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顺其自然也是计谋
过了十多天,崔元浩这才再次登门,狄仁杰也跟着来了。
王浩然见这俩人脸色不佳,大概也能猜出来怎么个情况,问道:“狄家怎么说?”
崔元浩拿出一封信递给王浩然,答道:“怕是不好办了。”
王浩然看完信,觉得这桩婚事还是有可为的,狄知逊的意思是,狄仁杰若能娶武如意,是狄家的荣幸,然而武如意身份尊贵,狄家高攀不起。说来说去,狄家也就只是顾忌李世民而已。
“仁杰,你觉得呢?”王浩然虽心有计量,却还是想考考狄仁杰。
“护国公,家父之意并非是不同意,只是事关太上皇。能解决这问题,怕是也只有护国公您了。”狄仁杰跟着过来,就是为了向王浩然表达这个意思。
“那就这样吧,你们先回去,此事日后再说。”王浩然没说怎么解决,直接送客。
“那……护国公打算怎么做?”狄仁杰急了,王浩然说是说日后再说,但谁知道他日后还会不会说啊?这桩婚事不会就这样告吹了吧?
“有才华就是好啊!堂堂护国公把爱徒送上门了都不要,不知道的还以为我的徒弟长得奇丑无比呢!”王浩然不理会他们,起身念念叨叨的说着便走了出去。
“师父,这……”狄仁杰以为只要护国公把这事上奏给太上皇,太上皇一恩准,那这桩婚事就算是成了。可是这护国公貌似并不愿意这么做,还有些恼怒的样子,看着这桩婚事还真告吹了吧?
“顺其自然吧!”崔元浩像是也撂担子不干了。
狄仁杰一脸的惋惜之色,一点都没听出他师父的话外之音,涉及到男欢女爱之事,狄仁杰也会变得呆傻。
王浩然的打算正是顺其自然,不是说不在意这事了,而是这事只需顺其自然就能达到目的。这有点像后世那些明星的粉丝对骂、球迷互殴一样,甚至还曾因为球迷互殴引发两国战争,粉丝的力量可大了。王浩然在大唐就是一个大明星,粉丝数量以千万计,他不爽的事,那他的那些“粉丝”自然也会不爽。“粉丝”们不爽怎么办?骂太上皇?这可是要掉脑袋的,那也只能嚼嚼舌根了。
数千万人在那嚼舌根,李世民自然能听到,他总不能任由他们嚼舌根,可他也干不出跟大唐百姓对着干的事,那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放手赐婚,堵住老百姓们的嘴的同时也能树立一个能成全他人的好形象。
王浩然之所以不想上奏请求李世民赐婚,就是想让李世民自己去做这个决定,不然李世民很难从中赢得民心,那他一旦上奏,或许把这事真的搞砸了也未必不可能。
不久,李世民便下旨赐婚了。没有太上皇这方面的担忧,狄家自然一万个愿意让狄仁杰娶武如意了,狄知逊夫妇还亲往长安商量婚事。
想到武如意和狄仁杰都得留在长安,王浩然便大方的购置了一处大宅院给武如意当嫁妆。因为长安离夔州比较远,王浩然干脆让狄仁杰用这宅院迎娶武如意。
武如意和狄仁杰完婚后又过了几个月,大唐第一学府马上就要竣工了,王浩然便着手挑选各阶段的教书先生,很多都是之前编辑教材的文豪,还有一些则非研究所的成员莫属,然而有些骨干研究人员还需要专注于研究工作,故而教书育人的事就交给了他们的助手,而他们有空的时候也要去上几节课。
王浩然也很重视学院的体育课程,反正曾诚勇和常月娥夫妇都有的是时间,王浩然干脆让他俩教体育课。而且他们都是武艺超群的高手,发扬大唐功夫的事交给他们再合适不过。大唐的热武器无人能及,个人的功夫高低不再那么重要了,但王浩然又怎么可能那曾诚勇夫妇就此默默无闻?眼下虽然还看不出功夫的作用,但王浩然相信,朝廷迟早会重视起武艺来。以后就算朝廷仍不重视武艺,在适当的时候,王浩然也会上奏建议开设武举制度。这提案一旦通过,曾诚勇夫妇将会成为众多以武入士之人的老师。
除此之外,王浩然还让研究所研究制作了足球、手球(也就是篮球,用脚玩的叫足球,用手玩的自然该叫手球才是。)、网球等来丰富体育训练。
早有人在打听大唐第一学府何时招收学生了,此时离王浩然预定的开学日子越来越近,长安城也越来越热闹起来,很多都是从四面八方赶来求学的学子。王浩然之前没想到这一点,他订的日子是正月十六,于是很多大老远赶来的学子报完名后就干脆留在长安过年了。
最具争议的是,大唐第一学府首创先河,除了招收男学子,女的也照收,还大力提倡,前百位报名的女学生将学费全免。若是换成其他人,或是换成几年前,这做法可就不是争议这么简单,提倡之人肯定会被人指着鼻子破口大骂的,然而这是王浩然提出来的,而且大唐经过火箭式的发展,给大唐人的思想冲击之大,远非热武器的出现所能比的。王浩然之前所说的“创新”一词已深入民心,所以大唐人对新事物、新思想的接受能力已经不同以往了。亦有不少研究所之外的人也走在了创新的前列,比如改进纸张的制作工艺、全新的烹饪技术等,还有一些商人自行研制出洗发水、铅笔、各类玩具等等,朝廷对此都有奖励,以此鼓励各阶层民众制造出更多利民便民的新玩意,全民创新的苗头已露出锋芒。
生闷气的李世民许久都没再召王浩然入宫聊天,直至春节,李世民的气总算消了,他设宴邀请众朝臣时也邀请了王浩然,期间与王浩然有说有笑,俩人的关系这才破冰了。
大唐第一学府开张典礼甚是隆重,除了众多文豪受邀参加外,朝中大臣、各地富商,连李世民、李治也一同来捧场。期间不少文豪作绝妙诗词歌功颂德,更多的则是表达对大唐第一学府的美好愿景。
王浩然见这俩人脸色不佳,大概也能猜出来怎么个情况,问道:“狄家怎么说?”
崔元浩拿出一封信递给王浩然,答道:“怕是不好办了。”
王浩然看完信,觉得这桩婚事还是有可为的,狄知逊的意思是,狄仁杰若能娶武如意,是狄家的荣幸,然而武如意身份尊贵,狄家高攀不起。说来说去,狄家也就只是顾忌李世民而已。
“仁杰,你觉得呢?”王浩然虽心有计量,却还是想考考狄仁杰。
“护国公,家父之意并非是不同意,只是事关太上皇。能解决这问题,怕是也只有护国公您了。”狄仁杰跟着过来,就是为了向王浩然表达这个意思。
“那就这样吧,你们先回去,此事日后再说。”王浩然没说怎么解决,直接送客。
“那……护国公打算怎么做?”狄仁杰急了,王浩然说是说日后再说,但谁知道他日后还会不会说啊?这桩婚事不会就这样告吹了吧?
“有才华就是好啊!堂堂护国公把爱徒送上门了都不要,不知道的还以为我的徒弟长得奇丑无比呢!”王浩然不理会他们,起身念念叨叨的说着便走了出去。
“师父,这……”狄仁杰以为只要护国公把这事上奏给太上皇,太上皇一恩准,那这桩婚事就算是成了。可是这护国公貌似并不愿意这么做,还有些恼怒的样子,看着这桩婚事还真告吹了吧?
“顺其自然吧!”崔元浩像是也撂担子不干了。
狄仁杰一脸的惋惜之色,一点都没听出他师父的话外之音,涉及到男欢女爱之事,狄仁杰也会变得呆傻。
王浩然的打算正是顺其自然,不是说不在意这事了,而是这事只需顺其自然就能达到目的。这有点像后世那些明星的粉丝对骂、球迷互殴一样,甚至还曾因为球迷互殴引发两国战争,粉丝的力量可大了。王浩然在大唐就是一个大明星,粉丝数量以千万计,他不爽的事,那他的那些“粉丝”自然也会不爽。“粉丝”们不爽怎么办?骂太上皇?这可是要掉脑袋的,那也只能嚼嚼舌根了。
数千万人在那嚼舌根,李世民自然能听到,他总不能任由他们嚼舌根,可他也干不出跟大唐百姓对着干的事,那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放手赐婚,堵住老百姓们的嘴的同时也能树立一个能成全他人的好形象。
王浩然之所以不想上奏请求李世民赐婚,就是想让李世民自己去做这个决定,不然李世民很难从中赢得民心,那他一旦上奏,或许把这事真的搞砸了也未必不可能。
不久,李世民便下旨赐婚了。没有太上皇这方面的担忧,狄家自然一万个愿意让狄仁杰娶武如意了,狄知逊夫妇还亲往长安商量婚事。
想到武如意和狄仁杰都得留在长安,王浩然便大方的购置了一处大宅院给武如意当嫁妆。因为长安离夔州比较远,王浩然干脆让狄仁杰用这宅院迎娶武如意。
武如意和狄仁杰完婚后又过了几个月,大唐第一学府马上就要竣工了,王浩然便着手挑选各阶段的教书先生,很多都是之前编辑教材的文豪,还有一些则非研究所的成员莫属,然而有些骨干研究人员还需要专注于研究工作,故而教书育人的事就交给了他们的助手,而他们有空的时候也要去上几节课。
王浩然也很重视学院的体育课程,反正曾诚勇和常月娥夫妇都有的是时间,王浩然干脆让他俩教体育课。而且他们都是武艺超群的高手,发扬大唐功夫的事交给他们再合适不过。大唐的热武器无人能及,个人的功夫高低不再那么重要了,但王浩然又怎么可能那曾诚勇夫妇就此默默无闻?眼下虽然还看不出功夫的作用,但王浩然相信,朝廷迟早会重视起武艺来。以后就算朝廷仍不重视武艺,在适当的时候,王浩然也会上奏建议开设武举制度。这提案一旦通过,曾诚勇夫妇将会成为众多以武入士之人的老师。
除此之外,王浩然还让研究所研究制作了足球、手球(也就是篮球,用脚玩的叫足球,用手玩的自然该叫手球才是。)、网球等来丰富体育训练。
早有人在打听大唐第一学府何时招收学生了,此时离王浩然预定的开学日子越来越近,长安城也越来越热闹起来,很多都是从四面八方赶来求学的学子。王浩然之前没想到这一点,他订的日子是正月十六,于是很多大老远赶来的学子报完名后就干脆留在长安过年了。
最具争议的是,大唐第一学府首创先河,除了招收男学子,女的也照收,还大力提倡,前百位报名的女学生将学费全免。若是换成其他人,或是换成几年前,这做法可就不是争议这么简单,提倡之人肯定会被人指着鼻子破口大骂的,然而这是王浩然提出来的,而且大唐经过火箭式的发展,给大唐人的思想冲击之大,远非热武器的出现所能比的。王浩然之前所说的“创新”一词已深入民心,所以大唐人对新事物、新思想的接受能力已经不同以往了。亦有不少研究所之外的人也走在了创新的前列,比如改进纸张的制作工艺、全新的烹饪技术等,还有一些商人自行研制出洗发水、铅笔、各类玩具等等,朝廷对此都有奖励,以此鼓励各阶层民众制造出更多利民便民的新玩意,全民创新的苗头已露出锋芒。
生闷气的李世民许久都没再召王浩然入宫聊天,直至春节,李世民的气总算消了,他设宴邀请众朝臣时也邀请了王浩然,期间与王浩然有说有笑,俩人的关系这才破冰了。
大唐第一学府开张典礼甚是隆重,除了众多文豪受邀参加外,朝中大臣、各地富商,连李世民、李治也一同来捧场。期间不少文豪作绝妙诗词歌功颂德,更多的则是表达对大唐第一学府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