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言情小说 >流放 > 流放
错误举报

第 62 章

    蜀中一路到京城,天高水远。

    虽然,对殷九九而言这都不是什么问题。

    对我来说就比较煎熬了。

    除了路途遥远一点,道路险阻一点,经常要接受打击一点,我其实比较担心另外一个问题——我究竟要以什么身份进京。

    在我不知道殷九九已经在等我的时候,我对这个问题做过多方设想。

    众所周知,我是个黑社会,放在现代是危害社会治安人员,因为有案底,排查犯罪嫌疑人都要优先筛选的那种;而放在古代,就是朝廷重点监控对象,尤其几年前我闹的京城鸡飞狗跳,朝廷震荡,那一波烂事的余韵至今还没消除。

    那当然是我丢了幽王坠的那一晚。

    我是听殷九九的叙说才知道那一晚究竟发生了什么。

    我想我的运气应该不是一般的差,那天我从楼府出来,一个石子砸中的倒霉鬼小公子,居然是魏国公世子裴济。

    国公是个封爵,位列公爵第一等,仅次于亲王郡王。

    昱朝的封爵给的相当抠门,亲王只封了皇上的亲兄弟,连堂兄弟都捞不到,而至当今皇上这里,皇上为太后所出,没有一母同胞。先皇一共七个儿子,没成年就挂了四个,还有一个皇帝在位时就因为其脑残的想要篡位,被圈禁了,至今连生死都没人管。

    所以皇帝这一辈儿里,亲王只有睿亲王一个。

    郡王倒是还有有限的几个,昱朝开国的时候封了四大铁帽子王,其中之一便是殷九九他爹,略过不表。除了四大铁帽子王,还有几个就是太/祖啊先皇啊的堂兄弟们,只不过,他们世袭的封爵往下传一辈儿就要降一级,还顶着郡王封爵的不是七老八十牙都掉光了,就是已经作了古。

    是以,足见魏国公在这一众亲贵中,地位多么的超然。

    本朝只有两位国公爷,都是靠军功封的爵位,其中一家是当今太后的母家,打仗打得一般般,但是姑娘生的好,如今宫里两个主位,一个已经坐稳了,一个即将坐稳了。

    另一位国公爷,就是如今的魏国公,魏国公世子裴济他爹裴昭。

    魏国公不是一般的亲贵,与皇家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就不说了,魏国公比先帝小十余岁,一直在宫里和先帝一起读书,被先帝爷当作幼弟一般照顾,委以重任自不必提,这位魏国公,是有军权的。

    大昱的军权还算集中,而这其中权利最大的,无人能出魏国公。

    那日我仓皇之间掉落的幽王坠,被魏国公世子捡到,幸好我跑得快,要是慢一步,我向来已经毫无悬念的被押进了天牢,叫天天不应。

    可是后来想想,大概也是殊途同归。

    那日魏国公世子裴济得了幽王坠,回家立刻呈给了他老子看,他爹一见这东西,立刻跳了脚。

    碧泉宫的幽王坠是不轻易出的,就连当年师父一怒屠宫的时候都没拿出来过——因为在师父的概念中,碧泉宫内乱可能都是小事,他自己动动手就分分钟解决了。

    可是我不行。

    幽王坠五十年前曾经出现过一次,具体原因不得而知,殷九九对此讳莫如深。

    那是一场堪称山河色变的灾难。

    几大武林门派在短短两个月内有三家被灭,江湖十大世家,三家被屠,另有两家新生代全部死亡殆尽,剩下的几家中,最好的一个也死了家主,十几年都没有缓过气来。

    碧泉宫在江湖中大杀特杀,已经到了遇神杀神遇佛杀佛的地步了,碧泉宫所过之地,已经到了百姓无法出户的地步,生怕一不小心就卷入了江湖争斗。

    那是武林黑白势力终极的碰撞倾轧,三大圣地置身事外,各大名门正派联合抵御碧泉宫的屠杀,却不能制止其一二——因为幽王坠召集的人中,不乏以正派身份生活了十几年甚至数十年的正派中人。

    这场碾压般的战役进行到最后,几乎变成连天战火,贪生怕死之徒依附碧泉宫为虎作伥,别有用心之徒想借助碧泉宫的力量倾覆天下,甚至四夷番邦也有狼子野心,妄图趁这混乱分大昱朝的一杯羹。

    朝廷一向奉行江湖事江湖了,可即使朝廷再想对这些江湖人的胡闹睁一眼闭一眼,碧泉宫的所作所为已经超出了朝廷容忍的极限。

    朝廷出军平叛,当年带兵的,就是如今魏国公的爹。

    魏国公是个会打仗的武将,而对碧泉宫的那一仗,是他输的最惨的一仗——碧泉宫玩了一把釜底抽薪,大军压境之前,绑架了老魏国公的母亲。

    魏国公无奈退兵十里,就借着这个时间差,碧泉宫中人居然逃了个干净,就像这个世界上从来没出现过碧泉宫这个地方一样。

    我思考了一下碧泉宫那个诡异的地理位置,觉得他们想藏起来,确实不是个难题。

    可是碧泉宫与魏国公府的梁子,就这么结下了,估计结的还不是一般的仇,是足够写进家谱的那种势不两立——不然魏国公家那年纪轻轻的小世子裴济是怎么一看见幽王坠就认出来的呢?

    说起来这东西我都不太认得……

    那日魏国公拿到幽王坠,融入骨血的新仇旧恨顿时涌上心头连夜进宫面圣,直陈邪教碧泉宫重出江湖,连哭带闹地向皇帝说了一通碧泉宫的危害,直言要带兵剿匪——这就是我那天晚上被人满京城追的真实原因。

    只不过,魏国公折腾了这么一溜够,最后还是让我跑了。

    魏国公是个纯臣,专门为大昱保驾护航的一位臣子,谁当皇帝他听谁的,是个不折不扣的保皇派。

    但凡做皇帝的人,对这样的臣子无疑是放心的,但是也时常是揪心的——这样的臣子很忠诚,但是皇帝若是想耍点儿小心眼儿,按照这位一板一眼的脾气,来个什么死谏也是绝对的给皇帝添堵。皇帝不能打不能罚,只能自己憋着堵心。这是其一,还有另外一种情况,那就是太过耿直的人总是会被别有用心的人挑错的,皇帝明面上要一碗水端平才是帝王平衡之道,实际皇帝心里清楚的很,谁是自己人,谁又是憋着使坏的,表面上要斥责魏国公,而背地里就得拼了命的想办法保他。

    在碧泉宫这件事情上,魏国公做的太急躁了,因此就撞了这个枪口。他连夜调兵的事儿被人知道了,狠狠参了他一本。具体参的什么不重要,反正以下犯上啊,拥兵自重啊什么严重说什么。

    这事儿用都不用问,参他的肯定是睿王。

    魏国公虽然师出有名,但是一无所获,很容易被人曲解成别有用心。

    这事儿持续发酵,朝中本就因为睿王与皇帝之间你好我好大家干净实际背后转脸就各自放冷枪的原因,分成了睿王党和皇帝党,这两党之间还加了朝廷中的清流一派。

    这几派之间,一天不吵嘴就觉得失去了人生的意义一般,平日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这都是日常生活中不可言说的朝廷情趣。

    魏国公的事情一出,可算给这群人提供了吵架的话题。

    魏国公被皇帝罚了个不轻不重的闭门思过,本想就此息事宁人。

    没想到清流一派的御史们纷纷一个个儿的不干了,排着队的上朝堂上去闹,左一个皇上错怪有功之臣又一个听信谗言污蔑当朝肱骨,哭天抢地,生怕少说一句后就不能彰显自己的耿直,哭的皇帝成天的在御书房砸茶碗玩,气头上来了恨不得把这帮废物通通拖出午门砍了。

    历朝历代,皇帝为了自己的形象,都是不杀言官的,皇帝再生气,到底不是昏君,不能杀,只能哄。

    等到快将清流这群榆木脑袋的老顽固都哄顺了毛,睿王一党唯恐天下不乱地又把清流们参了。

    这下捅了马蜂窝,朝堂上登时吵成了一锅粥,起哄架秧子的有之,煽风点火的有之,为表清白要一头撞死的更是排着队来。

    皇上大怒,骂得骂,关的关,罚的罚,可这帮人吵吵起来,简直前仆后继,每一个都声明自己是大昱最后一个栋梁。

    那段时间朝堂上兵荒马乱的,谁也不知道一句话说不对就被攀扯了进去。

    此事持续发酵,一路从权臣烧到了亲贵,几位亲贵家的夫人诰命进攻哭诉,导致此事,最后愣是惊动了后宫中的太后。

    太后不愧是浸淫宫廷前朝数十年的人,把一切都看的清楚。

    这件事儿的起因便是江湖,其实不算大事。

    太后出面和了个稀泥,收了幽王坠,罚了魏国公半年俸禄,敲打了一遍各位权臣,至于睿王,呵呵,楼太妃不是还在宫里吗?睿王你要经常进宫看看你母妃啊。

    此事终于尘埃落定。

    我听的目瞪口呆,怪不得那时候睿王找我麻烦,原来是她心情不好吃了瘪。

    也怪不得,最后幽王坠竟然在太后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