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来到法国
第四章来到法国
在威海卫体检的时候,文祥认识了一个来自偏远山区,叫吕虎的小伙子,年龄和文祥差不多,虽然吕虎显露出没见过世面的乡巴佬特性,但两人因为年纪相仿,加上吕虎性格率性,两人很快就成了好朋友。
文祥懂法语,能知道许多吕虎从来没有听说过的东西,文祥就成了吕虎羡慕和佩服的人物。凡是有什么不懂的,吕虎就会毫无忌讳地请教文祥。文祥总是很耐心地给他讲解。渐渐地文祥就成了吕虎的依靠。
邮轮来到大海上之后,吕虎晕船是晕得一塌糊涂,开始晕船后,吕虎连续几天都吃不下东西。看到吕虎这样,文祥把吕虎扶到了自己的舱室,细心地照料。
看到文祥把吕虎扶进这样的小舱室,和文祥同住的胡德明表示了强烈的抗议,对吕虎是骂骂咧咧的,文祥没有理会他,除了照顾吕虎,文祥还要到华工们的舱室里去巡查和帮助他人。
文祥的小舱室虽然和华工们呆的大舱室比,要舒服一点,但船的摇晃那是改变不了的,所以吕虎晕船时还是会呕吐得稀里哗啦。
胡德明实在是忍受不了吕虎的气息后,把吕虎住进小舱室的事禀告给了洋人,他想借洋人的手把吕虎赶回大舱室去。
一个法国人来看了文祥舱室里的情况,把文祥叫了去,开始的时候,这个法国人要求文祥把吕虎送回大舱室。看到胡德明这幅德性,文祥的牛劲就上来了。在法国人面前据理力争,说吕虎这样的情况,如果把他送回大舱室,他会丢掉性命的。
法国人说这么多晕船的,如果你都这样去照顾的话,你能照顾得来吗?认为文祥这样的行为于事无补。
文祥就对那个法国人说,这样做对所有晕船的人来说,可能起不到多少作用,但我要用我微小的力量去帮助他们,能帮到多少就是多少,总比完全不去理会要有所改变。
法国人最终被文祥给说服,不再追究这件事。看到文祥把法国人都给摆平了,胡德明只能忍气吞声。
堪称地狱一般的海上旅行,在两个多月的时间后结束了,“香港号”邮轮终于在历尽艰难后抵达法兰西的地中海海岸马赛港。
在马赛港有北洋政府驻法国公使安排的人员配合法方来安顿所有到达的中国劳工。首先所有劳工被安排到一个大房子里休整,由于长时间的海上漂泊,所有的人都无精打采,即使看到完全不同于国内的异国风景和摩登的现代化电车,大家都提不起兴趣来。
把所有劳工安顿到大房子里后,法方为了让所有的劳工尽快地恢复过来,为劳工们提供了在当时法国比较好的伙食。法式面包和一小包鸡肉,甚至还有牛奶。
对于一直吃烙饼的山东农民来说,这样外面一层有些硬的法式面包,大家还是能够接受,只是遗憾的是没有大蒜之类的东西裹着吃。
很快所有的劳工在分发到一个黄铜做的,上面刻着自己登记牌号的手镯之后,就被法方的雇主分派到各个工厂,军工和矿山去工作。文祥和一大批劳工被分派到了里昂的纺织厂去,由于文祥和吕虎的登记牌号挨得比较近,吕虎就和文祥分到了一起。
身体恢复过来的吕虎在这异国的街道上,看到什么东西都比较惊奇,一看到自己没有见过的东西,就拉着文祥问这问那,有时候,文祥也答不上来,吕虎就自个儿念叨,能移动的箱子,会发光的泡泡,马拉动的黄包车等等。
后来,文祥弄清楚了吕虎口里念叨的东西,能移动的箱子是说的电车,会发光的泡泡说的就是电灯,马拉动的黄包车是马车。
第一次坐上火车的吕虎显得异常兴奋,这里看看,那里摸摸。叽里呱啦地说着这些新奇的东西,使得许多的法国人都在看着这个异国的懵懂小伙。虽然他们听不懂吕虎嘴里说的什么,但从他的表情上能看出,这个异国的小伙子是没有见过这些东西才这样的。
有些法国人看着吕虎的表现,只会心地一笑,有的就会投来鄙视的目光,文祥看到吕虎那自我陶醉的样子,根本没有注意到别人的表情,就碰了碰他,吕虎还以为文祥看到了什么更为新奇的东西,来招呼自己去看,就用他那浓烈的山东口音叫着问在哪里。文祥只好拍拍他的肩,对着那些投来鄙视目光的人努努嘴,吕虎才反应过来。
法国人按照合同上的要求,给所有的劳工安排了住房和一用的生活用具,分到纺织厂上班的劳工,来到所在的纺织厂,看到工厂里的法国女人那生龙活虎的工作样子,一下子颠覆了脑海中小脚女人,移动着三寸金莲的履步形象。原来女人也是可以这样生活的。
看到工厂里转动着的机器,开始劳工们只敢远远地看着,法国的老板们看到劳工们这样,心里有点恼火,他们“哇,哇”地叫喊声,劳工们又听不懂,使得这些法国人看着也是措手无策。
好在文祥能听懂一些法语,他就主动与法国人沟通,并给法国人出主意说:“我们这些人,还是初次接触到这些新生事物,工厂方面得出动几个技师给我们这些人上上课,讲解一些注意事项和遵守的规则。我可以把技师说的翻译出来。”
法国人接受了文祥的建议,开始在机器的现场要技师给劳工们讲解。在纺织厂,分派给劳工们的工作主要是搬运各种纱锭,而操作机器是轮不到劳工们的。
法国人看到文祥懂法语,就让他协助管理工厂里的所有华工。文祥就把从法国人那里学到的注意事项,总结成好多条规则,教授给了华工们。
慢慢地习惯成了自然,华工们看到法国女人都能在机器旁自由地穿梭,一种不服输的精神在他们身上显现,很快他们就克服了,对机器的恐惧心理。能正常地在机器旁工作了。对于华工们快速的适用能力,法国人都表示出赞许的声音。
;
在威海卫体检的时候,文祥认识了一个来自偏远山区,叫吕虎的小伙子,年龄和文祥差不多,虽然吕虎显露出没见过世面的乡巴佬特性,但两人因为年纪相仿,加上吕虎性格率性,两人很快就成了好朋友。
文祥懂法语,能知道许多吕虎从来没有听说过的东西,文祥就成了吕虎羡慕和佩服的人物。凡是有什么不懂的,吕虎就会毫无忌讳地请教文祥。文祥总是很耐心地给他讲解。渐渐地文祥就成了吕虎的依靠。
邮轮来到大海上之后,吕虎晕船是晕得一塌糊涂,开始晕船后,吕虎连续几天都吃不下东西。看到吕虎这样,文祥把吕虎扶到了自己的舱室,细心地照料。
看到文祥把吕虎扶进这样的小舱室,和文祥同住的胡德明表示了强烈的抗议,对吕虎是骂骂咧咧的,文祥没有理会他,除了照顾吕虎,文祥还要到华工们的舱室里去巡查和帮助他人。
文祥的小舱室虽然和华工们呆的大舱室比,要舒服一点,但船的摇晃那是改变不了的,所以吕虎晕船时还是会呕吐得稀里哗啦。
胡德明实在是忍受不了吕虎的气息后,把吕虎住进小舱室的事禀告给了洋人,他想借洋人的手把吕虎赶回大舱室去。
一个法国人来看了文祥舱室里的情况,把文祥叫了去,开始的时候,这个法国人要求文祥把吕虎送回大舱室。看到胡德明这幅德性,文祥的牛劲就上来了。在法国人面前据理力争,说吕虎这样的情况,如果把他送回大舱室,他会丢掉性命的。
法国人说这么多晕船的,如果你都这样去照顾的话,你能照顾得来吗?认为文祥这样的行为于事无补。
文祥就对那个法国人说,这样做对所有晕船的人来说,可能起不到多少作用,但我要用我微小的力量去帮助他们,能帮到多少就是多少,总比完全不去理会要有所改变。
法国人最终被文祥给说服,不再追究这件事。看到文祥把法国人都给摆平了,胡德明只能忍气吞声。
堪称地狱一般的海上旅行,在两个多月的时间后结束了,“香港号”邮轮终于在历尽艰难后抵达法兰西的地中海海岸马赛港。
在马赛港有北洋政府驻法国公使安排的人员配合法方来安顿所有到达的中国劳工。首先所有劳工被安排到一个大房子里休整,由于长时间的海上漂泊,所有的人都无精打采,即使看到完全不同于国内的异国风景和摩登的现代化电车,大家都提不起兴趣来。
把所有劳工安顿到大房子里后,法方为了让所有的劳工尽快地恢复过来,为劳工们提供了在当时法国比较好的伙食。法式面包和一小包鸡肉,甚至还有牛奶。
对于一直吃烙饼的山东农民来说,这样外面一层有些硬的法式面包,大家还是能够接受,只是遗憾的是没有大蒜之类的东西裹着吃。
很快所有的劳工在分发到一个黄铜做的,上面刻着自己登记牌号的手镯之后,就被法方的雇主分派到各个工厂,军工和矿山去工作。文祥和一大批劳工被分派到了里昂的纺织厂去,由于文祥和吕虎的登记牌号挨得比较近,吕虎就和文祥分到了一起。
身体恢复过来的吕虎在这异国的街道上,看到什么东西都比较惊奇,一看到自己没有见过的东西,就拉着文祥问这问那,有时候,文祥也答不上来,吕虎就自个儿念叨,能移动的箱子,会发光的泡泡,马拉动的黄包车等等。
后来,文祥弄清楚了吕虎口里念叨的东西,能移动的箱子是说的电车,会发光的泡泡说的就是电灯,马拉动的黄包车是马车。
第一次坐上火车的吕虎显得异常兴奋,这里看看,那里摸摸。叽里呱啦地说着这些新奇的东西,使得许多的法国人都在看着这个异国的懵懂小伙。虽然他们听不懂吕虎嘴里说的什么,但从他的表情上能看出,这个异国的小伙子是没有见过这些东西才这样的。
有些法国人看着吕虎的表现,只会心地一笑,有的就会投来鄙视的目光,文祥看到吕虎那自我陶醉的样子,根本没有注意到别人的表情,就碰了碰他,吕虎还以为文祥看到了什么更为新奇的东西,来招呼自己去看,就用他那浓烈的山东口音叫着问在哪里。文祥只好拍拍他的肩,对着那些投来鄙视目光的人努努嘴,吕虎才反应过来。
法国人按照合同上的要求,给所有的劳工安排了住房和一用的生活用具,分到纺织厂上班的劳工,来到所在的纺织厂,看到工厂里的法国女人那生龙活虎的工作样子,一下子颠覆了脑海中小脚女人,移动着三寸金莲的履步形象。原来女人也是可以这样生活的。
看到工厂里转动着的机器,开始劳工们只敢远远地看着,法国的老板们看到劳工们这样,心里有点恼火,他们“哇,哇”地叫喊声,劳工们又听不懂,使得这些法国人看着也是措手无策。
好在文祥能听懂一些法语,他就主动与法国人沟通,并给法国人出主意说:“我们这些人,还是初次接触到这些新生事物,工厂方面得出动几个技师给我们这些人上上课,讲解一些注意事项和遵守的规则。我可以把技师说的翻译出来。”
法国人接受了文祥的建议,开始在机器的现场要技师给劳工们讲解。在纺织厂,分派给劳工们的工作主要是搬运各种纱锭,而操作机器是轮不到劳工们的。
法国人看到文祥懂法语,就让他协助管理工厂里的所有华工。文祥就把从法国人那里学到的注意事项,总结成好多条规则,教授给了华工们。
慢慢地习惯成了自然,华工们看到法国女人都能在机器旁自由地穿梭,一种不服输的精神在他们身上显现,很快他们就克服了,对机器的恐惧心理。能正常地在机器旁工作了。对于华工们快速的适用能力,法国人都表示出赞许的声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