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我的祖父叫泠云鸿,泠姓相传与黄帝的乐官叫泠伦,是中国古代乐律的发明者。其后人以名为姓,称泠氏。
民国时期,泠家的祖上,算得上十里八乡有名的富户,最鼎盛的时期,在县里也开过三个茶馆,其间也出过一些当官的和经商的,不过大多跟“乐”字离不开。
可到了国共晚期,传到我祖父手上,正逢七七事变,刚结束的抗战,又战乱四起,而我老家又恰逢是前线,有命活就成,谁还顾得上家业,都收拾了些行囊,便匆匆逃难去了。
泠云鸿生在泠家,自幼起就开始学些吹拉弹唱,成年后,可说是无一不精通,但生不逢时,在这个动荡的时代,戏子命如浮萍,会这些个活计有啥用?
搞得实在没招,稀里糊涂的就去参了军,这一打,就直接打到了朝鲜,最后回来时,这家里的东西,除了老宅还在,其他物件,早就一干二净了。
也亏了是参过军,吃过苦,回了乡的泠云鸿,去了生产大队报到,因为打过仗,上面给了特别安排,就了份轻松的工作。
可这日子没好几天,一场相应全国的破四旧,再次席卷而来。
俗话说得好,饿死胆小的,撑饱胆大的,在那不让养母猪,不让种粮食,有工分也换不到粮食,谁敢整事就是“黑五类”的时段里,偏偏也那么些人,就是胆大,倒腾一些个老玩意,来卖钱。
而泠云鸿就是这么样个人,凭借着当兵时的几分胆识,加上当初逃难时,在自家牛棚里埋了几件值钱老玩意,迅速又成了乡里唯一吃得饱,睡得暖的富户。
在那年段里,吃得饱,睡得暖,那是只有当领导才有的待遇,更何况领导还得上班,泠云鸿却每天在家喝着小酒,就着小菜,哼哼小调,这别提有多羡慕人了,加上年轻,这乡里的姑娘,一个个全都抬着头看着,连走过时都是哥哥长,哥哥短的,让村里的那些个光棍,可都嫉妒坏了。
没过多久,泠云鸿就娶了媳妇,也就是我祖母,叫杨怡宁,结婚没多久,肚子就大了。
一看有了后,泠云鸿倒腾起东西,也有了劲,每天清早天还没有亮,就赶着驴车往县里去,就是为了赶每天清早的“晓市子”,啥叫“晓市子”?晓市子,其实就是鬼市,就是大清早的,天还没亮,一帮人找个深点的老胡同里交易些物件,反正多半都是些市场不能买卖玩意。
这么一整,就是大半年,杨怡宁也没发现,只当泠云鸿是去生意,具体干啥也不清楚。
可一天半夜里,本有些失眠的杨怡宁,突然听到屋子有动静,睁开眼一看,发现床上的泠云鸿,不知去了哪,便点了油灯,挺着个大肚子,下床去看。却不想,一出屋,就正好撞到了泠云鸿,拿着一把铲子往外走。
张怡宁好奇啊,便问泠云鸿,这是要干嘛去?
泠云鸿皱眉,支支吾吾想了半天,最后想着反正是自家老婆,就把事情给说出来。
原来这泠云鸿埋在自家牛棚的东西,全部都给卖完了,于是,就打起了“肉红薯”的主意,想着这半夜去山上挖点。
杨怡宁是妇道人家,但也是乡里长大的,自然听得泠云鸿说什么,也明白过来,他平日里的钱到底是怎么来的了。
老话说的好,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杨怡宁心中害怕,可一听到泠云鸿是为了自己和孩子,心里感动,稍微劝说了几句,也就没拦着。
说来也巧,泠云鸿也是走运,这第一次上山,就挖了好些物件,回到家天没亮,跟杨怡宁吱了声,便往县城去了
可谁曾想到,一直到第二天中午,泠云鸿都没回来,这给杨怡宁急的,挺着大肚子回到娘家,就让娘家w人赶着驴车带她去县里找。
结果一番打听后,得知泠云鸿贩卖老旧物品,正好撞上了“破四旧”的红袖章监察队,被逮后,问他哪来的?他又不敢说山上挖的,便说是祖传下来的,于是,就被挂了“黑五类”准备拉去批斗。
杨怡宁得知,哭的昏天地暗,直接就晕了过去,娘家人生怕怀了生孕的她,万一出点啥事,便直接抬着她,直接赶着驴车回了乡。
再说泠云鸿,被挂上“黑五类”是要被拉去批斗的,自然就关进了牢里。也是那时,他认识了一个同样被挂着“黑五类”跟他年岁差不多的小道士。
那小道士具体姓啥,祖父也没跟我说起过,具体是不是个道士,我也不知道,就先管他叫小道士吧。
这小道士在我父亲一进这牢里,就立刻盯上了他。
泠云鸿是干什么的?那是当过兵的,哪里有眼睛盯着,有着敏锐的感觉,立刻就与这小道士对视了一眼,发现这小道士对上自己目光,并不躲闪,便坐到了他身旁。
刚坐下的泠云鸿,其实还没想好说什么,正打算开口,那小道便直接出口点明了问他,是不是当过兵,而且杀过人,手里经过死人物件?
泠云鸿与这小道素未谋面,直接被对方点出,也是一怔,可走过大江南北的他,还是有几分见识的,知道这小道不是那种神棍,是有真本事的人,就问他咋知道的?
小道士一笑,直截了当的说泠云鸿,拿了不该拿的东西,因为杀过人,这脏东西都怕得很,可子孙后代就不一样了,将来铁定是要断子绝孙的。
一听这话,泠云鸿肯定有些不高兴,可走过大江南北的他,老话也是听多了,心底还是害怕的紧,可又觉得这小道是在唬人,便骂了几句,打算挪屁股坐别地去。
小道士一见这情形也不急,便告诉泠云鸿,这次的批斗要不了他命,将来出去要是真的断子绝孙了,可以去“晓市子”找他。
泠云鸿知道,道士在当时那个年代,也是严打对象,想做生意,就只有去“晓市子”,不过当时的他,心里虽然有几分不信,还是把这事给记下了。
后来,正如那道士所说,隔天泠云鸿就被拉出去批斗了,批斗完不说,自然免不了一顿毒打。
这一打,其实对当过兵的泠云鸿来说,也没什么。只不过却真的应了那小道士的话,而用老话讲就是,散了黄,断了香火。
起先的泠云鸿还不信,觉得自己在外的杨怡宁,已经怀孕,还有一线希望。
可真的等到放他回家的时候,泠云鸿才真正意识到,那小道士说得话,真就应了真。
出狱的泠云鸿,在家呆了一月有余,那时的杨怡宁也已将娃子生了下来,不过确实个女孩。
当时的农村思想,大家都知道的,家里没个男娃子,那就是断了香火,泠云鸿办不了事,自然再生不了孩子,于是,便想起了那个小道士。
于是,在一天清早,便起了个早,趁这天还没亮,便架着驴车去县城。
可泠云鸿进晓市子,兜兜转转好半天,楞是没找到当初牢里见到的那小道士,眼看昕(xin)明将至,无奈的泠云鸿只能花钱,在几个卖消息的人那,打听了好半天,才算打听到那小道士。
几经周折,泠云鸿终于在小巷一个偏僻的角落,找到了那小道士,可让泠云鸿没想到的是,这小道士,似乎早就知道他今天会来一样,见到他,便抱着一床红席子递了过来。
然后就有了我,当然对于这床红色的竹席,却是谜一般,直到多年回老家后,我才知道,这床竹席到底是什么东西...
民国时期,泠家的祖上,算得上十里八乡有名的富户,最鼎盛的时期,在县里也开过三个茶馆,其间也出过一些当官的和经商的,不过大多跟“乐”字离不开。
可到了国共晚期,传到我祖父手上,正逢七七事变,刚结束的抗战,又战乱四起,而我老家又恰逢是前线,有命活就成,谁还顾得上家业,都收拾了些行囊,便匆匆逃难去了。
泠云鸿生在泠家,自幼起就开始学些吹拉弹唱,成年后,可说是无一不精通,但生不逢时,在这个动荡的时代,戏子命如浮萍,会这些个活计有啥用?
搞得实在没招,稀里糊涂的就去参了军,这一打,就直接打到了朝鲜,最后回来时,这家里的东西,除了老宅还在,其他物件,早就一干二净了。
也亏了是参过军,吃过苦,回了乡的泠云鸿,去了生产大队报到,因为打过仗,上面给了特别安排,就了份轻松的工作。
可这日子没好几天,一场相应全国的破四旧,再次席卷而来。
俗话说得好,饿死胆小的,撑饱胆大的,在那不让养母猪,不让种粮食,有工分也换不到粮食,谁敢整事就是“黑五类”的时段里,偏偏也那么些人,就是胆大,倒腾一些个老玩意,来卖钱。
而泠云鸿就是这么样个人,凭借着当兵时的几分胆识,加上当初逃难时,在自家牛棚里埋了几件值钱老玩意,迅速又成了乡里唯一吃得饱,睡得暖的富户。
在那年段里,吃得饱,睡得暖,那是只有当领导才有的待遇,更何况领导还得上班,泠云鸿却每天在家喝着小酒,就着小菜,哼哼小调,这别提有多羡慕人了,加上年轻,这乡里的姑娘,一个个全都抬着头看着,连走过时都是哥哥长,哥哥短的,让村里的那些个光棍,可都嫉妒坏了。
没过多久,泠云鸿就娶了媳妇,也就是我祖母,叫杨怡宁,结婚没多久,肚子就大了。
一看有了后,泠云鸿倒腾起东西,也有了劲,每天清早天还没有亮,就赶着驴车往县里去,就是为了赶每天清早的“晓市子”,啥叫“晓市子”?晓市子,其实就是鬼市,就是大清早的,天还没亮,一帮人找个深点的老胡同里交易些物件,反正多半都是些市场不能买卖玩意。
这么一整,就是大半年,杨怡宁也没发现,只当泠云鸿是去生意,具体干啥也不清楚。
可一天半夜里,本有些失眠的杨怡宁,突然听到屋子有动静,睁开眼一看,发现床上的泠云鸿,不知去了哪,便点了油灯,挺着个大肚子,下床去看。却不想,一出屋,就正好撞到了泠云鸿,拿着一把铲子往外走。
张怡宁好奇啊,便问泠云鸿,这是要干嘛去?
泠云鸿皱眉,支支吾吾想了半天,最后想着反正是自家老婆,就把事情给说出来。
原来这泠云鸿埋在自家牛棚的东西,全部都给卖完了,于是,就打起了“肉红薯”的主意,想着这半夜去山上挖点。
杨怡宁是妇道人家,但也是乡里长大的,自然听得泠云鸿说什么,也明白过来,他平日里的钱到底是怎么来的了。
老话说的好,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杨怡宁心中害怕,可一听到泠云鸿是为了自己和孩子,心里感动,稍微劝说了几句,也就没拦着。
说来也巧,泠云鸿也是走运,这第一次上山,就挖了好些物件,回到家天没亮,跟杨怡宁吱了声,便往县城去了
可谁曾想到,一直到第二天中午,泠云鸿都没回来,这给杨怡宁急的,挺着大肚子回到娘家,就让娘家w人赶着驴车带她去县里找。
结果一番打听后,得知泠云鸿贩卖老旧物品,正好撞上了“破四旧”的红袖章监察队,被逮后,问他哪来的?他又不敢说山上挖的,便说是祖传下来的,于是,就被挂了“黑五类”准备拉去批斗。
杨怡宁得知,哭的昏天地暗,直接就晕了过去,娘家人生怕怀了生孕的她,万一出点啥事,便直接抬着她,直接赶着驴车回了乡。
再说泠云鸿,被挂上“黑五类”是要被拉去批斗的,自然就关进了牢里。也是那时,他认识了一个同样被挂着“黑五类”跟他年岁差不多的小道士。
那小道士具体姓啥,祖父也没跟我说起过,具体是不是个道士,我也不知道,就先管他叫小道士吧。
这小道士在我父亲一进这牢里,就立刻盯上了他。
泠云鸿是干什么的?那是当过兵的,哪里有眼睛盯着,有着敏锐的感觉,立刻就与这小道士对视了一眼,发现这小道士对上自己目光,并不躲闪,便坐到了他身旁。
刚坐下的泠云鸿,其实还没想好说什么,正打算开口,那小道便直接出口点明了问他,是不是当过兵,而且杀过人,手里经过死人物件?
泠云鸿与这小道素未谋面,直接被对方点出,也是一怔,可走过大江南北的他,还是有几分见识的,知道这小道不是那种神棍,是有真本事的人,就问他咋知道的?
小道士一笑,直截了当的说泠云鸿,拿了不该拿的东西,因为杀过人,这脏东西都怕得很,可子孙后代就不一样了,将来铁定是要断子绝孙的。
一听这话,泠云鸿肯定有些不高兴,可走过大江南北的他,老话也是听多了,心底还是害怕的紧,可又觉得这小道是在唬人,便骂了几句,打算挪屁股坐别地去。
小道士一见这情形也不急,便告诉泠云鸿,这次的批斗要不了他命,将来出去要是真的断子绝孙了,可以去“晓市子”找他。
泠云鸿知道,道士在当时那个年代,也是严打对象,想做生意,就只有去“晓市子”,不过当时的他,心里虽然有几分不信,还是把这事给记下了。
后来,正如那道士所说,隔天泠云鸿就被拉出去批斗了,批斗完不说,自然免不了一顿毒打。
这一打,其实对当过兵的泠云鸿来说,也没什么。只不过却真的应了那小道士的话,而用老话讲就是,散了黄,断了香火。
起先的泠云鸿还不信,觉得自己在外的杨怡宁,已经怀孕,还有一线希望。
可真的等到放他回家的时候,泠云鸿才真正意识到,那小道士说得话,真就应了真。
出狱的泠云鸿,在家呆了一月有余,那时的杨怡宁也已将娃子生了下来,不过确实个女孩。
当时的农村思想,大家都知道的,家里没个男娃子,那就是断了香火,泠云鸿办不了事,自然再生不了孩子,于是,便想起了那个小道士。
于是,在一天清早,便起了个早,趁这天还没亮,便架着驴车去县城。
可泠云鸿进晓市子,兜兜转转好半天,楞是没找到当初牢里见到的那小道士,眼看昕(xin)明将至,无奈的泠云鸿只能花钱,在几个卖消息的人那,打听了好半天,才算打听到那小道士。
几经周折,泠云鸿终于在小巷一个偏僻的角落,找到了那小道士,可让泠云鸿没想到的是,这小道士,似乎早就知道他今天会来一样,见到他,便抱着一床红席子递了过来。
然后就有了我,当然对于这床红色的竹席,却是谜一般,直到多年回老家后,我才知道,这床竹席到底是什么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