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初到英雄团
1997年5月1日,非常令我难忘的日子。在这一天,我离开了奋斗两年多的团队,调到了兄弟单位——白台山英雄团。
这一天,天气极好,天空没一点杂质,碧蓝碧蓝的。我换上新发的短袖军服,背着行李就去报到了。
两个团队是错对门,出了团大门,左拐一点路对面就是新单位的大门。和我同时入伍的同村的冯新国就在这个团队三连。虽然这两个单位直线距离不足千米,但新兵时因不允许请假离开营区,我们两个互相知道彼此单位还是靠写信回家问父母问出来的。当时只知道这两个单位代号是挨着的,离得肯定不会很远,等到第二年有机会外出去寻找时才知道原来如此之近。
进入大门口,一个硕大的宣传墙横着矗立在大路左边,“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红底铜字,颇有英气。右边是训练场,战士们有的正在进行瞄靶训练,有的正在进行障碍训练,哨声喊声此起彼伏,一派生龙活虎的景象。
我调令上写的是三营九连,我顺着大路一直走到最后一排营房,这里应该就是我的新单位了。连队好像没人,静悄悄的。
“请问连长在吗?”我走到连值日员面前,敬了个礼问道。
“请您出示证件,您是哪位?”连值日员不慌不忙地问。
“我是来报到的。”我说。
“请稍等,我去报告指导员。”他边说边向一楼里间跑去。
不一会儿,从里面走出一位上尉军官,中等个头,微胖。
“这是我们朱指导员。”连值日员回到岗位,给我解释道。
“你好,欢迎加入我们九连。我是指导员朱国华。”
我赶忙向他敬礼,并报告了我的情况。
“连队人都出去训练了,你先把行李放好。我给你介绍一下连队。”他首先带我到会议室给我看了看连队荣誉栏,向我讲解了一下连队历史沿革。这不但是一个有光荣传统的连队,而且在新时期也取得了不少成绩。“我们团队也是很有历史的,是一支战功卓著的英雄团。在1948年10月的塔山阻击战中,团队与兄弟单位一起,英勇顽强、浴血奋战,坚守阵地6昼夜,打退数倍于己的国民党军数十次进攻,战斗结束时仅剩下100余人,为辽沈战役的胜利作出了贡献,被4纵授予‘白台山英雄团’荣誉称号。”学史是为了明志,光荣的团史教育总能让人热血沸腾。它让你知道你是在踩着先人的肩膀在奋斗,它让你清楚你现在是在何方位,又将要去向哪里。
新的单位,感觉什么都是新鲜的。军号很响,歌声很亮,番号很齐。
每次开饭前连队都要唱英雄团团歌,几天下来,我也跟着学会了。
“钢铁的战士,英雄的兵团,
胶东挥戈跨渤海,
东北转战建功勋嘿!
白台山一仗威名天下传
白台山在锦州南,
山岭巍峨靠渤海
锦州战役炮声响
英雄磨刀守铁关
蒋匪要解锦州围,
十一个师来增援
天上的飞机,海上的兵舰,
它亡命疯狂向北窜
战火纷飞,硝烟弥漫
反复冲杀,地动山憾
浴血奋战六昼夜,
子弹打尽石头战。
白刃格斗,寒光闪闪,
血流成河,敌尸盖山
钢铁的阵地打不烂嘿,
红旗飘扬白台山!”
歌词写得很有气势,写出了团队的历史,写出了团队的豪迈,写出了先烈的英勇气概。所以到现在我仍记忆犹新。
我是以报道员的身份调到英雄团的,所以没多久就被借调到了团政治处。从此,新闻写作成了我的日常工作。白天,我要到团政治处参加交班,了解团队的工作开展情况,了解团里的新鲜人新鲜事,然后写成稿子投到报社。陶伟强、陈楚璇是团队的老报道员,他俩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朋友。
陶伟强是湖南人,勤奋好学,而且是个多面手,不但要负责文字稿件,还要负责新闻照相,时不时还要帮电影组搞宣传。他白天出去采访,晚上挑灯夜战,经过不懈努力,在团队也小有名气。
陈楚璇是广东人,喜欢写诗,给人的感觉他时时都在思考,言语不多,出口就是经典。屡有“豆腐块”见诸报端。
刘涛,是我们都很喜欢的一位领导,他是我们的政治处主任。他是从基层一步步成长起来的。他很关心基层,很多时候他到连队检查调研,都会带上我或者小陶。从他身上,我们学会了必须尊重基层官兵,学会了如何发现新闻线索,学会了如何找到写作的新闻点。从他身上,我们感受到了《松树的风格》中那样的描写:杨柳婀娜多姿,可谓妩媚极了;桃李绚烂多彩,可谓鲜艳极了,但它们只是给人一种外表好看的印象,不能给人以力量。松树却不同,它可能不如杨柳与桃李那么好看,但它却给人以启发,以深思和勇气,尤其是想到它那种崇高的风格的时候,不由人不油然而生敬意。在他身上,就有那种松树的风格: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却很多。
“训练场上矫健的身姿、副业地里劳碌的身影、课堂中旁征博引的授课,只要你深入进去,都能感受到战友们纯净的内心世界,无悔的军旅选择,不怕苦累的奋斗状态,积极向上的人生追求。因为,在他们的身上,都浇铸着团队的团魂。”他每每这样教育着我们。
我们几个都在写作中感悟,在感悟中学习,在学习中奋进,在奋进中成长。
(注:英雄团团魂)
英勇善战攻无不克的钢铁意志
死打硬拼守如泰山的英雄主义
团结紧张雷厉风行的战斗作风
谦虚谨慎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
艰苦朴素勤俭建团的优良传统
真抓实干争创一流的工作精神
;
这一天,天气极好,天空没一点杂质,碧蓝碧蓝的。我换上新发的短袖军服,背着行李就去报到了。
两个团队是错对门,出了团大门,左拐一点路对面就是新单位的大门。和我同时入伍的同村的冯新国就在这个团队三连。虽然这两个单位直线距离不足千米,但新兵时因不允许请假离开营区,我们两个互相知道彼此单位还是靠写信回家问父母问出来的。当时只知道这两个单位代号是挨着的,离得肯定不会很远,等到第二年有机会外出去寻找时才知道原来如此之近。
进入大门口,一个硕大的宣传墙横着矗立在大路左边,“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红底铜字,颇有英气。右边是训练场,战士们有的正在进行瞄靶训练,有的正在进行障碍训练,哨声喊声此起彼伏,一派生龙活虎的景象。
我调令上写的是三营九连,我顺着大路一直走到最后一排营房,这里应该就是我的新单位了。连队好像没人,静悄悄的。
“请问连长在吗?”我走到连值日员面前,敬了个礼问道。
“请您出示证件,您是哪位?”连值日员不慌不忙地问。
“我是来报到的。”我说。
“请稍等,我去报告指导员。”他边说边向一楼里间跑去。
不一会儿,从里面走出一位上尉军官,中等个头,微胖。
“这是我们朱指导员。”连值日员回到岗位,给我解释道。
“你好,欢迎加入我们九连。我是指导员朱国华。”
我赶忙向他敬礼,并报告了我的情况。
“连队人都出去训练了,你先把行李放好。我给你介绍一下连队。”他首先带我到会议室给我看了看连队荣誉栏,向我讲解了一下连队历史沿革。这不但是一个有光荣传统的连队,而且在新时期也取得了不少成绩。“我们团队也是很有历史的,是一支战功卓著的英雄团。在1948年10月的塔山阻击战中,团队与兄弟单位一起,英勇顽强、浴血奋战,坚守阵地6昼夜,打退数倍于己的国民党军数十次进攻,战斗结束时仅剩下100余人,为辽沈战役的胜利作出了贡献,被4纵授予‘白台山英雄团’荣誉称号。”学史是为了明志,光荣的团史教育总能让人热血沸腾。它让你知道你是在踩着先人的肩膀在奋斗,它让你清楚你现在是在何方位,又将要去向哪里。
新的单位,感觉什么都是新鲜的。军号很响,歌声很亮,番号很齐。
每次开饭前连队都要唱英雄团团歌,几天下来,我也跟着学会了。
“钢铁的战士,英雄的兵团,
胶东挥戈跨渤海,
东北转战建功勋嘿!
白台山一仗威名天下传
白台山在锦州南,
山岭巍峨靠渤海
锦州战役炮声响
英雄磨刀守铁关
蒋匪要解锦州围,
十一个师来增援
天上的飞机,海上的兵舰,
它亡命疯狂向北窜
战火纷飞,硝烟弥漫
反复冲杀,地动山憾
浴血奋战六昼夜,
子弹打尽石头战。
白刃格斗,寒光闪闪,
血流成河,敌尸盖山
钢铁的阵地打不烂嘿,
红旗飘扬白台山!”
歌词写得很有气势,写出了团队的历史,写出了团队的豪迈,写出了先烈的英勇气概。所以到现在我仍记忆犹新。
我是以报道员的身份调到英雄团的,所以没多久就被借调到了团政治处。从此,新闻写作成了我的日常工作。白天,我要到团政治处参加交班,了解团队的工作开展情况,了解团里的新鲜人新鲜事,然后写成稿子投到报社。陶伟强、陈楚璇是团队的老报道员,他俩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朋友。
陶伟强是湖南人,勤奋好学,而且是个多面手,不但要负责文字稿件,还要负责新闻照相,时不时还要帮电影组搞宣传。他白天出去采访,晚上挑灯夜战,经过不懈努力,在团队也小有名气。
陈楚璇是广东人,喜欢写诗,给人的感觉他时时都在思考,言语不多,出口就是经典。屡有“豆腐块”见诸报端。
刘涛,是我们都很喜欢的一位领导,他是我们的政治处主任。他是从基层一步步成长起来的。他很关心基层,很多时候他到连队检查调研,都会带上我或者小陶。从他身上,我们学会了必须尊重基层官兵,学会了如何发现新闻线索,学会了如何找到写作的新闻点。从他身上,我们感受到了《松树的风格》中那样的描写:杨柳婀娜多姿,可谓妩媚极了;桃李绚烂多彩,可谓鲜艳极了,但它们只是给人一种外表好看的印象,不能给人以力量。松树却不同,它可能不如杨柳与桃李那么好看,但它却给人以启发,以深思和勇气,尤其是想到它那种崇高的风格的时候,不由人不油然而生敬意。在他身上,就有那种松树的风格: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却很多。
“训练场上矫健的身姿、副业地里劳碌的身影、课堂中旁征博引的授课,只要你深入进去,都能感受到战友们纯净的内心世界,无悔的军旅选择,不怕苦累的奋斗状态,积极向上的人生追求。因为,在他们的身上,都浇铸着团队的团魂。”他每每这样教育着我们。
我们几个都在写作中感悟,在感悟中学习,在学习中奋进,在奋进中成长。
(注:英雄团团魂)
英勇善战攻无不克的钢铁意志
死打硬拼守如泰山的英雄主义
团结紧张雷厉风行的战斗作风
谦虚谨慎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
艰苦朴素勤俭建团的优良传统
真抓实干争创一流的工作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