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刘家羁绊
刘权威靠在街边的拐角,脑补着三足鼎立的局面,不知不觉手中的烟着到了烟屁股…
“哎呦我草!”
刘权威甩手扔掉了烟屁股,暗骂了一声,伸手看了看时间:12:12分。
“好嘞!开张!”
说完眼睛注视着身后的拐角,城南郊区,漆黑的街道连盏路灯都没有,幽暗的巷口时不时的吹来一阵阴风,然而就在这黑暗的角落,谁都不会发现,那靠近临街的墙边,竟慢慢的出现了一个屋子。
刘权威扁扁嘴,一把拉开门走了进去。
这是他的店,换句话说,这是个鬼店。
鬼店存在于鬼市中,每一个鬼市都有一个人来镇守,所以邪灵恶煞根本无法进入,镇守的人,通常被称为渡魂师,而刘权威,是hy市的渡魂师,因为全国的鬼市,都姓刘。
此时刘权威坐在店里的一个藤椅上,摇晃着身子,嘴里叼着根旱烟,一副惬意十足的模样。
“叮铃~”
门头的红线上,两颗铜钱相撞发出了清脆的响声。
刘权威弹了弹烟灰,站起身来,这是他一贯的作风,来生意了。
片刻间一个披头散发湿漉漉的水鬼飘了进来,一进门,刘权威就皱起了眉头:“哎哎哎!我说你!下次过来能不能把衣服甩干喽,看这屋子被你淌的多恶心!”
水鬼一愣,纳闷的看着刘权威,整个下巴拖到了胸前,慢慢的憋出了四个字:“俺。。。知。。。道。。。了。。。”
“哎~”刘权威无奈的摇摇头,朝水鬼摆摆手:“来来来,别飘了,到这来,说,买些啥~”
水鬼拖着一条湿漉的水迹飘到柜台前停下,又一次把下巴托的老长:“托。。托梦”
“哦!托梦啊,30万冥币起步,上不封顶”刘权威头也不抬的说到。
水鬼呆在原地犹豫了半天,突然下了巨大的决心般,伸出湿漉漉的胳膊,浮肿的手心掏出三张银色的冥币。
刘权威眯着眼一看。呦呵!可以啊,一把抢过三张银色的冥币,抬手指着北侧墙的一排椅子说到:“喏,看到没,自己做上去,把头上的爪子戴上,你要托给谁,完了自个儿想就行了”
水鬼激动的鞠了个躬,几滴发梢的水掉在柜台上把刘权威气的牙痒痒。
水鬼飘到了椅子上,坐下,开始皱眉冥思,不一会儿,竟开始小声抽泣,哗啦啦的水淌的更厉害了。
“喂喂喂!我说你玩了没?隔这儿哭有p用啊!赶紧的!”
水鬼被骂了一句,停止了抽泣,一脸埋怨的瞪着刘权威,然后不服气的翻了个白眼,轻哼一声,戴上了那个奇怪的爪子。
刚带上,爪背上镶嵌的一个玉石散出淡淡的青光。
“好!时间到了!!!取下来!取下来!赶紧的,要不等会把你魂儿抓没了!”
水鬼身子一愣,半天没反应过来,瞪大了白眼,吭哧片刻吐出一个字:“啥?”
“啥你妹啊!时间到了!30万就这个价儿!谁叫你前面搁那儿磨蹭!!”
看水鬼呆呆的坐在那里,爪背上的青石愈发愈亮,刘权威赶紧从柜台里出来,走到北墙一把拽起水鬼:“没办法,兄弟,明年清明让家里人多烧点,完事省着点花”
水鬼泪汪汪的看着刘权威,拖着长长的下巴,颤抖的憋出三个字:“坑。。。。鬼。。。啊。。。。。”
说罢飘着身子恋恋不舍的朝门外走去。
“哎”,看着可怜巴巴的水鬼,刘权威于心不忍,眼看着就要飘出门外,大吼一声:“兄弟!慢着!!!”
咦?什么情况?水鬼停下身子,把头扭了180度望着刘权威,依旧是可怜巴楚的眼神。
“呵呵,兄弟,我还有一个办法,你听不?”
水鬼赶忙点个点头。
刘权威不慌不忙的走进柜台,从下面拿出一个算盘,熟练的操作起来:“你看,老弟!拖个梦起始价30万,等会我让你托10分钟,收你300万,这钱你先欠着,每个月按刘家阴行的利息算,明年的清明节翻两倍给我就成,一共一亿三千八百五十万,老哥再给你优惠一下,多加五分钟,咋样?”
嘶!!!这他娘的是给鬼放高利贷啊!!!
“哐啷”一声,水鬼的下巴直接掉到了地上,扭头就冲出了门外,所经之地,溅起了一路凄凉的水花。。。。
“喂!你的下。。。。。。巴”
刘权威无奈的望着早无踪影的水鬼,郁闷的摇摇头,掏出那三张湿漉漉的银币:“哎,大兄弟,下次来哥对你好点”
“阿嚏!”水鬼猛猛的打了个喷嚏,全身一哆嗦,刚准备回头,想想还是算了,一溜烟的消失在黑巷里。。。
刘权威把藤椅拿出门外,坐在街角,看着夜空,又一次陷入了沉思,嘴里喃喃的说到:“李正国。。。李凌天。。。林青竹,哎,我该怎么办?”
摇晃的藤椅伴随着刘权威的思绪,不由自主的回忆起和李正国,林青竹之间的羁绊中。。。
提起这刘权威的故事,不能不说起一个人,李三。三叔曾在杜家大院说过这么一句话:九龙戏珠之吉地,是为了养人,八面黄河之煞气,是为了养尸,当然,在这个山脉形成大面积的养尸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八面黄河凶地中的泉眼。接下来,就从这黄河凶地的尸眼说起这段风尘已久的往事。
咱们把时间往前推,推到刘权威刘义那一辈,刘义,也就是他爷爷的爷爷。刘家干这一行,就是从他刘义那一辈开始的。这些全是刘权威小时候听奶奶说的,刘权威的刘义名叫刘义,十五岁开始在延津县的黄河渡口当艄公,也就是撑船的。那时候黄河水大,河面上又没有桥,来往客商、货运物流,全靠船只摆渡。刘义撑的是一条自家的蓬船,主要用于渡人,不过有时候为了多挣几个铜板,也会帮人托运少量货物。
1847年,也就是清道光二十七年,丁未年。这年刘义二十岁。
那是阴历七月初的一天,三伏天,天气很热,天上毒辣辣的太阳火盆一样照在河水里,河水都沸腾了似的。
这天正午,刚好没客人,刘义就把小船停在渡口附近的一个缓水区,拿出早上他母亲给他做的火烧,一边喝水一边吃火烧。就在火烧吃到一半儿时,打岸边来个了五十多岁的小老头儿。老头儿大老远就对着河面就喊,福公,福公。
众所周知的,水上跑船有很多忌讳,他们这里管撑船的叫“福公”,福谐音“浮”,漂浮的意思,客人喊撑船的“福公”,算是对艄公的尊称,也算是给自己图个吉利,坐上船就像被福星保佑着,不会在水上犯事儿交厄运。
在黄河里摆渡的不止刘义一个,两岸有很多像刘义这样靠摆渡为生的艄公,这个时候岸边就停着五六只蓬船,那些蓬船见有生意,纷纷朝老头儿划了过去,刘义这时候也赶忙三口两口把火烧吃完,撑着船过去了。
因为刘义的船离老头最远,被另外几条船抢了先。刘义眼见这单生意自己是接不住了,失望之余就想把船往回划。
就在这个时候,起先过去的那几条船先后离开了,也不知道为什么,或许因为价钱谈不拢,也或许有别的啥原因,看他们那样子,一个比一个离开的快,好像唯恐避之不及。
刘义一看,心里也没多寻思,就觉得自己还有希望,立马儿来了精神,使出浑身的劲儿,把船划到了老头儿跟前。
这个时候呢,其他船只已经零散的停在附近岸边,船里的福公们该休息的休息,该吃东西的吃东西,一副视而不见若无其事的样子,好像对老头儿这单生意很不看好,甚至嗤之以鼻。
刘义这时候才觉得奇怪,心里忽悠了一下,但是船已经划到老头儿身边,怎么也得问一声儿,还没等刘义开口,老头却先说话了。
老头儿眼睛红红的,还带着哭腔。老头儿作着揖说:“这福爷,这福爷,帮帮俺吧,俺求求你咧,求求你咧……”
听老头儿这么说,刘义有点发懵了,就问老头儿,“大爷,你是想过河么?”
老头儿哭丧着脸说:“哎,过河,跟俺家孩儿一团儿过河哎。”
刘义一听,往河岸左右瞅了瞅,河岸上没旁人,就老头儿一个,感觉很奇怪,又问老头,“大爷,你家孩儿的,咋就你一个咧?”
老头儿这时候彻底哭了起来,一边哭一边说:“俺儿死咧,给府台砍了头咧,俺是来给他收尸捏,俺想把孩儿带回老家去。”
1847年,也就是清道光二十七年,时局动荡,内忧外患,沙俄虎视眈眈,英皇强租硬占,全国上下民不聊生,同时全国各地出现许多反清组织,如青莲教、天地会、棒棒会、拜上帝会(太平天国)等等。当然了,这些都不是刘义一个艄公能够了解的,他只知道每天在河上老老实实撑船,挣钱糊口。
后来刘义听老头儿说,他儿子被怀疑是棒棒会成员,在卫辉府三堂会审之后,判了斩立决。刘义不知道啥叫“棒棒会”,他就知道老头儿的儿子给府台老爷砍了头,死的挺冤枉。
刘义心软,就答应老头儿送他们父子过河,老头千恩万谢,说他儿子尸首在五里外的小毛庄放在,让刘义在岸边儿等他个把时辰,这就回去找人把他儿子的尸首抬过来。
刘义这人也太实诚,就因为跟老头有诺在先,不再接其他人的生意,就那么把船停在岸边傻等着。
从中午一直等到天色擦黑儿,这期间一趟生意都没接,白白等了一后晌,也就是白白等了一个下午。就在刘义估摸着老头今天不能来了,准备收工的时候,老头儿领着几个人,抬着一口大棺材,迎着暮色姗姗来迟。
刘义看见那口大棺材心里咯噔一下,他原本以为老头儿子的尸体是用草席裹着的,没想到是放棺材里的。
当时,船上载棺材是跑河的大忌,触龙王爷霉头,话说龙王爷在水底,不喜欢头顶上给棺材压着,必定会发怒把棺材掀进水里。特别像这种成殓了死人的棺材,那就更要不得了,这儿叫它实芯儿棺材。“实芯儿”的东西,一般放河里就是个“沉”,兆头很不好,很不吉利,这时候加上天色已晚,夜里在黄河上跑船也是很凶险的,刘义就想推掉这趟生意。
老头儿这时候见刘义要打退堂鼓,“噗嗵”一声直接给刘义跪下了,一把鼻涕一把泪央求刘义。老头儿说天太热,他儿子的尸首已经发尸,也就是腐烂,要是不紧早送回家埋了,就要烂在路上了。
老一辈儿人,都讲究个落叶归根,无论生前在哪里,死后必定要埋回老家,这叫魂归故里。如果尸体烂在了路上,那这人的魂魄将成为孤魂野鬼,永远飘荡在异国他乡。
刘义见比自己父亲还大的一个老头子,给自己下跪苦苦央求,心里松动了,最后把牙一咬,对老头说:“成,俺今儿个就搭手儿送你爷俩一回!”搭手儿,这里可以理解为“顺便”,刘义说的挺轻松“搭手儿送一回”,其实是冒着犯忌的风险送一回。
黄河里这些事儿,自古谁也说不清楚,特别是这些仰仗黄河谋生的福公们,每个人都对这条母亲河怀有莫大的敬畏心理。刘义能这么做,当时肯定做了一番心理挣扎。
刘义先让老头儿他们那几个人把棺材抬上了船,没着急让老头儿他们上船,自己载着棺材把船往深水区划了划,停在一块水流较缓的地段,然后从船舱里取出三牲贡、焚香、香炉。三牲贡,也就是祭品,三牲,就是猪牛羊,祭的是猪头、牛头、羊头。当然了,他们这些福公们不可能这么阔绰,没钱弄这些硬货祭河,拿发面馒头代替的,猪头是在馒头上用鸡血画两只猪耳朵和一只猪鼻子,牛头是画两只月牙状的犄角,羊头画的是两只螺旋状的曲角。
三牲贡是过去我们这里船上的必备品,无论大小船只每条船上都有,有的大商船上甚至载的是活三牲,主要是为了以防万一,如果在河上遇到风浪啥的,就把三牲贡扔河里祭祀龙王爷,祈求龙王爷保佑,具体管不管用,那就不知道了。
这时候,刘义把香炉、三牲贡放在船头,把焚香点着插进香炉里,然后跪在船头,对着河面恭恭敬敬磕了六个头。
为啥要磕六个头呢?有句谚语叫“神三鬼四龙六头”,也就是说,到庙里上香给神仙磕头要磕三个,到坟地祭祖给鬼磕头要磕四个,在黄河上祭奉龙王老爷,就得磕六个。
这句谚语究竟是怎么来的,至今都没弄清楚,反正这儿的人都是这么做的,问他们为什么要给龙王爷磕六个头,谁也说不清楚,老人都说这是老祖宗们一辈辈传下来的,磕六个头肯定有他们的道理,子孙们别问那么多,照做就是了。
刘义磕完头以后,把三牲贡恭恭敬敬捧在手里,又对着河面字正腔圆唱了一通祭河辞,也叫唱河喏,一般都是这么唱的:“龙王哎,河神哎,水打东西流,船打南北走哎,送来猪牛羊,么风么浪拜龙王,拜河神哎拜龙王……”
这河喏,刘权威小时候听奶奶唱过几次,具体的喏词记不住了,就跟上面这些大同小异,奶奶说刘义唱河喏唱的可好听了,嗓门儿大,字正腔圆。不过说真的,听奶奶唱的时候,没觉得“字正腔圆”,就觉得有点阴阳怪气儿,就跟那个什么“磨剪子叻戗菜刀”,就跟这调调儿差不多。
刘义唱完河喏以后,把猪头牛头羊头同时扔进了河里,然后再次恭恭敬敬冲着河面磕了六个头。
至此,简单的祭河仪式就算完成了,蓬船载着实芯儿棺材能不能平安抵达河对岸,那就要看龙王爷今天的心情了。
刘义祭完龙王以后,把船重新划到岸边,喊老头儿他们上船,就在这时候,那几个抬棺材的人不干了,死活不肯上船。
原来这些人是老头儿在小毛庄花钱找来的“杠子工”。这儿管打墓坑的叫“土工”,管抬寿方的叫“杠子工”,寿方也就是棺材。
抬杠这个词儿,就出自这些抬寿方的杠子工,这些人没有啥严格限定,人人都可以做,只要年轻有力气就行,也有些好讲究的人家儿,喜欢找那些经常抬棺材、有经验的老杠子工,这些人抬起棺材来四平八稳,棺材里的死者不至于被颠移位。
老头儿从小毛庄请来的这几个杠子工,年龄偏大,一看就是老手儿,不过他们也是从小在河边上长大的,黄河里这些道道儿,他们懂的不比刘义少,也知道河上走棺材犯了龙王爷大忌,搞不好就是船毁人亡,他们谁也愿意为了几吊钱搭上一条性命。
老头儿磨皮嘴皮子好说歹说,几个人就是不上船,最后老头儿没办法,把几个人的工钱付了,抹着眼泪上了船。
有个年纪大点的杠子工临走时还劝刘义,年轻人别那样毛乍乍的,触龙王爷霉头的钱么好拿,弄不好命都搭给鱼鳖了。刘义憨憨一笑说,么事,俺家和龙王爷是亲戚。
刘义嘴上这么说,心里也没底,要不是看老头儿可伶,给的价钱也高,他决计不会冒这种风险。
老头儿上船了以后,抱着棺材一直哭个不停,刘义看着于心不忍,就劝了他几句。这一来二去的,又浪费掉不少时间,天色更黑了,整个河面上看上去黑黢黢的,像个无底洞似的。
刘义仗着年轻气盛,加上对这一带水域比较熟识,就这样载着老头儿和一口大棺材,摸黑朝河对岸划去。
一开始也没啥事儿,风平浪静的,就是有点黑,视线太不好,船速也没白天那么快。可等船到了河中央,怪事来了,首先水里噼里啪啦一通乱响,整个河面像煮沸的开水一样。
这种事倒也常见,刘义过去也遇上过,如果是在白天,只要听到这种声音,就可以看到有大量鱼群在河中央聚集,对过往船只无害。这里管这种现象叫“龙王点兵”,言说龙王爷要和某某水怪开战,在河里招兵买马。这种鱼群大量聚集的现象在很多地方都有出现过,但是至今没人能解释清楚这是为什么,或许,真的是龙王爷在点兵吧。
听到水声,刘义知道是龙王点兵,因为它们对船只无害,也就没太在意。可是,等又划了一阵以后,出现了更怪的事情,从那口大棺材里传出了手挠棺材板的声音,嗞啦嗞啦的,声音在漆黑的河面上传出去老远,听得人头皮发麻。
抓挠声与这时河里噼里啪啦的水声,分庭抗礼,好像棺材里的死尸要跳将出来和水里的龙王爷开战似的。
刘义登时吓得面如土灰,豆大的汗珠从额头洇了出来。
老头儿当时一直蹲在棺材旁抽噎着,听到棺材里有挠棺材板的声音,也吓坏了,也不敢再哭了,踉踉跄跄跑到船尾,缩在了刘义的脚边,浑身直哆嗦。
刘义自己这时候还想充大个儿,想开口安慰老头儿几句,可是等他一张嘴,发现自己的上下牙碰个不停,舌头根儿都是硬的,根本就没法儿说话。
最后他把心一横牙一咬,卯足劲儿舍命划起了船桨,此刻虽然害怕,但刘义尚未失去理智,他知道,只要把船靠了岸,自己和老头儿就有活命的机会。
眼前一片漆黑,耳朵眼儿里除了水声就是抓挠声,怕人的要命,刘义这时候也顾不得想其他的,使出浑身最大力气玩儿了命摇桨。
也不知道把船划了多久,最后正前方隐约出现几点昏弱灯光,应该是河岸边一个村落里传来的。
看着远处针鼻儿大小的灯光,刘义心里轻松了一些,感觉就快到岸边了,刚要松口气,就在这个时候,蹲在刘义脚边打哆嗦的老头儿,惊慌失措大叫起来,“福爷,福爷,船……船漏水咧。”
刘义一听,大惊失色,一直只顾着划船了,没注意船上的情况,赶忙低头一看,这时候他才发现船里的水已经洇湿了他的鞋底,往船舱里一看,水都能末过脚脖子了。
刘义心里明白,船在这时候漏水决计不是偶然,这是龙王爷不赏脸呀,他忙对老头儿喊道:“大爷,舱里有木盆,你拿木盆把水舀河里,等到了岸头,咱就不怕了。”
刘义话音刚落,那口棺材里的抓挠声愈发急促起来,好像里面的玩意儿对刘义这话很不满意,想破棺而出,而这时候河里的河水也有了动作,跟涨了潮似的,一浪接着一浪,此起彼伏,导致蓬船就像风浪里的一叶扁舟,忽起忽落颠沛在浪尖之上。
刘义在黄河上摆渡五六年了,像今天这种情况,还是第一次碰到,说心里不害怕那是假的,他这时候后悔死了,后悔自己接了老头这单生意。
人在遇到危险的时候,有时会出现潜能爆发的现象,老头儿和刘义两个,这时候可能就有点潜能爆发的意思,为了活命,他们也不知道啥叫害怕了。刘义迎着风浪嘴里给自己喊着号儿,吼嘿吼嘿吼嘿,一是给自己壮胆儿,二是让自己发力均匀,不至于乱了摇桨的节奏。老头儿这时候跑进船舱找到木盆,一盆盆不停从船舱里往外舀水。
在两人的同心协力之下,船又向前行驶了一段,河岸上的灯光由针鼻儿变成了绿豆大小,眼看离岸头越来越近了。
刘义这时候本以为可以渡过一劫,但他没想到船舱里进水的速度越来越快,一开始老头儿还能勉强应付,到最后舀一盆进三盆,入不敷出。
在接下来的一顿饭功夫,蓬船被河水彻底给淹没了,眼看就到岸边了,竟然在这节骨眼上功亏一篑,刘义又急又气又后悔,但是眼下不是计较这些的时候,保命才是最要紧,他赶忙招呼老头儿一声,直接弃船钻进了河里。
老头儿这时候有点傻眼了,船身已经彻底看不到了,河水末到了他腰眼儿的位置,只有他儿子那口棺材的棺材顶和船篷还在水面上露着,不过也撑不了多久了。
老头儿扔掉手里的木盆,哆哆嗦嗦爬上棺材顶,然后趴在棺材顶上喊起了救命。原来老头不但不是本地人,还是个不会水的旱鸭子。
这时候刘义已经游出去老远,眼看就快到河岸边了,但他没想到老头不会水,听到老头儿呼救,回头看了一眼,就见老头儿趴在棺材盖上顺水朝下游漂去。
刘义不忍心丢下他不管,仗着自己水性好,一咬牙,一个猛子顺水追了过去。当时刘义才二十岁,正是年轻力壮的时候,加上顺水游泳,很快撵上了棺材。等到了棺材跟前,他发现那棺材底下全是鱼,多的不可计数,看着都让人头皮发紧。
按道理说,这种实芯棺材扔进河里是浮不起来的,加上棺材顶还有个老头儿压着,早该沉了,竟是这些鱼硬生生把棺材托在了水面上,而且那些鱼都像疯了似的,用嘴猛啃棺材板,咝啦作响,声音极其瘆人。刘义这时候好像明白了点什么,先前棺材里的抓挠声,其实是鱼群啃棺材板发出的,咋一听很像手挠棺材板的声音。
鱼群为啥要啃棺材板呢,刘义认为,这是龙王爷不高兴了,指派它们这么做的,自己那条蓬船肯定也是被这些鱼群啃漏的。
刘义驱赶开鱼群来到棺材近前,他想把老头从棺材上拉下来,这次沉船就因为这口倒霉的棺材,老头儿要是还抱着它,龙王爷指定连他一起沉进河里,到时候就是神仙下凡也救不得老头儿的命了。
就在刘义刚要伸手拉老头儿的时候,棺材底下的鱼群发生了突变,好像受到了极大的惊吓似的,霎时间,没头没脑的四散乱窜,把刘义身上撞的生疼,而且鱼群蜂拥着把他冲离了棺材附近。
等刘义在水里稳住身子,鱼群已经散开,只有零星的散鱼还四下在逃窜,他自己被鱼群冲离棺材五六米远,而且棺材这时候还在顺水往下游漂,刘义就想再游过去救老头儿。
可就在这个时候,棺材底下发出“轰隆”一声巨响,就像棺材撞上了*似的,整个儿棺材连同上面的老头儿,一下子窜离水面两丈多高,极其吓人。与此同时,刘义清清楚楚看到棺材底下有条黑乎乎的大鱼影,跟座小山似的,可比他那条蓬船大多了,棺材正是被它一脑袋顶飞的。
刘义见状顿时吓得脸色煞白,就想转身逃命,可是这时候一想到那可怜的老头儿,觉得就这么丢下老头儿不管,对不起自己的良心,于是颤着声音冲老头儿喊了一声,“大爷,龙……龙王爷来了,丢开寿方吧……”
刘义冒险喊出的这一嗓子,也不知道老头儿听见没有,不过老头儿和棺材落水以后确实分开了,棺材大头朝下竖着扎进了水里,老头儿则跌在了距离刘义较近的一片水域里,在水里扑腾几下以后就没了动静。
刘义见状仗着胆子游了过去,所幸“龙王爷”的目标不是他们,这时已经追着那口大棺材往下游去了。
刘义潜进水里摸到老头儿,从后面单手托住他的腋窝,把老头儿的脑袋从水里露了出来。老头儿这时连呛带吓,任由刘义托着,跟傻了似的。
不远处,“龙王爷”还在一下下顶着棺材,轰隆轰隆的声音虽说越来越远,但还是极其怕人。对刘义而言,此时此刻,就像一场噩梦一样。
刘义没胆子泡在水里看这些,还好距离河岸边已经不远,仗着一身好水性,架起老头儿单手朝岸边游去。
等刘义游到河岸,背着老头儿上了岸以后,几乎累虚脱了,一脑袋扎在河岸上的苇子里,差点没昏死过去,这时候加上没了蓬船,整个人从里到外要多难受有多难受。
老头儿这时还好些,只是呛了几口水、受了点惊吓,没过多久便缓过劲儿来。
不过,这老头儿一缓过劲儿来,第一件事就是哭,佝偻着身子瘫坐在苇子里对着河面嚎啕大哭。
刘义这时仰面朝天躺在苇子里呼哧呼哧喘着粗气,听老头儿哭,他也想哭,心里很不是滋味儿,船没了,以后还拿什么糊口呢?
两个人就这么一个哭着,一个躺着。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从远处隐约传来打更的声音,一长两短。
“梆——梆!梆!三更天咧,防火防盗……梆——梆!梆!三更天咧,防火防盗……”
老头儿这时候已经哭累了,坐在那里看着河面唉声叹气,估计是在想他儿子的棺材。刘义也从地上坐起来看着河面发呆,可能是在心疼他的蓬船,导致气氛十分沉闷。
打更声传来,老头儿来了点精神,从苇子里站了起来。因为个儿小,踮起脚也看不到苇子外面的情况,就问刘义,“福公,这外头是不是三王庄?”
刘义连看都没看,回答说:“是,就是三王庄。”
老头又说:“这儿要是三王庄,这个打更勒,跟俺还是远房表亲咧,福公,咱到他家坐坐吧。”老头儿说着,往自己身上摸了摸,又说:“俺勒钱袋子叫水冲跑咧,到了他家,俺跟他借点钱,把你的船钱清咧,俺孩儿没咧,你勒船也没咧,你救了俺一条命,俺得报答你。”
刘义叹了口气说:“报答啥呀,不用报答,这是俺滴命。”
在老头儿的劝说下,刘义跟着老头儿出了苇子荡,来到了三王庄,在三王庄村头哪里遇上了那个打更人。
老头儿没说瞎话,这个打更人真是他远房表哥,也是个老头儿,人长得又黑又瘦,看年龄能有六十岁出头,下巴上留着一撮花白山羊胡,看上去很普通的一个老头儿,不过他的精神头很足,两眼冒光。
俩老头儿一见面还挺亲热,问长问短。
打更人把刘义他们两个带回了家,三个人相互做了一番介绍。
刘义这才知道,死了儿子的这个小老头儿姓董,名有财,开封人,家里有间不大的店铺,算是有些家底。他听说儿子出事以后,就让伙计照看着店铺,自己出来找儿子了,原本想花些钱给儿子打点打点,不成想等他赶到卫辉府的时候,他儿子已经给砍了头,只好花了些钱,把儿子尸体买了出来。
这个打更人姓李,名守道,单身一人,用咱现在的话说,就是个老光棍儿。
在古时候,打更算是份高尚的职业,打更的历史更是源远流长,它起源于远古时期的巫术,一开始主要用于辟邪驱鬼,而且只有受人尊敬的巫师才有资格打更,现在很多的文学作品里还保留着打更驱鬼的说法。
打更老头儿李守道是李凌天的祖爷爷,也是李正国爷爷的父亲,在当时看并不算富裕,不过家里吃的东西不少。这天晚些时候,有人给他送来一只正宗的滑县道口烧鸡,他正准备打完三更回家喝酒吃鸡。
这不,刚好给刘义和董有财他们两个赶上了,李守道把小屋里的油灯拨亮,拿出烧鸡和老酒,三个人吃喝上了。
几杯老酒下肚,董有财有点酒入愁肠,抹着眼泪儿又哭上了。
李守道一问他咋回事儿,老头儿絮絮叨叨前后说了经过。
打更人李守道听完叹了口气,从身上拔出一杆大烟袋,一边吧唧吧唧抽着烟草,一边劝董有财,“俺说老表弟呀,甭哭咧,常言说的好,人死不能复生,再说眼下这年月儿,人活着不容易呀,要是依着你老哥我看呐,死了比活着强……”李守道说到这儿,狠狠抽了口烟,沉吟了一会儿,又说:“你不就是想你儿的鬼魂回家嘛,这事儿好办。”
董有财一听,立刻停止抽泣,站起身哆哆嗦嗦抓住李守道的手,“老表哥,你说的是真的?俺儿还能跟俺回家?”
李守道吐出嘴里的烟说:“肉身是回不去咧,你老哥我能把魂儿给他招回来,老弟你带着大侄儿的魂回家,也是一样咧。”
董有财一听,像抓住一根救命稻草,双腿一软,就要给李守道下跪。李守道把眉毛一立,吼道:“老表弟,你这是干嘛,赶紧起来!”
这李守道可能因为常年打更的缘故,嗓门不比刘义小,一嗓子下去,吼的董有财打了个哆嗦,一屁股又坐回了凳子上。
李守道这时候把目光转向了刘义,朝刘义笑了笑说:“小哥儿够胆识,有义气,不错不错……”
刘义这时候也有点酒入愁肠的味道,听李守道夸自己够胆识有义气,也没啥感觉,低着头叹着气说:“胆识义气有啥用,船没咧,吃饭活计没咧……”
李守道一听,哈哈大笑说:“谁说你么活计咧,你要是愿意,俺送你个活计,你看咋样儿?”
刘义抬起头看了看李守道,虽然老头儿一脸笑意,但看着不像在说诳话,就问他,“啥活计,能挣钱不?”
李守道把头一摇,砸了砸嘴说:“挣钱不多,能糊口,饿不死。”
刘义一听,对李守道说的这活计不太满意,因为刘义不像李守道老光棍一个,家里还有父母、弟弟妹妹,全家人都靠他养活着呢。
就在刘义犹豫之际,李守道抬手指了指自己脚下,又说:“你要是愿意,跪下拜师,我传你个活儿。”
“哎呦我草!”
刘权威甩手扔掉了烟屁股,暗骂了一声,伸手看了看时间:12:12分。
“好嘞!开张!”
说完眼睛注视着身后的拐角,城南郊区,漆黑的街道连盏路灯都没有,幽暗的巷口时不时的吹来一阵阴风,然而就在这黑暗的角落,谁都不会发现,那靠近临街的墙边,竟慢慢的出现了一个屋子。
刘权威扁扁嘴,一把拉开门走了进去。
这是他的店,换句话说,这是个鬼店。
鬼店存在于鬼市中,每一个鬼市都有一个人来镇守,所以邪灵恶煞根本无法进入,镇守的人,通常被称为渡魂师,而刘权威,是hy市的渡魂师,因为全国的鬼市,都姓刘。
此时刘权威坐在店里的一个藤椅上,摇晃着身子,嘴里叼着根旱烟,一副惬意十足的模样。
“叮铃~”
门头的红线上,两颗铜钱相撞发出了清脆的响声。
刘权威弹了弹烟灰,站起身来,这是他一贯的作风,来生意了。
片刻间一个披头散发湿漉漉的水鬼飘了进来,一进门,刘权威就皱起了眉头:“哎哎哎!我说你!下次过来能不能把衣服甩干喽,看这屋子被你淌的多恶心!”
水鬼一愣,纳闷的看着刘权威,整个下巴拖到了胸前,慢慢的憋出了四个字:“俺。。。知。。。道。。。了。。。”
“哎~”刘权威无奈的摇摇头,朝水鬼摆摆手:“来来来,别飘了,到这来,说,买些啥~”
水鬼拖着一条湿漉的水迹飘到柜台前停下,又一次把下巴托的老长:“托。。托梦”
“哦!托梦啊,30万冥币起步,上不封顶”刘权威头也不抬的说到。
水鬼呆在原地犹豫了半天,突然下了巨大的决心般,伸出湿漉漉的胳膊,浮肿的手心掏出三张银色的冥币。
刘权威眯着眼一看。呦呵!可以啊,一把抢过三张银色的冥币,抬手指着北侧墙的一排椅子说到:“喏,看到没,自己做上去,把头上的爪子戴上,你要托给谁,完了自个儿想就行了”
水鬼激动的鞠了个躬,几滴发梢的水掉在柜台上把刘权威气的牙痒痒。
水鬼飘到了椅子上,坐下,开始皱眉冥思,不一会儿,竟开始小声抽泣,哗啦啦的水淌的更厉害了。
“喂喂喂!我说你玩了没?隔这儿哭有p用啊!赶紧的!”
水鬼被骂了一句,停止了抽泣,一脸埋怨的瞪着刘权威,然后不服气的翻了个白眼,轻哼一声,戴上了那个奇怪的爪子。
刚带上,爪背上镶嵌的一个玉石散出淡淡的青光。
“好!时间到了!!!取下来!取下来!赶紧的,要不等会把你魂儿抓没了!”
水鬼身子一愣,半天没反应过来,瞪大了白眼,吭哧片刻吐出一个字:“啥?”
“啥你妹啊!时间到了!30万就这个价儿!谁叫你前面搁那儿磨蹭!!”
看水鬼呆呆的坐在那里,爪背上的青石愈发愈亮,刘权威赶紧从柜台里出来,走到北墙一把拽起水鬼:“没办法,兄弟,明年清明让家里人多烧点,完事省着点花”
水鬼泪汪汪的看着刘权威,拖着长长的下巴,颤抖的憋出三个字:“坑。。。。鬼。。。啊。。。。。”
说罢飘着身子恋恋不舍的朝门外走去。
“哎”,看着可怜巴巴的水鬼,刘权威于心不忍,眼看着就要飘出门外,大吼一声:“兄弟!慢着!!!”
咦?什么情况?水鬼停下身子,把头扭了180度望着刘权威,依旧是可怜巴楚的眼神。
“呵呵,兄弟,我还有一个办法,你听不?”
水鬼赶忙点个点头。
刘权威不慌不忙的走进柜台,从下面拿出一个算盘,熟练的操作起来:“你看,老弟!拖个梦起始价30万,等会我让你托10分钟,收你300万,这钱你先欠着,每个月按刘家阴行的利息算,明年的清明节翻两倍给我就成,一共一亿三千八百五十万,老哥再给你优惠一下,多加五分钟,咋样?”
嘶!!!这他娘的是给鬼放高利贷啊!!!
“哐啷”一声,水鬼的下巴直接掉到了地上,扭头就冲出了门外,所经之地,溅起了一路凄凉的水花。。。。
“喂!你的下。。。。。。巴”
刘权威无奈的望着早无踪影的水鬼,郁闷的摇摇头,掏出那三张湿漉漉的银币:“哎,大兄弟,下次来哥对你好点”
“阿嚏!”水鬼猛猛的打了个喷嚏,全身一哆嗦,刚准备回头,想想还是算了,一溜烟的消失在黑巷里。。。
刘权威把藤椅拿出门外,坐在街角,看着夜空,又一次陷入了沉思,嘴里喃喃的说到:“李正国。。。李凌天。。。林青竹,哎,我该怎么办?”
摇晃的藤椅伴随着刘权威的思绪,不由自主的回忆起和李正国,林青竹之间的羁绊中。。。
提起这刘权威的故事,不能不说起一个人,李三。三叔曾在杜家大院说过这么一句话:九龙戏珠之吉地,是为了养人,八面黄河之煞气,是为了养尸,当然,在这个山脉形成大面积的养尸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八面黄河凶地中的泉眼。接下来,就从这黄河凶地的尸眼说起这段风尘已久的往事。
咱们把时间往前推,推到刘权威刘义那一辈,刘义,也就是他爷爷的爷爷。刘家干这一行,就是从他刘义那一辈开始的。这些全是刘权威小时候听奶奶说的,刘权威的刘义名叫刘义,十五岁开始在延津县的黄河渡口当艄公,也就是撑船的。那时候黄河水大,河面上又没有桥,来往客商、货运物流,全靠船只摆渡。刘义撑的是一条自家的蓬船,主要用于渡人,不过有时候为了多挣几个铜板,也会帮人托运少量货物。
1847年,也就是清道光二十七年,丁未年。这年刘义二十岁。
那是阴历七月初的一天,三伏天,天气很热,天上毒辣辣的太阳火盆一样照在河水里,河水都沸腾了似的。
这天正午,刚好没客人,刘义就把小船停在渡口附近的一个缓水区,拿出早上他母亲给他做的火烧,一边喝水一边吃火烧。就在火烧吃到一半儿时,打岸边来个了五十多岁的小老头儿。老头儿大老远就对着河面就喊,福公,福公。
众所周知的,水上跑船有很多忌讳,他们这里管撑船的叫“福公”,福谐音“浮”,漂浮的意思,客人喊撑船的“福公”,算是对艄公的尊称,也算是给自己图个吉利,坐上船就像被福星保佑着,不会在水上犯事儿交厄运。
在黄河里摆渡的不止刘义一个,两岸有很多像刘义这样靠摆渡为生的艄公,这个时候岸边就停着五六只蓬船,那些蓬船见有生意,纷纷朝老头儿划了过去,刘义这时候也赶忙三口两口把火烧吃完,撑着船过去了。
因为刘义的船离老头最远,被另外几条船抢了先。刘义眼见这单生意自己是接不住了,失望之余就想把船往回划。
就在这个时候,起先过去的那几条船先后离开了,也不知道为什么,或许因为价钱谈不拢,也或许有别的啥原因,看他们那样子,一个比一个离开的快,好像唯恐避之不及。
刘义一看,心里也没多寻思,就觉得自己还有希望,立马儿来了精神,使出浑身的劲儿,把船划到了老头儿跟前。
这个时候呢,其他船只已经零散的停在附近岸边,船里的福公们该休息的休息,该吃东西的吃东西,一副视而不见若无其事的样子,好像对老头儿这单生意很不看好,甚至嗤之以鼻。
刘义这时候才觉得奇怪,心里忽悠了一下,但是船已经划到老头儿身边,怎么也得问一声儿,还没等刘义开口,老头却先说话了。
老头儿眼睛红红的,还带着哭腔。老头儿作着揖说:“这福爷,这福爷,帮帮俺吧,俺求求你咧,求求你咧……”
听老头儿这么说,刘义有点发懵了,就问老头儿,“大爷,你是想过河么?”
老头儿哭丧着脸说:“哎,过河,跟俺家孩儿一团儿过河哎。”
刘义一听,往河岸左右瞅了瞅,河岸上没旁人,就老头儿一个,感觉很奇怪,又问老头,“大爷,你家孩儿的,咋就你一个咧?”
老头儿这时候彻底哭了起来,一边哭一边说:“俺儿死咧,给府台砍了头咧,俺是来给他收尸捏,俺想把孩儿带回老家去。”
1847年,也就是清道光二十七年,时局动荡,内忧外患,沙俄虎视眈眈,英皇强租硬占,全国上下民不聊生,同时全国各地出现许多反清组织,如青莲教、天地会、棒棒会、拜上帝会(太平天国)等等。当然了,这些都不是刘义一个艄公能够了解的,他只知道每天在河上老老实实撑船,挣钱糊口。
后来刘义听老头儿说,他儿子被怀疑是棒棒会成员,在卫辉府三堂会审之后,判了斩立决。刘义不知道啥叫“棒棒会”,他就知道老头儿的儿子给府台老爷砍了头,死的挺冤枉。
刘义心软,就答应老头儿送他们父子过河,老头千恩万谢,说他儿子尸首在五里外的小毛庄放在,让刘义在岸边儿等他个把时辰,这就回去找人把他儿子的尸首抬过来。
刘义这人也太实诚,就因为跟老头有诺在先,不再接其他人的生意,就那么把船停在岸边傻等着。
从中午一直等到天色擦黑儿,这期间一趟生意都没接,白白等了一后晌,也就是白白等了一个下午。就在刘义估摸着老头今天不能来了,准备收工的时候,老头儿领着几个人,抬着一口大棺材,迎着暮色姗姗来迟。
刘义看见那口大棺材心里咯噔一下,他原本以为老头儿子的尸体是用草席裹着的,没想到是放棺材里的。
当时,船上载棺材是跑河的大忌,触龙王爷霉头,话说龙王爷在水底,不喜欢头顶上给棺材压着,必定会发怒把棺材掀进水里。特别像这种成殓了死人的棺材,那就更要不得了,这儿叫它实芯儿棺材。“实芯儿”的东西,一般放河里就是个“沉”,兆头很不好,很不吉利,这时候加上天色已晚,夜里在黄河上跑船也是很凶险的,刘义就想推掉这趟生意。
老头儿这时候见刘义要打退堂鼓,“噗嗵”一声直接给刘义跪下了,一把鼻涕一把泪央求刘义。老头儿说天太热,他儿子的尸首已经发尸,也就是腐烂,要是不紧早送回家埋了,就要烂在路上了。
老一辈儿人,都讲究个落叶归根,无论生前在哪里,死后必定要埋回老家,这叫魂归故里。如果尸体烂在了路上,那这人的魂魄将成为孤魂野鬼,永远飘荡在异国他乡。
刘义见比自己父亲还大的一个老头子,给自己下跪苦苦央求,心里松动了,最后把牙一咬,对老头说:“成,俺今儿个就搭手儿送你爷俩一回!”搭手儿,这里可以理解为“顺便”,刘义说的挺轻松“搭手儿送一回”,其实是冒着犯忌的风险送一回。
黄河里这些事儿,自古谁也说不清楚,特别是这些仰仗黄河谋生的福公们,每个人都对这条母亲河怀有莫大的敬畏心理。刘义能这么做,当时肯定做了一番心理挣扎。
刘义先让老头儿他们那几个人把棺材抬上了船,没着急让老头儿他们上船,自己载着棺材把船往深水区划了划,停在一块水流较缓的地段,然后从船舱里取出三牲贡、焚香、香炉。三牲贡,也就是祭品,三牲,就是猪牛羊,祭的是猪头、牛头、羊头。当然了,他们这些福公们不可能这么阔绰,没钱弄这些硬货祭河,拿发面馒头代替的,猪头是在馒头上用鸡血画两只猪耳朵和一只猪鼻子,牛头是画两只月牙状的犄角,羊头画的是两只螺旋状的曲角。
三牲贡是过去我们这里船上的必备品,无论大小船只每条船上都有,有的大商船上甚至载的是活三牲,主要是为了以防万一,如果在河上遇到风浪啥的,就把三牲贡扔河里祭祀龙王爷,祈求龙王爷保佑,具体管不管用,那就不知道了。
这时候,刘义把香炉、三牲贡放在船头,把焚香点着插进香炉里,然后跪在船头,对着河面恭恭敬敬磕了六个头。
为啥要磕六个头呢?有句谚语叫“神三鬼四龙六头”,也就是说,到庙里上香给神仙磕头要磕三个,到坟地祭祖给鬼磕头要磕四个,在黄河上祭奉龙王老爷,就得磕六个。
这句谚语究竟是怎么来的,至今都没弄清楚,反正这儿的人都是这么做的,问他们为什么要给龙王爷磕六个头,谁也说不清楚,老人都说这是老祖宗们一辈辈传下来的,磕六个头肯定有他们的道理,子孙们别问那么多,照做就是了。
刘义磕完头以后,把三牲贡恭恭敬敬捧在手里,又对着河面字正腔圆唱了一通祭河辞,也叫唱河喏,一般都是这么唱的:“龙王哎,河神哎,水打东西流,船打南北走哎,送来猪牛羊,么风么浪拜龙王,拜河神哎拜龙王……”
这河喏,刘权威小时候听奶奶唱过几次,具体的喏词记不住了,就跟上面这些大同小异,奶奶说刘义唱河喏唱的可好听了,嗓门儿大,字正腔圆。不过说真的,听奶奶唱的时候,没觉得“字正腔圆”,就觉得有点阴阳怪气儿,就跟那个什么“磨剪子叻戗菜刀”,就跟这调调儿差不多。
刘义唱完河喏以后,把猪头牛头羊头同时扔进了河里,然后再次恭恭敬敬冲着河面磕了六个头。
至此,简单的祭河仪式就算完成了,蓬船载着实芯儿棺材能不能平安抵达河对岸,那就要看龙王爷今天的心情了。
刘义祭完龙王以后,把船重新划到岸边,喊老头儿他们上船,就在这时候,那几个抬棺材的人不干了,死活不肯上船。
原来这些人是老头儿在小毛庄花钱找来的“杠子工”。这儿管打墓坑的叫“土工”,管抬寿方的叫“杠子工”,寿方也就是棺材。
抬杠这个词儿,就出自这些抬寿方的杠子工,这些人没有啥严格限定,人人都可以做,只要年轻有力气就行,也有些好讲究的人家儿,喜欢找那些经常抬棺材、有经验的老杠子工,这些人抬起棺材来四平八稳,棺材里的死者不至于被颠移位。
老头儿从小毛庄请来的这几个杠子工,年龄偏大,一看就是老手儿,不过他们也是从小在河边上长大的,黄河里这些道道儿,他们懂的不比刘义少,也知道河上走棺材犯了龙王爷大忌,搞不好就是船毁人亡,他们谁也愿意为了几吊钱搭上一条性命。
老头儿磨皮嘴皮子好说歹说,几个人就是不上船,最后老头儿没办法,把几个人的工钱付了,抹着眼泪上了船。
有个年纪大点的杠子工临走时还劝刘义,年轻人别那样毛乍乍的,触龙王爷霉头的钱么好拿,弄不好命都搭给鱼鳖了。刘义憨憨一笑说,么事,俺家和龙王爷是亲戚。
刘义嘴上这么说,心里也没底,要不是看老头儿可伶,给的价钱也高,他决计不会冒这种风险。
老头儿上船了以后,抱着棺材一直哭个不停,刘义看着于心不忍,就劝了他几句。这一来二去的,又浪费掉不少时间,天色更黑了,整个河面上看上去黑黢黢的,像个无底洞似的。
刘义仗着年轻气盛,加上对这一带水域比较熟识,就这样载着老头儿和一口大棺材,摸黑朝河对岸划去。
一开始也没啥事儿,风平浪静的,就是有点黑,视线太不好,船速也没白天那么快。可等船到了河中央,怪事来了,首先水里噼里啪啦一通乱响,整个河面像煮沸的开水一样。
这种事倒也常见,刘义过去也遇上过,如果是在白天,只要听到这种声音,就可以看到有大量鱼群在河中央聚集,对过往船只无害。这里管这种现象叫“龙王点兵”,言说龙王爷要和某某水怪开战,在河里招兵买马。这种鱼群大量聚集的现象在很多地方都有出现过,但是至今没人能解释清楚这是为什么,或许,真的是龙王爷在点兵吧。
听到水声,刘义知道是龙王点兵,因为它们对船只无害,也就没太在意。可是,等又划了一阵以后,出现了更怪的事情,从那口大棺材里传出了手挠棺材板的声音,嗞啦嗞啦的,声音在漆黑的河面上传出去老远,听得人头皮发麻。
抓挠声与这时河里噼里啪啦的水声,分庭抗礼,好像棺材里的死尸要跳将出来和水里的龙王爷开战似的。
刘义登时吓得面如土灰,豆大的汗珠从额头洇了出来。
老头儿当时一直蹲在棺材旁抽噎着,听到棺材里有挠棺材板的声音,也吓坏了,也不敢再哭了,踉踉跄跄跑到船尾,缩在了刘义的脚边,浑身直哆嗦。
刘义自己这时候还想充大个儿,想开口安慰老头儿几句,可是等他一张嘴,发现自己的上下牙碰个不停,舌头根儿都是硬的,根本就没法儿说话。
最后他把心一横牙一咬,卯足劲儿舍命划起了船桨,此刻虽然害怕,但刘义尚未失去理智,他知道,只要把船靠了岸,自己和老头儿就有活命的机会。
眼前一片漆黑,耳朵眼儿里除了水声就是抓挠声,怕人的要命,刘义这时候也顾不得想其他的,使出浑身最大力气玩儿了命摇桨。
也不知道把船划了多久,最后正前方隐约出现几点昏弱灯光,应该是河岸边一个村落里传来的。
看着远处针鼻儿大小的灯光,刘义心里轻松了一些,感觉就快到岸边了,刚要松口气,就在这个时候,蹲在刘义脚边打哆嗦的老头儿,惊慌失措大叫起来,“福爷,福爷,船……船漏水咧。”
刘义一听,大惊失色,一直只顾着划船了,没注意船上的情况,赶忙低头一看,这时候他才发现船里的水已经洇湿了他的鞋底,往船舱里一看,水都能末过脚脖子了。
刘义心里明白,船在这时候漏水决计不是偶然,这是龙王爷不赏脸呀,他忙对老头儿喊道:“大爷,舱里有木盆,你拿木盆把水舀河里,等到了岸头,咱就不怕了。”
刘义话音刚落,那口棺材里的抓挠声愈发急促起来,好像里面的玩意儿对刘义这话很不满意,想破棺而出,而这时候河里的河水也有了动作,跟涨了潮似的,一浪接着一浪,此起彼伏,导致蓬船就像风浪里的一叶扁舟,忽起忽落颠沛在浪尖之上。
刘义在黄河上摆渡五六年了,像今天这种情况,还是第一次碰到,说心里不害怕那是假的,他这时候后悔死了,后悔自己接了老头这单生意。
人在遇到危险的时候,有时会出现潜能爆发的现象,老头儿和刘义两个,这时候可能就有点潜能爆发的意思,为了活命,他们也不知道啥叫害怕了。刘义迎着风浪嘴里给自己喊着号儿,吼嘿吼嘿吼嘿,一是给自己壮胆儿,二是让自己发力均匀,不至于乱了摇桨的节奏。老头儿这时候跑进船舱找到木盆,一盆盆不停从船舱里往外舀水。
在两人的同心协力之下,船又向前行驶了一段,河岸上的灯光由针鼻儿变成了绿豆大小,眼看离岸头越来越近了。
刘义这时候本以为可以渡过一劫,但他没想到船舱里进水的速度越来越快,一开始老头儿还能勉强应付,到最后舀一盆进三盆,入不敷出。
在接下来的一顿饭功夫,蓬船被河水彻底给淹没了,眼看就到岸边了,竟然在这节骨眼上功亏一篑,刘义又急又气又后悔,但是眼下不是计较这些的时候,保命才是最要紧,他赶忙招呼老头儿一声,直接弃船钻进了河里。
老头儿这时候有点傻眼了,船身已经彻底看不到了,河水末到了他腰眼儿的位置,只有他儿子那口棺材的棺材顶和船篷还在水面上露着,不过也撑不了多久了。
老头儿扔掉手里的木盆,哆哆嗦嗦爬上棺材顶,然后趴在棺材顶上喊起了救命。原来老头不但不是本地人,还是个不会水的旱鸭子。
这时候刘义已经游出去老远,眼看就快到河岸边了,但他没想到老头不会水,听到老头儿呼救,回头看了一眼,就见老头儿趴在棺材盖上顺水朝下游漂去。
刘义不忍心丢下他不管,仗着自己水性好,一咬牙,一个猛子顺水追了过去。当时刘义才二十岁,正是年轻力壮的时候,加上顺水游泳,很快撵上了棺材。等到了棺材跟前,他发现那棺材底下全是鱼,多的不可计数,看着都让人头皮发紧。
按道理说,这种实芯棺材扔进河里是浮不起来的,加上棺材顶还有个老头儿压着,早该沉了,竟是这些鱼硬生生把棺材托在了水面上,而且那些鱼都像疯了似的,用嘴猛啃棺材板,咝啦作响,声音极其瘆人。刘义这时候好像明白了点什么,先前棺材里的抓挠声,其实是鱼群啃棺材板发出的,咋一听很像手挠棺材板的声音。
鱼群为啥要啃棺材板呢,刘义认为,这是龙王爷不高兴了,指派它们这么做的,自己那条蓬船肯定也是被这些鱼群啃漏的。
刘义驱赶开鱼群来到棺材近前,他想把老头从棺材上拉下来,这次沉船就因为这口倒霉的棺材,老头儿要是还抱着它,龙王爷指定连他一起沉进河里,到时候就是神仙下凡也救不得老头儿的命了。
就在刘义刚要伸手拉老头儿的时候,棺材底下的鱼群发生了突变,好像受到了极大的惊吓似的,霎时间,没头没脑的四散乱窜,把刘义身上撞的生疼,而且鱼群蜂拥着把他冲离了棺材附近。
等刘义在水里稳住身子,鱼群已经散开,只有零星的散鱼还四下在逃窜,他自己被鱼群冲离棺材五六米远,而且棺材这时候还在顺水往下游漂,刘义就想再游过去救老头儿。
可就在这个时候,棺材底下发出“轰隆”一声巨响,就像棺材撞上了*似的,整个儿棺材连同上面的老头儿,一下子窜离水面两丈多高,极其吓人。与此同时,刘义清清楚楚看到棺材底下有条黑乎乎的大鱼影,跟座小山似的,可比他那条蓬船大多了,棺材正是被它一脑袋顶飞的。
刘义见状顿时吓得脸色煞白,就想转身逃命,可是这时候一想到那可怜的老头儿,觉得就这么丢下老头儿不管,对不起自己的良心,于是颤着声音冲老头儿喊了一声,“大爷,龙……龙王爷来了,丢开寿方吧……”
刘义冒险喊出的这一嗓子,也不知道老头儿听见没有,不过老头儿和棺材落水以后确实分开了,棺材大头朝下竖着扎进了水里,老头儿则跌在了距离刘义较近的一片水域里,在水里扑腾几下以后就没了动静。
刘义见状仗着胆子游了过去,所幸“龙王爷”的目标不是他们,这时已经追着那口大棺材往下游去了。
刘义潜进水里摸到老头儿,从后面单手托住他的腋窝,把老头儿的脑袋从水里露了出来。老头儿这时连呛带吓,任由刘义托着,跟傻了似的。
不远处,“龙王爷”还在一下下顶着棺材,轰隆轰隆的声音虽说越来越远,但还是极其怕人。对刘义而言,此时此刻,就像一场噩梦一样。
刘义没胆子泡在水里看这些,还好距离河岸边已经不远,仗着一身好水性,架起老头儿单手朝岸边游去。
等刘义游到河岸,背着老头儿上了岸以后,几乎累虚脱了,一脑袋扎在河岸上的苇子里,差点没昏死过去,这时候加上没了蓬船,整个人从里到外要多难受有多难受。
老头儿这时还好些,只是呛了几口水、受了点惊吓,没过多久便缓过劲儿来。
不过,这老头儿一缓过劲儿来,第一件事就是哭,佝偻着身子瘫坐在苇子里对着河面嚎啕大哭。
刘义这时仰面朝天躺在苇子里呼哧呼哧喘着粗气,听老头儿哭,他也想哭,心里很不是滋味儿,船没了,以后还拿什么糊口呢?
两个人就这么一个哭着,一个躺着。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从远处隐约传来打更的声音,一长两短。
“梆——梆!梆!三更天咧,防火防盗……梆——梆!梆!三更天咧,防火防盗……”
老头儿这时候已经哭累了,坐在那里看着河面唉声叹气,估计是在想他儿子的棺材。刘义也从地上坐起来看着河面发呆,可能是在心疼他的蓬船,导致气氛十分沉闷。
打更声传来,老头儿来了点精神,从苇子里站了起来。因为个儿小,踮起脚也看不到苇子外面的情况,就问刘义,“福公,这外头是不是三王庄?”
刘义连看都没看,回答说:“是,就是三王庄。”
老头又说:“这儿要是三王庄,这个打更勒,跟俺还是远房表亲咧,福公,咱到他家坐坐吧。”老头儿说着,往自己身上摸了摸,又说:“俺勒钱袋子叫水冲跑咧,到了他家,俺跟他借点钱,把你的船钱清咧,俺孩儿没咧,你勒船也没咧,你救了俺一条命,俺得报答你。”
刘义叹了口气说:“报答啥呀,不用报答,这是俺滴命。”
在老头儿的劝说下,刘义跟着老头儿出了苇子荡,来到了三王庄,在三王庄村头哪里遇上了那个打更人。
老头儿没说瞎话,这个打更人真是他远房表哥,也是个老头儿,人长得又黑又瘦,看年龄能有六十岁出头,下巴上留着一撮花白山羊胡,看上去很普通的一个老头儿,不过他的精神头很足,两眼冒光。
俩老头儿一见面还挺亲热,问长问短。
打更人把刘义他们两个带回了家,三个人相互做了一番介绍。
刘义这才知道,死了儿子的这个小老头儿姓董,名有财,开封人,家里有间不大的店铺,算是有些家底。他听说儿子出事以后,就让伙计照看着店铺,自己出来找儿子了,原本想花些钱给儿子打点打点,不成想等他赶到卫辉府的时候,他儿子已经给砍了头,只好花了些钱,把儿子尸体买了出来。
这个打更人姓李,名守道,单身一人,用咱现在的话说,就是个老光棍儿。
在古时候,打更算是份高尚的职业,打更的历史更是源远流长,它起源于远古时期的巫术,一开始主要用于辟邪驱鬼,而且只有受人尊敬的巫师才有资格打更,现在很多的文学作品里还保留着打更驱鬼的说法。
打更老头儿李守道是李凌天的祖爷爷,也是李正国爷爷的父亲,在当时看并不算富裕,不过家里吃的东西不少。这天晚些时候,有人给他送来一只正宗的滑县道口烧鸡,他正准备打完三更回家喝酒吃鸡。
这不,刚好给刘义和董有财他们两个赶上了,李守道把小屋里的油灯拨亮,拿出烧鸡和老酒,三个人吃喝上了。
几杯老酒下肚,董有财有点酒入愁肠,抹着眼泪儿又哭上了。
李守道一问他咋回事儿,老头儿絮絮叨叨前后说了经过。
打更人李守道听完叹了口气,从身上拔出一杆大烟袋,一边吧唧吧唧抽着烟草,一边劝董有财,“俺说老表弟呀,甭哭咧,常言说的好,人死不能复生,再说眼下这年月儿,人活着不容易呀,要是依着你老哥我看呐,死了比活着强……”李守道说到这儿,狠狠抽了口烟,沉吟了一会儿,又说:“你不就是想你儿的鬼魂回家嘛,这事儿好办。”
董有财一听,立刻停止抽泣,站起身哆哆嗦嗦抓住李守道的手,“老表哥,你说的是真的?俺儿还能跟俺回家?”
李守道吐出嘴里的烟说:“肉身是回不去咧,你老哥我能把魂儿给他招回来,老弟你带着大侄儿的魂回家,也是一样咧。”
董有财一听,像抓住一根救命稻草,双腿一软,就要给李守道下跪。李守道把眉毛一立,吼道:“老表弟,你这是干嘛,赶紧起来!”
这李守道可能因为常年打更的缘故,嗓门不比刘义小,一嗓子下去,吼的董有财打了个哆嗦,一屁股又坐回了凳子上。
李守道这时候把目光转向了刘义,朝刘义笑了笑说:“小哥儿够胆识,有义气,不错不错……”
刘义这时候也有点酒入愁肠的味道,听李守道夸自己够胆识有义气,也没啥感觉,低着头叹着气说:“胆识义气有啥用,船没咧,吃饭活计没咧……”
李守道一听,哈哈大笑说:“谁说你么活计咧,你要是愿意,俺送你个活计,你看咋样儿?”
刘义抬起头看了看李守道,虽然老头儿一脸笑意,但看着不像在说诳话,就问他,“啥活计,能挣钱不?”
李守道把头一摇,砸了砸嘴说:“挣钱不多,能糊口,饿不死。”
刘义一听,对李守道说的这活计不太满意,因为刘义不像李守道老光棍一个,家里还有父母、弟弟妹妹,全家人都靠他养活着呢。
就在刘义犹豫之际,李守道抬手指了指自己脚下,又说:“你要是愿意,跪下拜师,我传你个活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