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2 老爹的坑
正规的司法渠道走不通,无法从苏联的权力体系内部对陆寒施加压力,并不意味着这些跨国公司就拿他没办法了。
到六月下旬,瓦莱罗公司向美国商务部提交申请,要求对苏联远东地区的6家能源企业进行地区性贸易垄断调查,如果这项申请获得通过,包括远东煤炭联营以及启光能源贸易公司在内的这六家企业,将会受到美国商务部的经济制裁。
如果仅从对美贸易上说,陆寒倒是不担心美国商务部所谓的贸易制裁,但问题是,这项制裁并不仅仅局限于美国,很可能还会涉及到日本,来自美国的能源企业,正在向日本政府游说,要求日本出台政策或是施加压力,迫使三井集团中断与远东地区的贸易联系。
在日本,三井集团的地位比较特殊,在一般情况下,任何一届日本政府,都不愿意同这个由数十家大型企业组构而成的庞然大物交锋,但这次的情况显然有些例外,“干爹”都开口了,东京就必须做出一定的反应,所以,三井集团,尤其是三井集团的三井物业,承受的压力相当大。
而对于陆寒来说,他也不愿意成为世界公敌,就目前来讲,与大批的跨国集团公然为敌,显然不符合他的利益,但话说回来,将已经吃进嘴里的蛋糕在平白无故的吐出来,也不是他做事的风格,所以,这些复杂的问题就有必要坐下来谈,谈出一个大家都能够接受的结果。
陆寒与美孚、瓦莱罗的谈判,是由三井物业牵线,约定在东京展开的,时间定在六月底七月初。暂时陆寒这边还不知道对方的谈判代表是谁,至于他这边,则是由他亲自带队,队伍中除了他本人之外,还有两名来自transfer公司的代表,两名滨海信托的代表,以及一个代表着启光能源公司的职业经理人。
经过为期近两年的运作,启光能源的摊子是越铺越大了,公司招募的人才也越来越多,到目前为止,公司招募的职业经理人就有5位,另外,还有拥有执业资格的国际会计师4位。这些领着高薪的家伙们,撑起了整个公司的运作,而陆寒则脱离了对公司日常事务的处理,将更多地精力,放在了对远东的产业布局上。
不过,就在陆寒准备再次赶赴东京,参加谈判的时候,一个国内过来的长途电话打乱了他的全部安排——家里老爷子病了,催着他回家看看。
这没什么好说的,人不管怎么变,血脉总是变不了的。对陆寒来说,他在这世上的亲人就剩下老爷子一个了,在苏联这片大地上,他与人勾心斗角,整日里所处的环境可以说是充满了森冷惊惧的,一份亲情对他来说弥足珍贵。
舍了谈判的一揽子勾当,陆寒在得到消息的第二天,直接从乌苏里斯克入境,经绥芬河返回哈尔滨。
这年头的绥芬河口岸,还没有后世那般的富丽堂皇,相反,整个海关关卡显的很土气,也很破败,不过,这边的贸易绝对兴盛,在口岸上,可以看到穿梭的人流往边境两侧移动,而且,其中大部分都是去往苏联方向的。
这次过来,陆寒身边带着的人不多,只有费纳耶娃一个人,过去时刻陪伴在他身边的那些保镖,也都被甩在了符拉迪沃斯托克。之所以这么做,陆寒当然有他的理由,主要是那些保镖基本上都是伊里奇给他安排的,可信度并不是很高。
带着费纳耶娃,陆寒乘坐渡轮到了中国口岸一侧,在入境处办理了手续,才刚刚从办事处出来,正在找车的工夫,费纳耶娃就敏感的察觉到了异常。
“先生,有人在跟着咱们,”看着陆寒找了一辆波罗乃兹,费纳耶娃趁着他向司机问价的机会,凑在他身边小声说道,“从入境处出来的时候,他们就在盯着咱们了。”
陆寒心头一动,本能的升起一丝警觉,只是没做任何反应,而是继续若无其事的与司机侃价。
费纳耶娃却是有些紧张,因为她发现,盯梢的人还不是一两个,而是有四五个之多,最要命的是,对方的人数还在不断增加。就在陆寒与黑车司机侃价的这么短时间里,这些不明身份的家伙,正从四面八方赶过来,他们甚至连盯梢的基本技巧都不讲了,就那么直愣愣的围过来。
当这些人聚到陆寒身边,甚至连那辆黑车都围在中间的时候,车上的司机终于察觉到了异常,他理都不理陆寒,就那么一脚踩下油门,飞也似的把车开跑了。
“陆先生,欢迎您回国,”就在波罗乃兹逃走之后,围过来一群人中,一个戴着黑边眼镜,看上去文质彬彬的家伙走过来,径直走到陆寒面前,对挡在前面的费纳耶娃视而不见,只是看着陆寒微笑道,“我是赵真远,您叫我小赵就行。”
“你好,”陆寒的面色很平静,他上下打量对方一眼,与对方握握手,说道,“赵真远同志,请问,你有什么事吗?”
“先生是要回哈尔滨吧?”赵真远微笑道,“是这样的,我们已经在绥芬河等候先生将近一个礼拜了,上级领导同志给我们的命令,就是在陆先生过境之后,护送先生返回哈尔滨。”
陆寒默然点头,什么废话也没说。
他不可能知道这个赵真远是什么单位的,但却知道一件事,那就是他在远东搞风搞雨的事情,已经传回国内了。怎么说呢,并不是陆寒高看自己,而是他在远东的所作所为,以及他在那边的地位,都决定了国内这边的相关部门,不可能对他等闲视之。至关重要的一点,陆寒如今的国籍还在这边,老爷子也住在这边,如果可以的话,陆寒倒是不介意换个国籍,可想想老爷子那脾气,估计他是不可能在晚年再把自己弄成俄国人的。
陆寒看得清楚,想得明白,如果没猜错的话,所谓的老爷子病重应该是个假消息,目的当然是为了诳他回国,甚至,这件事里还有老爷子心甘情愿的配合,以他那种老顽固的思维,这种事他绝对做得出来。
在目前的苏联,陆寒能为国内做些什么?这个问题看着有些操淡,可认真细想起来,他能做的事情还真是不少。
目前,中国所处的国际大环境非常恶劣。就在不久前,美国推动联大发起了所谓“万国制裁中国”的决议大会,在这一轮有200多个国家参与的投票中,竟然有213个国家投了赞成票,23个国家选择了弃权,仅有巴基斯坦和古巴投了反对票。毫不客气的说,这一次的投票,揭示了中国外交政策的全面失败,也预示了,在美苏两级争霸的局面瓦解之后,中国可能面临的更加糟糕的外部环境。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奉行的就是实用主义外交政策,在这种外交政策的支撑下,中国历来就是在美苏两级之间左右摇摆,跟任何一方靠的都不是很近,但也都不是很远,如此一来,无论与任何一方发生龌龊,都可以选择倒向另一边。但是现在呢?苏联老大哥明显不行了,包括戈氏和改革激进派在内,这些家伙都开始选择向西方世界靠拢了,美国没了最强大的竞争对手,终于能够腾出手来收拾中国这个次一级敌人了。所谓的“万国制裁”,不过是美国人做的一次预演,一次尝试,一次试探而已。
就目前来说,中国对苏联的态度其实是很复杂的。一方面,国内不希望苏联垮台,至少不希望这个国家变得四分五裂,从而任由美国人一方独大。另一方面,国内也不希望苏联继续强大下去,继续把持着地缘政治中“一哥”的地位。当然,还有一个不可对人言的方面,那就是国内希望能够从苏联的混乱中,尽可能多的捞取一些好处。
但是,因为历史性的原因,再加上苏联此时国内的舆情普遍偏向西方,中国很难在苏联国内打开局面,尤其是难以找到一个可靠的代言人。
从根本来讲,陆寒并不适合充当这个代言人,毕竟从身份上来说,他受到的限制太多,但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他这个不是最佳选择的对象,也只能被拎出来用一用。
陆寒能把这里面的关键问题想明白,也正因如此,他才感觉特别的郁闷。
赵真远给陆寒准备的车,是一辆大屁股的北京吉普,也就是中国版的切诺基。除了他坐的这辆车之外,随行的还有六辆军绿色212吉普车,七辆车清一色挂着军方牌照,从绥芬河出来,一路上就没有稍停,直奔哈尔滨。
沿途经过的每一个村镇,陆寒发现都有交警在封路,目的似乎就是为了保障他们这个车队可以畅行无阻。这个迹象在进入哈尔滨市区后表现得更加明显,车队走过的街道,连一辆车都看不见,而且每个路口都有几位甚至是十几位交警守候着。
压力很大,这是陆寒唯一的感觉。
到六月下旬,瓦莱罗公司向美国商务部提交申请,要求对苏联远东地区的6家能源企业进行地区性贸易垄断调查,如果这项申请获得通过,包括远东煤炭联营以及启光能源贸易公司在内的这六家企业,将会受到美国商务部的经济制裁。
如果仅从对美贸易上说,陆寒倒是不担心美国商务部所谓的贸易制裁,但问题是,这项制裁并不仅仅局限于美国,很可能还会涉及到日本,来自美国的能源企业,正在向日本政府游说,要求日本出台政策或是施加压力,迫使三井集团中断与远东地区的贸易联系。
在日本,三井集团的地位比较特殊,在一般情况下,任何一届日本政府,都不愿意同这个由数十家大型企业组构而成的庞然大物交锋,但这次的情况显然有些例外,“干爹”都开口了,东京就必须做出一定的反应,所以,三井集团,尤其是三井集团的三井物业,承受的压力相当大。
而对于陆寒来说,他也不愿意成为世界公敌,就目前来讲,与大批的跨国集团公然为敌,显然不符合他的利益,但话说回来,将已经吃进嘴里的蛋糕在平白无故的吐出来,也不是他做事的风格,所以,这些复杂的问题就有必要坐下来谈,谈出一个大家都能够接受的结果。
陆寒与美孚、瓦莱罗的谈判,是由三井物业牵线,约定在东京展开的,时间定在六月底七月初。暂时陆寒这边还不知道对方的谈判代表是谁,至于他这边,则是由他亲自带队,队伍中除了他本人之外,还有两名来自transfer公司的代表,两名滨海信托的代表,以及一个代表着启光能源公司的职业经理人。
经过为期近两年的运作,启光能源的摊子是越铺越大了,公司招募的人才也越来越多,到目前为止,公司招募的职业经理人就有5位,另外,还有拥有执业资格的国际会计师4位。这些领着高薪的家伙们,撑起了整个公司的运作,而陆寒则脱离了对公司日常事务的处理,将更多地精力,放在了对远东的产业布局上。
不过,就在陆寒准备再次赶赴东京,参加谈判的时候,一个国内过来的长途电话打乱了他的全部安排——家里老爷子病了,催着他回家看看。
这没什么好说的,人不管怎么变,血脉总是变不了的。对陆寒来说,他在这世上的亲人就剩下老爷子一个了,在苏联这片大地上,他与人勾心斗角,整日里所处的环境可以说是充满了森冷惊惧的,一份亲情对他来说弥足珍贵。
舍了谈判的一揽子勾当,陆寒在得到消息的第二天,直接从乌苏里斯克入境,经绥芬河返回哈尔滨。
这年头的绥芬河口岸,还没有后世那般的富丽堂皇,相反,整个海关关卡显的很土气,也很破败,不过,这边的贸易绝对兴盛,在口岸上,可以看到穿梭的人流往边境两侧移动,而且,其中大部分都是去往苏联方向的。
这次过来,陆寒身边带着的人不多,只有费纳耶娃一个人,过去时刻陪伴在他身边的那些保镖,也都被甩在了符拉迪沃斯托克。之所以这么做,陆寒当然有他的理由,主要是那些保镖基本上都是伊里奇给他安排的,可信度并不是很高。
带着费纳耶娃,陆寒乘坐渡轮到了中国口岸一侧,在入境处办理了手续,才刚刚从办事处出来,正在找车的工夫,费纳耶娃就敏感的察觉到了异常。
“先生,有人在跟着咱们,”看着陆寒找了一辆波罗乃兹,费纳耶娃趁着他向司机问价的机会,凑在他身边小声说道,“从入境处出来的时候,他们就在盯着咱们了。”
陆寒心头一动,本能的升起一丝警觉,只是没做任何反应,而是继续若无其事的与司机侃价。
费纳耶娃却是有些紧张,因为她发现,盯梢的人还不是一两个,而是有四五个之多,最要命的是,对方的人数还在不断增加。就在陆寒与黑车司机侃价的这么短时间里,这些不明身份的家伙,正从四面八方赶过来,他们甚至连盯梢的基本技巧都不讲了,就那么直愣愣的围过来。
当这些人聚到陆寒身边,甚至连那辆黑车都围在中间的时候,车上的司机终于察觉到了异常,他理都不理陆寒,就那么一脚踩下油门,飞也似的把车开跑了。
“陆先生,欢迎您回国,”就在波罗乃兹逃走之后,围过来一群人中,一个戴着黑边眼镜,看上去文质彬彬的家伙走过来,径直走到陆寒面前,对挡在前面的费纳耶娃视而不见,只是看着陆寒微笑道,“我是赵真远,您叫我小赵就行。”
“你好,”陆寒的面色很平静,他上下打量对方一眼,与对方握握手,说道,“赵真远同志,请问,你有什么事吗?”
“先生是要回哈尔滨吧?”赵真远微笑道,“是这样的,我们已经在绥芬河等候先生将近一个礼拜了,上级领导同志给我们的命令,就是在陆先生过境之后,护送先生返回哈尔滨。”
陆寒默然点头,什么废话也没说。
他不可能知道这个赵真远是什么单位的,但却知道一件事,那就是他在远东搞风搞雨的事情,已经传回国内了。怎么说呢,并不是陆寒高看自己,而是他在远东的所作所为,以及他在那边的地位,都决定了国内这边的相关部门,不可能对他等闲视之。至关重要的一点,陆寒如今的国籍还在这边,老爷子也住在这边,如果可以的话,陆寒倒是不介意换个国籍,可想想老爷子那脾气,估计他是不可能在晚年再把自己弄成俄国人的。
陆寒看得清楚,想得明白,如果没猜错的话,所谓的老爷子病重应该是个假消息,目的当然是为了诳他回国,甚至,这件事里还有老爷子心甘情愿的配合,以他那种老顽固的思维,这种事他绝对做得出来。
在目前的苏联,陆寒能为国内做些什么?这个问题看着有些操淡,可认真细想起来,他能做的事情还真是不少。
目前,中国所处的国际大环境非常恶劣。就在不久前,美国推动联大发起了所谓“万国制裁中国”的决议大会,在这一轮有200多个国家参与的投票中,竟然有213个国家投了赞成票,23个国家选择了弃权,仅有巴基斯坦和古巴投了反对票。毫不客气的说,这一次的投票,揭示了中国外交政策的全面失败,也预示了,在美苏两级争霸的局面瓦解之后,中国可能面临的更加糟糕的外部环境。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奉行的就是实用主义外交政策,在这种外交政策的支撑下,中国历来就是在美苏两级之间左右摇摆,跟任何一方靠的都不是很近,但也都不是很远,如此一来,无论与任何一方发生龌龊,都可以选择倒向另一边。但是现在呢?苏联老大哥明显不行了,包括戈氏和改革激进派在内,这些家伙都开始选择向西方世界靠拢了,美国没了最强大的竞争对手,终于能够腾出手来收拾中国这个次一级敌人了。所谓的“万国制裁”,不过是美国人做的一次预演,一次尝试,一次试探而已。
就目前来说,中国对苏联的态度其实是很复杂的。一方面,国内不希望苏联垮台,至少不希望这个国家变得四分五裂,从而任由美国人一方独大。另一方面,国内也不希望苏联继续强大下去,继续把持着地缘政治中“一哥”的地位。当然,还有一个不可对人言的方面,那就是国内希望能够从苏联的混乱中,尽可能多的捞取一些好处。
但是,因为历史性的原因,再加上苏联此时国内的舆情普遍偏向西方,中国很难在苏联国内打开局面,尤其是难以找到一个可靠的代言人。
从根本来讲,陆寒并不适合充当这个代言人,毕竟从身份上来说,他受到的限制太多,但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他这个不是最佳选择的对象,也只能被拎出来用一用。
陆寒能把这里面的关键问题想明白,也正因如此,他才感觉特别的郁闷。
赵真远给陆寒准备的车,是一辆大屁股的北京吉普,也就是中国版的切诺基。除了他坐的这辆车之外,随行的还有六辆军绿色212吉普车,七辆车清一色挂着军方牌照,从绥芬河出来,一路上就没有稍停,直奔哈尔滨。
沿途经过的每一个村镇,陆寒发现都有交警在封路,目的似乎就是为了保障他们这个车队可以畅行无阻。这个迹象在进入哈尔滨市区后表现得更加明显,车队走过的街道,连一辆车都看不见,而且每个路口都有几位甚至是十几位交警守候着。
压力很大,这是陆寒唯一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