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读经典谈心学 > 读经典谈心学
错误举报

心之游记——唐三藏的取经梦 七

    继九头虫之后,几个月间,玄奘的心又产生过几个心魔,都是有惊无险地让心猿消灭了。

    有一个心魔是一条长蛇精,被其骚扰的村民请过一个和尚和一个道士去降它,和尚的方法是念经,道士的方法是作法驱神,都失败了。这喻意空念经与徒有空架子都是不能驱除心魔的。

    又有个心魔是一个蜈蚣精,其绝招是身上的千只眼放出的金光,心猿也奈何不了。这喻意别人的目光能够动摇人的意志。心猿逃出金光后请来了昴日星官的母亲毗蓝婆菩萨。毗蓝婆菩萨用昴日星官眼里炼成的神针破了蜈蚣精的金光,让心猿打败蜈蚣精。蜈蚣精的千只眼喻意别人的目光,昴日星官眼里炼成的神针喻意人一心一意追求光明,即是说,人只有此心光明、一心一意做自己的事才能不受别人的目光、指指点点的影响。

    有一个心魔是曾经吞下十万天兵的狮子老魔,不过,吞下心猿使他痛苦万分。心猿在老魔肚子里说了这样一句话:“老孙保唐僧取经,从广里过,带了个折迭锅儿。”广里指广州,问题是,玄奘从凉州出玉门关西行会经过广州吗?不会。前边说过,“五庄观”的名字也是由“五仙观”稍作更改而成,五仙观在广州,所以心猿才会说“从广里过”。

    有一个心魔化身为国丈,要假玄奘(心猿所变)的“黑心”做国王的药引,假玄奘用刀划开心胸,取出种种不善之心,却没有一个是黑心。这喻意本心是善的,没有一个恶心与之相对,所谓恶,其实是善变了质,即不善,而不善之心有多种类型。

    一路上,在玄奘心中,心猿打杀了许多妖精。然而,一个女妖精变成弱女子假装被绑,在心猿忠告被绑的会是妖精的情况下,玄奘却说:“勿以善少而不为,勿以恶少而为之。”如梁惠王以羊代替牛做祭品,这是见到与没见到的原因。

    八戒去打妖精,玄奘总是担心,经常独自去打妖怪的心猿去却没有这个待遇。这喻意人总是担心物质上的满足,而忽略精神上的满足。在玄奘在潜意识中,还是常常担心前路有猛兽妖怪,心猿总是不厌其烦地开导他,某次,玄奘终于悟的“千万经典,也只是修心”这个心学的道理。

    经过千山万水,再过一条水流急速的河就到目的地了,玄奘看到一条细滑的独木桥连接对岸。是的,通往彼岸往往是一条独木桥。

    在玄奘心中,认为应该有佛撑船来接自己渡河。事实是,接应佛没有,不过还是有船家。坐上船,玄装忽然突发奇想,自己乘的是无底船,因而凡人的身体已经掉到河中,而自己已经是脱胎换骨了。“脱胎换骨”不仅只是指身体,更指精神,然而后一个意义常被忽略。

    在天竺,玄奘梦到如来赐给悟空“斗战圣佛”,“斗战”指“向外用力”,“圣佛”指“向内用力”,这是个喻意“内圣外王”的名字。他还梦到一切佛、神仙等“各归方位”,喻意社会上人人各得其所,各司其职的和谐状态。

    在天竺,玄奘受邀讲论,任人问难。玄奘讲论之时,悟空、八戒、悟净都消失了,剩下的只是纯粹的心,达至修行的最高境界。3000个大小乘佛教学者和“外道”2000人,无一人能予诘难,玄奘因而一时名震天竺,并被大乘尊为“大乘天”,被小乘尊为“解脱天”。

    玄奘这样的人才,天竺佛教当然不愿意放走,只是玄奘坚决,天竺佛教还是让他带着多卷佛教东去。

    回去途中,玄奘做了一个恶梦,梦见自己取的只是“无字真经”,其原因是自己没有给管理佛经的和尚小费,佛祖居然还说经不可轻取,无字真经也是好的,只是东土的人智慧低才需要有字经。

    首先要看到,给玄奘传经的正是印度禅宗的始祖摩诃迦叶、阿难陀。事实上,佛教在中国发展壮大的是禅宗,这恰好印证了佛祖给玄奘无字真经的前瞻性。适合中国人是无字真经而不是有字的经,东土人不是智慧低,反而是智慧高。

    梦的后段,玄奘勉强梦到自己把紫金盂当小费,才得到真经。这喻意实是残酷的,只有保障基本的欲才能说精神追求。玄奘当作小费的正是代表温饱的紫金盂。

    后来,佛经在回程时掉到水中而破烂了一点,玄奘很伤心,在梦中,心猿对他说:“不在此!盖天地不全。这经原是全全的,今沾破了,乃是应不全之奥妙也,岂人力所能与耶!”世界正是因为不全才会产生与演化,现代物理学也有“宇称不守恒”等显示物质世界不全的理论。

    回看《西游记》开头那首诗:“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接为善。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看完之前的解读,不难理解这首诗是讲天理有生生之德,化育天地万物,人类也要体认天理,为善去恶,帮助万物化育,那就是人的最大造化了。

    唐太宗得知玄奘回国,在洛阳召见了他,并敦促他将在西域、印度的所见所闻撰写成书。于是玄奘口述,由现实中的徒弟辩机执笔的《大唐西域记》一书,于贞观二十年(646年)七月完成了。

    《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记述玄奘西游亲身经历的110个国家及传闻的28个国家的山川、地邑、物产、习俗等。玄奘被世界人民誉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其爱国及护持佛法的精神和巨大贡献,被誉为“中华民族的脊梁”,世界和平使者。

    玄奘与心中徒弟的取经故事,还是被流传开来,并一直在民间流传,直到明代被人写成一部章回小说:《西游记》。

    “取经”,不是到什么地方取,而是于心里取,“取经人”即修心的人。

    后记:据百科,《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由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创作的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的长篇神魔小说。主要描写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唐僧从投胎到取经归来共遇到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取材于《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和民间传说、元杂剧。

    自从《西游记》问世以来在民间广为流传,各式各样的版样层出不穷,明代刊本有六种,清代刊本、抄本也有七种,典籍所记已佚版本十三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大量被译为西文,西渐欧美,已有英、法、德、意、西、世(世界语)、斯(斯瓦希里语)、俄、捷、罗、波、日、朝、越等文种。并发表了不少研究论文和专著,对这部小说作出了极高的评价。

    四大名著中,有“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红楼诲淫”之说,只有《西游记》老少咸宜。八十年代六小龄童版的《西游记》更是一代人的记忆,经典中的经典。然而,有不少人认为《西游记》有很深的内涵,对《西游记》的解读层出不穷。

    初次读《西游记》,因为电视剧、卡通片的先入为主,我不敢感叹,《西游记》居然是这样的!?《西游记》原著绝不是“老少咸宜”、轻易能够读懂的。看过不少对《西游记》的解读,故意不少很有道理,只是都不怎么满意,直至研究心学之后再度《西游记》,才恍然大悟:《西游记》原来在讲心学!

    这个解读在网上发表后,受到好评,虽然也有反对甚至认为我胡说的。希望对热爱《西游记》、热爱心学的朋友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