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谢幕
黑暗中,刘望静静地在等待着,因为刚才没有落幕,所以应该后买呢是有谢幕的。
其他观众们也都跟他一样,这时候没有人出声。
之前刚进来的时候,刘望看到一些观众们举着手机在拍摄,还感觉有些不太好,这会儿倒是对这场的观众刮目相看。
如果他知道,厅里面的观众绝大多数都是主创人员的亲朋好友的话,大概就能理解他们激动的心情了。
又过了一会儿,舞台上传来了小提琴声。
并不是什么古典曲目,而是流行曲目《离别会有再见那天》,通俗易懂。
随着琴声传来,舞台中间亮了起来。
一个女孩——饰演温宁的演员拿着小提琴站在台上,刚才的琴声就出自她之手。
随后,从舞台两边走上来两个人。
是饰演王真和温庆春的演员。
台下顿时响起了响亮的掌声,虽然上座率都没有一半,但是这掌声比平常三百个观众的掌声还要响。
刘望注意到,坐他旁边,刚才一直在抽泣的女孩子也在一边擦着眼泪一边鼓掌。
她旁边坐着的应该是她的男朋友,一边鼓掌,一边给她递纸巾。
演员们分批上来,到舞台前面给观众们鞠躬致谢,也算是一种互动。
等到所有演员走致谢完毕之后,又上来了一些人,都是工作人员。
很多谢幕幕后工作人员是不会上来的,不过今天比较特殊,因为是《细雨》的首演,对剧团所有人来说意义都很重大,所以林中就安排幕前幕后的所有人都上台了。
一直到最后,林中拿着话筒走了上来。
他没有急着开口,而是先带着主创人员们一起又给台下的观众们鞠了一躬。
随后他才对着话筒说道,“大家好,我是导演林中。”
原来他就是林中啊,刘望由衷地鼓起掌来,同时又在感慨,最近这几年年轻导演是越来越多了,而且很多表现得都很不错。
“今天是《细雨》的首演,感谢大家能够来到现场。经历了好几个月的波折,以及近两个月的辛苦排练,这部作品终于有了能够呈现给大家的机会。《细雨》这部作品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或许你们中有许多人也看过这条新闻——la市玉道民工子弟学校仅四人参加中考。十年以前,我们关注留守儿童的问题,而十年后,随迁民工子弟的成长已经成为了不能忽视的社会问题,金陵师范大学华夏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于前年发布了一篇名为《华夏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7》的调查报告,其文指出,农名工子女的随迁率逐年上升,已经逐渐追上留守率。或许,在《细雨》正式开始演出的今天,两边的数字已经持平……”
林中大概讲了一下《细雨》故事的由来,他原本想请徐晓娅来谈一谈的,不过徐晓娅却不愿意,把谢幕致辞的事情全权交给了林中。
听到是真实故事改编,刚才看话剧看哭了的那个女孩子又忍不住流眼泪,他的男朋友慌忙又给她递纸巾。
“作品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但是我希望,也同时坚信着,它会越来越好。而且我认为,一部作品真正完成的时刻,不是幕布落下,而是观众和演员们能够产生心灵的共振,让作品有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的可能性的时候。所以,我衷心地感谢你们,因为这场表演的完成以及下一场表演能够更好,这其中绝对有你们的功劳。”
“多谢。”
林中最后又鞠了一躬。
掌声再次响了起来。
在热烈的掌声中,林中招呼着台上的幕前幕后转过身去。
海伦拿着相机,给台上以及台下一起拍了一个全家福。
虽然台下的上座率有些寒碜,不过林中他们并不在乎,他们要记录的是这个美好的开始。
剧团的几个小女孩这时都已经快要绷不住了,眼睛里面闪烁着泪光,她们被自己感动了。
是啊,这一个多月的辛苦排练,总算是到了收获的时候。
虽然今天观众并不多,但是他们刚才在台上表演的时候,能够感觉到台下的观众是真的认可他们的演出。
话剧就是这样,观众们能近距离感受演员的魅力,演员也同样能够近距离接收到观众们的情绪。
意识到台上在拍照,后排一些观众直接站了起来,对着台上比划着剪刀手。
等到合家福拍完之后,林中带着剧组的人退场,然后幕落。
随着幕布缓缓落下,刘望也在轻轻鼓掌。
如果把话剧比作食物,那在刚刚过去的两个小时里,刘望绝对享受到了一顿美餐,虽然比不上满汉全席那种顶级盛宴,但也绝对是色香味俱全的一餐。
……
到了后台之后,演员们还很激动,聚在一起讨论着今晚的表演。
“太有成就感了,你们看到了么,第一排有个美女都看哭了。”李粒激动道。
刘君跟着点头,“我也看到了,谢幕的时候她也哭了。”
“他不是你们哪个人的亲戚吧。”陆煜笑着说道。
众人纷纷摇头。
“我妈也看哭了,还发了个朋友圈,我刚看到。”饰演陈晓光的方淼说道。
刘君笑着调侃道,“阿姨哭,那是因为她儿子在台上,估计是激动的。”
“嘿嘿,是啊,她发的朋友圈主要是炫耀,说我演戏了呢。还帮我们打广告。”
“那帮我们谢谢你妈妈。”林中端着一个茶杯走了过来,然后又把徐晓娅拉到一旁,“视频拍好了么?”
徐晓娅点头道,“我刚才问了晓东,他说都拍好了,林导你要不要看看?”
“嗯,让他一会儿把视频发到我邮箱里面去吧。”
“好的,马上我就跟他说。”
林中点了点头,然后又端着茶杯去找万光。
之所以让徐晓东拍演出视频,一方面他要用视频来复盘,另一方面他想把作品拿去参加十一月份在魔都举办的青年戏剧节。
戏剧节这种东西,能参加就参加一下,对他们这样的新剧团来说总归谁有益无害。
其他观众们也都跟他一样,这时候没有人出声。
之前刚进来的时候,刘望看到一些观众们举着手机在拍摄,还感觉有些不太好,这会儿倒是对这场的观众刮目相看。
如果他知道,厅里面的观众绝大多数都是主创人员的亲朋好友的话,大概就能理解他们激动的心情了。
又过了一会儿,舞台上传来了小提琴声。
并不是什么古典曲目,而是流行曲目《离别会有再见那天》,通俗易懂。
随着琴声传来,舞台中间亮了起来。
一个女孩——饰演温宁的演员拿着小提琴站在台上,刚才的琴声就出自她之手。
随后,从舞台两边走上来两个人。
是饰演王真和温庆春的演员。
台下顿时响起了响亮的掌声,虽然上座率都没有一半,但是这掌声比平常三百个观众的掌声还要响。
刘望注意到,坐他旁边,刚才一直在抽泣的女孩子也在一边擦着眼泪一边鼓掌。
她旁边坐着的应该是她的男朋友,一边鼓掌,一边给她递纸巾。
演员们分批上来,到舞台前面给观众们鞠躬致谢,也算是一种互动。
等到所有演员走致谢完毕之后,又上来了一些人,都是工作人员。
很多谢幕幕后工作人员是不会上来的,不过今天比较特殊,因为是《细雨》的首演,对剧团所有人来说意义都很重大,所以林中就安排幕前幕后的所有人都上台了。
一直到最后,林中拿着话筒走了上来。
他没有急着开口,而是先带着主创人员们一起又给台下的观众们鞠了一躬。
随后他才对着话筒说道,“大家好,我是导演林中。”
原来他就是林中啊,刘望由衷地鼓起掌来,同时又在感慨,最近这几年年轻导演是越来越多了,而且很多表现得都很不错。
“今天是《细雨》的首演,感谢大家能够来到现场。经历了好几个月的波折,以及近两个月的辛苦排练,这部作品终于有了能够呈现给大家的机会。《细雨》这部作品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或许你们中有许多人也看过这条新闻——la市玉道民工子弟学校仅四人参加中考。十年以前,我们关注留守儿童的问题,而十年后,随迁民工子弟的成长已经成为了不能忽视的社会问题,金陵师范大学华夏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于前年发布了一篇名为《华夏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7》的调查报告,其文指出,农名工子女的随迁率逐年上升,已经逐渐追上留守率。或许,在《细雨》正式开始演出的今天,两边的数字已经持平……”
林中大概讲了一下《细雨》故事的由来,他原本想请徐晓娅来谈一谈的,不过徐晓娅却不愿意,把谢幕致辞的事情全权交给了林中。
听到是真实故事改编,刚才看话剧看哭了的那个女孩子又忍不住流眼泪,他的男朋友慌忙又给她递纸巾。
“作品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但是我希望,也同时坚信着,它会越来越好。而且我认为,一部作品真正完成的时刻,不是幕布落下,而是观众和演员们能够产生心灵的共振,让作品有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的可能性的时候。所以,我衷心地感谢你们,因为这场表演的完成以及下一场表演能够更好,这其中绝对有你们的功劳。”
“多谢。”
林中最后又鞠了一躬。
掌声再次响了起来。
在热烈的掌声中,林中招呼着台上的幕前幕后转过身去。
海伦拿着相机,给台上以及台下一起拍了一个全家福。
虽然台下的上座率有些寒碜,不过林中他们并不在乎,他们要记录的是这个美好的开始。
剧团的几个小女孩这时都已经快要绷不住了,眼睛里面闪烁着泪光,她们被自己感动了。
是啊,这一个多月的辛苦排练,总算是到了收获的时候。
虽然今天观众并不多,但是他们刚才在台上表演的时候,能够感觉到台下的观众是真的认可他们的演出。
话剧就是这样,观众们能近距离感受演员的魅力,演员也同样能够近距离接收到观众们的情绪。
意识到台上在拍照,后排一些观众直接站了起来,对着台上比划着剪刀手。
等到合家福拍完之后,林中带着剧组的人退场,然后幕落。
随着幕布缓缓落下,刘望也在轻轻鼓掌。
如果把话剧比作食物,那在刚刚过去的两个小时里,刘望绝对享受到了一顿美餐,虽然比不上满汉全席那种顶级盛宴,但也绝对是色香味俱全的一餐。
……
到了后台之后,演员们还很激动,聚在一起讨论着今晚的表演。
“太有成就感了,你们看到了么,第一排有个美女都看哭了。”李粒激动道。
刘君跟着点头,“我也看到了,谢幕的时候她也哭了。”
“他不是你们哪个人的亲戚吧。”陆煜笑着说道。
众人纷纷摇头。
“我妈也看哭了,还发了个朋友圈,我刚看到。”饰演陈晓光的方淼说道。
刘君笑着调侃道,“阿姨哭,那是因为她儿子在台上,估计是激动的。”
“嘿嘿,是啊,她发的朋友圈主要是炫耀,说我演戏了呢。还帮我们打广告。”
“那帮我们谢谢你妈妈。”林中端着一个茶杯走了过来,然后又把徐晓娅拉到一旁,“视频拍好了么?”
徐晓娅点头道,“我刚才问了晓东,他说都拍好了,林导你要不要看看?”
“嗯,让他一会儿把视频发到我邮箱里面去吧。”
“好的,马上我就跟他说。”
林中点了点头,然后又端着茶杯去找万光。
之所以让徐晓东拍演出视频,一方面他要用视频来复盘,另一方面他想把作品拿去参加十一月份在魔都举办的青年戏剧节。
戏剧节这种东西,能参加就参加一下,对他们这样的新剧团来说总归谁有益无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