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小说 >汉明 > 汉明
错误举报

第二千六十八章 迷局

    天津水师根本来不及阻拦沈致远南下。
    一是登陆的第一军原本就只有一万人,此时主力被陈胜、池二憨带往了顺天府。
    谁能想到突然会发生这样的变局?
    就算王一林、张名振将水手都拉上岸,那也根本无法快得过四条腿的战马。
    二是沿路各府,留守的驻军并不多,这一路北上,一府能留下三、五百人就不错了,况且留下的大都是负了伤的,怎么可能拦得住,况且,沈致远也是朝廷正经封授的绍兴伯,与吴王私交又好,在没有诏告天下沈致远叛乱之前,谁敢去拦?
    如此一来,陈胜向吴争发出的警讯,只是比沈致远骑兵抵达长江,早了一天,这还是信使直接走得大运河,否则,未必能比沈致远快。
    接到陈胜千里外传来的警讯时,吴争确实是慌了。
    但这种慌,不是恐惧,而是被打乱了部署的焦躁。
    吴争在龙湾除夏完淳等人无人知晓,虽说只有不足四千之众,可毕竟还隔着一条长江天险嘛。
    有施琅的水师战舰横截,就算沈致远到达江岸,想南渡也是不易。
    那么,打,还是不打,吴争心乱了!
    冒襄进言道:“必须打……王爷若是因为私情,而置沈致远叛乱而不顾,那么,日后必有人效仿……如此一来,天下必将大乱!”
    这话是有道理的,如今天下初定,不,实际还未定,因为不管李定国与吴争的私交怎样好,二人依旧份属两朝,这不仅仅是两个人之间的问题,而是两个势力之间的问题。
    不管哪朝,多少官员,合二为一,除非让官位数扩张一倍,否则,必有半数之人的官位不保或者调低,谁愿意?
    同时,两朝各有各的都城,都城意味着什么,利益。
    迁都可不是一项简单的土木工程,而是政治的搏斗。
    单就这两点,吴争与李定国还没有真正达成可行的方案,就更别说其它的了。
    所以,冒襄所言,极其有理。
    如果对沈致远进行妥协,那么,就为新朝开了一个非常不好的头。
    但问题是,施琅水师规模是三支水师中最小的,因为他主要负责的是大运河南北及长江东西向的控制,战船也大都是其它两只水师换下来的,就连施琅自己的旗舰,那也只是条十六门炮的炮船,且长江东西横跨千里,多少个可以渡江的点,仅以施琅水师封锁江面,无疑是不切实际的。
    所以,施琅水师只能控制龙湾至镇江之间的江面,以卫戍此刻正在龙湾的吴王殿下。
    既然不可阻,那么言战,实属荒谬。
    如今北伐军主力一半在北,一半在南,正好是长江为分界线,而长江沿岸,也正是兵力最为空虚的区域。
    原本吴争认为,朝堂有王翊、冒襄、马士英等人在,很放心。
    有左、右营近二十万大军,出不了什么问题。
    可现在情况变了,最不会出事的地方,出事了。
    也就是说,如果朱辰妤得悉沈致远率军已至北岸,或者得悉吴争此时在龙湾,不用多,仅派出右营一支偏师,或者一支禁军,就能引沈致远大军会师,甚至包围在龙湾的吴争,一战毕其功!
    好在,这是一场糊涂仗,变化太快,敌不知我,我不知敌。
    使得吴争暂时是安全的,有了可以应对的时间。
    吴争认为冒襄的话有道理,但有道理不表示,就要这么去做。
    在吴争心里,他还是在极力地说服自己,沈致远不会背弃自己,但这种说法,甚至吴争自己都难以相信。
    事实已经摆在眼前,沈致远大军前锋已抵扬州,随时可以调集北岸渡船渡江。
    这说起来,真是有些讽刺,当初近十万大军北渡,为得是收复北都。
    而大部分的渡船,还留在了对岸,正好给了沈致远机会,他甚至不必为渡江所需的船只担忧。
    此时李颙开口道:“……眼见沈致远大军渡江就在眼前,区区龙湾,根本不足以抵抗如此规模的叛军……故,无论战与不战,王爷都必须离开此地!”
    这话,一样有道理。
    吴争在龙湾,没有几个人知道,但只要沈致远大军渡江,这就不再是秘密。
    施琅抱拳道:“末将听王爷号令……若战,末将必战至一兵一卒,若撤,末将战船护送王爷离开!”
    马士英也急了,见吴争还在犹豫,劝道:“王爷,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趁朝中尚未得知沈致远大军南返和王爷滞留龙湾……赶紧离开此地,方为上策啊!”
    吴争开口了,“那依诸位之见……孤该撤往何处?”
    这是个问题,龙湾南面是应天府,总不能往应天府撤吧?
    北面正好是沈致远大军,总不能自投罗网吧?
    多么讽刺的情境,权倾天下、手掌二十万北伐军虎贲的吴王殿下,突然之间竟被夹在一个区区龙湾,进退不得,身边仅不足四千人马。
    吴争突然间觉得,有种恍惚。
    自己做错了什么吗?
    还是真亏待了那些人?
    思来想去,吴争并不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可为何会变成这样?
    陈子龙,虽然一直站在自己的对立面,可吴争依旧认定陈子龙对于反清复明的真心。
    黄道周,这是个有治世之才的学者,在任建兴朝首辅两年半的时间里,确实扭转了国库常年有余银的窘境。
    钱肃乐,自己的岳丈,为何也要如此设计自己?
    朱媺娖,打从嘉兴官道时起,二人几乎没有过龃龉,甚至一度以为可以共结连理,可最后,朱媺娖宁可撞在自己的剑尖上,这是何等地决绝?
    莫执念,哪怕直到现在,吴争依旧不解,以莫执念的年纪,怎会看不通世情,应该不会被诸事诱惑。
    至于朱辰妤,吴争就更想不通了,这个活泼可爱、几乎与世无争的妹妹,怎么就肯背弃自己的哥哥,站到了对立面去?而她所为之努力的,却是她家的仇人!
    难道仅仅是因为一个姓氏?
    吴争更想不通,沈致远这个发小,他能抛弃清廷给予的一切荣华富贵,而率军投入自己的麾下,怎么就会突然背弃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