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第一八〇章 喜从天降
石见国终于拿下了,毛利元就心里却没有一点欣喜若狂的感觉,他只感觉自己的命运好像不在自己掌控之下了。
原本,他对石见银矿是充满期待的,但是,这会儿,他却发现,这石见银矿好像跟他没什么关系一般,因为,他已经把银矿的开采权和冶炼权“卖”给大明工部尚书了,他好像只能等着人家给他分钱。
至于什么撕毁契约,跟大明工部尚书翻脸,他还真不敢,明军那火力他可是见识到了,不说别的,就说这会儿还跟他一起驻扎在石见国的一万明军,他,就算是联合大内氏所有势力都干不过,绝对干不过!
这种情况下,他还能干什么呢?
他只能老老实实的等着,等着大明工部尚书给他分银子!
那么,大明工部尚书顾可学又是怎么想的呢,他会不会按照条约给毛利元就分银子呢?
说实话,顾可学这会儿一点想法都没有,因为他还不知道杨聪正打着他的旗号在东瀛“招摇撞骗”呢!
这天,他刚坐完班回到府邸,还没来得及吃晚饭呢,下人却突然来报,惠安侯府管家侯之坦求见。
好吧,这才是侯之坦的真正“官职”,他就是杨聪的管家。
不过,他这个管家身份可不一般,因为他是和杨聪从小一起玩到大的玩伴,跟杨聪的关系,那简直就亲如一家人一般,朝堂之上,正三品以下的官员见了他都得客客气气的,可以说,他就相当于一个没有官职在身的朝廷大员。
顾可学自然知道侯之坦是什么人,他跟侯之坦的关系那也不是一般的好,听闻侯之坦求见,他想也不想,便亲自跑到府门外将人迎了进来。
两人寒暄了一路,来到书房,顾可学终于忍不住问道:“猴子,你不是在东瀛帮太师大人处理日常事务嘛,怎么突然间跑回来了?”
猴子可不是一般人敢叫的,一般只有正三品以上的朝廷大员才敢这么叫,而且,还得是杨聪这一边的朝廷大员,换做一般官员,那都得小心翼翼的叫他一声“侯管家”。
侯之坦倒也不是那种狗仗人势的人,他恭恭敬敬的拱手道:“小人是奉了太师大人之命前来给顾大人报喜的。”
报喜?
这喜从何来啊?
顾可学莫名其妙的道:“报喜?报什么喜?”
侯之坦老老实实的道:“顾大人,您这次可是立大功了,太师大人都说了,凭此功绩,足以让您入阁辅政了。”
啊!
入阁辅政?
说实话,这种好事顾可学还真没想过,他当然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要说管理工部的事物,他还真能胜任,因为他本身就对“格物致知之理”感兴趣。
比如说炼药,那也是门学问,涉及到好多方面呢,他在炼药一途那可不是一般的厉害,相应的,对《格物致知之理.五行篇》他也是相当的精通,当个工部尚书,足矣。
不过,要说当内阁大学士,他还真不是很称职,因为他对治国之道根本就没什么研究,在这方面,他充其量也就跟一般的进士出身的官员差不多而已。
这会儿,侯之坦竟然跟他说他有望入阁为相,说实话,他着实大吃一惊。
当然,他并不是不想入阁为相,成为内阁大学士那可是朝堂官员梦寐以求的事情,谁不想啊。
他呆愣了一阵,这才激动的道:“真的吗?”
侯之坦郑重的道:“当然是真的,小人怎么敢跟您开这种玩笑。”
这!
顾可学激动的搓了搓手,这才尴尬的问道:“你说我立大功了,我怎么就不知道呢?我到底立什么大功了,你能不能跟我说说?”
他是真不知道自己立什么大功了,这段时间他就在工部值房老老实实坐班,哪儿都没去,也没干什么特殊的事情,怎么就立大功了呢?
侯之坦也不隐瞒,当即便把杨聪的想法和东瀛近段时间发生的事详详细细跟他说了一遍。
他这会儿才知道,原来杨聪竟然借着他的名义把东瀛最大的银矿给捞到手里了。
这,这,这简直是喜从天降啊。
他激动的搓了半天手,这才问道:“太师大人的意思是?”
侯之坦依旧郑重的道:“太师大人的意思,您赶紧命工部官员组织一批擅长冶炼银矿的匠户,然后亲自带着他们去东瀛接收石见银矿,一旦石见银矿在我们的掌控下正式出产白银,您这内阁大学士之位就跑不了了。”
这个他在行啊,他当即激动的拍手道:“好,你稍等一日,明天,明天我带人跟你一起去东瀛。”
就这样,顾可学带着一大帮工部官员和擅长冶炼的匠户跟着侯之坦来到了东瀛,他带着手下人在石见国转了一圈之后,别提多激动了。
这里不愧是东瀛最大的银矿,银山简直到处都是,而且含银量还相当的高,比大明任何银矿都高。
银山啊,而且还不止一座,一个月挖个上百万两都不成问题啊!
那么,为什么石见银矿以往每个月才出产白银五十万两左右呢?
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他稍微了解一下便知道了,因为大内氏和尼子氏都没足够的粮食。
这话貌似有点矛盾。
开玩笑呢,坐拥银山无数,一个月最少能挖出五十万两银子来,他们会缺粮食?
他们是真缺粮食,因为东瀛出产的粮食本就不多,大明商贩运送过来的粮食那也是有限的,各路诸侯大多用仅有的粮食来豢养手下的军队了,哪里来的粮食去养矿工!
也就是说,不管是大内氏还是尼子氏,都没有足够的粮食来养活大批矿工,所以,就算坐拥银山无数,他们也挖不出多少银子来。
这个问题对于杨聪又或者顾可学来说就不是什么问题了,运送粮食,对于他们来说真的不要太简单,大明东南各省有的是粮食,他们也有的是船来运送粮食,就算汪直和洪铁柱手下的船队不够用也没关系,他们完全可以动用大明水师船队来运送粮食。
可以说,粮食的问题,对他们来说就不是问题,哪怕是十万甚至几十万矿工的消耗对他们来说都只是小意思而已,到了他们这里,粮食已然不是主要问题,主要问题反而变成了矿工数量的问题。
那么,东瀛或者说石见国到底能招到多少矿工呢?
这个,还真有点恐怖,听闻石见银矿招工,米饭什么的管饱,还有工钱,整个东瀛都轰动了,什么流民、饥民、浪人、流浪汉,甚至是流浪武士,都拼命往这边窜,十万甚至是几十万那都不是问题!
最后,顾可学不得不把矿工数量控制在十万左右,因为再多人就不好管理了,毕竟,这里总共才一万明军精锐,再加上毛利元就手下人马,总共也才四五万人,要管住这十万矿工已经相当不容易了,再多,恐怕就要出乱子了。
不过,光是这十万矿工已然够吓人的了,石见银矿的产量很轻松便提升到了一百多万两一个月,比以前翻了一番都不止。
原本,他对石见银矿是充满期待的,但是,这会儿,他却发现,这石见银矿好像跟他没什么关系一般,因为,他已经把银矿的开采权和冶炼权“卖”给大明工部尚书了,他好像只能等着人家给他分钱。
至于什么撕毁契约,跟大明工部尚书翻脸,他还真不敢,明军那火力他可是见识到了,不说别的,就说这会儿还跟他一起驻扎在石见国的一万明军,他,就算是联合大内氏所有势力都干不过,绝对干不过!
这种情况下,他还能干什么呢?
他只能老老实实的等着,等着大明工部尚书给他分银子!
那么,大明工部尚书顾可学又是怎么想的呢,他会不会按照条约给毛利元就分银子呢?
说实话,顾可学这会儿一点想法都没有,因为他还不知道杨聪正打着他的旗号在东瀛“招摇撞骗”呢!
这天,他刚坐完班回到府邸,还没来得及吃晚饭呢,下人却突然来报,惠安侯府管家侯之坦求见。
好吧,这才是侯之坦的真正“官职”,他就是杨聪的管家。
不过,他这个管家身份可不一般,因为他是和杨聪从小一起玩到大的玩伴,跟杨聪的关系,那简直就亲如一家人一般,朝堂之上,正三品以下的官员见了他都得客客气气的,可以说,他就相当于一个没有官职在身的朝廷大员。
顾可学自然知道侯之坦是什么人,他跟侯之坦的关系那也不是一般的好,听闻侯之坦求见,他想也不想,便亲自跑到府门外将人迎了进来。
两人寒暄了一路,来到书房,顾可学终于忍不住问道:“猴子,你不是在东瀛帮太师大人处理日常事务嘛,怎么突然间跑回来了?”
猴子可不是一般人敢叫的,一般只有正三品以上的朝廷大员才敢这么叫,而且,还得是杨聪这一边的朝廷大员,换做一般官员,那都得小心翼翼的叫他一声“侯管家”。
侯之坦倒也不是那种狗仗人势的人,他恭恭敬敬的拱手道:“小人是奉了太师大人之命前来给顾大人报喜的。”
报喜?
这喜从何来啊?
顾可学莫名其妙的道:“报喜?报什么喜?”
侯之坦老老实实的道:“顾大人,您这次可是立大功了,太师大人都说了,凭此功绩,足以让您入阁辅政了。”
啊!
入阁辅政?
说实话,这种好事顾可学还真没想过,他当然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要说管理工部的事物,他还真能胜任,因为他本身就对“格物致知之理”感兴趣。
比如说炼药,那也是门学问,涉及到好多方面呢,他在炼药一途那可不是一般的厉害,相应的,对《格物致知之理.五行篇》他也是相当的精通,当个工部尚书,足矣。
不过,要说当内阁大学士,他还真不是很称职,因为他对治国之道根本就没什么研究,在这方面,他充其量也就跟一般的进士出身的官员差不多而已。
这会儿,侯之坦竟然跟他说他有望入阁为相,说实话,他着实大吃一惊。
当然,他并不是不想入阁为相,成为内阁大学士那可是朝堂官员梦寐以求的事情,谁不想啊。
他呆愣了一阵,这才激动的道:“真的吗?”
侯之坦郑重的道:“当然是真的,小人怎么敢跟您开这种玩笑。”
这!
顾可学激动的搓了搓手,这才尴尬的问道:“你说我立大功了,我怎么就不知道呢?我到底立什么大功了,你能不能跟我说说?”
他是真不知道自己立什么大功了,这段时间他就在工部值房老老实实坐班,哪儿都没去,也没干什么特殊的事情,怎么就立大功了呢?
侯之坦也不隐瞒,当即便把杨聪的想法和东瀛近段时间发生的事详详细细跟他说了一遍。
他这会儿才知道,原来杨聪竟然借着他的名义把东瀛最大的银矿给捞到手里了。
这,这,这简直是喜从天降啊。
他激动的搓了半天手,这才问道:“太师大人的意思是?”
侯之坦依旧郑重的道:“太师大人的意思,您赶紧命工部官员组织一批擅长冶炼银矿的匠户,然后亲自带着他们去东瀛接收石见银矿,一旦石见银矿在我们的掌控下正式出产白银,您这内阁大学士之位就跑不了了。”
这个他在行啊,他当即激动的拍手道:“好,你稍等一日,明天,明天我带人跟你一起去东瀛。”
就这样,顾可学带着一大帮工部官员和擅长冶炼的匠户跟着侯之坦来到了东瀛,他带着手下人在石见国转了一圈之后,别提多激动了。
这里不愧是东瀛最大的银矿,银山简直到处都是,而且含银量还相当的高,比大明任何银矿都高。
银山啊,而且还不止一座,一个月挖个上百万两都不成问题啊!
那么,为什么石见银矿以往每个月才出产白银五十万两左右呢?
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他稍微了解一下便知道了,因为大内氏和尼子氏都没足够的粮食。
这话貌似有点矛盾。
开玩笑呢,坐拥银山无数,一个月最少能挖出五十万两银子来,他们会缺粮食?
他们是真缺粮食,因为东瀛出产的粮食本就不多,大明商贩运送过来的粮食那也是有限的,各路诸侯大多用仅有的粮食来豢养手下的军队了,哪里来的粮食去养矿工!
也就是说,不管是大内氏还是尼子氏,都没有足够的粮食来养活大批矿工,所以,就算坐拥银山无数,他们也挖不出多少银子来。
这个问题对于杨聪又或者顾可学来说就不是什么问题了,运送粮食,对于他们来说真的不要太简单,大明东南各省有的是粮食,他们也有的是船来运送粮食,就算汪直和洪铁柱手下的船队不够用也没关系,他们完全可以动用大明水师船队来运送粮食。
可以说,粮食的问题,对他们来说就不是问题,哪怕是十万甚至几十万矿工的消耗对他们来说都只是小意思而已,到了他们这里,粮食已然不是主要问题,主要问题反而变成了矿工数量的问题。
那么,东瀛或者说石见国到底能招到多少矿工呢?
这个,还真有点恐怖,听闻石见银矿招工,米饭什么的管饱,还有工钱,整个东瀛都轰动了,什么流民、饥民、浪人、流浪汉,甚至是流浪武士,都拼命往这边窜,十万甚至是几十万那都不是问题!
最后,顾可学不得不把矿工数量控制在十万左右,因为再多人就不好管理了,毕竟,这里总共才一万明军精锐,再加上毛利元就手下人马,总共也才四五万人,要管住这十万矿工已经相当不容易了,再多,恐怕就要出乱子了。
不过,光是这十万矿工已然够吓人的了,石见银矿的产量很轻松便提升到了一百多万两一个月,比以前翻了一番都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