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迷失的心
卢西娅的行为惹恼了常树理他们,本来他们在这个华工营里就倍受欺凌,现在就连一个女人都不把他们放在眼里了,这使得常树理他们作为男人的尊严受到了严重的损害,认为男人的脸面已经是荡然无存。必须得想法子给这个女人一点颜色看看。于是常树理他们就思考着报复这个刁蛮的法国泼妇。
在清理一片农田的时候,常树理他们捡到了一颗德国人的手榴弹,以前在前线挖战壕的时候,常树理他们看到过手榴弹爆炸的样子,于是两个人决定用这颗手榴弹去把卢西娅住的窝棚给炸了。
拿着手榴弹,两个人悄悄地来到卢西娅住的窝棚后面的断墙下,从墙的缝隙里看到里面没有人,卢西娅没有在窝棚里,两人认为这个时候正好下手,可以把卢西娅的窝棚炸个底朝天。
他们拉起手榴弹的弦,把手榴弹扔进了卢西娅的窝棚,然后快速跑开了,手榴弹的巨响惊动了当地其他的居民,他们纷纷跑出来看,就看到常树理他们在快速逃开。卢西娅的窝棚在一声巨响中化为乌有。
当地居民跑到卢西娅的窝棚里查看,在窝棚下面的地窖里发现了卢西娅和她三个孩子的尸体。当文祥听到常树理讲到这里的时候,文祥问常树理,如果发现卢西娅呆在窝棚里,他们会不会拉响手榴弹,常树理和罗尚起都摇头表示,看到卢西娅在里面的话是不会拉响手榴弹的。其实他们的目的只是想教训一下这个可恶的泼妇,并没有要她性命的意思。更不知道还有三个孩子在里面。
听了常树理他们述说完这样一起悲剧,文祥的心不知道该把它放到哪里,一种沉重的无奈感侵蚀着文祥的心灵,事情的根源究竟在那里,望着到处都是残砖断瓦的街景,文祥失落在一片虚空之中。
离开布迪耶里,文祥来到了科尔贝姆,听说刘春生在科尔贝姆的华工连里,这个给文祥留下深刻印象的第一位英军管辖下的华工,在心里沉闷的时候,文祥想去看看他,看他的处境怎么样,因为他的性格很让人担忧。好在到战争结束,他都安然无恙,这是文祥为他感到庆幸的。
来到科尔贝姆,还没有到华工连,一件事已经闹得沸沸扬扬了。刘春生所在的华工连在科尔贝姆附近的一个村庄边上,这个村庄很有点像中国华北平原上的村庄,只是建筑风格不同,村庄里所有的人都是在村口的一口水井里取水。
华工连就驻扎在这个村庄的附近,所以华工们的生活用水也是到这口水井里来取水。这样的公共水井,因为这个地方不像中国的华北平原一样雨水比较少,这里的雨水比较丰富。所以水井就没有华北平原上的井那么深,用瓢就能直接取到水。
自从华工们到这里来取水之后,水井里的水面上总是漂着一层油珠,开始村民们很是纳闷,通过仔细观察,村民终于发现,这些漂在水井里水面上的东西是华工们弄来的,是他们污染了水井。
有了这个发现,村民们纷纷指责华工们不讲卫生,投诉到了管理华工的法国人那里,管理华工的法国人不问青红皂白,就首先克扣了搞后勤的华工一天的薪水。并警告这些搞后勤的华工不要污染水井里的水。
管理华工的法国人认为这样,华工们不会再污染水井了。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事情还越闹越大,闹到了加莱省的省政府那里。接到加莱省政府的通知。
这么一件平常的事,怎么惊动省长了呢,原来在这个村庄里,有一人在省政府工作,而且还是省长的秘书,他回到村庄的时候,村民们都纷纷向他投诉这件事,因为关系到民生民计,就在省长的耳边吹了吹风,省长看到报纸上那么多的关于华工的报道,认为这个事比较严重,就下了一道通知。
文祥来到华工连,一个中国翻译正在向搞后勤的华工们转达省长的通知。转达完通知后,华工们纷纷议论,他们是有一肚子的委屈,觉得以前扣去自己一天的薪水都屈得慌。文祥就询问原因。华工们一说,文祥就明白过来。
原来一个华工连有400来个人,搞后勤的华工那里就只有那么几个木桶,每次开饭的时候,都要用木桶打菜再分给每一个华工连里的小分队。
吃过饭之后,去打水的时候,也只能用打菜的木桶去打水,就挑着打菜的木桶到井边,先把木桶洗干净,再来打得水。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在水井边留下一些菜啊油啊什么的,虽然菜里没什么油水,但装着400来个人的菜,因为人多,多少会在木桶上留下一些。
知道这样的情况后,文祥就问那个中国翻译,为什么不向管理华工的法国人反映这个情况,翻译说,其实他早就跟管理华工的法国人说了,法国人说他也没有办法解决,因为上面只给华工连配备了这些木桶。
于是文祥就来到那个管理华工的法国人那里,跟他把情况一说,再给他出主意,既然省政府在过问这件事,就必须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和一个解决问题的切实可行的办法,只要把情况如实地告诉给省政府,要省政府帮忙解决几个木桶用来专门打水,事情就解决了。
文祥毕竟是代表中国驻法公使馆,说话的分量要比华工连的中国翻译要重。管理华工的法国人采纳了文祥的建议,把情况如实地反映给了省政府,省政府根据这一情况,就为华工连再配备了几个专门用来打水的木桶。
通过这件事,文祥就想,一件这么简单的事,为什么就闹得沸沸扬扬还没有解决好呢,如果要认真地追究责任的话,难道这应该是华工们的错吗,但为什么指责之声却直指华工呢,望着那个管理华工的法国人,文祥的心再一次迷失在那个法国人的背影里。
;
在清理一片农田的时候,常树理他们捡到了一颗德国人的手榴弹,以前在前线挖战壕的时候,常树理他们看到过手榴弹爆炸的样子,于是两个人决定用这颗手榴弹去把卢西娅住的窝棚给炸了。
拿着手榴弹,两个人悄悄地来到卢西娅住的窝棚后面的断墙下,从墙的缝隙里看到里面没有人,卢西娅没有在窝棚里,两人认为这个时候正好下手,可以把卢西娅的窝棚炸个底朝天。
他们拉起手榴弹的弦,把手榴弹扔进了卢西娅的窝棚,然后快速跑开了,手榴弹的巨响惊动了当地其他的居民,他们纷纷跑出来看,就看到常树理他们在快速逃开。卢西娅的窝棚在一声巨响中化为乌有。
当地居民跑到卢西娅的窝棚里查看,在窝棚下面的地窖里发现了卢西娅和她三个孩子的尸体。当文祥听到常树理讲到这里的时候,文祥问常树理,如果发现卢西娅呆在窝棚里,他们会不会拉响手榴弹,常树理和罗尚起都摇头表示,看到卢西娅在里面的话是不会拉响手榴弹的。其实他们的目的只是想教训一下这个可恶的泼妇,并没有要她性命的意思。更不知道还有三个孩子在里面。
听了常树理他们述说完这样一起悲剧,文祥的心不知道该把它放到哪里,一种沉重的无奈感侵蚀着文祥的心灵,事情的根源究竟在那里,望着到处都是残砖断瓦的街景,文祥失落在一片虚空之中。
离开布迪耶里,文祥来到了科尔贝姆,听说刘春生在科尔贝姆的华工连里,这个给文祥留下深刻印象的第一位英军管辖下的华工,在心里沉闷的时候,文祥想去看看他,看他的处境怎么样,因为他的性格很让人担忧。好在到战争结束,他都安然无恙,这是文祥为他感到庆幸的。
来到科尔贝姆,还没有到华工连,一件事已经闹得沸沸扬扬了。刘春生所在的华工连在科尔贝姆附近的一个村庄边上,这个村庄很有点像中国华北平原上的村庄,只是建筑风格不同,村庄里所有的人都是在村口的一口水井里取水。
华工连就驻扎在这个村庄的附近,所以华工们的生活用水也是到这口水井里来取水。这样的公共水井,因为这个地方不像中国的华北平原一样雨水比较少,这里的雨水比较丰富。所以水井就没有华北平原上的井那么深,用瓢就能直接取到水。
自从华工们到这里来取水之后,水井里的水面上总是漂着一层油珠,开始村民们很是纳闷,通过仔细观察,村民终于发现,这些漂在水井里水面上的东西是华工们弄来的,是他们污染了水井。
有了这个发现,村民们纷纷指责华工们不讲卫生,投诉到了管理华工的法国人那里,管理华工的法国人不问青红皂白,就首先克扣了搞后勤的华工一天的薪水。并警告这些搞后勤的华工不要污染水井里的水。
管理华工的法国人认为这样,华工们不会再污染水井了。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事情还越闹越大,闹到了加莱省的省政府那里。接到加莱省政府的通知。
这么一件平常的事,怎么惊动省长了呢,原来在这个村庄里,有一人在省政府工作,而且还是省长的秘书,他回到村庄的时候,村民们都纷纷向他投诉这件事,因为关系到民生民计,就在省长的耳边吹了吹风,省长看到报纸上那么多的关于华工的报道,认为这个事比较严重,就下了一道通知。
文祥来到华工连,一个中国翻译正在向搞后勤的华工们转达省长的通知。转达完通知后,华工们纷纷议论,他们是有一肚子的委屈,觉得以前扣去自己一天的薪水都屈得慌。文祥就询问原因。华工们一说,文祥就明白过来。
原来一个华工连有400来个人,搞后勤的华工那里就只有那么几个木桶,每次开饭的时候,都要用木桶打菜再分给每一个华工连里的小分队。
吃过饭之后,去打水的时候,也只能用打菜的木桶去打水,就挑着打菜的木桶到井边,先把木桶洗干净,再来打得水。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在水井边留下一些菜啊油啊什么的,虽然菜里没什么油水,但装着400来个人的菜,因为人多,多少会在木桶上留下一些。
知道这样的情况后,文祥就问那个中国翻译,为什么不向管理华工的法国人反映这个情况,翻译说,其实他早就跟管理华工的法国人说了,法国人说他也没有办法解决,因为上面只给华工连配备了这些木桶。
于是文祥就来到那个管理华工的法国人那里,跟他把情况一说,再给他出主意,既然省政府在过问这件事,就必须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和一个解决问题的切实可行的办法,只要把情况如实地告诉给省政府,要省政府帮忙解决几个木桶用来专门打水,事情就解决了。
文祥毕竟是代表中国驻法公使馆,说话的分量要比华工连的中国翻译要重。管理华工的法国人采纳了文祥的建议,把情况如实地反映给了省政府,省政府根据这一情况,就为华工连再配备了几个专门用来打水的木桶。
通过这件事,文祥就想,一件这么简单的事,为什么就闹得沸沸扬扬还没有解决好呢,如果要认真地追究责任的话,难道这应该是华工们的错吗,但为什么指责之声却直指华工呢,望着那个管理华工的法国人,文祥的心再一次迷失在那个法国人的背影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