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 我不背锅
杭州官员和杨峰的折子像是约好了似地同时抵达,朱由校和几位阁老惊讶之余也不禁寻思起来,这是巧合还是有意而为之呢?
很快,三德子便捧着两个锦盒快步进了御书房,恭敬的放在了龙案上。
知道杨峰的奏折到来后,原本焦急的朱由校心情顿时大好,他看了看放在龙案上两个锦盒笑着对几人道:“几位爱卿,如今杨爱卿和杭州府的联名折子已经到来,咱们也不必再争执了,待咱们分别将两份折子看完后再下结论吧。”
孙承宗颔首道:“陛下此言大善!”
朱由校摆了摆手:“三德子,将杭州府的折子拿给三位阁老。”
“喏!”
三德子走上前来将其中一个锦盒拿起恭敬的交给了孙承宗,“孙阁老,还请您查验。”
按照规矩,像这种六百里加急的紧急公文在开盒之前至少需要两名以上的内阁成员或是皇帝亲自检查火漆和封条是否完整,查验无误后方可开启。
孙承宗接过盒子仔细检查了一下火漆和封条,点点头后交给朱国桢,朱国桢看后又交给了韩爌,随后三人同时点头:“查验无误,可以开盒子了。”
两刻钟后,两份折子分别摆放在了龙案上,朱由校捏了捏眉宇间的鼻梁,长吐了口气道:“好了,两份折子诸位爱卿都看完了,现在都说说自己的想法吧?”
此时的三名阁老早已没有了刚才的气愤,取而代之的是略带气愤和无奈的表情,而朱由校则的眼中则是带着丝丝的笑意。
在送来的两份奏折当中,杭州府官员送来的联名折子自然是强烈弹劾杨峰,称他的所作所为狂妄无理、无法无天,甚至是草菅人命,要求朝廷严惩杨峰并释放潘汝桢。
而杨峰则是在折子里将以彭守礼为首的士绅们的所作所为和潘汝桢的不作为的事情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并附上了他们的口供。
最后,杨峰还在折子里说:“纵观杭州士绅之所作所为,这些人的眼里根本就没有朝廷没有王法,他们的眼中只有金钱,但凡是侵犯到他们利益的,他们就会毫不犹豫的去摧毁对方。而潘汝桢表面上看似没有参与此事,但光是他明知有人意图刺杀大明朝的国公,却依旧选择了默认就能看出,这样的人已经不配当大明的官员了,所以他才将潘汝桢拿下并押解进京由朝廷处置。”
当然了,让内阁几名成员最感到纠结的还不是这些,最让他们感到纠结的是,随同杨峰折子来的还有提前一千八百六十万两银子和八十六万一千两黄金,如今这些东西已经由三千名江宁军将士送到了北京城外,等待皇帝的旨意。
一千八百万两银子和八十六万一千两的黄金意味着什么这些阁老们实在是太清楚了。
如今已然快到冬季,国库里的银两早已花得差不多了,如果有了这么多的银子入库,朝廷的腰包立刻就会在瞬间鼓起来,不客气的说,有了这笔银子,在接下来的三五年之内,若无大的战事和重大自然灾害,大明朝廷将毋须再为金钱操心。
那么现在的问题来了,现在的问题主要围绕在杨峰到底该不该将那些盐商全都抓了起来并抄了他们的家,以及在对待潘汝桢的问题上,文官们的意见是统一的,决大部分人都认为杨峰不应该做出如此张狂的事,主张将潘汝桢释放,彭守礼以及那些士绅商贾们在刺杀杨峰的事情上也是情有可原的,应该从轻发落,而且最重要的是要将杨峰召回京城。
但现在令人纠结的是,如果说杨峰有罪的话,那么他查抄潘汝桢、彭守礼以及那些士绅的家产自然也是错误的,朝廷应该尽快将那些被查抄的银两以及各种店铺、不动产等东西返还给他们才对。
可问题是这可能么?
如今大明的国库已经空了了,现在的户部尚书王永光看到银子简直比看到爹娘都亲,若是让他知道朝廷居然居然将已经送到家门口的近百万两黄金和一千八百万两银子又被送回去,他绝对会一头撞死在朱由校和几名阁老的面前。
现在,孙承宗、朱国桢和韩爌三人可谓是恨得牙齿都痒痒的,杨峰这一招可谓是将了他们一军。
好啊,你们不是要处罚我吗?那好了,银子我已经派人送到了你们家门口,你们是要还是不要?
如果你们把这些银子收下,这就说明我做得没错,如果你们真的有那个决心将送到家门口的银子送回来……好吧,我敬佩你们是条汉子。
看着孙承宗三人脸上那一阵青一阵红的表情,朱由校强忍着笑意道:“三位爱卿,不知你们对此事是怎么想的,对信国公在杭州的所作所为又应该如何定性,不知几位有何章程啊?”
“这个嘛……”
三人一时有些抓瞎了,这件事你让他们怎么答,要银子还是要处置杨峰?无论是哪样都不合适,最后三人商议后孙承宗说道:“陛下,此事事关重大,老臣以为还是将此事昭告朝中百官,让百官们各抒己见,您以为如何?”
“可!”朱由校不假思索的答应了下来,他算是看出来了,这三位老狐狸分明是不打算背着口锅啊。
想想也是,这种事无论他们做出什么决策都是吃力不讨好。
首先,即便他们真的认定杨峰有罪那又如何?如今的杨峰贵为国公手握兵权印把子,又深得皇帝信赖,他们就算认定杨峰有罪,难不成朱由校还真会把他抓起来不成?最大的可能就是杨峰拍拍屁股去南洋继续跟红毛鬼子干仗。
而且现在的流寇还没剿干净,一旦杨峰走了谁来剿匪?
可如果他们要说杨峰没罪,他是对的,那他们绝对会被文官们喷死。
既然如此,那干脆把这件事抛出来,让所有官员都来讨论,要背锅一起背,想让我们三个扛,没门!
很快,这件事便以闪电般的速度在京城飞速传播起来……
很快,三德子便捧着两个锦盒快步进了御书房,恭敬的放在了龙案上。
知道杨峰的奏折到来后,原本焦急的朱由校心情顿时大好,他看了看放在龙案上两个锦盒笑着对几人道:“几位爱卿,如今杨爱卿和杭州府的联名折子已经到来,咱们也不必再争执了,待咱们分别将两份折子看完后再下结论吧。”
孙承宗颔首道:“陛下此言大善!”
朱由校摆了摆手:“三德子,将杭州府的折子拿给三位阁老。”
“喏!”
三德子走上前来将其中一个锦盒拿起恭敬的交给了孙承宗,“孙阁老,还请您查验。”
按照规矩,像这种六百里加急的紧急公文在开盒之前至少需要两名以上的内阁成员或是皇帝亲自检查火漆和封条是否完整,查验无误后方可开启。
孙承宗接过盒子仔细检查了一下火漆和封条,点点头后交给朱国桢,朱国桢看后又交给了韩爌,随后三人同时点头:“查验无误,可以开盒子了。”
两刻钟后,两份折子分别摆放在了龙案上,朱由校捏了捏眉宇间的鼻梁,长吐了口气道:“好了,两份折子诸位爱卿都看完了,现在都说说自己的想法吧?”
此时的三名阁老早已没有了刚才的气愤,取而代之的是略带气愤和无奈的表情,而朱由校则的眼中则是带着丝丝的笑意。
在送来的两份奏折当中,杭州府官员送来的联名折子自然是强烈弹劾杨峰,称他的所作所为狂妄无理、无法无天,甚至是草菅人命,要求朝廷严惩杨峰并释放潘汝桢。
而杨峰则是在折子里将以彭守礼为首的士绅们的所作所为和潘汝桢的不作为的事情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并附上了他们的口供。
最后,杨峰还在折子里说:“纵观杭州士绅之所作所为,这些人的眼里根本就没有朝廷没有王法,他们的眼中只有金钱,但凡是侵犯到他们利益的,他们就会毫不犹豫的去摧毁对方。而潘汝桢表面上看似没有参与此事,但光是他明知有人意图刺杀大明朝的国公,却依旧选择了默认就能看出,这样的人已经不配当大明的官员了,所以他才将潘汝桢拿下并押解进京由朝廷处置。”
当然了,让内阁几名成员最感到纠结的还不是这些,最让他们感到纠结的是,随同杨峰折子来的还有提前一千八百六十万两银子和八十六万一千两黄金,如今这些东西已经由三千名江宁军将士送到了北京城外,等待皇帝的旨意。
一千八百万两银子和八十六万一千两的黄金意味着什么这些阁老们实在是太清楚了。
如今已然快到冬季,国库里的银两早已花得差不多了,如果有了这么多的银子入库,朝廷的腰包立刻就会在瞬间鼓起来,不客气的说,有了这笔银子,在接下来的三五年之内,若无大的战事和重大自然灾害,大明朝廷将毋须再为金钱操心。
那么现在的问题来了,现在的问题主要围绕在杨峰到底该不该将那些盐商全都抓了起来并抄了他们的家,以及在对待潘汝桢的问题上,文官们的意见是统一的,决大部分人都认为杨峰不应该做出如此张狂的事,主张将潘汝桢释放,彭守礼以及那些士绅商贾们在刺杀杨峰的事情上也是情有可原的,应该从轻发落,而且最重要的是要将杨峰召回京城。
但现在令人纠结的是,如果说杨峰有罪的话,那么他查抄潘汝桢、彭守礼以及那些士绅的家产自然也是错误的,朝廷应该尽快将那些被查抄的银两以及各种店铺、不动产等东西返还给他们才对。
可问题是这可能么?
如今大明的国库已经空了了,现在的户部尚书王永光看到银子简直比看到爹娘都亲,若是让他知道朝廷居然居然将已经送到家门口的近百万两黄金和一千八百万两银子又被送回去,他绝对会一头撞死在朱由校和几名阁老的面前。
现在,孙承宗、朱国桢和韩爌三人可谓是恨得牙齿都痒痒的,杨峰这一招可谓是将了他们一军。
好啊,你们不是要处罚我吗?那好了,银子我已经派人送到了你们家门口,你们是要还是不要?
如果你们把这些银子收下,这就说明我做得没错,如果你们真的有那个决心将送到家门口的银子送回来……好吧,我敬佩你们是条汉子。
看着孙承宗三人脸上那一阵青一阵红的表情,朱由校强忍着笑意道:“三位爱卿,不知你们对此事是怎么想的,对信国公在杭州的所作所为又应该如何定性,不知几位有何章程啊?”
“这个嘛……”
三人一时有些抓瞎了,这件事你让他们怎么答,要银子还是要处置杨峰?无论是哪样都不合适,最后三人商议后孙承宗说道:“陛下,此事事关重大,老臣以为还是将此事昭告朝中百官,让百官们各抒己见,您以为如何?”
“可!”朱由校不假思索的答应了下来,他算是看出来了,这三位老狐狸分明是不打算背着口锅啊。
想想也是,这种事无论他们做出什么决策都是吃力不讨好。
首先,即便他们真的认定杨峰有罪那又如何?如今的杨峰贵为国公手握兵权印把子,又深得皇帝信赖,他们就算认定杨峰有罪,难不成朱由校还真会把他抓起来不成?最大的可能就是杨峰拍拍屁股去南洋继续跟红毛鬼子干仗。
而且现在的流寇还没剿干净,一旦杨峰走了谁来剿匪?
可如果他们要说杨峰没罪,他是对的,那他们绝对会被文官们喷死。
既然如此,那干脆把这件事抛出来,让所有官员都来讨论,要背锅一起背,想让我们三个扛,没门!
很快,这件事便以闪电般的速度在京城飞速传播起来……