
台上,李青衣葱白手指快速拨动着琵琶弦,一时间金鼓声、剑弩声、人马声同时响起。
琵琶声中,楚汉两军开始初步短兵相接,刀枪相击,气息急促,扣人心弦。
宁休突然站起身来,一个箭步上前,握住李中堂大手臂直接往外走。
咻!
上方二楼,一道响箭破空而来,钉死在了李中堂原先的椅子上,箭尾发出一阵震颤。
“有刺客!”
也不知是谁,喊了这么一声,现场立时乱了。
“我也听说了,据说死得都是道上的人物,其中有不少狠角色。”一位官员很识趣地接口道。
“哦?”多罗贝勒脸上露出玩味的笑容,开口道。“人抓到了吗?”
“还没有,不过衙门那边已经掌握了证据,画了嫌犯的肖像发了海捕公文,看画像倒是像一个人。”
“像谁?”
“小的不好说,方才来赴宴前下官正好顺便去了一趟衙门拿了一份,烦请中堂大人、贝勒爷还有诸位大人一观。”说着那官员从长袖里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画像递了过去。
画像一一传阅后,现场气氛立马变了。
这一刻,仿佛空气都凝结了一般,安静得有些可怕,只有李青衣的琵琶声还在继续响着。
十面埋伏。
整首曲子此时已经来到了第二部分“埋伏”,这部分曲子表现的正是决战前夕夜晚,汉军在垓下伏兵的情形,铮铮琵琶,气象宁静而又紧张。
“这么一看,我倒也觉着像一个人。”多罗贝勒开口道,他看着的是宁休,话却是对身旁的李中堂讲的。
“您觉着呢,中堂大人。”
与宁休印象中那个威严的李中堂不同,眼前这个老者要不是穿着官服,常人只会将其当成路边一寻常老叟。
被周围人喊了两声,老人这才反应过来,抬头眯着眼睛看着那副画像,忽然露出一副恍然的模样。
“老夫怎么觉着这幅画像眉眼有些像宁师傅呢。”
中华武术的代表竟然会是一个嗜杀的凶犯,这要是传出去国术的脊梁便要断了。
“这幅画像是谁画得来着,丹青功底不错啊。”
老人看着手中画像自顾自做着点评,然后抬起头看着众人开口道:“你们刚才说什么来着?”
“那些人渣死了也就死了,他们能大摇大摆在四九城活到现在,刑衙这些年功不可没啊,说起来这人还是在给你们擦屁股。”
老人神态严肃认真,甚至隐隐透着一股权威般的威严,与方才的神态颇为不同,现场竟无一人敢反驳。
过了几秒,老人放下手中画像,开口道:“不过国有国法,赵大人,追捕凶手是你们刑衙的职责,我限你七日内将凶手缉拿归案。”
“......下,下官领命。”一名官员站起身来躬身回道,眼角余光看着多罗贝勒,后者毫无反应。
李中堂只是让刑衙去查凶手,未说宁休是凶手,也未说他不是凶手。
也只有像李中堂这样浸淫官场数十年的老人才能将这件事处理得如此没有一丝烟火气,多罗贝勒心中不免有些佩服。
这等神仙般的交锋,以巴克子爵的眼力自然是看不出来的,他来此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杀了宁休泄愤。
对他来说,如今宁休只要还活着一天,那么他们大英帝国的屈辱便会多存在一天。
“凶手不就在眼前吗?还有其他不谈,如今我们理查德拳王仍旧躺在教堂医院里,也总该给个说法吧。”巴克子爵死死盯着前方的宁休,瓮声道。
多罗贝勒脸上挂着笑意,以力破巧,有时候破局就需要这种不管不顾的莽夫。
或明或暗,酒桌上所有视线都投在那个老人身上,等着他回答。
中堂的身份可以压他们,可压不住大英帝国的子爵。
就在老人要开口时,多罗贝勒忽然笑了。
“单凭一幅画像可无法定罪,况且和中堂大人讲的一样,这幅画像与宁师傅也仅是眉眼有几分相像而已。”
“昨日如此多凶手案,我认为也不是一个人能够办到的,赵大人,我觉着你可以把办案方向往犯罪团伙上靠。”
赵大人都懵逼了,多罗贝勒这弯转得实在是太大,他只能是下意识点头。
不仅是他,在场所有人都一脸诧异,就连李中堂也是暗暗皱了皱眉。
要知道多罗贝勒是坚定的顽固派代表,背后站着的同治帝的老师、工部尚书、大学士倭仁和宋晋等实权人士。与李中堂他们这些洋务派可是死对头,如今竟然会替他们讲话,难道双方已经暗中达成了什么协议。
在场一众大臣一时都不敢开口,生怕自己一步踏错,万劫不复。
只有宁休在听了多罗贝勒的话后,脑海中忽然浮现先前在走廊处听到的那些对话,原本模糊的画面突然朝某个方向发展,开始慢慢明了。
他看了一眼坐在对面那个和蔼的老者,虽然后世随着北洋海师败北洋务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可这场运动是像他们这些人发起最后的救国行为。
眼前这个老者正是洋务运动的精神支柱,他吸了一口气,热闹的大厅,人影来去,声乐怡人,并没有要发生任何事情的征兆,可他对于自己心中的猜测却越发肯定。
这时一个武师打扮的男子突然进入宁休的视线中,看对方行进的方向竟是朝主桌方向,印象中这名男子方才应该是坐在属于中华武术总会的桌子。
一个客栈的小二一时没注意与那武师撞在了一起,盘子里的茶水、糕点全都翻倒了出来。
那小二连忙道歉,拿起挂在身上的抹布开始擦拭对方身上的水渍,那武师脸上露出不耐烦地神情,挥手示意没事后,穿过了大厅,径直往主桌走去。
大厅上人来人往,热闹无比,一时间竟没一人注意。
于此同时二楼,也随之出现几道身影。
台上,李青衣葱白手指快速拨动着琵琶弦,一时间金鼓声、剑弩声、人马声同时响起。
琵琶声中,楚汉两军开始初步短兵相接,刀枪相击,气息急促,扣人心弦。
宁休突然站起身来,一个箭步上前,握住李中堂大手臂直接往外走。
咻!
上方二楼,一道响箭破空而来,钉死在了李中堂原先的椅子上,箭尾发出一阵震颤。
“有刺客!”
也不知是谁,喊了这么一声,现场立时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