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你回去吧
陪着杨洋吃了点东西,张洋去一边的便利店里买了几瓶水,想了想又买了瓶酒两包花生。
两个人回到酒店门口,张洋在花坛上坐下来,撕开花生米打开酒。
“你还喝酒?你不是不能喝酒吗?”
“我是不爱喝,我发过誓戒酒。”
“那你还要喝?”
张洋没出声,仰头灌了一大口。“喝点不?”
“我不喝。”杨洋摇了摇头。
“跟我在一起就不能喝了,怎么出去到哪跟谁都能喝飘呢?在大渡口哪次不是醉醺醺的回来?在巫山少喝了?去秦皇岛喝的舌头都大了,手机都不知道挂断。”
“不一样,那是出去玩儿,为了气氛呗,和你一起我又不用装什么。不喜欢喝酒。”
“那你少喝了?喝完就兴奋,就随人摆弄才舒服?和我一起没必要呗?”
“少说这些,烦。”
“对,你的事儿都是能做不能说,我错了。得装看不着,装不知道。”
“你就是拗,总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我怎么了嘛?反正只要我一开心你就开始闹,闹你麻卖皮,老子就不能高兴一会儿,就得天天守着你。”
“不用,不用守着我,你走吧,回去吧。”
“回你麻卖皮回,回。怎么了嘛?我做什么对不起你的事儿了?你是我什么人?麻卖皮,钱钱挣不着,把老子弄了一身债,你理直气壮什么?”
张洋扭头看了杨洋一眼:“我挣的钱呢?哪去了?你不要总把完全没有关系的事儿往一起扯。”
“什么没有关系?没有你我现在能这样?日子过的不知道有多舒服。”
张洋点了点头,灌了一口白洒:“确实,花天酒地夜夜新娘,你有这个姿本说这个话。”
“你能不能好好说话?这几年我还有什么了?基本上都不出去了,朋友同学还有几个来往的?我为了谁?”
“辛苦你了,辛苦了呀。”张洋点了点头,把头扭到一边去看着远处的灯光。
两个人这么冷了一会儿,杨洋叹了口气,软下口风说:“上楼吧?有点冷了。”
张洋把房卡掏出来递过去:“你上去吧,我坐会儿。”
“你能不能正常点儿?”杨洋接过房卡,皱着眉头想了想,伸手过来拉张洋:“走,上楼,上楼我陪你喝酒。”
张洋回过头认真的看了看杨洋,点点头,把手里的白酒喝光,去便利店买了瓶红酒又出来,收拾了一下东西两个人上楼。
酒店里有茶杯,放在大厅的消毒柜里,杨洋去拿了两个回到酒店房间。
酒倒满,红酒的味道在不大的房音里散开,闻着还挺好闻的。
张洋举杯和杨洋碰了一下,喝了一大口。杨洋也喝了一口,皱了皱眉:“不好喝,难喝。”
张洋拿过雪碧给她杯里加了点。她们平时在ktv都是这么喝洋酒的。
主要是红酒太酸涩,其实真的不符合中国人的口味,只是被刻意的宣传成了高档饮品,成为了一种时尚。真的相当刻意,只是大部分人都是随大流而已,不是看不出来。
有钱人不在意它好不好喝,在意的是能不能彰显地位和与众不同,而巨大的利益又让一大部分有话语权的人瞪眼胡说八道,于是一群渴望小资梦想着成为人上人的人,就成了消费者。
不只是红酒,那些所谓奢侈品,所谓高尚时装,所谓高档化妆品,等等等等,看看主体消费的都是哪些人就明白了。
它们真的值钱吗?并不是。
只是在一种被刻意营造的消费氛围里,通过一些舆论引导产生的虚幻消费而已。
甚至这些商品连起码的经营底线都没有,对质量材质不屑一顾还振振有词,为什么?
为什么它在全世界其他国家大量的裁撤专柜解散店员价格一降又降在中国却生意好的不得了经常涨价?
其实很简单,咱们落后了,又发展的太快,连个健康的消费观念都还没来得及形成,再加上庞大的利群体推波助澜摇旗呐喊。
国人的消费是没有理性的。
市场其实都是商家培养出来的,恰恰我们的即得利益者完全没有底线。就这么简单。
红酒是西方文化里的重要一块,是一种生活习惯,就像我们用筷子,我们喝茶,我们喝白酒一样平常普通。
他们有他们的习惯,我们有我们的习惯,本来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为什么他们的习惯就是高贵的了呢?
有点不可思议。
你爱吃蛋炒饭,你邻居爱吃臭豆腐,那吃臭豆腐就是高贵的了?你就得捏着鼻子忍着吐意去逼着自己吃还要笑着夸好然后做出洋洋得意的表情吗?
可是事实就是这么贱,你有什么办法?
高消费也不过就是个巨大的骗局而已,它其实并不比地摊货值钱,这就是事实。
就像天底下所有的洗发水都是一个配方,所有的化妆品都是化工产品价格廉价到令人发指一样。
就像钻石也不过就是一种矿石,储量庞大到全世界所有人都能分个十斤几十斤当沙子玩儿。
就像喝酸奶这么好那么好不过是当初老毛子一个诺贝尔得主为了赚点钱改变一下贫穷状态随口胡谄出来的说法。
这种例子很多。
不是没有人知道,但庞大的利益会驱动更多的人装聋作哑,去维持这些早已真相大白的谎言。
……
喝酒需要状态,需要场合氛围加上心情。
张洋和杨洋的性格可以说完全就是两个极端,张洋喜欢安静,喜欢就这么两个人守着静静的过日子。
杨洋喜欢闹,夜场迪吧ktv才是她向往的地方,来自不同异性的赤果果的挑拔明示会让她非常满足和快乐。
但就是这么两个极端的人,已经在一起磕磕绊绊的走了十年。这也算是一个奇迹。
事实上十年之中两个人都在因为对方而改变着,适应着对方的存在,包括杨洋。
这些年她确实很少出去玩了,交际越来越少,大多数时间都是陪着张洋安静下来,这也是为什么网络虚幻的东西对她的吸引力和杀伤力这么大的原因。
硬弊着喝了大半杯,杨洋就放下了杯子不喝了,张洋也没非得让她喝完。
他几乎没有强求她做过什么事情,早已经习惯了她的任性自我,也习惯了去满足她不断的需求。各种需求。
两个人在一起,总要有一个人是这样的。
两个人回到酒店门口,张洋在花坛上坐下来,撕开花生米打开酒。
“你还喝酒?你不是不能喝酒吗?”
“我是不爱喝,我发过誓戒酒。”
“那你还要喝?”
张洋没出声,仰头灌了一大口。“喝点不?”
“我不喝。”杨洋摇了摇头。
“跟我在一起就不能喝了,怎么出去到哪跟谁都能喝飘呢?在大渡口哪次不是醉醺醺的回来?在巫山少喝了?去秦皇岛喝的舌头都大了,手机都不知道挂断。”
“不一样,那是出去玩儿,为了气氛呗,和你一起我又不用装什么。不喜欢喝酒。”
“那你少喝了?喝完就兴奋,就随人摆弄才舒服?和我一起没必要呗?”
“少说这些,烦。”
“对,你的事儿都是能做不能说,我错了。得装看不着,装不知道。”
“你就是拗,总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我怎么了嘛?反正只要我一开心你就开始闹,闹你麻卖皮,老子就不能高兴一会儿,就得天天守着你。”
“不用,不用守着我,你走吧,回去吧。”
“回你麻卖皮回,回。怎么了嘛?我做什么对不起你的事儿了?你是我什么人?麻卖皮,钱钱挣不着,把老子弄了一身债,你理直气壮什么?”
张洋扭头看了杨洋一眼:“我挣的钱呢?哪去了?你不要总把完全没有关系的事儿往一起扯。”
“什么没有关系?没有你我现在能这样?日子过的不知道有多舒服。”
张洋点了点头,灌了一口白洒:“确实,花天酒地夜夜新娘,你有这个姿本说这个话。”
“你能不能好好说话?这几年我还有什么了?基本上都不出去了,朋友同学还有几个来往的?我为了谁?”
“辛苦你了,辛苦了呀。”张洋点了点头,把头扭到一边去看着远处的灯光。
两个人这么冷了一会儿,杨洋叹了口气,软下口风说:“上楼吧?有点冷了。”
张洋把房卡掏出来递过去:“你上去吧,我坐会儿。”
“你能不能正常点儿?”杨洋接过房卡,皱着眉头想了想,伸手过来拉张洋:“走,上楼,上楼我陪你喝酒。”
张洋回过头认真的看了看杨洋,点点头,把手里的白酒喝光,去便利店买了瓶红酒又出来,收拾了一下东西两个人上楼。
酒店里有茶杯,放在大厅的消毒柜里,杨洋去拿了两个回到酒店房间。
酒倒满,红酒的味道在不大的房音里散开,闻着还挺好闻的。
张洋举杯和杨洋碰了一下,喝了一大口。杨洋也喝了一口,皱了皱眉:“不好喝,难喝。”
张洋拿过雪碧给她杯里加了点。她们平时在ktv都是这么喝洋酒的。
主要是红酒太酸涩,其实真的不符合中国人的口味,只是被刻意的宣传成了高档饮品,成为了一种时尚。真的相当刻意,只是大部分人都是随大流而已,不是看不出来。
有钱人不在意它好不好喝,在意的是能不能彰显地位和与众不同,而巨大的利益又让一大部分有话语权的人瞪眼胡说八道,于是一群渴望小资梦想着成为人上人的人,就成了消费者。
不只是红酒,那些所谓奢侈品,所谓高尚时装,所谓高档化妆品,等等等等,看看主体消费的都是哪些人就明白了。
它们真的值钱吗?并不是。
只是在一种被刻意营造的消费氛围里,通过一些舆论引导产生的虚幻消费而已。
甚至这些商品连起码的经营底线都没有,对质量材质不屑一顾还振振有词,为什么?
为什么它在全世界其他国家大量的裁撤专柜解散店员价格一降又降在中国却生意好的不得了经常涨价?
其实很简单,咱们落后了,又发展的太快,连个健康的消费观念都还没来得及形成,再加上庞大的利群体推波助澜摇旗呐喊。
国人的消费是没有理性的。
市场其实都是商家培养出来的,恰恰我们的即得利益者完全没有底线。就这么简单。
红酒是西方文化里的重要一块,是一种生活习惯,就像我们用筷子,我们喝茶,我们喝白酒一样平常普通。
他们有他们的习惯,我们有我们的习惯,本来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为什么他们的习惯就是高贵的了呢?
有点不可思议。
你爱吃蛋炒饭,你邻居爱吃臭豆腐,那吃臭豆腐就是高贵的了?你就得捏着鼻子忍着吐意去逼着自己吃还要笑着夸好然后做出洋洋得意的表情吗?
可是事实就是这么贱,你有什么办法?
高消费也不过就是个巨大的骗局而已,它其实并不比地摊货值钱,这就是事实。
就像天底下所有的洗发水都是一个配方,所有的化妆品都是化工产品价格廉价到令人发指一样。
就像钻石也不过就是一种矿石,储量庞大到全世界所有人都能分个十斤几十斤当沙子玩儿。
就像喝酸奶这么好那么好不过是当初老毛子一个诺贝尔得主为了赚点钱改变一下贫穷状态随口胡谄出来的说法。
这种例子很多。
不是没有人知道,但庞大的利益会驱动更多的人装聋作哑,去维持这些早已真相大白的谎言。
……
喝酒需要状态,需要场合氛围加上心情。
张洋和杨洋的性格可以说完全就是两个极端,张洋喜欢安静,喜欢就这么两个人守着静静的过日子。
杨洋喜欢闹,夜场迪吧ktv才是她向往的地方,来自不同异性的赤果果的挑拔明示会让她非常满足和快乐。
但就是这么两个极端的人,已经在一起磕磕绊绊的走了十年。这也算是一个奇迹。
事实上十年之中两个人都在因为对方而改变着,适应着对方的存在,包括杨洋。
这些年她确实很少出去玩了,交际越来越少,大多数时间都是陪着张洋安静下来,这也是为什么网络虚幻的东西对她的吸引力和杀伤力这么大的原因。
硬弊着喝了大半杯,杨洋就放下了杯子不喝了,张洋也没非得让她喝完。
他几乎没有强求她做过什么事情,早已经习惯了她的任性自我,也习惯了去满足她不断的需求。各种需求。
两个人在一起,总要有一个人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