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耽美小说 >红楼之甄费奋起 > 红楼之甄费奋起
错误举报

分节阅读_43

    “怎么了?不是明天嘛?”

    林洵还在读书,脸色有些发白的躺在床上看书,他或许这晕船的毛病是治不好的了,上一次从苏州去京城就是这么病恹恹的,这一次去苏州还是这样,真是弱不禁风的很。可是即使是这样了,这人还是保持这手不释卷的习惯,所以说书呆子那真不是随便就能扮演的,像是甄回那就是怎么都做不到这样。

    这会儿看到甄回进来,这林洵还有些疑惑,不明白这个兄弟怎么这会儿过来了!倒不是因为影响到了他读书,而是他感觉很奇怪,时间上不对,又不是吃饭,又不是休息的时候,更不是靠岸补给活动的时间,实在是有些不解。

    “这书这会儿还是别看了,他们正收拾东西呢,这船摇摇晃晃的,这个时候看书,最是伤眼睛。你总不想将来眯着眼睛看人吧。”

    寻了这么一个由头,甄回算是给自己偷懒寻了一个借口,随即就往床边一坐,拿起了茶壶准备给自己倒水,只是这么一摸,才发现这水已经冷了,也是这可是冬天!好在边上的小厮机灵,忙从另一边小炭盆上架着的铜水壶里到了一碗热茶过来,给甄回换上,又给自家主子也放了一盏。

    “你啊,偷懒总是有这么许多的借口。”

    林洵还能不知道甄回是什么心思?好笑的从善如流的放下了书本,坐起身,用被子把自己重新裹了一裹,他可是比甄回都要怕冷,这会儿不用被子都不知道怎么办了。

    “这是无聊了?又想出什么玩意来了?上一次是要我和你下棋,结果你输的惨不忍睹,再上一次是和我做算题,你赢了,对了在上上次是对诗,是我赢,在在在上次,是你弄得什么跳棋,恩,那个倒是你赢了,我算算,这一次该是你出题,说吧,想要做什么?”

    他们这一路就两个孩子一处作伴,若是不弄点趣事儿出来,光是这一路的路程,就能把人逼疯,实在是太闷了些,也正是因为这样,两个人想出了不少的比试方法,平均一个人一次,就为了图个乐子,要说真的有什么竞争的心,那也是有的,毕竟少年人,心高气傲是常态,只是不会太过当真就是了。

    “这一次?这一次我们比说笑话好了。”

    甄回一开始倒是没想到做什么,只是看着手里的茶盏,猛地想到了一个以前听到过的事儿,忍不住就想要说出来,所以顺势而为就说了这么一个题目。

    听到他这一说,林洵倒是笑了。

    “果然是你出的题,总是顺着你自己的优势来,我们这些人里头,就是你这些神神叨叨的事儿知道的最多,也最是会说了,相比这一次都不用我应对,你就能直接赢了我去。”

    他这个想法说法都是对的,因为这不过是一会儿的功夫,甄回就说出了那个很有名的笑话:说的是一个大和尚和一个小和尚讨论茶经,说起这饮茶之水的分别,大和尚说,山中溪水最是清澈,小和尚却说这山中溪水不知被多少动物吃过,留下了不知道多少的口水,这老和尚是在吃那些动物的口水,比如野猪啊,狼啊,最要紧的是还有老鼠,吃老鼠的口水也算是清澈?

    才说到这里,林洵已经笑喷了,他整个人都在抖动,只是死死地捂着自己的嘴巴,不想打断甄回的笑话,因为他还想听下去。

    接着老和尚又说,这还有泉水,地下之水喷涌而出,自然是甘冽,可是这会儿小和尚又有说的话了,他说这水从地下上来,不知道经过了多少土地,那些土有的是腐烂的树木,有的是霉烂在地下的瓜果,甚至有可能经过一些墓穴,那么依赖岂不是吃了那些尸骨的洗澡水?

    林洵已经想要吐了,说喝动物的口水,他还能想着这小和尚不知道流水不腐户枢不蝼的道理,不明白流动的水是干净的,这才有此一说,可是说到这尸骨的洗澡水他脑子已经有些混乱了,天知道这地下之水经过何处?果然有这个可能呢。要是这样,在京城的时候,他们喝的井水不知道是不是也有这样那样的可能。这让他怎么能不恶心。

    而故事还没有完,因为这会儿甄回已经说到了江心水,而他口里的小和尚说的更是让人倒胃口,因为小和尚说他亲眼看见那些船夫们连恭桶里的东西也都倒在河里,甚至在这河中清洗,这样的水怎么能喝道嘴里,难不成是自己拉出去的又重新喝回去?

    说到这里,林洵已经吐出来了,因为他刚刚喝的水就是这所谓的江心水,还是他自己让人特意将船驶到江心取的。这会儿一想到这一路过来,偶尔也能看到船中仆妇在船沿上清洗东西的身影,他已经确信了这甄回故事里的小和尚说的是真话,如此一来,他不恶心才怪。

    “臭小子,你莫不是存心的?”

    林洵一边擦着嘴,一边有气无力的泛着白眼看甄回,看的甄回哈哈大笑起来,随即说了一句现代名言:

    “放心,吐啊吐啊就习惯了。”

    话一说完他自己直接拿起杯子就喝了一口,然后大声赞了几句好茶,总结着说道:

    “不管是哪里的水,说起来,谁能保证干净,只要你自己觉得好就成,何必想这么多?所以说难得糊涂才是正紧的道理。好了这一次又是我赢了,所以今日一天就该是听我的吩咐了,起来吧,咱们去船头钓鱼。”

    甄回说完这些,转头往外走,他走在前头,后面的人看不见他的脸,所以也没有人看到他脸上那一抹思念,他这是在用这样的方式让自己不至于忘记他曾经生活过的世界。

    当然钓鱼什么的也是必须的,他总觉得这林洵的身体实在是差了些,想要带着他多活动活动,不为别的,只为了将来在科考的时候不至于在考场撑不下去,也要好生的锻炼锻炼自己。

    愿赌服输,林洵可不是习惯耍赖的人,所以虽然嘴上有些不甘的唠叨,可是行动上还是很配合的穿戴好了衣裳,开始往外走,只是转头看向那茶盏的时候,很是有些纠结。这可是怎么好,他都有些口渴了,想要喝水呢!有心不去看吧,转头一想,总不能一辈子都不喝水吧。人家甄回不是自己说自己的,喝水归喝水,没有半点的反应嘛,从这个角度说,他还真是不如他呢。

    苏州终于到了,到了苏州的甄回和林洵都没有功夫去过多的客套,匆匆的回到了自己的家中,他们都是家中嫡长子,有自己的责任,在多年离家之后,第一件事儿就是要接见留守的家人,寻问族中的情况,了解家中产业这几年的变化。特别是甄回,他不像是林洵,好歹人家林家是一个大家,族中的人多半都是读书人,在苏州也是大家族,一般不会有太多的麻烦,而甄家呢,到了如今几十年了,也还是只有甄回这一家子出过官员,自家老爹如今又是在京城当官,不知道那些土财主,小地主出身的族人们有没有借着他家老爹的名头胡来,在这方面他可是很重视的。

    想想史书上多少高官厚禄的人呗家族拖累,那些京城被抄家的人家种有多少罪名是族人牵连的,他想想都能出一身的冷汗。所以到家的第一件事儿就是查,细细的查族人的情况。

    好在甄家的族人有一个还算是本分的族长,那是甄回爷爷一辈的人,当年也曾经历过甄回爷爷做官时候的情况,明白作为官宦人家还做些什么,不该做些什么,虽然在有的时候,涉及到族人的时候,也曾利用甄老爷的身份,在衙门周旋一二,可是多半都不是什么出格的事儿。这一点甄回也能理解,护短什么的,真心不是什么坏毛病,他自己也有,再说了这中华自古以来就是个人情的社会,走后门什么的什么时候没有啊!就是在现代,当初他当兵的时候,那也是沾了走后门的光,没有认识个人什么的,就是想要当兵都有些难,那时候当兵已经是个不错的职业选择了呢。

    知道族人老实本分,甄回真的是把心放回了自己的肚子里了,终于能安心坐自家的事儿了,把产业什么的巡视一遍,给留守的老家人发了一点红包,个各处的庄头,管事一些京城带来,这边不多见的赏赐,这算是收买了人心。以保证他们的忠诚。

    随即有一件大事儿等着甄回去办,那就是甄家的宅子的问题。他可没有忘记,在原着中这宅子可是遭了火灾就,最终什么都没有留下,如今虽然离着那时候还挺远的,可是他回到苏州的机会可不多,这个时候不处理,他真不知道什么时候处理了。

    这几年他也曾想过各式各样的办法,最终想到了一个相对比较合理,又能顺利进行的法子。那就是想法子让隔壁的葫芦庙扩大。

    是的,你们都没有看错,就是扩大,在他看来这葫芦庙的火能烧到自家,那原因其实也很是简单,那就是这葫芦庙的空间实在是太小了,空间小那么也就是说这院子小,烧香的火源都集中在一处,并且这参拜的大殿离着甄家又特别的近,在这样的情况下,当这大殿被烧之后,这烧着的木头之类的就很容易飘落到甄家的院子里,甚至是隔壁别的人家,这样的情况下,可不就是甄家很危险嘛。

    可若是这庙宇变大了呢?庙大了,这大殿自然也就多了,大殿多了,参拜的人必定会被分流,与此同时,这火源也能少一些,减少一些着火的可能性,二来,即使着火了,也不一定就是靠近甄家的这一边着火,等离着远的那处火烧过来的时候,只怕救火的人已经开始行动了,如此一来,甄家即使有危险,这危险程度也能降低很多,就是遭了灾,也不至于整个甄家都毁了。

    另外甄回还准备在这葫芦庙扩大之后,在这葫芦庙中资助一个池塘什么的,引水进来,如此一来,只要这庙里头水源充足,那么第一时间灭火也就成为了可能。甚至他想着在每一个大殿前的空地上都赠送上一个大缸,用来蓄水,当个消防水源。养上一缸莲花什么的,其实还是很符合佛家意境的,想来这庙祝什么的,也绝对能接受。

    当然这扩大葫芦庙的事儿,他不能贸贸然提出来,也不可能一家子负责,这样做的话,实在是太显眼了些,也实在拿不出这么多钱来,他可不是什么钱多的烧的慌的人,能省一点就省一点,所以他特意请了林家,甚至是往年在苏州最是要好的朋友们过来拜佛,然后引着那些即将和他一样参加县试的朋友们许愿,说是若是能顺利的通过考试,成为秀才,就捐赠寺庙多少多少银子,给寺庙扩大庙宇,修缮殿阁之用。

    这个时候许愿,然后还愿什么的,还是很讲究的,那绝对是需要言出必行的,不然就会以为是会惹怒了神明,将来被降罪的。所以甄回算计的很好,只要这些人中有三五个来还愿,可想而知,这银子必定不少,然后自己只要找人引着这庙祝说话吧,多说说这庙宇扩大之后,信徒增加的好处,想来就是不用自己多费口舌,这庙祝也必定会想着吧这葫芦庙往外扩张。

    而这葫芦庙一边是自家,这明显的官宦人家,他想要扩张必定是不可能往自家找麻烦的,也知道自家不可能卖房子,那么他能选择的就只剩下了另外两处,一个是往后走,一个是往另一边去,往后也不容易,因为后面还有条街,总不能让这街面中间断了一截吧,所以最终能够选择的也就是一个了,那就是葫芦庙另一边的民宅,那一出人家甄回知道,那是一个苏州街面上的小商户人家,不过是普通的三进的宅子。虽然没有甄家大,可是收拾好了,也能收拾出不少的房间来,放在庙宇里,弄出两个殿阁是没有问题的,这也足够庙祝折腾了。

    最重要的是,既然是商人,那么他们必定是重利的人,只要价格合适,就没有什么不能卖的,卖了这一处的宅子,只要价格好,就能在另外一处买上更加合适的住宅,不像是自家,老爹还要折腾什么风水,什么祖宗之地这么的麻烦。在一个他们也更加的迷信,想来这自家的宅子让庙宇看上,他们心中必定很自得,觉得自己得菩萨保佑什么的,估计还能搬家搬得乐颠颠的不行呢。

    而对于甄回来说,他也算是积德行善了,因为若是他没有记错的话,在这原着里曾说过,因为这葫芦庙的大火,曾烧了这街面将近一半的宅子,也正是因为这火势实在太大,这才导致了这甄家一下子直接成为了穷困户。

    像是甄家这样的人家都成了这样,那么可想而知,那隔壁和甄家一样,是葫芦庙邻居的人家估计也好不到哪里去,说不得还会因为他们家中周旋的余地比甄家小,出些什么血光之灾之类的事儿呢,所以说让他们搬走,也算是救了他们一家了。

    等着这事儿谋划的差不多,事情一步步顺顺当当的在进行的时候,甄回终于在这苏州老宅过起了一个人的新年。虽然他很想是不是凑到别人家一起去热闹热闹,可惜作为嫡子嫡孙,这样的事儿只能想一想而已,因为他需要代替他父亲,给家中的祖宗牌位上香,需要代替他父亲参加族中的年祭,需要在开年的第一天,去祖宗坟地上坟,扫墓,甚至还要代替父亲,接受在老家看家的下人们的磕头,各处管事的上门百年,事情多的能直接把人忙晕过去。好在他毕竟不是寻常什么都不懂的孩子,倒也能做的很是像样,不至于给父母丢脸。

    这样的琐事儿一直到正月十五过后,才算是停了下来,而这个时候,甄回也没有功夫去管隔壁庙宇的事儿了,因为他就要开始准备县试了。狮子搏兔亦用全力,即使他认为这县试实在是难不倒他,可是该复习的还是要复习,该准备的还是要准备。

    家中的下人也好,族中的长辈也罢,在这个时候,也一样很是上心,很是配合,尽量不然他有半点的费心,用族长的话来说就是,这是甄家最有可能成为书香门第,世禄之家的机会,只要甄回考上去了,那么甄家就可以骄傲的对别人说他们家三代官宦,是世宦之家,这对于提升整个甄家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为了能让整个家族改换地位,这个时候,谁敢给甄回添乱,他都能直接揪到祠堂重罚。至于这不过是县试什么的理由,那根本没有让人开口的机会,人家族长说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哪一个大官不是从县试开始考试的?所以县试一样很是重要,是基础,容不得含糊。

    为了能让甄回专心学问,族中甚至连着甄回的结保,保命等等所有的杂事儿都包了,甚至还特意请了人画了一张考场的地形图,就怕到时候甄回因为环境陌生而吃亏,从这一点上,甄回是头一次感受到了家族的好处。

    二月中旬,终于,县衙后面县学的大门在天色渐亮的时候打开了,甄回带着自己的考篮,走进了那个小小的考场,开始了他步向中央的第一步。

    ☆、第74章

    现实这样的考试说白了其实不过是一种淘汰的方式,从万千的学子中,把那些假读书人分离出来的一个程序而已,左右的考试内容基本上都是一些必读科目的知识点考核,只要是个真心读过书的人,大半都能顺当的通过,唯一区别的就是,读懂,读好的人能名次靠前一些罢了。

    也正是以为内这样,只要是考过县试的人,就可以被称之为童生。和过了府试是一样的称呼,这是对于学子们认真读书的一种肯定。也是一种激励,告诉学子们,只要你能努力读书,你就能获得身份上的提高。即使这所谓的童生不是秀才那种能获得见官不跪特权的身份,可是在这个时代里,只要你是童生,那么就没有人会怀疑你学子的身份,若是去给寻常人家当个给孩子开蒙的先生,也能获得认可,甚至在一些偏远的地方,这样的童生已经能在一些村落,镇子上当一个私塾的夫子了。

    当然能得到这样的待遇和信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这个时候的考试审核制度,能成为童生,那么就代表你参加过县试,而参加过县试,那么也就证明你身家清白,有人作保,而有人作保自然是身世来历清楚的很了,如此一来,自然没有人会怀疑这样的人会作奸犯科什么的,自然信任度也就上去了。

    也正是这份信任,所以每一个县衙在做第一次身份验证的时候那是最最严格的,甄回能去考试,他的族人们真的是算帮了很多的忙,先是保长的证明文书,上头有确认甄回户籍的内容,其次是五个保人,这都是需要秀才及以上的人作保的,这也是没有享受朝廷优惠政策的秀才们最正大光明的一份权利和福利了,因为这请人作保可是要送上礼物的,绝对不会空手而去,在这一方面,族长都没有让甄回出面,亲自带着甄家的管事上门,把这事儿就给办妥当了。最后是拿着这保书,文书,加上户籍去衙门给甄回登记报名,领取考试具体时间的通知。可以说所有费时费工夫的事儿这甄家的族长全给包了。

    甄回拎着自己的篮子去考试的时候,族长更是亲自过来相送,看着他走进考场,就凭着这一份关心,甄回就觉得自己将来要是出息了,不好生回报都对不起自己的良心,从中甄回也算是看出了这个时代的家族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所谓的家族凝聚力又是怎么来的!知道了什么是家族荣誉高于一切!所谓的家国天下就是家在前头,国在后头,这原本是甄回感觉这封建社会毒瘤一样的存在,可是如今呢!不得不说,实际情况就已经让人不得不这么选择了,你说是族人对你好,还是皇家对你好?人心都是肉长的。

    县试难不倒甄回,不过是一日的功夫,甄回的身份就有了变化,在第三天县衙门口的榜单上,甄回轻易的在第二张上看到了自己的名字,第七名,不算是最好,可却绝对是个不错的名次。说起来要不是这一次因为甄回参加县试的事儿,让苏州很多和他要好的孩子们一同也凑了热闹,或者他的名次还能上前一些,像是第一名的林洵,那就是他带回来的,可是这能和好友交情更上一层楼,成为同窗,也一样让人很是愉快。

    县试顺利那么也就代表着,四月中旬的府试也要准备起来了,当然在这之前,甄回做戏做全套的去了隔壁的葫芦庙,先捐了整整五十两银子,算是还愿,顺带还告诉了庙祝,只要他能顺利成为秀才,这银子还有。

    这让庙祝很是高兴,觉得隔壁这个甄家的娃娃实在是他的小财神,这样的感觉在之后的三天里越发的明显,因为其他孩子知道了甄回这做法之后还没有说什么,可各家的大人却都行动起来了,纷纷在这庙里添了香油钱。他们的心思也很好理解,那就是生怕菩萨们关顾着甄回,忘了自家的孩子,或者直接以为自家不肯还愿,坏了自家孩子的仕途运气。虽然他们觉得这神灵应该不至于这样的小气,可是以防万一的事儿,这些大人还是要做的,毕竟这关系到自家孩子的前途。在这前途面前,这银子就成了小事儿了。

    如此一来,算上这考试之前收到的好处,庙祝点算着庙中的银子,那真的是乐开了花,他真的是从来都没有想到自家的小庙也能有这么兴旺的时候,前前后后,居然已经收到了不下五百两银子。若是一切顺利,这些孩子们能再接再厉的考上秀才,岂不是说,自家的香油钱能直接凑到一千两?这可真是个大数字了!他这一辈子都没有过这么多的钱。

    一时之间庙祝整个人都有些恍惚起来,穷人炸富大半都会有这么一个感觉,那就是突然不知道钱怎么花!而这个时候,甄回的小厮就起作用了,这个小厮那是甄回精心安排好的,是他身边最伶牙俐齿的一个,在甄回回家之后,就开始在甄回的支持下常来这庙中寻庙祝说话,一来二去,时间一长就成了不错的朋友,这一次在得知各家都给了香油钱之后,立马闻着腥味就过来了。

    “你这庙这么小,也就是托了我家大爷的福,才带来了这么多有钱人家的大爷,一下子倒是让你得了大便宜。”

    看看,这说话的水平,一下子就直接指到了关键处,这葫芦庙那小是真小,你想想凑在居民区,着火都能烧到隔壁的庙能有多大?比甄家都小,就是个三进的院子罢了,要不是门口还有匾额,里头还有泥塑雕像,人家说是一户人家都是有人信的。和别的地方,特别是那些建造在山上的庙宇那真是不能比了。

    而这样的庙宇又能有什么人气?做不过是附近的居民过来参拜,还是没钱全靠自己走着来的那种,因为有钱的都有车马,一户人家中,最是信奉这些神神叨叨事儿的基本全是妇孺,而有钱人家的妇孺,那多半都是直接坐着车,去了那些有名的,或者是风景好的庙宇了,烧香拜佛还能顺带当散心旅游什么的,这一举两得多好,怎么可能来这里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小庙?所以这葫芦庙的收入实在是微博的很,也就是勉强能维持着而已。

    所以在这庙里,除了庙祝,也就是几个小沙弥,连个挂单的和尚都没有,想要有个讲经说法的都找不到,你说说这恶性循环之下,还能有什么发展?所以人家小厮说这庙祝这一次是运气好,沾了甄回的光,这庙祝那是一句反驳的话都说不出来,因为全是事实。

    “是了,是了,是甄家大爷的善心,这才让小庙能有如此兴旺的气象,佛祖保佑,甄家大爷万事顺畅。”

    宗教人士总是占便宜的,这给了银子,也不过是说几句好听的,也就算是回礼了,这便宜占得,都能让人妒忌的眼红,好在这小厮也不是为了这个来的,听着庙祝的话,也没什么不高兴的意思,只是慢慢的顺着话头往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